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赞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3:34:38
《描写非常赞赏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非常赞赏?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9个关于描写非常赞赏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拍案叫绝] pāi àn jiào jué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赞声不绝] zàn shēng bù jué
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抚掌击节] fǔ zhǎng jī jié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叹为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有口皆碑] yǒu kǒu jiē bēi
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誉不绝口] yù bù jué kǒu
不住地称赞。
[赞不绝口] zàn bù jué kǒu
不住口地称赞。
[交口称誉] jiāo kǒu chēng yù
异口同声地称赞。
[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 jǔ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描写赞赏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形容赞赏?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14个关于描写赞赏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拍案叫绝]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赞声不绝] 连续不断地称赞。形容对人或事物非常赞赏。
[击节叹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击节称赏] 节:节拍;赏:赞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
[唾壶击碎]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一倡三叹] 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称赏不已] 赏:赞赏。不已:继续不止。连连称赞。
[点头咂嘴] 表示同意、赞赏。
[赞叹不已] 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
[广结良缘] 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雅人深致] 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以赞赏为话题的作文》
赞赏那些所谓的失败者
有的人说:赞赏应该给那些成功者,因为他们付出了全部,因为他们到达了最高处。而我却想说:其实每个人都值得称赞,因为那些所谓的失败者曾付出的更多,他们更值得称赞!
还记得奥运会上那个铜牌得主喻丹吗?当然,没有人知道她。因为中国同时还有那个神奇女孩金牌得主易思玲,她是焦点,更是骄傲。而对于喻丹,人们好像也只有遗憾和抱怨。可是你们想过吗?那个被遗忘的喻丹也许是那个在黑暗中练习的人,也许是整个队伍中最认真的人。你们注意到了吗?喻丹的发挥很稳定,每一枪之间分差都不大,而易思玲是发挥起伏,后因为对手的失误夺魁。这就是二人间最大的区别,喻丹是稳重的,也就证明她不能超常;而易思玲是起伏的,也就证明她可以创造奇迹。但是孰是孰非,谁更值得赞赏只因为拿一块奖牌吗?不。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新闻,那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喻丹的眼泪》。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失败者更是如此。他们比成功者更拼命,他们比成功者更认真,他们比成功者更值得赞赏!
你可曾听说过项羽,那个可敬的失败者。他刚开始占据了一切有利的形势,可却因为刘邦的一系列阴招,和自己的极度膨胀走向失败。项羽虽然没能问鼎,虽没能称霸天下,但后人却对他进行了永久的称赞:从司马迁《项羽本纪》的用意,再到李清照的名篇《夏日绝句》,无不饱含着人们对他的赞赏。而刘邦呢,人们却大多嘲笑他的惧内、窝囊。是的,项羽已成一名失败者,但他却成为了千千万万人称赞、瞩目的焦点。不要害怕成为失败者,因为失败者更值得鼓励,更值得学习,更值得用心去赞赏!
我还想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几乎是中国大陆范围内的人,看到这个名字都会先骂他祖宗八辈,然后把它的缺点数上三天三夜,最后总结一句毛主席有多么多么的善良、宽容。可我却想替他平平反。没错,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可你们注意到了吗?他在文革时期不顾属下的怂恿,多次放弃攻打大陆的大好时机,他也是为了黎民百姓啊!而且,不为人知的是八年抗日中,蒋介石投入的兵力远远多于毛泽东,这也能体现出他爱国的心理吧。蒋介石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却得到了很多大学者的原谅和支持。也许这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种称赞吧!
从古到今,岁月的长河中流过了无数个人,有些成功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些失败者,却只能在暗处品尝苦涩的泪水。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我也没有任何能力和权力,但我还是想大声勇敢的说:失败者也值得称赞,他们不逊于任何一个成功者!
《我为人人》
某杂志社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最赞赏的品质是“乐于助人”;而与此同时,许多青少年在遇到别人有麻烦时却选择了“悄悄走开”。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则电视公益广告。画面上一只无助的手向上伸着,另一只手从上方紧握住了它。此时,两只手握在一起旋转了1800,原来在下面的手转换到了上方一。广告词是这样说的:当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被帮助的往往也是你自己。 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周围的社会及人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将万事做得完美无缺,他总是需要来自他人的帮助。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
因此,“乐于助人”便成了青少年最推崇的优秀品质。 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可怕的是,多数人似乎只想到了他人助我却可悲地忽略了帮助别人。这令所有正义之士产生非议。一个相互帮助的过程,什么时候竟变成了单方面的了呢?而这种单方面的付出,又能持续多久?“乐于助人” 这个词在几百年后会不会仅仅出现在历史课本上呢?这的确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是自私这一劣根性在作怪。
自私使人怯懦,自私令人狭隘。自私的人总高呼“人人为我”,却忽略了前提是“我为人人”。自私的人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因此,他肯定会在别人遇到麻烦时悄悄走开。 我们青少年应清楚地认识到:帮助别人正是帮助自己。这是一个人际关系良性循环的过程。作为新一代青少年,我们应抛弃那些落后的自私观点,勇于伸出你我的手,热情主动地帮助他人。我们都希望看到,在不远的将来,社会上不再存在“悄悄走开”的事情,而“乐于助人”将成为每个人都具备的优秀品质。
【简评】文章在援引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之后,通过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完成了从材料到文章主旨的过渡,新颖而自然。主体部分一,首先因势利导地正面阐发做人处事的一般道理,同时也尖锐地批评了只求人助己,不肯己助人的错误倾向,挖掘了“悄消走开”的思想根源。结尾,归纳中心,呼吁新一代青年抛弃落后、自私的观点,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人。通篇坚持将心比心、以理析理的方法,有真心说理的力量而没有架空说教的味儿。 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严密,行文轻松自如、潇洒机敏,语言质朴平实,似好友谈心,很有感染力。
《“得到”与“付出”》
最赞赏的品质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可见,每个人都希望别人乐于助人,同时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在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的人却不少,也可见有些人害怕麻烦,不肯付出。这是一种矛盾的现象。我认为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首先要付出,然后才能得到。 “欲要取之,必先与之”。古人就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人与人,要首先学会付出,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此而靠近,从而形成彼此关心的社会风尚。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只有“我为人人”方有“人人为我”。
若是每个人都吝惜自己的付出,总是等着别人来帮助自己,这世界恐怕就会变得冷漠而孤独了。 记得有这么一则寓言,写的是地狱里的人自私自利,只为自己。由于勺柄太长,自己无法把汤送到自己的嘴里,故无法进餐,个个面黄肌瘦。而天堂里的人用长柄勺将菜往别人口里送,互相帮助,住在那里的人个个幸福欢乐。一则寓言,引发人们的沉思。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别人得助,自己也受惠。助人自然是一种无私的付出。一个团体若有无私的付出精神,其力量最强大。
非洲蚂蚁在大火包围时迅速抱成一团,随着稀里啪啦的响声冲出了火海。若是每只蚂蚁不懂得互助,害怕自己处于“蚂蚁球”的边缘被烧死而各奔东西,结果恐怕无一幸免;但是无私的付出精神使大半蚂蚁生存下来了。可见,有付出方有获得,而无私的付出,有时得到的竟然是整个生命啊!那些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悄悄走开”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他应该想到:这样做,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将孤立无援。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大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老调,那是他们不懂得得到与付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反对这种观点,主张乐于助人,乐于付出,并付诸行动,每当需要付出时,都能“悄悄走来”。
【简评】作者在文章一开始时便将题目提供的两则材料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提出了“得到”与“付出”这一刘一矛盾,并对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付出,然后才能得到。这就为全文论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将事实论证与说理论证结合起来,将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结合起来,对中心论点展开了层层的论述,并归纳出这样的结论:要乐于助人,乐于付出,并付诸行动。由于作者能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全文分析论证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辩证的观点,所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论述过程,有理有据,正反对照,令人信服。而寓言和 “非洲蚂蚁”这两则材料的运用,不仅使枯燥无味的议论文变得生动可读,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玫瑰手》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又闻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我们在走过了一段缺少温情的沙漠之后,我们在听到、见到一桩桩“见死不救”的报道后,似乎越来越感到“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了。但是同时我们似乎又陷人这样一个“怪圈”,我们都渴望在困难中有人援手,而当别人落难时,却一个个避之惟恐不及。这是怎样奇怪的一种心态呀。 诚然,所谓“乐于助人”并不是指帮别人几个小忙,当遇见歹徒行凶时,这时的“乐于助人”将升华为一种正义与生命的选择。
我们不能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勇于献出生命去救人,但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你是多么希望能有人对你伸出援手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的道理,“你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却要求别人对你处处关怀”,这恐怕是一种荒诞到近乎无耻的想法了吧。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必然是一种双方面的互助。
徐洪刚力搏歹徒,身负重伤,被他感动了的人们向他伸出援手,给他精心呵护。徐虎师傅几年如一日地服务于群众,而群众又用他们的心声让社会了解了徐虎。报酬是在奉献中得到的,人们的关怀是因为你的付出。只有你能做到乐于助人,别人才会在你困难时乐于助你,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 我真的希望如果再次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时,答案依然是“乐于助人,’;我也真的希望如果再次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答案是“帮助他”。
【简评】本文最大的特点不是对提供的材料直接取而论之,而是通过填密的分析,从两个材料的内在联系中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助人为乐”亦即“从奉献中获得”。围绕这一论点,文章在对人对己两个方面的 分析中,所举的实例紧扣论点,所作的议论很讲究分寸,并没有把问题绝对化,使人读来感到入情入理,乐于接受。这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议论艺术。还有标题,不但使人感到新颖而富有文采,更能使人从哲理诗般的启迪中,真正理解“助人为乐”亦即“从奉献中获得”这一真谛,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付诸实践。上述这些都是本文的显著特点,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值得我们赞美的小草》
大干世界里,有许多值得赞赏的事物。有人喜欢葱郁挺直的树木,有人酷爱娇艳芬芳的花朵,而我却敬佩那一棵棵默默无闻的小草。 在布满乱石的山冈上,在茂密的树丛中,在肥沃的田野里,在喧闹的小溪旁,到处都有小草的踪影。无论在炎热、干燥的条件下,还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小草毫无畏惧,顽强地生长着。即使把它的茎叶全部拔掉,只要它的根还埋在土里,一场风雨过后,新的茎叶便会长出来,正如古人诗里所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小草是平凡的。当人们正在欣赏那些牡丹、芍药、水仙的色艳幽香时,有谁会想起它,有谁会注意它呢?
当花匠们正精心地整修着那些造型美观的青松时,又有谁会去给小草浇一次水呢?可怜的小草,它任凭风吹雨打、车马践踏,有谁关心过它、爱护过它呢了小草太平凡了。 然而,每当冬去春来,小草总是第一个从睡梦中苏醒,为大地披仁绿装,让大地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公园里,随处可以看见小草的倩影。那嫩绿的草坪,像一块块尤瑕的翡翠,像一张张软绵绵的地毯,给游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小草不光可以美化环境,还有其他的作用呢!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经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供我们呼吸;它的根可以抓住上壤,不让土壤流失;它们聚集在一起,成为草原,还可以供人放牧; 它腐烂后变成肥料,可以供农作物生长……小草的作用这么大,可它对人类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小草的精神多么可贵啊! 我要歌颂小草,它平凡、伟大,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把自己的一切给了人们。小草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吗?
《助人为乐的议论文》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又有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怎么办?”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说与做为什么形成截然反差?为什么不能够统一?为什么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愿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假如人人都赞赏“助人为乐”却又不身体力行,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关怀、友爱,仅剩下自私、冷漠,这样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世界?! 要“赞赏”助人为乐。 我们应该扶持“助人为乐”之正气,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使之发扬光大。
对助人为乐之人,我们不能讥笑他们是 “傻子”,而应视他们为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徐洪刚在歹徒面前挺身而出,我们应学习他勇于助人的大无畏精神;李素丽十多年如一日想乘客所想,忧乘客所忧,这种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值得我们效仿……这样才能使助人为乐之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使其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总希望他人去“助人为乐”而自己却不做,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仅想从别人那儿得到帮助而不想给予、付出。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助人,这也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需要。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每件小事做起,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不是自私、冷漠的,我们的社会便是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像歌中唱的那样:“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助人为乐,我们要倡导这一精神,更要自己去做。
《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
某杂志社作过调查:青少年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乐于助人。无独有偶,另一单位在青少年中作不记名调查,回答 “如果别人遇到困难时”“悄悄走开”的人不少。这两种自相矛盾的结果使我觉得:乐于助人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看到他人有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可如今学生只注重成绩,不大关心公益活动。不少同学以为现在不崇尚助人为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总是悄悄走开。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助长了同学们的自私之心,而且还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将来大家彼此看到的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
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吗?不!另外,由于时下社会丑恶之风吹人校园,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助人为乐的行为属矫揉造作,这也使得他们要伸出援助之手时犹豫不决,始终鼓不起勇气。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时下青少年乐于助人没有从自己做起。 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很多同学对乐于助人的同学感到十分钦佩。这表明他们心底里也是想帮助别人的,只是始终没有从自己做起。怎样才能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呢?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苦乐观,助人有时是苦,但帮助别人之后那份精神上的满足却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其次,要鼓起勇气,不怕他人嫌疑猜测,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乐于助人是会受到赞赏的。只要做到这两点,乐于助人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 从自己做起,帮助别人,受帮助的人又会唤起爱心去帮助别人。让我们追求真善美。让我们乐于助人,从自己做起!
【简评】既没有激昂雄辩的辞藻,又没有引经据典,能写出好的议论文吗?回答是:“能!”这篇作文就是一例。首先看标题。这个标题显然是作者根据考卷提供的材料,联系实际,经过思考后拟定的,所以论点是正确的,达到了作文考试最关键的一点要求。再看文中对时下青少年不愿乐于助人的分析,作者既讲了主观原因,又讲了客观原因,体现了辩证的观点。接着再看两点建议。这两点建议是在肯定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从更加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观点出发而提出的。这样就使论述更加完整,题旨更加鲜明而突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提供材料的应试议论文,最关键的并不在精彩的辩词和旁征博引,而是要按照基本要求去写,只要能写出达到要求水平的作文,就是一篇好作文。
《关于乐于助人的作文》
我们赞赏许多美德:勇毅、勤奋、坦诚、谦逊。闪射这种种美德光辉的行为都不止一次让我们青春的热血沸腾。但若静心思忖“最赞赏同学什么品质”?我们的确会工工整整地写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
是呵,当我们还在妈妈怀抱的时候,就谙熟了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同伴的故事。我们钦羡那位古代少年的机智,更赞赏他助人的美德。这之后,从金庸笔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侠到《悲惨世界》里悲天悯人的米里哀主教,都熏陶着我们纯真的心灵。这其中,最强烈感召我们的当然还是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哦,必须把赶路的大嫂护送到家,现在是夜深、雨大、路远、泥泞!”《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出我们成长的步点。我们形成了一种理性的信念:“助人为乐”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花朵,“助人为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不是吗?当攀登香炉峰的“第二台阶”时,你多么需要同学有力的手拉上一把;当雨夜淋在汽车站时,你多么渴望与同学共同撑开一柄小小的折伞;当几何图形已被徐抹成乱蛛网时,你多么企盼同学轻轻擦掉纷乱的笔道,再准确填画上清晰的辅助线。正是无数的生活经验,将“乐于助人”推上了我们心中美德的第一位。
但是,面对“别人碰上麻烦事”的提问,不少青少年却抛弃了“乐于助人”,而选择了“悄悄走开”。是的,在生活实际的答卷上也有许多同样的选择。我曾看到,一个路人滑倒在寒风冰雪里,放学的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却无一人上前搀扶;我还曾读到,流氓闯人某校女生宿舍施暴,隔壁8名男生,一个个屏气敛声,把头缩进棉被……可卑呵,为什么我们的知与行如此背离?今天,面对反差巨大的两份调查,我不禁再次沉思:为什么我们最赞赏的品质,在需要自己身体力行时,却缩裹进了明哲保身的硬二壳,如寒风冰雪,没有半点青春的热度?
是的,可能你也曾滑倒在地领受过他人的嘲谑,可能你自觉敌不过凶横的暴徒:任何冷漠总可以找到堂皇的理由。但这些理由的本质却是卑劣,因为,人类文明的灿烂花朵就从这里凋败,人类社会的基石就从这里销蚀。
同学们,种种美德点燃着我们青春的热血,从司马光到雷锋的榜样也应是我们选择的准绳。人类文明将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把“乐于助人”四个大字端正地书写人自己人生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