与“ 离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6:27:14
《诚信不可弃》
离言中的年轻人,他拥有人人渴求的健康与美貌,拥有令人羡慕的机敏与才学,拥有很多人一直追求的金钱与荣誉。然而,他却抛弃了人性最可贵的财富——诚信,可悲啊!
灯塔的诚信是在漫长的黑夜、汹涌的波涛中仍为航船指路;大树的诚信是在骄阳似火时仍为行人撑伞;明星的诚信是在深邃的夜空、寂静的长夜中仍为路人照明。——如此种种的诚信,年轻人是否看到?诚信可贵!
诚信应是待人的准则,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极其频繁,在交往中,一个懂得诚信的人是令人敬佩和崇拜的。曾有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在他给大学生作演讲前,已与一位记者约好。然而,在演讲未结束时,约定的时间已到。于是成功人士诚恳地说:“朋友们,很抱歉,我现在要去赴一个演讲前的约定。下次,我定会满足你们的要求,对不起。”大学生们欣然地接受了。那位记者为他的诚信所感动,记者在采访文章的结束处写道:他的成功在于他的诚信。小小的举动令记者敬佩,也一定给大学生们上了另一课——诚信待人。
诚信是成功的前提。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诱惑,他们会成为导致你失败的陷阱,此时你若拥有诚信,那么,诱惑将不再成为诱惑。一家公司在招聘人员时,提出了很优厚的待遇,但你必须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把你原来所在公司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信息告知本公司招聘人员。很多人为了获得这份优厚的待遇,“出卖”了原公司,只有一位应聘者答道:“如果我说了,或许我将得到这份工作,但却丢掉了我的诚信。对不起——”他有些失望地离开了。第二天,他却得到了一份通知书——“你的诚信让我们选择了你。”看吧,在金钱与利益面前,有人丢掉了诚信,仔细想想,他们丢掉的又何止这一点。
诚信更应是人生不变的路标。健康和美貌会随着岁月而不再,才学也不过是知识海洋中的抢海一粟,至于金钱和荣誉,在人生中更是过眼烟云,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唯有诚信是人一生的伙伴,伴人终老。
年轻人啊,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切不可将诚信抛弃!
《挑战自我》
《愚公移山》是家喻户晓的离言名篇。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位“年且九十’却决计移走太行、王屋二山的老者—愚公。他的英雄壮举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奋斗者,应该具有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一种不满足现状、激流勇进的人生态度,它也是一个人不断获得成功的核心动力。
愚公年事已高,且儿孙满堂。按照传统观念,他应该在家卧养天年,坐享清福,可他就是“不识相”,竟想去移走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以求家人出人方便。一般人就是吃了豹子胆,也未必能产生如此念头。试想,即使技术发达的今天,要移走太行、王屋二山,也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更何况那时箕备锄头是最先进的工具,谈何容易呢?一位年老体衰的老人,能产生那样的想法,就已经够伟大了!更伟大的还在于他立即召开家庭会议,排解妻子疑虑,策划好了方案,第二天就亲自带领儿孙投人移山的战斗,“挖山不止”。
一位90岁的老人,风烛残年,不是尽享天伦之乐,而是要去移两座大山,这与其说是挑战自然,倒不如说是挑战自我。这不禁使我想起另一位伟大的老人,他叫格林,美国著名的宇航员。去年,77岁商龄的他实现了重返太空的梦想。我们知道,遨游太空无论如何也是一项艰苦卓绝和胃险的工作。一位刀岁的老人,要在太空旅行且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其难度是很难想像的。可是格林不但想了,而且做了,创造了奇迹。格林此举,难道不是对自己的挑战吗?事后他说:“我为自己能否做好工作而担心,而非我的安全。”这又是怎样的超越啊!这超越了生命本身。
是的,愚公在移山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格林在重游太空时超越了自我。面对老人的壮举,我们不会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概叹,只会觉得“烈士落年,壮心不已的伟大”。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敬佩老人的同时,不是更应向他们学习吗?像愚公那一类的老者,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树立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榜样。在此我呼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定要高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大旗向前奋进!
《播撒生命的绿色》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离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一开始就拼命刮,企图一下子把行人的大衣掀掉,哪知道,风越刮,天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则不同,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热得受不了,最后就脱下了大衣。结果是逞强好胜的北风却翰给了温文尔雅的南风。
这则窝言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们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像南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就应该像春雨那样“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1995年,我曾在《校园文艺》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我呼唤“水的载歌载舞”》的文章,记述了我从教路上的一段往事。那还是我做高一班主任的时候,一天,上早读课,我偶然发现一位同学的练习本上写着我的名字,我就笑着对他说:“你替我签的字真潇洒。”谁知,听了这话,他的脸立刻涨得通红,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马上意识到他可能认为我是在责怪他了,就耐心地安慰他。谁知到了下午,他竟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信中说:“老师:真对不起,我非常后悔,也非常难过。当您站在我的面前时,我想接下来的一定是一场暴风雨,没想到您却和蔼地安慰我。老师,我相信,您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一定会容得下我这条无知的小鱼的……
读着这封信,我思绪万千。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这位同学错在哪里,他竟那样内疚,那样不安。如果真要道歉的话,我倒觉得应该是我们老师。们心自问,我们是不是离我们的学生太遥远了?孩子们的心田干涸得太久了,哪怕是几滴雨露,也会激起层层涟漪,我们应该在孩子们心灵的荒摸上多开辟爱的绿洲。老师们,让我们永远铭记泰戈尔的那句名言吧:“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师生之间这种细腻的爱、绵绵的爱,当我们真的把它作为我们事业的基石的时候,那种情感是难以割舍的。
去年冬天,我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张立华被白血病夺去了生命。当我最后一次带着几位同学去医院探望他的时候,他已经昏迷了几次。当时最令我难忘的是,他拉着我的手,轻轻地说:“老师,我最愿意听您朗诵课文了。那次,您给我们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被感动得流了泪。老师,我再也不能听您的课了,现在您能为我再朗诵一遍吗?"望着这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望着他苍白的脸,望着他渴盼的眼神,我心如刀纹。这是一个对生活无比留恋,对生命无比珍爱的学生向老师提出的唯一的要求,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羞涩,当着小立华的家人,当着医护人员,当着我的学生们,我放声朗诵着:“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经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含泪地去了”读到这里,我看到,小立华的眼泪大颗大颖地滚落下来。面对着此情此景,我已经泣不成声,在场的所有的人也都潜然泪下。
这是多么真挚的情感的交流!这是多么丰富的人生的体验!这里没有虚伪,没有自私;这里有的是爱和爱的汇合,情与情的交织。老师们,谁说我们极度贫乏?谁说我们极度空虚?我们真正是天下的首富,我们真正是文明的使者,我们真正是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然而,仅是深深地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学生,这还不够.当我们面对即将开启的21世纪的大门,当我们沐浴在“科教兴国”的春风里,我问一句:“老师,您准备好了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试想,如果我们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一大批未来的文盲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真的像社会上某些论调所说的那样—“积重难返”、“误尽苍生”了。
在这里,我不想谈教师的平凡和清苦,不想谈教师的眼泪和白发,也不想谈教师病倒讲台和死后的欠账单,因为,日新月异的世界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责任。
当我承担的语感教学的地区教研课题初见成效时,当我的教研论文频频发表时,当我辅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奖的时候,当我拿到全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第一名的获奖证书时,我首先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一种责任:培养跨世纪的人才,需要跨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转变观念,改进方法,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灵性、充满活力。把能搏击风雨的雏鹰送上祖国的蓝天,这才是我们对学生的最博大、永恒的爱!
有一首题为《夸父》的诗这样写道:一根拐杖/支撑了你/你说要去追赶太阳了/于是你用带花边的脚印编成了一条缆绳/拽住了/一只任意漂流的小船/日后/在埋下拐杖的地方/定能长出茂林一片。我想,作为教师就应像夸父那样,拄着拐杖也要去追赶振兴祖国教育事业这个太阳,即使有一天,像夸父一样倒下了,但终于给这个世界播撒下一片生命的绿色!
《从赵人养猫谈利与弊》
有则离言,说的是从前有个赵国人,因家患鼠,便从外地讨来一只猫.这猫很善捕鼠,可也很爱咬鸡.过了一个多月,他家鼠被捕尽,可鸡也全被咬死,他的儿子要将猫赶走,而赵人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家中祸害在鼠而不在猫,鼠灾较之猫吃鸡之害要大得多,因而不能将猫赶走.
看罢这则寓言,我为赵人的高见而赞叹.家患鼠灾,实为一害,猫能除鼠,堪称一利,猫又咬鸡,算得一弊,可谓利弊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人就有着不同的考虑,而这些考虑也便有着高明与平庸之分.赵人能够分清利弊,权衡利弊.猫咬鸡虽为一害,但其不足以使赵人一家落到饥寒的地步。而鼠灾则不同,众鼠行道,会食掉粮食,咬坏衣物家具,毁坏房屋,若任其横行,久而久之,会使赵人‘家陷于忍饥受寒的困境.基于此种分析,赵人得出与其子相反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高明之上策.
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事物纷繁,利弊杂居其中。有利的事物也会有弊,有弊的事物也可能有利.人们通常所说的“有万利而无一弊”或“有万弊而无一利”,只不过是对某事物的夸大罢了.利弊并存的看待问题的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分为二,.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总要先有个打算,这也就是计策,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是:利有大小之分,弊有多少之别.人们常用“上策、中策,下策”来权衡利弊.利大于弊者为上策;利很大,弊也不小者,为中策;弊大于利者,当然为弃而不取的下策了.我们想把事办好,当然要采用上策,但尽管是上策,·也不一定没有不妥之处、因而不可责备求全.
凡事要取上策,此话说来似乎不难,然而事实却不是这么回事.远的不说,.就拿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来说,这本是党中央经过广泛调查,反复研究而制定出的政策.然而开始时遭受的阻力不小,可结果呢?是消除了这股阻力,实行了责任制,从而结束了“吃大锅饭”的做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国家和个人的财富,改善了人民生活,真是“利莫大焉”.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其小弊不足毁其大利,倘若以其一弊来攻其九利,也是足够愚蠢的下策之下策.
再如,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我们设立了一些经济特区,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一些地方投资办工厂等.于是有些人便看不惯了:‘哼,中国的地方让洋人来开设工厂,成何体统!我们的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由这造成的.”我说这样的人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犯了跟赵人之子一样的毛病—目光短浅.须知: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化,而目前我国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到物质基础,都是很薄弱的,确实是任务重,时间紧。不错,我们应该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这就够了吗?不够.因此,对外经济大门非开不可。
我国搞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矿产资源,而我们的许多资源还躺在地甲下,我们资金又有限,投资困难。准许外国投资,引进外国设备,这一棘手的矛盾即可得到缓和。我国现在人口很多,准许外国人开办工厂,即可发挥我们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我国现在生产技术水平还较低,供应社会消费品的能力也较弱,而设立经济特区,即可提高我们的生产技术,增强供应社会消费的能力.既然有如此之多的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对外经济大门的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弊害,但只要我们加强管理,这个问题不是不可解决的,若以其小弊而否其众利,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可见,要真正做到权衡利弊,并非易事,它要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挡和认识能力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冲破习惯势力的枷锁,做改革的闯将,同时又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作为八十年代的新一代,应该比古代的赵人更聪明,这就是不仅能权衡利弊,而且能做到兴利除弊,化害为利。因为赵人本来也是可以做到既让猫灭鼠,又不让猫伤鸡的,当然,这未免对古人有点木苛刻。但作为八十年代的青年,我们不应有这样的智慈和气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