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古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41:14
《包含古道的成语,带有古道的成语》
成语大全频道精心搜集了6个关于包含古道的成语,带有古道的成语及解释。同时列出分开包含“古”字和“道”字的成语。
[古道热肠] gǔ dào rè cháng
指待人真诚、热情。
[说古道今] shuō gǔ dào jīn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遗风古道] yí fēng gǔ dào
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热肠古道] rè cháng gǔ dào
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以下成语分开包含“道”字和“古”字】
[乐道好古] lè dào hǎo gǔ
以守道为乐,喜爱古制。
[说今道古] shuō jīn dào gǔ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清明雨纷纷900字》
春风古道,细雨纷纷,他们之间的事,如绵绵小雨,韵味十足又长谈不厌。
雨淅淅沥沥斜织着,如同江南春闺玉手中的丝绒,缝合阴沉天空的伤口,她不知道太阳什么时候会回来,或许明天或许好久,丝毫没有停歇。“逢清明,必下雨”,已经是老话了,却道出了人间五味常态,他们相隔千里,或许只有清明方可一聚。就像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他们二人平常只通过电话联系着彼此,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放下陈旧的座机又油然而生些许牵挂。他们不常见面,不常唠嗑,可是每每相聚就会因为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争吵,吵到不可开交,最后不欢而散。或许是一双儿女相隔千里的两个家庭方才把他们隔开。翌日便又是清明之时,估计这时二位早早就收拾好行李,期盼着一年一度的清明之旅,期盼着从各南北两地早早出发了。
阴雨绵绵尚未晴。路上行人不曾减少,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即使瓢泼大雨也掩不住现代化城市的喧嚣。外公像往年的假期一样,刻意早早订好了车,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就在踏出家门的前一刻,他仍然继续忙碌着:“一大壶热水以防寒,手机、钥匙、门卡……”一切要带的东西他似乎都要再念叨一遍。“哦,对了,去拿条毯子来,山上冷,你外婆坐不住的。”方是一愣,便赶忙递上毛毯,来不及抬起头,殊不知我的眼眶里又多了些什么,他匆匆塞进已经不能再鼓的背包,挥挥手便拉上了门。
窗外的雨仍不停地下着,从阳台俯瞰,桃花在阴暗的天空下明艳了许多,绵绵细雨像极了外公的银丝,外公也像极了一个稚嫩欢悦的孩子,或许是充满对此次假期之旅的期待,又或许是什么难以言说的原因,让他如此喜悦。
望着外公远去的背影,心里不禁感慨万分:一对年纪已过半百的老夫妻,为什么总是这么喜悦?好像天天都无忧无虑。望向无际的天空,几滴雨滴答在脸上,渐渐失去了知觉。哦,外婆说过:“一切令你沉醉的东西,都能将你麻痹。”或许对我来说这比得上名人之传,虽说无理无据,可是否将会成为彼此间的一种倾诉?
午后,手机的震动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外公发来了照片,相片里一个池塘,一场大雨,两位老人手牵手像是新婚夫妇,透过无言的相片又似乎能感受到幸福。他们身后是凄迷的石板桥,冰冷的细雨打湿了万年沧桑,乱了一池冰水,不禁惊喜,防佛听到了雨落池塘,雨打青石,洒落残荷之上。雨声入耳,双眼目光没有焦距,总感觉有那么一两把油纸伞幽幽闪过,旷世浪漫的便是一个哀伤缠绵却又传唱千年的史诗。
翻阅着往年他们的旅游照片,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家乡的乌龙古道作文700字》
常听老师说,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虽然对这些词我只是一知半解,但每一次听到这样的描述时我都会感到莫名地骄傲。尽管我对幅员辽阔的祖国知道的还不多,但家乡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乌龙古道足以让我窥探到祖国大地的一角。
看,那就是我们长兴的乌龙古道,它一古,二险,三壮美。整条古道长约11公里,它是古人从林城到八都岕的主要通道,由周吴岕进山,沿山石铺成的小道翻越方山然后进入八都岕,出岕后向东就可进入长兴县城。
乌龙古道十分古老。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呢。原先古人为垫脚铺就的山石,在踩踏下已不再完整,成了小块小块的碎山石。连山石的尖角也被千百年来来回回的足迹磨得光滑发亮,甚至有的山石上还布满了青苔,仿佛述说着一段古老而又耐人寻味的历史。
乌龙古道格外险峻。古道沿山而建,穿山而过。时而在山腰盘旋,环绕向上;时而沿山脊铺陈开来,忽上忽下。两侧是幽深的山谷,大叫一声,回声便在山谷里幽幽地回荡。
乌龙古道还很壮美。深秋时节,站在山顶眺望,有一种层林尽染、叠翠流金的感觉。峡谷里的参天古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树冠向四周有力地撑开,如同一把巨伞。一棵树便是一道风景,真令人惊叹。一群人走在古老的小道上,宛如一条彩色的游龙,十分壮观。再看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简直就是置身于仙境之中。有时还能听到哗哗流淌的水声,那是快乐的山泉在山岭间奔跑追逐。如此美景,使疲惫的赶路人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
一条古道,连接古今,连接着你我,编织成我们的华夏大地。走在古道之中,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古人,他们或挑担,或肩扛,背负着各种货物,哼着小曲,在古道中来往穿行。我想正是古人这种不屈不挠、勇敢勤劳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这片名叫中国的土地上努力耕耘,将我们的祖国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爬山》
五一节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爬余姚燕窝古道。我们带上登山杖和补给的食物。然后坐上车出发了。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燕窝古道的路口,我们停好车,进入了燕窝古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盛的树林帮助我们遮住了炎热的太阳,真是绿树成荫,平静的小溪,哗哗地流着,唱出欢乐的歌曲。燕窝古道真的是山清水秀,美丽极啦!
一开始爬山的时候,我拿着登山杖健步如飞。可是,才爬了一会儿,我就步履沉重,我柱着登山杖,还没走多久,就累得像一滩泥一样瘫倒在地,再也不肯起来。这时,爸爸鼓励我说:“儿子,加油,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于是,我重拾信心,站了起来,继续前行。爬到半山腰时,我们拿出速热米饭吃了起来,吃完午饭,有了力气,我们继续前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下午1一点半爬上了山顶。
到了山顶,我低头往下望。山下的稻田像一片金黄的海洋,爬上来的山路像一排排云梯,一座座房屋像一个个火柴盒,一辆辆汽车像一只只甲壳虫,行人像一只只蚂蚁一样爬动。
下山了,我们轻松了许多。到了半山腰,我们发现了好多竹笋。爸爸拿出挖竹笋的镰刀,爸爸先用一只手抓住竹笋,然后用镰刀砍掉竹笋下方,接着用镰刀削掉竹笋的皮,最后把竹笋装进袋子里。爸爸按照这个方法,挖了好多竹笋。
我爱爬山。
《杭州西湖》
西子湖畔,碧波荡漾;丝绸古道,织就繁华。是南宋遗梦的筑地,诗画般理想的家园,这里,是杭州。
行走在杭州,便是漫步在绿意盎然的江南水乡之中,灵动的西湖水倾诉着宋代吟游诗人的悠闲笔触。白啼春晓,断桥残雪,苏堤春晖,每一个景致都像是画中游,以山水为画,以情为墨,杭州如同一幅流动着的传世名画,汇入人心。
杭州西湖历史背景极为悠久,穿越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吴越国时期,历经南北朝、唐、宋等朝代的建设和修缮,成为了一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浪漫诗意的风景区。
它寓意着杭州人的全部,如果杭州设了西湖,会显得这个城市黯淡无光,所以,它一直是一个全部,一个闪光点。
总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它代表了我们中国的骄傲,艺术的结晶,让人们如痴如醉,赞叹不已!
《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它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龙盘旋在绵延起伏的高山上。
秋天,那里风景如画,树上的叶子像是披上了一层鲜艳的衣服。每天,那里都人山人海,我猜,人们都和我一样喜欢长城。
《古道骑马作文》
一大清早,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听见有人在门口催着:“快点去吃早餐呀,大巴车要出发了。”吃完早餐,我迷迷糊糊地坐上了大巴车。等会我们要去的目的地一一拉市海。
车上导游给我们介绍着这里的茶马古道,还说丽江这边大多是纳西族人。大巴车刚停好,就有几个人上来让我们买骑马的票,我们毫不犹豫地买了两张。一下车,我就快速地冲到骑马的队伍排队。我不停地张望着前面的队伍,过了好一会儿,就在快要排到我们的时候,负责分马的人叫我们去另外一边排队等候。结果那个人似乎把我们这队给忘了,一直在放另一边上的人,都不放我们这队的人。后来还是我们这边几个人上去找那个人理论了一番,才开始放我们这边的人。唉,经过半个小时的等待,我们早已大汗淋漓了。可这依然控制不住我们兴奋激动的心情。我挑选了一匹最喜欢的马。左脚一蹬,双手紧紧的抓住马背上的把手,结果试了两三次还是没有蹬上去,最后还是那个赶马的人帮我才骑上去的。
就这样,茶马古道骑行正式开始了。我两手牢牢地紧抓马鞍上的把手,双脚紧紧地踏在踏板上,随着马儿有节奏的步伐,我的身子在马背上一颠一颠地跳跃着。我怀着忐忑不安而又极其兴奋的心情一路前行。可我又十分害怕,因为赶马人说如果马踩到满地都是的马屎,它的脚可能会打滑,让你摔个人仰马翻,幸好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一路上,赶马人在我们前面领着马儿走。突然,他放开了领头马,让它自由行走。我可真懊悔没有选领头马,要不然我就可以策马奔腾了。马儿驮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平稳地来到了山脚下。这种马适合走山旮旯里的路。领马的那个人还教了我们骑马的小技巧,上山时身体要往前倾,下山时背要往后靠,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可是在上山的时候,那匹领头的马,竟然背信弃义出轨了。赶马的人说这些马会自己挑好走的路,实在是太聪明了。照着"上山前倾,下山后仰"的口诀,我稳稳地下了山。回程路上,赶马人向我们介绍道,这种马叫滇马,又称矮种马,还有一个很搞笑的名字:“六条腿的马”,马不是只有四条腿吗?赶马人便跟我们说起了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以前这个地方没有几个中国人过来玩,倒是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游玩,可他们的身形实在是太高大了,骑上这种矮脚马,两条腿硬生生地拖在了地上,所以被叫做六条腿的马。他们给每一匹马都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这匹叫做“二维码”。而且每匹马都要经过半年时间训练,才能让游客骑行,这样才能让我们骑得安心。
随着"哒哒哒"的马蹄声,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回到了起点。想想这些马儿也真是辛苦啊,一天要来来回回十几趟,还要帮马主人干活。可是走在路上,也没有听见它们半点的怨言。唉,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我意犹未尽,还想再骑一次。
短短40分钟的体验。我发现骑马虽然很酷,但是坐在马背上不大舒服,屁股有点酸痛呢。可是从前用来运输的最好的交通工具大都依靠马,可想而知,以前的人有多么辛苦啊!我们生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是多么幸福啊!
《你的陪伴》
花开不计年,古道芳菲浅。回首过往,你站在岁月里对我微笑。
——题记
相逢是幸运
那天是开学,你却捧着一本课外书在车站坐着,雨淅沥沥的下着,你将秀发散下,认真读书的样子宛若从古代走出来的大家闺秀,我看着你,这么好看的小姐姐我怎么能放过。走上前对你说:“小姐姐,交过朋友吧,你叫什么名字。”你愣了愣说:“问别人名字前不应该先自报家门吗。”“原来是带刺的海棠。”我脱口而出。你呆了呆,与我相视一笑。
陪伴是勇气
初秋开学,与你分在同一个班,瑟瑟和鸣,好不欢喜。在一次考试中,我桌子里的英语书掉了出来,考完后老师将我叫到走廊上谈话。面对老师严厉的目光,我胆怯心虚,你跑了过来,拉住我的手。你那手似乎有魔力,让我心中充满勇气,向老师说明了原委。一路上,只要有你的陪伴,我不畏前行。
离别是成长
我急冲冲的跑下楼,看见你慌张的神情,我可能是最后一个知道你要走的人。这世上大概是没有藏得天衣无缝的心事的,只是少了一点细致入微的体察。你望着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将手上的海棠花递给我,像是表达歉意。我接过海棠花,对你说:“我毕业后想去上海读书,你可以等我吗。”你笑了,笑着对我说:“好啊,咱们不是说过要一起去看着世界吗,一起去啊,去更远的地方。”
一路上,感谢你的陪伴,望我毕业后,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你重逢。那时,我一定要笑着对你说:“世界灿烂盛大,没有你的陪伴就没有任何意义,我来了。”
指导老师 屈婧
《游韩岭古道》
在这个超长假期,我到韩岭古道游玩。
还没上山,一股强烈的山川寒气扑面而来,把春日的暖阳隔绝,只有细碎的光影洒在地面,像一朵朵盛开的白莲。两边整齐地栽着一排排花草,红的黄的紫的,绚烂得像天边的彩霞。突然,花丛裂开一个口子,只见一块灿金的大牌高悬:韩岭古道。
走上古道,才发现这路面并不是青石板铺的,而是由一块块大小不一的鹅软石拼接而成,上面落了厚厚一层枯松叶,踩着很舒服。花草已经有齐腰高,比外面要精神多了,自然地向四周舒展,一点也不觉杂乱,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向上,是遮阳伞般的巨大古松,利刃似的针叶纵横交错,仿佛一块绿宝石。阵阵虫鸣鸟叫从远处传来,若隐若现,还时不时看到松鼠拖出的道道残影……偶尔还能见到一片空地,上面盖着一条碧绿的草毯,这可是鸟儿的天堂,在“啪啪”的叩击声中,不断有美食落入口中。鸟儿本身也是一道美景,每一片羽毛,每一段肌肉上都有美丽的纹理;它们是那么轻盈、那么可爱,让人忍不住去摸摸它。
走着走着,树林突然停止了蔓延,一个眺望台映入眼帘,走上去一看,整个古道尽收眼底:一片绿,世界都变绿了,山是绿的,湖是绿的,湖中小岛是绿的,连过往的大雁仿佛都染上了绿。再细致一看,所有的绿的有了意义:山上有高大的树木,绿到了每一个树梢;岛上有大片的青苔与藤叶,绿到了石头缝里;湖中有清澈的水,经常有五彩的画舫划过,荡起万顷碧波,直绿到游人的心中。
继续前行,还有大片桃林,浓郁的香气令人陶醉:一大片寺院,精巧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塔石岭古道——静静的守候》
阳光懒懒散散地洒下,透过树叶间隙,在地上晕染出一个又一个光圈,为这午后的塔石岭添了几分幽雅的意味。
一路漫步赏景间,我们到了塔石岭顶部。左边有一条并不明显的小路蜿蜒进林子深处。两边的树木像屏障似的,宛如是通往某个蓬莱仙境或世外桃源的入口呢!稍作休息后,我们踏上了这条小径。路很平,留心看的话,能看到些人的足迹。这不足为奇,因为塔石岭古道自从在那“永康13古道争选十佳最美”比赛中荣获亚冠后,便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游览塔石岭古道,但更多的是因为这有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封缺。
封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不仅因为它奇异秀丽的景观,还源于它的神秘。而神秘又从何说起呢?这是源于一个传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大致讲的内容是这样:当时永康称为会稽郡乌伤县,秦始皇身旁一个大臣夜观天象后,发现此地似有新皇将诞。秦始皇多么唯我独尊的人啊!怎么会容忍此事发生呢?闻知此事,立马召来太史,加封钦差大臣,让其即刻动身前去遏止新皇诞生。太史接令后,一行人便来到乌伤县,当进入上浦乡耳朵岭时,竟发现了皇凉伞,随后又发现一个大肚孕妇,并且此地灵气浓郁,便断定农妇所怀即是新皇。于是便将其结果了性命,新皇已死,但灵根犹存。后经风水先生查勘,乌峰岩山岗便是龙脉所在。而钦差大臣想尽千方百计,都无发将这龙脉彻底斩除。直到一日,得到了庙堂大王启发,随后便在此地凿出50米长,25米深,10米宽的缺口,以封龙脉,称为“封缺”。
越往林子深处走,路就变得越崎岖难行,也看不到一条较清晰的路线。不过这地方奶奶可熟呢!一路上她还说起来以前在这附近砍柴的经历。就这样,奶奶在前面领路,我跟在身后,悠悠转转间,我们到达了封缺。当它完完全全展现在我眼前时,我不由得心生震撼,两边的石壁平坦而陡峭,几乎是成90度。即使了解过那个传说,我还是不由得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说不定在天地诞生之初,这两边的石壁是合在一起的,盘古开天辟地时,他一斧子,就将这块山体劈成了两个部分,成了现在的两个石壁;或者是在某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几道闪电汇合成一道闪电,将这山体劈成了两半……当你看见这件景象,我相信你也会产生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如若不然,便真的无法解释怎么会有这样巧夺天工的景象?两边的石壁上垂下来一些手腕粗细的藤条。这里面很静,心都变为了一汪泉水。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凉风,更是让人有了一种与世隔绝般的感受。我与奶奶坐在长着一些青苔的大石头上,感受着迎面扑来的凉风,陶醉在幽静的氛围里。许久,我们才起身离开。
我们并未原路返回,而是走了另一条小路。因为我们还要去看一处风景——紫藤树。我们一边走一边寻觅。蓦地,一颗似藤又似树的景物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就是“紫藤树”。据说这紫藤树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永康市政府甚至有意将此树保护起来。我走上前去,面对这样一棵历史悠久的紫藤树,我宛如对待一位老者。敬佩洋溢在我心间,因为它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能够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四季更替,无论风吹雨打,它依旧深深的扎根在原地。
欣赏完了紫藤树,我们便真正踏上归途了。原本奶奶说,这还有一个岩洞,里边有一汪清泉。水从石缝里缓缓渗出,那水很清。以前,奶奶那辈的人在这附近砍柴累了,都会跑到那捧起清泉中的水喝下,据说那水还带着丝丝甘甜呢!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找到那汪清泉,因为毕竟时隔太多年,原本的路也掩在杂草树木下不见了踪迹。虽然有点小遗憾,但更多的是开心。这次的塔石岭古道之旅,真的很令人难忘。
封缺的神秘、紫藤树的古老和那不知名的清泉。无非都在做着一件事——守候。它们守候着塔石岭古道,守候着最初的自我,也守候着每一代人的记忆和足迹。无论外面发生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们依旧在静静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