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地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8:18:03
《爱看书的妹妹》
我妹妹看书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我妹从小就特别爱看书。我读一年级时,她就对书痴了迷,每天晚上我们回到家,她洗完澡后总是奔向放满绘本的书房,然后吃力地寻找着没读过的绘本(那时候她不认识太多的字),再用力地把一本本绘本搬上桌子,然后就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书,她看书时眼睛眨都不眨,好像进入了书中的世界。
每晚都是这样看书,让她的知识量一下子变大。她每晚都会看到我和爸爸妈妈要关灯睡觉后才屁颠屁颠地收起绘本,跟爸妈一起睡觉,有时看到精彩部分,她总是对爸爸妈妈说:“再看一下,再看一下嘛!”
唉,这个爱看书的妹妹。
前面是痴迷,现在就是上瘾了。最近,她迷上了一种叫“汤小团”的书,这本书几乎成为她的影子了,她去哪儿都要带上这本书;她几乎成为这本书的影子,只要那里有"汤小团",她在那里待上一天都可以!
前几天我们去购物,去的路程比较远,她不用说,又又又带着她的“汤小团”,我和妈妈坐在车的前面,她一个人坐在后面,刚出发时她还跟我们聊天,可后面聊着聊就没声了,我觉得奇怪,可妈妈也觉得奇怪,我就回头看了一眼,呀!妹妹在看书!她又又又看她的“汤小团”,妈妈说:“妹妹,坐车不要看书!”妹妹只好把视线移开。可是,后面一会儿又没声了,妹妹又在看书,后面我们又提了几次,她就躲猫猫似的看书,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她才放下了“汤小团”。
唉,这个爱看书的妹妹。
《读《顶碗少年》有感》
现在,当我做数学题,陷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体育活动中落后了,被同学们讥笑难堪;比赛没能成功,受到不能自拔的挫折时,耳畔常会响起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
那位顶碗少年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虽然,前面他的表演并没有成功,但是他面对观众的冷嘲热讽却并不气馁,最后他靠自己不动摇的信念成功了。他是强者,他能打败人生中的困难!使他成功的不仅仅只是才艺高超,更是因为他那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不屈精神!
总有一件事,在我的脑海记忆犹新---
有一天,我和爸爸来到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湖边钓鱼。一开始我对钓鱼既新奇又自信,抓着精致小巧的钓鱼竿就开始兴高采烈地“等货上门”了。不一会儿,有一群小鱼汇聚过来,像在说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我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眼看就要上钩的鱼儿吓得四散奔逃了。我停下了动作,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水中摇摆不定的水草。可是,什么也没见了,那摇晃着的水草似乎在向我点头说:“小朋友,别着急,它们一会儿又会来到我的脚底下玩的,你加油吧!”我扭头看爸爸,他悠闲地翘着二郎腿,桶里已经有五条鱼了,真让人眼红。
于是,我并没有放弃,仍然钓起鱼来,时间如同流水般,一转眼就过去了快两个钟头了,可是我的桶子里还是什么都没有。爸爸边看他那满满的“战利品”边眉开眼笑,我一脸茫然。天气也似乎随着我的心情变化,下起了豆大的雨,雨水打在水面上,溅起了一圈圈水花。
我想走,可只听见爸爸说了一句话,我又寻到了一丝微弱的曙光,在朦胧的大雨中又持续了半个多钟头,终于,湖面上传出两个欣喜若狂地叫喊声……
我情不自禁地又想到了顶碗少年,仿佛又听到了那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我很开心,虽说是钓鱼这么小的事,但是锻炼了我的耐性,我不像往常一样浮躁了,我相信我能跟那位顶碗少年做得一样好!
愿这金边红花白瓷碗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
《涅槃》
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他甚至能感觉到体内血液流动的越来越慢,他的心脏像一个跳了很久的皮球,一下弱过一下。
几个月前,医生就判了他死刑——癌症晚期。并且已经扩散。
他没有太多遗憾,却也不能欢喜。他只是非常平静,平静的他自己都有些惊讶,他在等,等死神带走他,等黑暗吞噬他。
他已经没有办法离开床了,癌细胞的迅速扩散让他失去了行动能力。两个星期前,他还在床上痛的死去活来,只觉得受罪,不如一死了之,现在也没有什么感觉了。
他不知道别人死前是怎么样,但他在这一刻脑子却异常清醒。他甚至可以想起来,他来外地上大学前在家里吃的最后一顿饭,是他最爱吃的素馅饺子。娘微笑着看着他吃完一个又一个,低头把眼角的泪花抹干净。父亲“吧嗒”“吧嗒”抽着烟。屋子里静的可怕,他那两个幼小的妹妹躲在门后愣愣的看着这一出。
他吃完饭,抹抹嘴,又拍拍两个妹妹的头,告诉她们要听爹娘的话,那两个小丫头乖乖的点头。他再看了一眼自家的小木屋,就头也不回的走了,那房子还是爹和娘结婚的时候,爹亲手打得。
他没有回头,但他可以感觉到爹娘和妹妹的目光一直跟着自己,他的背上有一股暖意,这股暖意陪着他一直到他绕出这乡里十八弯。他知道,那掩在枫林翠柏后的木屋已离他越来越远。
这一走,就是十二年。
为了省车钱,他大学没有回过一趟家。毕业后他被分配在了工厂,不到一个月他就辞了职,他实在是没办法适应工厂里喧嚣的声音和粗俗的工人。他在城里无所事事,只能流浪乞讨讨口饭吃。那段时间那么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睡觉连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睡在露天地上。即使后来他什么都有了,回想起那时的光景还是觉得苦不堪言。
但他还是没有回家,家里还是有几亩田的,他也可以有饭吃,有床睡。可是他不敢啊!他怕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林家的大儿啊,真有出息哟!念了那么多年书,到头来还是回家来种地了,白让林家那两口子供了他那么多年啊。他更怕娘那双含泪的眼睛,父亲边“吧嗒”“吧嗒”抽烟边一声不吭削木头的样子。他怕他在半夜一觉醒来,就把他那么多年吃的墨水,又一滴不剩全吐出来。他还那么年轻,他不甘心啊!
后来,也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一家研究所的所长看中了身无分文的他,把他带回去,所长只是给了他一口饭吃,一个地方住,一份工作,他却真的觉得所长是他的再生父母。
他把他心中积聚已久的怨气化作热情一齐爆发出来,他没日没夜的在工作室中研发医疗器械,却从不觉得累。他就是想帮帮那些人,他在流浪的日子里见过太多太多因为断胳膊断腿只能在街头乞讨的人。他甚至觉得自己虽然经历了那么多苦痛,却还是四肢健全就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也就是在那时,他认识了他的妻子——他倾尽一生去爱、去回忆的人。初见她时,他刚不眠不休工作了三天三夜,胡子拉碴,头发及肩,活像类人猿。而她带着一股学生的清新,笑容温雅,让他不知不觉就陷了进去。两人自然而然的结婚,又自然而然的离婚……
那是十二年来自己第一次回家,家中老父老母佝偻的背,苍老的面容,让他恨不得跪在地上,朝二老狠狠地磕头。娘盯着妻子看不停的说好,想去拉妻子的手,妻子却瑟缩了一下,娘一下子有些懵了,看着他不知所措。他的怒火不知怎么一下子就烧了上来,回手甩了她一巴掌,然后他真的跪在地上,朝着娘不停地磕头。娘看着他这样子老泪纵横,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倒是父亲在门槛上磕了磕烟灰,让他进去。妻子是自己回的家,等到他回去,两人接着就离了婚。
现在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受不了城里女孩子的娇气。
他在养病的期间,常会想起他带着妻子去山上摘果子的时候。那么多年过去,妻子还是像初见时一样,笑语盈盈,清新自然。他无论如何都忘不了那双眸子里的笑意,碧空之下,他就那样对着妻子的笑容恍了神……
人都说人生最得意,莫过于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却不觉得。他这一生没有大富大贵,没有大喜大悲,现在想来却觉得十分圆满。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两个妹妹都嫁了人,爹娘也随着过去,家里的小木屋变成了瓦房。他拥有一份用生命去热爱的工作,改变了那么多人的下半生。他的后半生虽与病痛、孤独为伴,前半生却遇到了自己一生倾心的人。
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高僧涅槃从此无喜无悲,而他涅槃却求来了平和。
他觉得心跳声离他越来越远,可他的脑子还是异常清楚,他就像从一个祛除百病的温泉中泡过,浑身舒服,他又好像看见了圣光,白茫茫一片,却让他觉得柔和。
他想起自己的事业,想起自己已经帮助的人和将会帮助的人,想起自己的爱人,想起自己那一段仿佛是偷来的幸福时光,终于陷入沉沉的黑暗中……
《摔断肋骨》
失理智,以至落到摔断肋骨被送医院的地步。她没有叫儿子来,也没写信给他说自己病了。他不是听尼古拉·叶戈罗维奇说的,就是听别人说的。于是就来了。他未必就这样爱母亲。是出于责任感而来的。安尼娅明白:这种感情不是她传给尤拉的。也未必是他生身父亲遗传的,尤拉甚至根本不知道他的姓名。可能这是住在布拉戈维辛斯基街的爷爷奶奶传给他的。
也可能这不是来自于血统的关系。这是他从继父,从那个身材矮小、并不十分健壮但非常坚强的人身上获得的。也是从他周围的人们那儿获得的,他在那些人中间生活学习,而他们都了解自己的义务。 当然,安尼娅不能在自己的思想里十分确切地形成这个概念。但是她感觉到了。 这时尤拉问道: “妈妈,你为什么不和我到列宁格勒去一趟呢?到托夫斯托诺戈沃去逛逛。” “可我,尤罗奇卡,很快就要去上班了呀。” 他们相对而视。“我的舒布金长得多漂亮啊!”安尼娅想到,拉依萨·扎哈罗夫娜要能看到该多好啊"
她问儿子: “尤拉,你还没有女朋友吧?” “有了,妈妈。” 安尼娅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竞失声哭了起来。 “我的好孩子呀!你不会把我丢下不管吧,尤拉?” 她说这话感到十分羞愧: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即使为了儿子也该好好生活。 但是,尤拉把这一切变成一段幽默话。他说他是个知道利害关系的人,说《文学报》正在大谈爱护祖国的事,他建立小家庭的种种设想等等。 “不过,我不是说你已到了那种年龄,你别见怪,妈妈……” 安尼娅擦干眼泪,说道: “我不见怪,尤拉奇卡,看你说的!……不,我不会见怪的。”
《文明的导向》
为什么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夭这个地步一,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远不如以前呢?为什么人们的心态会如此的浮躁不安呢?
现代的人生存的压力大了,成天为生存而忙碌着,而没有精力去生活。那么又为什么社会文明的怪度愈高。人的生存压力反而愈大呢?
人口密度大了,这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以前的社会是人与人上岚就业的竞争,而现在是人与机器上岗的竞争。现代工业化大生产已经将许多人的饭碗给硕了。那么是文呢的导向错了?
不,间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发展与杜会体制的脱节。一人体力上的劳动卸下来后,劳动的重心便转向了脑力劳动。人类危机感加重的原因就是在这样一个转轨的过程中,人的脑力劳动得不到肯定,没有条件环境去创造出价值,使得许多宝贵的资截白白娘费。不能去创造出价值,生存危机也就自然产生了。
于是人们欢呼知识经济的时代早点到来,。拼望脑力劳动都是有益的,是会得到经济上的回报的。生存的压力小了,也就可以有余力去品味生活了。
但是我们将所有的贵任都推给社会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忘了人是社会的主体。
物质上的贫困是不可以完全阻止精神上的富有的。古有孟子位得。舍生取义,二朴材蜘哲学象康妇4 *-*}今天也同样可以有,应该有。现在我们最筋要的是一种坚守。‘对自己的思想、情感乃至人性的坚守。无论世界多么繁乱,变化得多么快,都要保持自己纯正的本性不变。留住美好的,拒绝无用的,才能将感官上的满足拉回到精神上的追求。
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步人一个新的世纪的同时,不要忘了问题的存在。:新的世纪,我们还佑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