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石库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10 07:56:26
《海鲁迅故居》
这是一幢普普通通的三层楼石库门房子,位于虹口公园附近一一山阴路132弄9号。它与周围的房子差不多:坐北朝南,红砖墙,黑铁门。若不是铁门右边挂着“鲁迅故居”的牌子,真想象不到伟大的鲁迅曾在这里住过。推开铁门,有一个小小的空地,就是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提到的“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走过窄而短的通道,便进入了客厅。客厅里的东西都很陈旧了。正中是一张西式餐桌,周围有6把椅子。会见客人时,鲁迅总是坐在那把靠近门口、背朝外、面朝内的椅子上,为的是遮挡铁门外反动特务的视线。
客厅里还有缝纫机、书橱、书桌等。书桌上方挂着一张我们最熟悉的鲁迅晚年的照片:瘦削、苍白的脸上显示出倔强和坚毅,深邃的眸子里透露出对敌人的毫不妥协、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往北走过客厅后面一间用餐室,向左转,踏上几格楼梯,便到了二楼。再向右拐,走过一间小小的贮藏室,就看见鲁迅的卧室了。卧室也是鲁迅的工作室,不到20平方米,靠东墙有一张可以挂蚊帐的老式铁床、一只书橱;靠北墙有一只衣柜;靠西墙是藤椅、茶几等。朝南有一排窗子,窗下放着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面放着老式台灯、眼镜、笔墨纸砚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支极普通的“金不换”毛笔,当年,鲁迅就是用“金不换”写下了一篇篇使反动派和“正人君子”胆战心惊的文章。
靠窗的墙上还挂着一本日历,上面一张是“1936年10月19日”,靠墙桌上台钟的指针停留在“5时25分”上—这是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它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后见证。三楼南面是鲁迅儿子海婴和他保姆的住房,隔壁北面的小房间曾是鲁迅秘密会见和保护共产党人的地方。解放后,为了永远纪念鲁迅,鲁迅故居经过彻底整修,从1951年起对外开放。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人来这里参观,表达他们对伟大鲁迅无比热爱、敬仰之情。
《无声的对话沟通》
新公房和石库门房子不同,虽然同样是72家房客,但大多是独门独户,早出晚归,每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邻里间尽管不相见,有时甚至彼此不相识,但在同一个空间生活,也难免会有误会和矛盾,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无言的对话,文明的沟通。
我住在新公房二楼,门前的过道是通往楼上人家的必经之路,有时就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有段日子,我发现我们家装在门厅处为开门照明的灯,几乎成了“长明灯”,通宵达旦地亮着。这到底是谁干的呢?说起来也是区区小事,真要寻根问底,难免大家闹得不愉快。怎么办?后来我写了一张纸条:“私家灯,莫乱开,要照明,随手关”,贴在门前,果然管用。从此,再也没有发生门厅灯通宵点亮的事情。
前些日子,我们家门口突然多了一包垃圾,肯定是有人不肯多走路,随手放在我家门口的。于是我又写了一张纸条:“遵守七不规范,讲文明讲公德,有想法可沟通,请勿乱扔垃圾”,这一招果然灵,门前再无垃圾“光顾”。
邻里毕竟是邻里,不该有根本利益冲突。远亲不如近邻,只要互相理解、互相沟通,有矛盾也会迎刃而解。用无声的对话沟通,很有意思,也很有效。
《“捉老鼠”》
我们住的是一幢陈旧的石库门房子,房子老了,老鼠也多了。为了消灭老鼠,妈妈买了几张粘鼠板放在厨房里。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正在吃早饭,忽然听到外公大叫起来:“哎呀呀,不好啦!你们怎么把这东西放在这里啊?”
我闻声急忙跑过去一看,差点笑痛肚皮。原来外公的一只脚踩到粘鼠板上,没法走路了。我说:“外公,你走路怎么不朝脚下看看呢?”外公则嘟嚷着:“谁让你们把粘鼠板移来移去?”
妈妈赶过来了,说:“爸,别说了,先把你的鞋子从粘鼠板上拉下来吧!”说完,抓住鞋子,使劲拉,但怎么也拉不下来。爸爸过来帮忙,这才将粘鼠板和鞋子分开。
外婆见了,打趣地说:“老鼠没捉到,反倒捉了个大活人!我看啊,老鼠都比你聪明!”外公听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