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不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24:45
《全球通史读后感》
不妨像《奇葩说》上那样,先提出一个问题:读历史有好处吗?
“自我维持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欲望,成为了人类伟大的推动力”,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说的。
每个人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竞争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要充实我们的大脑,武装我们的思想。可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同样的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思想?环境、知识和时间。
这三者好像都轮不到由我们控制,环境和知识的改变是根据时间的推移来改装我们的思想。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既然不舍昼夜地涓涓流淌,如何来改变它,从而让我们的思想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环顾你四周,你看不见时间的踪影,但是你此时此刻站在的历史长河中,前面是未来,没人可以预测,即使你看见了未来,忍不住动动手指改变什么,就像蝴蝶动动翅膀,那你改变的可不只有你的思想,而是宇宙时空。你的身后是几万年的文明。
即使社会结构不同,环境、技术、观念都不相同,可是你可以在这一个个统一、灭亡、兴奋、衰落的轮回中找到闪光点。
希腊-罗马留下的古迹,雅典卫城的庄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代师生的传承。欧洲黑暗的中世纪。秦迅速的发展以及短暂的生命,汉武帝的“好战”英明,野心勃勃,万里长城史诗般的整修重造。
这些历史结点的背后是什么?是人,一个个有名或无名的人,它们的生存是如何维系的?生活是怎样多彩或无味的。
朱熹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
当你秉承着一颗当事者的心去阅读那些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背景,你会作何评价?
想象一下,你处在中世纪的欧洲,你是一名没有人权的农奴附庸,被囚禁在看似自给自足,实则麻痹人们的意识,无处不在的枷锁中。可是你每天要负多少沉重的徭役,任那个坐享其成,无情无义的领主打、骂、罚、买卖、侮辱,看着身边的人企图逃离庄园,脱离这个黑暗的中世纪,建立起人性化的制度,你会怎么想?反抗?起义?当时罗马的斯巴达克起义,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他们人多势众,而你孤身一人,手无寸金。你会尝试寻找新生活,还是忍辱负重。
如果你是中世纪欧洲时期的一名领主,面对那些没有自由的农奴,他们跟自己一样,都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人,只是起点不同,你会对他们起丝毫的悲悯之心,还是不愿打破封建。你不妨像那样站在21世纪人们的思想去活一下中世纪的人生,你就会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由史前到21世纪的进化与净化——历史是事实,事实是已经发生的,是没有任何人在你耳边打扰你对历史的看法的,所以它是纯净的,就像清晨叶上的露珠,冬日车窗上的霜,实验室中的蒸馏水,而不是水龙头流出被漂白粉浸过的自来水,河中夹杂着各种生物代谢物的浪潮。
所以说,历史就像是可以真正拭净镜子上灰尘的水,让镜子保鲜、干净。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当你把你的思想拿出来放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洗一洗,或许不能改变历史,但一定能改变你的未来。
《作文命题不妨多点“烟火气”》
一直以来,中高考作文题的考分在所有考试科目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且语文作为首门考试学科,其顺当与否,对考生后续考试的心理影响很大。再则,作文考题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强,一旦考生遇到一道“八卦题”,便是对其的当头一棒。因此,中高考作文命题是否能够做到科学合理至关重要!但是,事实上,历年来的中高考作文题目甫一出笼,便会引发网络吐槽无数,今年的状况也不例外。尽管媒体也有“围绕时代奋斗精神、关注传统文化经典”之类的评论,但还是有更多的人会感觉有“幸亏生得早”的慨叹!
笔者在浏览了今年的一些中高考作文题以后,获得的基本印象是是“涛声依旧”。确实有不少考题“直面时代重大事件”,命题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引导,激发起考生的“正能量”,也有一些考题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阐释,引发学生的“哲学思考”。但大多方法老套,主题内容也无多少新意,只是换了下“马甲”,让考生继续写些“励志”类的豪言壮语,或者故作高深地谈些“行稳致远”感悟而已。但这些“马甲”却又让考生烧脑得要命。细想起来,此类现象的存在,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不少考题少了点“烟火气”,让众多考生不得不迎合命题者的预设,使考生在不能写、不想写、不敢写的状态下逼迫自己硬做文章。幸亏考生大多训练有素,大多备用“应急预案”,且相对而言其竞争条件基本相同,也就无所谓考题的好坏了。
今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以“烟火气”为意象,要求考生通过对“寻常烟火”的体悟,写成一篇有自己思考的文章。”窃以为这倒是一个颇接地气的立题角度,惜乎当下考生估计大多不知“烟火气”为何物,故猜想起来考生写这篇作文麻烦也不少。然则,其崇尚让考生写“烟火气”的理念是值得大加赞赏的!
自从有了这个高考题,“烟火气”被上了热搜,对其的解释也莫衷一是。依照本人的认知阅历来理解,所谓的烟火气,其原意当是指烧煮食物的气味,隐喻为一种“普通民众生活的味道”。与其相对的是“超凡脱俗”或者是所谓的“高大上”。若是这个理解成立,那么,多点“烟火气”,或许正是让作文考题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其基本“药理”或为如下几点:
那份“烟火气”能改良考生获取考题信息之后的话语环境,不至于导致一些考生见到考题便头脑空白,只能没话找话地硬做文章。浏览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题,让学生缺失话语表达机会的题目比比皆是。譬如,不是所有的考生都熟悉围棋,也不是所有考生都爱好体育关注奥运,如此,面对同一考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竞争的不公平性便不可避免。要改变这一点,就需要使考题有“烟火气”让生活在寻常百姓家中的考生都能写点自己能写的话。
那份“烟火气”能保护考生充分表达自己诉求的心理环境,不至于导致考生因考题价值观判断的敏感而产生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一直以来,我国的中高考题目不时会出现类似《心灵的选择》之类让考生别无选择地论及道德价值的考题,让不少有自己见地的考生不得不就范于命题者设定的话语系统之中。今年的考题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此,原本是以考量学生思维力与书面语言能力为目的的作文试题,更多地成了对考生的道德判断。这必然会严重束缚考生的思想范围,进而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唯有在心理安全的境况下,考生才可能写点自己想写的真心话。
那份“烟火气”能观照考生真实观察思考问题的生活环境,不至于一味追求貌似高大上的空洞表达,或深陷“审题”泥沼而被玩“哲学”。习惯于对标道德制高点,和刻意追求审题立意,是我国作文试题的特色和痼疾。其实无论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的要求,强调的都是根据实际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高中“课标”中,还特意强调了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时下这些迫使学生虚头巴脑地说些大话空话,或者写些玄玄乎乎的东西,其实是严重有悖于课程标准要求的。让考生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写作,而不是为考试所胁迫,去辞不达意地迁就命题者缺乏科学理性的个人喜好,这是必须加以破除的一种严重弊端!
上述所分析的中高考作文题的问题,其实是有消解的做法与经验的。譬如,2019年的全国高考Ⅰ卷作文题,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这样的作文题便有着浓浓的“烟火气”,完全化解了上述所有的问题。考生既省去了“审题”之累,也没有“硬做文章”之苦,可以有一说一,直抒胸臆,其语言表达水平、思维能力和社会性发展程度也可以在文章中获得清晰的区分。这样好的考题在这两年中却无以为继,实在是可惜得很!
作文一道题,考生半条命。关键的是,其对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命题不佳,被吐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期待基础教育的考试命题改革从作文命题始!
薇言微语
跨过高考这道坎已多年,如今再看高考作文题,只觉无从下笔。
我想,好的作文题,一定不是让学生难以下笔的。好的作文题应当是能激发起学生表达的欲望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只要按题作去,总之是把积蓄的拿出来,决不用将无作有,强不知以为知……”
题目虽是卷上的,积蓄是学生原来有的。朱老师所说的“烟火气”就是接地气,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的意思吧。毕竟,我们要培养、要遴选的并非满足升学条件的应试机器,而是能够适应生活需要、有效交际的社会公民。
只有源自学生真实的写作需求、写作意图、交际需要,才可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真实、真情的表达,方能扭转既往虚情假意、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抒写。而基于真实需要的写作也将改变表达的风格,从之前的重“文采”转变为洋溢生活趣味的朴实真挚。
《不妨回头看看》
不少人都掉过不少东西,也会忘了该带的东西。像我,就尝过好几回掉东西,或忘了带东西的苦头,诸如袋里没钱,掉了钥匙,丢了手机,忘了带身份证等等。
那些掉的忘的东西,虽说不会要了人的命,却会让人急得要命。比方说,刚到家门口,一掏口袋,钥匙不见了,明明与家一门之隔,偏偏来个有家难进,真是急死人。再比如,去外地出差,到了机场通关口,发现身份证不在身上,一时变成有身份没身份证的人,那边飞机即将起飞,这边身份证不知所踪,不急得团团转才怪。
有朋友不忍心我总是吃丢掉东西、忘了带东西的苦头,便授我以秘诀,要我出门或离开某处时,记得在脑子里念念。这秘诀也好记,就四个字,叫做"伸(身)手要(钥)钱”。这四个字分别指代一样东西,伸,代表身份证,手,表示手机,要,指向钥匙,钱,便是钱包了。自从有了这四字诀,我出门或离开某处时,便在脑中默念一下,还真管用,现在我掉东西、忘了东西的情况,就很少发生了。
后来,我又触类旁通,总结出另一个四字诀,我把它叫做“回头看看”。我们时常忘的东西,丢的东西,往往在回头看看时,忘而重拾,失而复得。
人们之所以会犯同样的错误,实在是因为还没有养成回头看看的习惯。许多人不愿回头看看,只顾匆匆向前,好像前面才有路,前面的路才是要走的路,而身后走过的路,便不是路,是自己不会重走的路。这样想,这样做,出现失误,犯下错误,便是迟早的事。
新辟一条路总是艰难的,那些容易走的路,往往是走过的路。向远方走去,离不开那走过无数遍的老路。那条老路上,一定有不少老坑,回头看看老路上的坑,再回想一下那坑当初是如何坑自己的,自己又是如何被坑的情景,再去走新路,便会小心一些,谨慎一些,失误过错,自然会少一些。
回头看看,看到了明显的错误和隐藏的风险,要尽力纠正、尽快修补、尽量回避。
回头看时,除了看到露头的错误,藏头的风险,也会看到过去受的伤、吃的气、忍的痛,起的恨,生的悲。对这些过去的伤、气、痛、恨、悲,能过去的,就要让它过去,能忘却的,应该努力忘了。
重要的是活在当下,更重要的是走向未来。
当下不沉重,未来不负重。轻装向前,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为周克平老师原创投稿)
《当心理影响生理,不妨从心出发》
心身症指的是身上有许多原因不明,无法用医学上任何确定的生理病因来解释的不舒服或疼痛,而且往往症状的出现在身体的不同系统器官,较常见的症状有:呕吐、头晕(痛)、四肢酸痛无力、呼吸困难、月经疼痛、性器官灼痛,或一些部位有麻痹感等等。因为许多症状一起出现,又让医生找不到原因,实在是太奇怪了,因此推测是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也就是俗话说的心理作用,是自己的心情不快乐、心理不舒服,而连带的影响身体,造成生理上的各种不适。也有人称之为“身心症”。不管是“心身症”还是“身心症”,指的都是因为心理压力而造成的生理不适。
身心症发生的原因是压抑心中的不愉快太久而形成的。心身症患者容易把“因负面情绪引起”的身体不寻常反应,当成“一定是生了什么病”的证据而更加紧张和不舒服,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下去,导致不舒服程度加重、不舒服时间也加长的心身症。
关心多1点
治疗心身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精神医生会开一些药物,是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减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目标则是在于找出抑郁在心中的苦闷,学习如何面对压力,以根除负面情绪继续累积的可能性。方法是和心理医生讨论这些不同的的身体症状,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上火上的作用是什么,商讨“自己一定生了某种重病”的想法可信度有多高,以校正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如果你不想学习那就来看看》
当家长逼你学习的时候,不妨拿起这篇作文给他们看看,读给他们听因材施教!这句话,说的是给家长听的!
梦!
提到这个字,有些人就会觉得,梦,不就是睡觉的时候自己想象的么,这个不否定,这也是有些人的想法,也有些人的想法就是梦想,什么是梦想,其实也就是自己想做的某个事情,事业,等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做又没有能力去做的,就是梦。
梦想!
梦想有好多种,其实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但是,梦想有时候想去实现确实很难。
在有些人的想法之中,好好学习,就是唯一可以实现梦想的一条路,我说的只是大多数。每当我看到这句话,或者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会觉得很烦,烦从何来,不是不想去好好学习而下了个借口,而是不服,为什么只要学习才可以去实现,难道不学习就不能么?在一般的家庭中,学习好的就是王,学习不好的就是垃圾!
每当考试分数下来的时候,家长就会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纸比,正是因为这个,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有那么点怕考试,其实考试不好的人,不是因为分数不好不好意思或者就是怕和家长说,一旦说了,就会骂,也有的家长就会打,所以这些学生很怕考试!其实考试考的不好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是自己尽量而行就可以了,可是能把这两者想的很开的人又有几个!敬爱的家长们,你们想想!你们想想你们自己!这时,有的家长就会说:我小时候没有学习的条件,现在只好把重望放在孩纸的身上!其实这些家长,也挺可怜的,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学习学的好的人的表面现象,他们不知道在后面吃得苦,他们是不会知道的,因为他们无法回到过去。
我想说,有的孩纸他不是不想去学习,而是他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就我来比喻一个:你不能让鸭子去学飞,你也不能让鸡去学游泳!
所以,看孩纸喜欢做什么,他的兴趣在哪里!这个其实是主要是在于家长会不会去发现。这个时候有的人会说,那些孩纸他不会自己去发现么?我说:他们自己发现有什么用?你来说谁有用么?其实就像是千里马,它没有遇见伯乐之前,它只是一只能吃的马!我想这个故事都听过,确实,我想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他要是想做一件事情,就让他做!(请不要!钻牛角尖)如果不让他去做,他就会一直去想着,不管别人说他什么!他就是只认为自己可以做到,你越是不让他做,他就是越想做,还不容易让他自己去试试,如果他可以做的好,这其实不是很开心,你开心,我也开心。相反,他如果失败了,也不要去刺激他,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很失落了,这样做只会让他觉得自己很没有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去安慰那颗幼小的心灵,做错没关系,有关系的是知道错了,还要一直坚持下去。
不学无术,什么是不学无术?难道学了就有术了么?这句话我不赞同。不学习就不能活了么。我想说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好好学习了,那这个世界还怎么办?还可以活下去么?其实事情是相等的!父母也是为了孩纸们的好,只不过家长的方法不是那么的好!因材施教!这句话,说的是给家长听的!
不是不行,只是有的时候,学习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今天也就是开学的没几天,我在新闻上面看到了,刚开学的学习压力大,承受不住,选着了解自己的生命的也不是很少!有时候家长过度的让孩纸们去承受那些披着羊皮的狼的事情,这不是件好事,所以放开手让孩纸们自己去奋斗奋斗!
累了,哭了,苦了,知道了,明白了,这未必不是好事!
《一个发呆的理由》
这时刻不妨就对着屏幕
好好发呆
爱过的恨过的都在脑海
推倒重来
钢琴它静悄悄躲在琴房
弹着无奈
哪里去了我的音乐还有
我的欢快
没有对白刹那间擦出来
火花纯爱
要我弹什么调调才能够
让你明白
伤心已冷却蛛网它不请
自查封来
装作自由自在但怎么玩
都不到HIGH
现在请只给一个理由
让我尽情发呆
要你一千零一个愿望
替灰心洗洗牌
等世界睡去我才醒来
对自己把心门敞开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阻碍
哦
现在请只给一个理由
让我尽情发呆
要你一千零一个愿望
替灰心洗洗牌
等世界睡去我才醒来
对自己把心门敞开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阻碍
哦(耶)
I wanna you help me wipe off my buried tears
Though I haven"t yet got your clear replies
不吐不快 不吐不快
是继续这么发呆还是快快快点醒过来
《我爱上了读书》
如果身累了,不妨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如果心累了,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捧一本书,让烦躁的心得以籍慰。书是智慧的灵魂,书是无尽的源泉,书是灵动的生命……
一直以来,我对书始终保持着一种绵绵不尽的情感,夜珊人静,一书在手,思绪万千。拜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哲理,每一页都缀满一个深深的经典,翻阅了世间百般气象,带着墨香的纸页,触碰着书中所诉故事的经脉,读书中人物的笑颜,看书中文章的内涵,那行云流水的语句,花雨灿烂的意境,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如花瓣般绽放在春日阳光中一般。
漫游在书籍中,我的心此起彼伏,让我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梵高的人生,也让我知道毛主席的伟大,董存瑞的信念……这个世界的丑陋与美丽,真实与虚幻,贪婪与博大……我们一生也无法全部明白。
时间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就在我断续的记忆中继续游走。幼年的我也被一本本的童话故事所吸引,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的玩伴,白雪公主,睡美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的好朋友。
我喜欢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泰戈尔的“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托尔斯泰的“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我还喜欢笑谈兴亡成败的《三国》,内涵深意的《红楼》。人性洞察与调侃的《围城》;感受《童年》里高尔基的成长之路。他们不断为我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一本本的书籍带我进入了我从未涉足的天堂:人类思想和文明的殿堂。就这样,我爱上了读书。
不知从何时起书的影子就一直伴我成长。一缕书香,就这样在我的生命里,飘散开来。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让我们像吸取光和热一样汲取知识。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几个简短而铿锵有力的字眼,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深思与震撼。
望你在一切都归于平静的时候,依然坐在灯旁,凝视那经久不曾翻动过的书页。
《文章与逻辑》
一言堂的表现多种多样,这里不妨举几例:其一,唯我独尊,听不得不同意见,动辄训人,书记和委员不是平等关系;
其二,大事不经集体讨论,个人擅自决定,单靠画圈批示,口授机宜的单线领导;其三,以碰头会、办公会代替党委会、常委会,委员形同虚设……
综观一言堂的表现,其根本特征是一人专断,不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
《树叶小传》
给人作传,我没干过,不过不妨试试。鉴于所写的对象不是名人名家,所以只好定为“小传”。至于“树叶”,这只是绰号而已,她的真名叫苏小叶。有趣吧,树叶本来就够小了,她还偏偏再加上个“小”字。本该描写她的肖像,因为她的长相实在一般,在此就不费笔墨,只说说她的三个小“故事”7关于名字的问题 家长给孩子起名,都有成套的道理,什么“张鳗”‘’工鹏”。反正目标越大越好!据苏小叶自述,她是生在晚上的,爸爸一看是个女孩,马上长叹了一声〔、妈妈让他起个名字,爸爸皱了皱眉:“女孩子有个记号就行,叫小夜吧!”于是乎,“小夜”便被叫开了。直到上了初中,她自己才改成了“小叶”。别看名字不起眼,可据她说,里头的学问大着呢。在她的“名字宣言”中,就有这样一段“豪言壮语”:“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永远充满蓬勃生机。
快乐向上是我的本性,装扮自然是我的使命!绿色的系统构成我独立的整体,我生命的叶脉永远长青!”啊,好大的口气!不过,此后“树叶”倒真成了她的代号,而“苏小叶”却差不多被人忘记了,确实“树叶”也真有独特的“绿”,如果你不相信,就请细听她—关于“安然”的“演讲” 自从《红衣少女》上映后,安然便成r我们女生时常谈论的话题。无论是饭前课后,还是教室内操场上,都有关于安然的争论声,甚至有人也穿上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树叶”对此大为反感。 星期一,“树叶”刚坐到座位上,就见同桌王瑜也穿上了“红衬衫”。未等她掏出书本,王瑜便悄声问道:“喜欢吗?‘树叶’!”. “树叶”耸耸肩,故意装出一副文缭绝的样子:“恕我直言,鄙人谈不上喜欢,阁下穿着也颇不雅观。” “什么?你不喜欢?看电影时你不是老夸安然的红衬衫吗?” ·“那是我就安然本身来讲的。因为安然穿上后有一种和谐的美,而你,长得这么纤弱、苗条,性格如此文静,穿个柔姿衫倒是不错的。
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了‘做安然’的口号,但我并不赞成,我喜欢安然而不愿做安然、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个性,才不同于别人,所以不能机械地模仿他人,学东施效掣,应该有自我形象,再说安然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她身上还有一些失实之处,怎么能够‘做安然’呢?……” “树叶”滔滔不绝的“演讲”还在继续,大概她忘了是在教室,竟没有看见周围同学伸长了脖子,但这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她惊人之处还是—关于“那个问题”的见解 “那个问题”,理所当然地是指我们中学生遗留最避讳的字眼“恋爱”了。女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嘀嘀咕咕,评三论四,尤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事特别敏感,因此.,大多数女同学为了避人之嫌,就连与男同学正常接触也尽可能地避免了。 据“小道”消息,“树叶”已同邻桌的杨林“谈”上了, 此好电齐在她一背后指手划脚、窃窃私语。可是“树叶”一如既"t1:.石不出她有什么丝毫的变化,儿个“预言家”宣称:这足“树叶”等待谣.‘;‘在沉默中消亡,说不定会有一场大战在沉默中爆发。
你别说,还真叫她们猜对了。 星期三晚自习,“树叶”同杨林商量一道几何题,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鼓掌声,他俩莫名其妙地对望了一眼,谁知鼓掌声更响一了,甚至竟有人带头起哄。“树叶”立时明白了这一切,JL天来受的委屈一起涌上心头,她再也按捺不住,“腾”地站起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连问题都不可以商量吗?平时我们都是埋怨老师,家长束缚我们的感情,不理解我们,可是我们同龄人之间就相互理解吗?不光自我设置友谊的障碍,0111如此诽谤、嘲弄别人,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树叶”的胸脯在急剧地起伏,她说不下去了…… 教室里寂静得怕人,只听见“树叶”间断的抽咽声。是啊!大家都希望跨越“三八”线,消除男女生隔阂,一可是这究竟要靠谁呢? 小小的“树叶”,她有释放不尽的能量,在她大脑中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常人的思想和与世俗相悖的观点,这到底正确与否呢?我作为作传人,不放冒然断言,还是请公正的读者们回答吧!
《泪,该流就流》
生活中,遇到痛苦的事时你不妨流流泪。我相信,流泪后你会感到轻松一些。 从12岁那年开始,我就喜欢流泪。 父母的离异无疑给我幼小的心灵刺人一把尖刀.}trj半年后唯一疼爱我的奶奶的咬然逝世,更将我的世界分割得支离破碎。就在奶奶去世的小屋里,我像一个被世界和爱所遗弃的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有默默的泪水忠实地陪伴着我,给我勇气,给我安慰。
自此,幼小的我便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慢慢地做起了家中的小大人,是泪水陪伴着我走过了极度艰难的日子。 父亲明显地老了许多,他在既当爹又做娘的日一子中,总是披着一件破旧的中山装。我不得不用笨拙的小手学着为父亲缝补衣服。有很多次,小手被扎得鲜血直流,真地不想再缝下去,但当委屈的泪水流尽之后,我又一次拿起了针…… 曾经有个看相的人说我眼旁的黑痣是颗泪痣,说日后定一会以泪洗面,因而劝父亲为我治掉。
父亲对我说:“不要紧的,你就喜欢流泪,要是不流了,那才叫难受呢!” 父亲又要出远门了。临别时,我默默地流着泪,心中暗暗祈祷:就让我默默流下的泪水伴你一路顺风吧! 我相信这眼泪不是哀痛,不是逃避,不是无可奈何。我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与其让苦涩终日缠绕,不如轻轻地流去,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情。 朋友,苦难的日子,你不妨流流泪,然后以轻松的心情迎接明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