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芍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6 08:11:08
《美丽的芍药二年级作文》
美丽的芍药二年级作文
有人喜欢菊花,有人喜欢月季,而我却偏偏喜欢美丽纯洁的芍药花。
五月正是芍药花开放的好时节。今天,在金水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扬州芍药花园。
我迫不及待地下车,走进了公园。过了相约桥,迎面而来的是一阵扑鼻的清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呀!远远望去,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拥拥挤挤,就像是花的海洋。你看,那红艳艳的芍药花,绿油油的大地,蓝湛湛的天空,真是诗情画意啊!我仿佛到了花的海洋中,一下子,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烟消云散了。走到清香淡雅的芍药花面前,哇!颜色可真多啊,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它的姿态也很多,有含苞待放的,有绽开可爱的笑脸,也有凋谢的,只剩下花蕊。可它们都争着把自己最美的.笑容展现给我们观赏。
芍药花不但美丽,还有很大的作用。它的根可以当药用,种子可以榨油,花瓣可以泡茶……
我们观赏完了多姿多彩的芍药花,又来到了“花之广场”看精彩的文艺演出,有优美的歌声,有好看的舞蹈,还有可爱的小狗表演杂技……
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芍药公园。
【美丽的芍药二年级作文】
《我的植物朋友》
有人喜欢热情似火的玫瑰,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芍药,还有人喜欢五颜六色的菊花,而我喜欢寒冬的白衣仙女——水仙花。
我仔细端详着眼前的水仙花,它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一根一根多得数不清。水仙花的花球像一个大蒜,在花球上长着许多叶子,叶子碧绿碧绿的。再摸一摸,似乎比其他种类的叶子厚了许多。在这些叶子之中,有的叶子中有花苞,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花瓣还没有全展开;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那像小太阳的花蕾,我仿佛看到太阳温暖的光芒。周围簇拥着像穿洁白衣裳的少女一样的六片花瓣。水仙花还有一种清新而淡雅的香气,仿佛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
水仙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以自身的纯洁来启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每当看见水仙花,我总会想起“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这正是对水仙花最美好的赞美。
水仙花是大自然给予的礼物,它代表着人们向往纯洁、高雅的心,希望它能开满全球各地。
《芍药》
妈妈的书桌上放着一个圆鼓鼓的白色花瓶,花瓶里插着十枝芍药。有一枝是已经盛开的,其余九枝还是花骨朵。远远望去,好像一群花仙子在花间随风跳舞。
我好奇地走进一瞧,那朵盛开的芍药就像一位穿了粉色蓬蓬连衣裙的公主。当我用手碰到它的时候,它的花瓣摸起来软软的轻轻的,花瓣交替层层叠叠,就像一件轻盈的蛋糕纱裙一样。
我仔细地数了数,足足有七层!最下面的三层花瓣一大片一大片的,好像公主裙的大裙摆,显得特别华丽。中间的一层花瓣小小的碎碎的,就像裙子上点缀
的亮片,闪闪发光。而花朵的中间,则是那细密的花蕊,像公主裙上镶嵌的黄宝石,美丽极了!
当我靠近那朵盛开的芍药,一股清新的花香扑鼻而来。哇!真好闻呀!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我仿佛自己也变成了穿着粉色公主裙的花仙子,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其他九枝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呢?我给花瓶灌满水,就在这时,其中一枝花骨朵的一片花瓣张开了,接着第二瓣、第三瓣也展开了。我心里想:它一定也在努力生长,想要开出跟那朵一样美丽的花朵吧!我也要像它们一样,努力学习,茁壮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丽!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赏牡丹》刘禹锡原文赏析和翻译》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注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花,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妖:艳丽、妩媚。格:骨格。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倾国倾城之美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富贵美艳、仪态万千。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
赏析
此诗乃赞颂牡丹之作,其赞颂之手法,乃用抑彼扬此的反衬之法。诗人没有从正面描写牡丹的姿色,而是从侧面来写牡丹。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芍药”,本来同样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卉,但据说到了唐代武则天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 (王禹傅《芍药诗序》)。以至有人将牡丹比为“花王”,把芍药比作“近侍”。此处,刘禹锡也怀着主观感情,把芍药说成虽妖娆但格调不高。“芙蕖”,是在诗文中常以清高洁净的面目出现的花卉,但刘禹锡大概因为她亭亭玉立于池面之中,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说她纯洁而寡情。这里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这首诗本来是《赏牡丹》,可落笔却不先说牡丹,而先对芍药和芙蕖进行评赏。首句写芍药,这种同样具有观赏价值的花儿,较之牡丹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就写到过周朝郑国的男女以芍药相赠的欢乐场面,而同时期却不见有关牡丹的记载。所以宋代韩琦在《北第同赏芍药》中写道:“郑诗已取相酬赠,不见诸经载牡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到了唐代武则天执政以后,“牡丹始盛而芍药之艳衰”,以至于有人将牡丹比为君王,把芍药比作近侍。芍药地位的下降,刘禹锡认为其格调不高,所以说芍药虽妖娆而无格。
芙蕖,即荷花,这是自屈原以来在诗文中经常以清高洁净面目出现的花。大概由于它亭亭玉立于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的缘故吧,刘禹锡觉得它虽纯洁却寡情。至此前两句已经分别对两种可与牡丹并肩的花儿进行了评赏:芍药的种植历史悠久,也曾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却“妖冶无格”;荷花也的确堪称花中君子,清高洁净,但却冷艳寡情。至此为后两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爱,可谓做足了铺垫,唯有期待着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场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国色”,旧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这里用来比喻牡丹,便将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现了出来。“真”字虽是副词,却加强了语气;“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增强了评赏的分量,照应了上面两句,包含着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选择,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正是由于它具有令人倾慕的“国色”,才使得“花开时节”京城轰动,人们奔走相告,争先赏玩。
这短短四句诗,写了三种名花,而其中又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没有忘记对芍药与荷花美好一面的赞誉,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令人玩味无穷。作为花木,本来无所谓格调高下和感情的多寡,但诗人用拟人化和烘托的手法,巧妙生动地把自然美变成了艺术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创作背景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于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即写唐人赏牡丹的盛况。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与地点,由陶敏、陶红雨校注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根据诗中用李正封“国色”之语推测此诗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作者在长安所作;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认为,此诗作于唐大和年间作者重入长安之时;高志忠的《刘禹锡诗编年校注》认为,此诗与《浑侍中宅牡丹》作于同时;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疑此诗为永贞革新时所作。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芍药花》
乡下后山的芍药一如既往地悄悄绽着,山路旁忽隐忽现着几团或白或红的花儿,在这几乎被浓绿渗透了的春残之时显得格外醒目。粉白的瓣儿围成一圈,越往里围越小,倒颇似抹了淡淡脂粉的绣球,底下那粗壮的茎融在背景的绿叶之中,分不清了,只剩一朵芍药“悬”在半空中,不断逗引着好奇的路人踏入齐膝高的野草丛去查看。
大部分城里的植物园都设芍药花海。一片碧绿之上托着一团团花球,白的似深冬中飘过的雪花;粉的像轻雾似的笼在花海间;红的稍有点儿乡土气息,但仍不失妩媚。一丝淡淡药香被清风打散在空气中,沁人心脾。我想下次花开时,定要折上两只插在瓶中,摆在桌上,让它们像两个仙子似的,清甜悦目。
一直为芍药打抱不平,这样可爱的花为何不能坐上花王之座?为何只落得“一花之下,万花之上”的花相之位?花王牡丹与芍药外形稍有些相似。若牡丹是浓妆艳抹,妖娆美貌的,不断向过客抛媚眼的贵妃,那芍药便是更胜一筹的,清雅天然亭亭玉立的神妃仙子。只可惜古人以牡丹为富贵,争先恐后将它推上了花王之位。
苏东坡有句曰“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这百花之相的花期不在春红之时,却在春夏之交。春本应万紫千红,可独芍药不趁此机会出头,而是选择屹立于残花中,像为春红最后的送别,又像为夏日最早的迎候。炎炎酷暑有一簇清香绽放于山脚,如何不惹人喜爱?芍药也是聪明的花,每个夏初,她都微笑着问凋落的骨朵,同时也问世人:
“别费劲在人群中争风头了。等到人流散去后,剩下的便是你一个人的舞台。不是吗?”
《庭溢春韵》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远近结合,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这是春的模样。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图画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这是春的气息。
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气中,人们冒着风雪,踏着冰冻的土地,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开荒活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啊,你看,青青的小草芽,还在害羞着,躲在大地的被窝里不敢出来,似有似无,玩起了捉迷藏。早春二月,就像赖床的小孩。
这是春的情绪。
东风吹来,春色俏江南,不一样的地方也就不一样的风情。阳光照着盛开的花朵,花朵笑开了面容。蝴蝶翩翩的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和花朵们亲昵呢!花恋蝶,蝶恋花,演绎着传承千年不可磨灭的爱情传说。春光无限,桃花依旧笑春风,也难怪那孟浩然会选择烟花三月时下扬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你看多少楼台烟雨中,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润如酥的小雨滋润的大地,如丝线般的小雨淅沥沥的下着。小雨顺着屋檐流淌下去,滴滴哒哒的,拍打在石板上。几个撑着油纸伞的小女子在小巷中慢慢地走着,留下江南风情独有的身影。隐隐约约的从墨绿色的树叶儿中看到了几只燕子叽叫几声从雨中飞过,划出几道优美的弧线,便忙衔春泥,用来筑起自家的浪漫窝儿。
这是春的柔情。
春风春雨,不同于秋的,但她也有她独到的美,其它四季所没有的美。一场春雨过后,一切将会焕然一新,一切将会变得美好,一切将会充满希望。你看到了吗?春雨过后,那美好的希望将重复生机。
这是春的精神,满是生机,生生不息!
评语:
文章如一幅画卷,引用众多诗人的诗歌将春的模样、气息、情绪、柔情等一系列精神徐徐展开在读者面前。本文结构清晰、语言充满诗意、内容丰富全面,读来让人轻松又愉悦,让读者感受了别样的春的精神,富有新意。
《花儿为什么这样美?》
我托腮凝视桌上那盆芍药花。
阳光静静流进花瓣错落有致的纹理间,说不清是这浅淡的光影衬得她更加清丽温婉,还是花本来的颜色在光下愈加鲜明。意趣盎然中,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出来了:花为什么如此美丽?
花因形态而美。一切影响花形态的因素,如光线、颜色、花瓣的排列与纹路、开合的状态、花蕊的多少等等,无不决定着一朵花带来的视觉体验。拿眼前的芍药来说,前几天它是嫣红中微微透着点少女的粉,给人以妖冶之感;今天它如梨花般雪白,间或夹着一星鹅黄,给人以知性之美。苏轼曾以“只恐深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来吟咏海棠的绮丽。试想,清辉斜映、香雾朦朦、红烛深照,又怎能不给人一种袅娜空澈之美?若在白日,眩目的光一打,便只剩热闹和平庸了。故而花之美不能一概而论,个中姿色千变万化,又怎够世人平平常常两只眼睛所能饱览!
花因情思而美。“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正因情意深切,字里行间的花才有呼之欲出之美。“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正因深闺之人愁怨绵绵,庭院里寻常的桃李,才有缠绵悱恻之美。鸢飞戾天者,看花有种歌功颂德之美;经纶世务者,看花有种前程似锦之美;心中向佛者,看花有种慈悲喜舍之美;淡泊致远者,看花花不语;不改其乐者,观花花在笑。古往今来,最能引起情思的意象莫过于花。比起徒有其表的华丽,花更多了一层意蕴美。
花因精神而美。有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花本无色,有了人们寄予的情意愿望,也便有了颜色。一谈到菊花,人们便想起它“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喜乐,忆起它“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风骨气节,吟出一句“此花开尽更无花”来赞颂她的飒爽英姿。花的更迭,揭示了一种自然哲理,更映射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于是文人墨客将花视作品格的象征、精神的传递。在这样深层次的思想交流中,花不断用自身滋养着人文情怀的肥沃土壤,给人以深思与启迪。如此看来,又怎能说花没有她自己的品格与精神呢!
于是我便更加相信,无论是眼前的花,还是开在时光长河中,过去的、未来的、形形色色的花,都是有了人们包含爱怜的深深凝视,才更加美丽。
《论“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独特性》
“湘云醉眠芍药裀”“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历来被认为是《红楼梦》中几个唯美的场景,而我最爱“湘云醉眠芍药裀”。
先看看那个经典情节:
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这个片段,光读读就觉唇齿生香。落英缤纷,美人醉卧,扇子半埋,这样的意境,这样的性灵,独属于湘云,香梦沉酣的湘云定也让你“又是爱,又是笑”了。在悲情浓郁的《红楼梦》里,这“醉眠芍药裀”与众各别,意境美得让你异常欢喜!“黛玉葬花”虽美,但其境过清,悲戚太甚;宝钗扑蝶,我不能不联想到她当时的机心。由此,我独爱这“湘云醉眠芍药裀”。
孙逊先生认为这是“美的意境”与“美的性格”的完美结合,深深赞同。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湘云的热情天真,不拘小节,更将她的豪阔憨厚烂漫展现得淋漓尽致。醉眠花丛,香梦沉酣的,只能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湘云,不是也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薛宝钗,或者其他女子。此处我对曹雪芹的钦佩又多了一层,曹公写人写事造境,全是贴着人物来的。为什么林、薛等断不会做出此事呢?我们来细细的分析一番。
首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人才能“醉眠芍药裀”。这个人首先应该豪爽不拘小节,其次要懂得欣赏美,有一定的才情,湘云便很符合这两个条件。她自幼父母双亡,少人管教,又受贾母喜爱,所以她不会为条条框框束缚,不会有太多闺阁女子的扭捏作态。她的不拘小节也在故事中各处体现,如被嘲笑穿得像孙行者时,她能坦然将外褂脱了,说:“瞧,我里头穿得更酷呢!”又如她能弄来一块鹿肉烤着吃,不仅不顾忌旁人看法,还说这叫“真名士自风流。”她也有才华有情调,她是大观园众姐妹中少有能与黛玉斗诗的,第五十回:芦雪广即景联句时,她一边战黛玉、宝钗、宝琴三人,一句紧似一句杀得人喘不过气来,宝玉来联句,她反嫌宝玉不中用耽搁了她。这样有真才情真性情的少女,才配得上醉眠芍药裀的美,才会醉眠于红似火大如碗的芍药花下,而不是醉眠桃花树下,或是荷花湖畔,更不是醉眠桥边,醉眠小凉亭。
接着谈一谈黛玉为什么不能“醉眠芍药裀”。第一,因为她身子弱。书中第三回写道她父亲林如海教她惜福养身,因此她是断不会睡在大凉石板上的,这与“惜福养身”显然不合。第二,她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客居贾府的,是“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像喝醉了睡在石板上这种事是定会被耻笑的,因此自尊敏感的黛玉是不可能“多做”这件事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黛玉不可能喝醉。她身子弱,该喝多少她自己有分寸,旁人知她身子弱也不会像灌湘云那样灌醉黛玉,黛玉连茶都只喝半杯,又怎会喝醉?既然没有醉,也自然没有“醉眠芍药裀”了。
再说宝钗,宝钗是一个很注重维持自己大家闺秀形象的人。她不戴花儿粉儿,不穿让人觉得奢华的东西,用品一应都是半新不旧,尽力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她在长辈面前乖巧懂事,在姐妹面前体贴亲切,在宝玉面前也多次劝他读书,她一直在尽力保持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对礼教也很是看重,黛玉行令时说了戏文中的词句,她都要给黛玉讲一番大道理;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饭前的那几句话将众人逗得笑到不能自已,作者描写了黛玉、湘云、宝玉、贾母、薛姨妈等人的反应,却独独没有宝钗,是作者漏了吗?大概是宝钗此时碍于维护大家闺秀的礼节,想笑却未笑吧。蒋勋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宝钗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她的每一个行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益于自己的。”试想,这样一个拘于教条,目的性强,看重自己身份的人,会做“醉眠芍药裀”这种有损自己大家闺秀风范的事吗?
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孩子会“醉眠芍药裀”吗?元春入宫前会不会,我们不甚清楚,但入宫后肯定是不会的了,她那么持重明理;迎春胆小,不会做出此等出格之事;探春精明,也有些端身份;王熙凤也要维持自己管家的威严,并且她算半个文盲并没有什么生活情调;惜春对生活没有热情,缺乏才情;李宫裁青春丧偶,早如枯木死灰一般,也做不出这种小女孩做的事;妙玉清高又有洁癖;巧姐尚未长大,没来得及创造这等闲情逸致;秦可卿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更是悲情,更不会有这个闲心了。
这样细细算来,十二钗中除了湘云皆不可能“醉眠芍药裀”。这便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会让她们做出不同的事。曹公不仅用这件事写出了湘云的性格,也用湘云让“醉眠芍药裀”这个场景更美。他不是在用故事写人物性格,而是用人物性格写故事,不是精彩的故事让人物形象丰满,而是饱满的人物形象使故事精彩。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全诗欣赏》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译文] 芍药花瓣上的雨滴就像多情人眼中的泪珠,蔷薇的柔弱枝条如同美人无力起坐一般。
[出自] 秦 观 《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选自《淮海集》。秦观(1049~1100),宋代文学家,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丝,喻雨。万丝:指春天的细雨。
瓦:琉璃瓦。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碧:碧玉。 碧参差:指琉璃瓦浮光闪闪,犹如碧玉。
霁(ji)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春泪:雨点。
卧:攀枝蔓延。
译文1:
昨夜里轻轻的雷声携带来了一夜的绵绵细雨,晨光里琉璃绿瓦上反射的浮光阴暗不一。多情的芍药上雨珠点点似在含泪欲滴,经历了雨的蔷薇花在朝阳中躺在嫩枝上。
译文2:
一声轻雷过后,顷刻落下了如丝般的春雨,雨过天晴后屋顶上的琉璃瓦如碧玉般浮光闪闪。雨后的芍药如惆怅的女子含着点点泪珠,雨打后的蔷薇,也似乎绵软无力,其实枝条正悄悄攀枝蔓延着。
赏析: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景。
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与杜甫的春望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贵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赏析二:
《春日》这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丝,喻雨。浮瓦,晴光照在瓦上。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 无力蔷薇卧晓枝,也有的版本写作,无力蔷薇卧晚枝。芍药,牡丹。春泪,雨点。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春日》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隐晦的反映了诗人由于对宦途命运艰险的恐惧,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秦少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北宋时候著名的婉约词派大家。他的词多写男女情爱和身世感伤。他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但是,从内容和风格说,一样“诗如小词”。还有,南宋敖陶孙也说过:“秦少游(诗)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
《春日》就被金代的文学家元好问讥为“女郎诗”,因为它格调比较柔媚。元好问对秦观的糜弱艳词极尽贬抑,他批评秦观“春日“说“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柔媚也是一种美,经过风雨的芍药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一个醉卧晓枝。以“春泪”喻水珠,以“卧”字象征“无力”,用辞工稳而又自然,非经锻炼不能达到如此的水平。
元好问对于秦少游“女郎诗”的批评,其实是受到了前人的影响;有一次与他的老师王中立讨论如何作诗,老师举例秦少游《春雨(日)》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此诗非不工,若以退之‘芭蕉叶大栀子肥’之句较之,则《春日》为妇人语矣。破却工夫,何至学妇人?”
中国的诗历来以比兴著称,以物喻人,以物喻情,以物言志,诗品即人品,看其诗,即能推测其为人,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独到之处。所以有人评说,在女人堆中厮混必对秦少游浓词艳曲爱不绝口,其写诗也无非是对风花雪月,春秋美景一枝一叶的哀怨,时而如颐气指使的贵妇,时而为荡妇,时而又如怨妇,总脱不了妇人之形;心系民生、国家,必把杜甫、辛弃疾诗词印记于心,其诗必是醉里挑灯看剑;大江东去,浪淘尽……这类豪情冲天的情怀。这或许有些偏颇,但不能不承认诗词对人的陶冶作用。
宋代的秦观写《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首作品被后人深深喜爱,有读者评此诗,说既有自然美,又有情爱美、生活美,还混合了喜剧美和悲剧美,看来陶醉在诗人含蓄温婉艺术手法之中的大有其人。
《描写芍药花的句子》
【芍药花简介】芍药,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其根制成中药具有镇痉、镇痛的药用价值。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另外,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1、芍药像故乡的小姑娘,从小就吃苦耐劳。它们不计较土地的肥沃和贫瘠,不计较雨水的多少,不论把它种植在哪里,它们都以顽强的生命力发芽、长叶、抽条……
2、芍药的芽儿破土而出,嫩嫩的、尖尖的、红红的,家乡的大地像铺上了一块块黄底红花的大地毯。
3、4月份,一株株芍药都长了四五十厘米高,干粗叶茂,一颗露珠儿大小的花蕾绽在枝头上,和煦的春风吹过,蓓蕾一颗颗都长大了,露出了笑脸,粉红色的花瓣儿裂开了。
4、芍药花开了,粉红色的花瓣儿映红了小姑娘的脸,映红了火热的农家生活。一群小姑娘在田间小憩,憧憬着丰收的美景。
5、芍药花的花期在5月,比牡丹晚开,恰值牡丹花谢才开,俗称"气死牡丹".它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质根。茎丛生,高50cm-100cm.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于茎顶,花梗长,花色有白、黄紫、粉、红等色,少有淡绿色,花形变化多,有单瓣、重瓣之分。
6、芍药花开了,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提着小花篮儿,飞进飞出,忙着采花蜜。那嗡嗡的叫声,合成了一支劳动的交响乐。
7、芍药花的叶子张开了,绿油油的,上面还挂着一滴露珠。仔细一看,叶子中间还藏着许多小花苞。
8、芍药花开了,浓馥的清香溢满窗明几净的卧室,溢满欢乐的农家小院,溢满故乡的大地。芍药花开了,一群群勤劳的小蜜蜂,提着小花篮儿,飞进飞出,忙着采花蜜。那嗡嗡的叫声,合成了一支劳动的交响乐。芍药花开了,粉红色的花瓣儿映红了小姑娘的脸,映红了火热的农家生活。一群小姑娘在田间小憩,憧憬着丰收的美景。
9、四月份,一株株芍药都长了一尺多高,干粗叶茂,一颗颗露珠儿大小的花蕾绽在枝头。和煦的春风吹过,蓓蕾一颗颗都长大了,露出了笑脸,粉红色的花瓣儿裂开了。家乡的黄土地很快被一块块绿底红花的大地毯覆盖了。一群群农家小姑娘穿红戴绿,来到芍药地里拔草。各色的蝴蝶也纷纷飞来玩耍。远远望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蝶,哪是小姑娘。
10、它们只有30厘米那么高,都还未孕育花苞。它们有的只从湿润的土壤里钻出一个个像小竹笋似的紫红色的"小脑袋",探头探脑地张望着这充满生机的世界;有的已长出了笔直纤细的"笔杆",互相竞争着比高低,花茎的头上面已冒出了一个个"小毛笔",活像一只只正在描绘春景的神奇的毛笔;有的已伸出了四五只"手臂",张开了绿色的"手掌",好像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到来;还有的已形成一簇葱绿的"竹林",它们紧紧地聚拢在一起,互相伸出"手臂"但又互不缠绕,互不遮掩。
11、过了半个月,芍药的芽儿破土而出,嫩嫩的、尖尖的、红红的。家乡的大地像铺上了一块块黄底红花的大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