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年半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0 00:00:29
《我们班的故事》
我进入这个初中集体已经一年半了,有许多事被深深地刻在脑中,回顾往昔,它们都是经过我们努力奋斗所得来的结果,荣誉。
在预备班第二学期的时候,期中考试的“失败”刺痛了我们的心,也伤了老师的心。但它像一把双刃剑。这些挫败使得我们更加清醒。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临近期末时,我们也并不是那么浮躁。
期末备考阶段,我们承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期中考试的影子不断出现,家长与老师的期望……我们由于这些也开始抓紧复习。每天下午到班,能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寂静。唯有的微小声音都是背诵的同学发出的,呈现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不想学习,浮躁的心立刻静下来,不知不觉地也复习起来,这种氛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者我们。
经过努力复习与温故知新,我们在期末考试时并没有那么紧张,很冷静,很从容。最终,我们获得了令我们自豪,同时令老师、家长满意的成绩。这种结果的造成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集体荣誉感。当别人都蔑视、批评我们班时,我们都感到很难受。这时集体荣誉感就使我们团结起来、迎难而上。
在足球赛上,集体荣誉感同样发挥了作用。赛前,我们谨慎地定好足球上场的所有运动员,买好服装,都希望运动员能为我们争光,赢得荣誉!我们要受到赞赏,而不是鄙弃、蔑视。运动员也加紧学习,刻苦训练,希望能战胜对手,赢得比赛,不辜负集体的期望,为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就是集体荣誉感!比赛时,我们一起为运动员高声加油,让运动员增强自信心,超常发挥赢得比赛! 在夕阳的余晖中,运动员在草地上挥洒汗水,努力用自己的经验与技术将球踢到球门中,在众人的注视下,奋力将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最好。最终,我们夺得了第二名!即使没有夺冠,但是运动员都尽力了,尽了全力。不会有遗憾了,我们仍然获得了荣誉。相对上一年,我们反而进步了,这就是集体荣誉感所造就的结果。
集体荣誉感使我们团结奋进,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获得自信与勇气!使我们一起赢得成功,分享成功的欢乐与自豪。
《好老师王庆欣》
王庆欣老师仅仅教了我们一年半,却让我难以忘怀……
四年级时的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的新语文老师一进门,还没自我介绍,就给我们来了份“见面礼”——“全体起立!”我懵了,同学们也都懵了。随后,就见他疾步走上讲台,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那么标准,那么有力。“同学们好!”他“吼”道。“老师好!”我们也“吼”了起来。后来,王老师告诉我们,上课前的问好,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王老师的个子不高,皮肤略黑,头发乌黑浓密,有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犯了错的同学们的眼中,这双眼睛就如同“鹰眼”一般。
王老师对我们很严格,大家一开始都很怕他。
有一次,有几位同学偷懒,没写语文作业,王老师在师生问好之后,用他的“鹰眼”扫视全班,问道:“今天谁的作业没交呀?”不一会儿,六位同学“做贼心虚”,缓缓地站了起来,我看到他们的身体似乎在微微摇晃,微微颤抖。从此,王老师只要用那双眼睛一瞪,大家便会乖乖地听他的话,再也没有人敢不交作业了。
他教我们写作文时,对作文的修改情况严格把关。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你们的作文至少要修改两遍才算过关。”当时,立刻就有同学抱怨,他严肃地说:“连名家的文章都需要多次修改,你们却不想修改,难不成你们的文章能超过他们?”抱怨的同学哑口无言。王老师这节课的最后一句话让我们记得很牢:“记住,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王老师虽然严格,可是一点儿也不可怕,因为他有着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教我们不久,他给我们每位学生写了一封热情诚恳的信,每封信都独一无二,内容包括对我们名字含义的理解,对我们的第一印象,以及一首为我们写的小诗,“风静静地吹/我看到了你的名字/木辛为梓/或许是落叶乔木般的坚毅/风静静地吹……”这是他为我写的,一个四年级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见过谁对自己这么用心,他和他的信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老师上课时,总是时不时为我们穿插一些古诗词,希望能培养我们对诗词、对语文的兴趣。在上《观潮》一课时,王老师为了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吟诵刘梦得的诗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让我们感受到潮水汹涌澎湃的气势。每上完一篇课文他还会在黑板上题上一首自己写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就像在上《花的勇气》那一课时,他在黑板上写到:花儿的勇气啊/如火花/似骄阳/花开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他常常让我们背诵课外的古诗文。记得那一次,他要我们背诵《琵琶行》,“王老师,为什么要背这么长的诗呀?”一位同学问。他只是笑笑:“对你们以后有好处。”他告诉同学们背长诗的方法,一个个过关。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全班同学都背下来了,那么长的一首诗呀!
我们喜欢上他的语文课,也喜欢上了诗歌。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上他的语文课。所有同学都会立刻精神抖擞,因为他,我们爱上了语文。无论在哪里,我们只要谈论起他,就会有千言万语——都是他的优点,似乎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他虽然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可是在班上的威信却高于班主任。我们的班主任也常常赞叹:“这个语文老师,真厉害!”
我们听了,心里也美滋滋的——有人夸我们的王老师呀!
在我们眼中,他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爱他!
他是我见过最热爱学生,最尊重学生,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可他只教了我们一年半……
王老师离开的时候是默默的,没有告别。离开我们的那天,他还精神抖擞地给我们上课,第二天就因身患白血病住院,从此开始无比痛苦的化疗……
不久,他离开了这座城市,去北京、上海求医。当时,无法再见王老师一面,成为了我们最大的遗憾。
又是一个一年半过去了。
“班主任说毕业典礼结束后,有一个大惊喜!”有一位同学大声地告诉大家。“能有什么大惊喜?现在毕业典礼都结束了,还让我们在教室里等着……”我疑惑地问。
忽然,听到一句洪亮的口令从门外传来:“全体起立!”还没看到人,这响亮的声音就先“命令”我们站起。是他?王老师来了?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我看得出来,同学们的心中早已有着憋不住的惊喜与激动。
只见一个人从门外走了进来,同学们纷纷伸长了脖子,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是他吗?
大家定睛一看:是!是他!不,这已经不是以前的他了。他瘦了,眼神再也没有当年的那股劲,可是却多出了一份坚毅!
白血病的化疗令他原本乌黑浓密的头发几乎落光,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挺过来的,我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化疗的痛苦。
他很平静,此刻他的双眼中只有慈祥,有些同学已经默默流泪了。“同学们好!”他深深鞠了一躬,还是那么标准,还是那么有力,可我看出了他每说一个字都艰难无比,他每做一个动作都艰难无比。忽然记起他曾说过,上课前的问好和鞠躬,是师生互相的尊重!
“老师好!”这声音响彻了整个校园,然后全班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他的眼眶湿润了,接着他对我们说:“孩子们,很抱歉。由于老师生病,使得教你们的时间整整缩水了一半。今天,我回来,是还想给你们上最后一节课,为你们的小学六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孩子们,你们除了基础教育所开设的课程外,还要有‘无用读书’的心态——那是培养未来核心素养的利器。多读书,读广博之书,在油墨香中徜徉,让自己的精神高尚,行为高雅。记住,‘学剑或晚,读书未迟’!什么时候手捧书卷,都是最佳最美的姿势……”
下课了,同学们涌上讲台,拥抱心中最敬爱的王老师,争着和老师合影。
回忆起王老师和我们携手走过的时光:
他每次上课前都会给予我们响亮的问好和有力的鞠躬。
他严格地检查我们的作业情况、作文修改情况。
他为每一个同学用心地写了一封信。
他在课堂上穿插古诗文,以培养我们对语文、对读书的兴趣。
当他身患重病,却依旧要回来为我们上最后一节课,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他爱我们,尊重我们;我们也爱他,敬佩他。
最近听说王老师的病快要痊愈,已经回到学校里教书了,我衷心祝愿他健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忘不了他,忘不了我的好老师,忘不了这个名字——王庆欣。
(作者是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兴华校区七年级学生)
本文获2016年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学组全国特等奖。(编者注)
薇言微语
读罢此文,热泪盈眶。而当我从厦门大同中学关工委杨位伸老师那里得知,虽然王老师的女儿将骨髓捐献给父亲,但王老师急于重返讲台,病情复发,已永远离开孩子们,潸然泪下,良久无言……
王庆欣老师以自己的生命,自己活着的姿态,影响了孩子们的生命,他站在讲台的样子被学生深深记得,以如此质朴动人的文字记录。他的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曾有这样一位老师,陪伴他们走过成长的一段路,留给他们一段难以磨灭的回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王老师正是以生命践行了这句话。
感谢杨位伸老师,将这样一篇质朴动人的作文与大家分享,让我们都有机会聆听王老师的教诲。
致敬,王老师!虽然不曾见过您,我也在您的学生的文字中读到了您质朴而高贵的灵魂,也更明白了,作为教师,应以怎样的姿态站在这神圣的讲台!
《蓝颜知己》
一直在想能为你做些什么,我们认识快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里,你陪在我身边。因为你懂我,每当我想哭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刚刚认识的时候我也以为你是他们口中所说的混混,虽然你喜欢和那些人一起刷,一起闹。但我知道,那并不是你原来的面目,喜欢看你嘴角微笑的幅度,后来的后来,我发现我们的关系更深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喜欢上了你,可你告诉我说,你知道我的,所有当我女朋友的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要伤害她。你说我们做最好最好的朋友,说实话,刚开始,我真的很难接受。可后来我还是选择了你说的朋友。
有一天,我发现你在心里的位置被我悄悄藏了起来,对你的爱也悄悄藏了起来,我不知道你所说的那种朋友能是多久,一年?还是四年?还是我想的一辈子?但是因为白兔的缘故,我把你从QQ删了,那一刻,我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可惜我错了,那天晚上登QQ,偶然间发现你在我的附近好友里,那时我早已掩盖我内心的欣喜,我进了你空间。但是结果似乎有点残忍,你走了,你去了那个对我来说好遥远好遥远的地方,我猜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回来了,那天晚上我1点才睡,只是觉得再也不会见到你了,你可能像我想象的那样永远的离开了。第二天与你的聊天记录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你说我慢慢大了,不要接触社会上的人,我是个女孩子,要注意点。你还给我说了好多好多。我想等你回来的那一天,你就会发现我真的懂事了。乖乖,谢谢你在我身边关心我,爱我。因为有你我真的很满足。
多希望我们能一直这样,昨天晚上你告诉我了一个秘密,你说你一直把我当妹妹,其实我知道。我只是不想叫你哥哥而已,你说我们永远都这样,呵呵,我想我们现在这样应该是最好的吧,我知道有一种感情胜过爱情,那就是我们之间的。现在的我,多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或许我们之间的关系一辈子都不会变了吧。
我说过自己要好好听你的话,现在我把一切都看淡了,等几天就要开学了,我想就像你说的,好好地学习,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都放在一边,考个好成绩给你看,来回报社会。乖乖,谢谢你,让我明白了这么多。我不知道你现在的地方离我有多远,我也不知道要等好久你才能回来,但是,无论是多久,我都要等下去。我想等你回来的那一天,我会拿着那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来见你,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来云南找你了,你说我懂事了。
《两年半》
你是否和时间有个约定,约好两年半后远离喧闹
开心幸福过,吵过哭过拉黑过,所有想象不到的事我们都干过
翻翻日历,才回过神,在一起的日子不是用双手才能数得过来
你也即将奔上你当兵哥哥的历程,在我心里我早已是你妻子
远方的你记得多多保重,照顾好你自己并不强大的身体
不用太过担心我,我答应你,我会在原地等你回来给我幸福
想我的时候给我捎个信,或是在心里默默念着我的名字
你待我的好我都记得,记在心里,那个最炙热的地方
我爱你是最透明的秘密,拥有过最深动的回忆是关于你
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疼我、我等你
《最有意义的春节》
我在中国学习两年半了,在海南岛过春节还是第一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与萍水相逢的一家人奇妙的相遇。
大年初一,我一人呆在旅店里实感无聊,外面时不时传来的爆竹声吸引着我,于是我独自一人在街上闲逛。马路上行人很多,他们相互说着什么,我虽然听不懂,但我却可以猜出他们在互相问候,拜年。
在街上走着,看着,经过一家门口时,里面一下子走出五六个人,有年纪大的,也有年纪小的,我知道他们是刚拜完年出来。忽然我灵机一动:“为什么我不能进去看看呢?可是这家人不认识我,我这么进去是不是不礼貌呢?”我这么想着,可是我的脚已跨进去了。“新年快乐,恭喜!恭喜!”我操着刚学来的、半生不熟的汉语,对着一个刚走出来的中年男子说道。他看见我先是一愣,然后笑着冲我说了一大串海南话,我一点儿也不懂。他把我让进去,递茶又递烟,非常客气,我告诉他我是来留学的巴基斯坦人,他听后显得更加高兴。晚上我应邀到这家共度良宵,落座之后,他们端上热腾腾的饺子和很多菜,都很好吃。我们吃了很多饺子。事后回想起来,我觉得很有意思,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他们说话我也听不懂,但我却觉着这是我在中国过得最愉快、最有意义的节日。
《习惯在于坚持》
李毅说:“我坚持记日记一年半了,我觉得我变得关心生活了,我渐渐懂得了作文的材料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以前写人的时候,总喜欢按照一个框框去套,现在由于天天记日记,我逼着自己去观察周围的人,我留心观察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捉摸他们在特定环境里的内心活动,比较这个人与那个人不同的特点,体会他们不同的性格,于是写起人来就不是老一套了。下面的一篇日记,通过写《看下棋》,我注意刻划两位棋手的不同性格:爸爸为暂时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而王伯伯却沉着应战,捕捉战机,终于转败为胜。”
九月二十五日 看下棋
傍晚,夕阳的余辉针照在凉台上。秋风吹来,瓦盆里的花儿和绿叶径轻摆动。多好的天气!真是一个下棋竹好机会。爸爸和玉伯伯在桌上摆开“阵势”,两军对垒,“激战”开始了。
俗话说:当头炮,马来跳。爸爸的炮刚一摆定,王伯伯的马就跳出来迎战;爸爸的“车”才“开”出来助威,王伯伯的“大炮”就拖了出来,两军枪对枪、刀对刀地展开了“白刃战”。我在一旁兴奋地为双方的“交战”加油,整个身休几乎全伏在桌牛上,脸涨得发热……战斗进行到了白热化,两军的兵马都快拚杀光了,大家都只剩下小卒,爸爸的卒子把王伯伯的“老将头”团团围位。王伯伯被逼得走投无路,爸爸却在一旁老是催促,自以为胜利在握。王伯伯瞅了一个空于,出人意并地用唯一的一个兵把爸爸的帅吃了l爸爸一看,惭愧而又不服地笑了,我们大家都笑了,快下山的太阳也笑了,它笑得更红,把欢乐的光彩留在凉台上。
“观察了事物,分析了问题,又把它记下来,”李毅接着说,“我觉得脑子变得灵活了,手脚也勤快了,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我高兴极了,于是记日记的兴趣愈发浓了。有时,我一天记下几件观察体会,习惯成自然,妈妈说,记日记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我简直觉得,日记不仅象镜子,而且象X光机—它不但映出了我外表的形象,更映出了我心灵的模样。我每天打开它,我把心里话告诉它,它也把心里话提醒我,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知心朋友。
“不过,有一段时间,就是这学期开学初,我想,应当把时间都用在学好功课,准备升学上,日记可以停下来不记了。这一想法,很快被老师发觉了,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记日记同正课学习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你自己的实践和收获.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老师为了教育我,借给我一本杂志,我一看,里面载有《郎平日记》!郎平大姐是我国女排的“铁榔头”,她为我国女排夺取世界杯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可崇拜她了!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郎平日记》。我越看越受感动,越看越受教育,她在紧张而激烈的训练和比赛期间仍然坚持记日记,你看,有一篇她写道,‘我想:有困难才会有突破,有挫折才会有斗志,有压力才会有奋起,有风浪才会有进击!’另一篇里她写道,‘干什么都不会一帆风顺,要经得起挫折,才是一个强者。’‘困难最能锻炼人……精神上决不能示弱,精神上要永远做强者’。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和《郎平日记》的启发,增强了我坚持记日记的决心,于是,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勉励自己:日记日记,每天要记,一天不记,不算日记;学习郎平,做个强者,坚持进击,就是成绩!现在,我的意志力比过去坚强多了,遇到什么困难,什么讽刺、挖苦、打击,我都能加以思考、分析,比较正确地对待它,处理它,解决它。妈妈见人就说:小毅的翅膀硬了,不是过去好哭鼻子的小毅了。到今天,我的日记巳经记了十二本了,我决心持之以恒地记下去,”
“啊呀,记了十二本了!”小强和尧尧几乎同时惊叹道。
李毅的发言,触发了我的回忆,我说:“来,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听我要讲故事,个个都兴奋起来。
“那是八年前,尧尧刚满周岁。”我讲道,“一天晚饭后,来了一个同学,高高的个头,戴一副近视眼镜,我简直认不出他了—这是我十多年前的一学生。这时他已上高中二年级了。他说,今天是他学习记日记八周年纪念日,特来向老师汇报自己的体会,并请老师写几句勉励语,以继续记下去。随后他交给我一本日记簿,我答应看后给他写几句话,他就回去了。
“全家人都睡下之后‘巳是八点多了,我看起他的日记。这是一本有五十页纸的大日记簿,是自己订的,封面中央用仿宋体工整地写有48的数码,下面是他的名字。
“我一篇篇、一页页地看着,我被他记的内容,叙述的技巧,书写的秀丽,特别是他的毅力所感动。我爱不释手地阅读着,身临其境地思考着:他的生活见识多广啊,他的知识面多宽啊,他的观察力多敏捷啊,他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超过了他的年龄限制,多好的学生啊!我一气读到凌晨一点,看到了最末一页,啊生我原以为封面上的48是他的座号,错了!那是他记的日记的第四十八本!”
同学们睁大了眼睛,吃惊地“啊”了一声。
我继续讲着:“从他日记的内容看,有约三分之一是学校生活的,有约三分之一属家庭生活和社会观察的,另外多是观察自然、科学小实验,及写作练笔、知识积累等方面的。从记叙地点和方式看,’有在校内、家中课桌上、台灯下写的,有在亲属家、病房中床上、枕上写的,有在车、船行程中写的,有在当年下乡时油灯下、面板上写的,还有是在田边、地头膝头上写的,等等。尤其令我感动的是他打从小学四年级学习记日记时起,直到送我看时,七八年来,无一日间断。
“有一天的日记是这样记的:在平日,现在应是万籁俱寂的时候了,而此时窗外是鞭炮齐鸣,亮如白昼,啊,欢乐无穷的除夕之夜啊!另一篇写道:今天是星期日,妈妈病例已三天了,爸爸开会在外,整个家务担子,压到我一人肩上。上午,洗了两大盆衣服,中午蒸了一锅馒头,下午用车送妈妈去看病,回来后,又陪弟弟练掷手榴弹,明天他要去参加运动会。晚上我为妈妈煎药侍候在床边,给弟弟准备好了明天的吃喝,已是十一点半了……还有一篇他写道:发了一天烧,迷迷糊糊,虽然已经深夜了,仍然昏昏沉沉地睡不着,笔在手中不听使唤啊!八年来未落下一天的日记,今天也不能中断……
“看完他的这第四十八本日记,虽然已更深夜静,但我一点睡意也没有。我打开了书箱,找出了他小学四年级时的日记,两相对照,天壤之别:从几乎天天流水帐,到今日篇篇尽范文;从每篇百八十字,到每篇四五百、七八百,乃至千数字!而他的书写,工整而清秀,远不是蛆妇爬行的样子了,若是以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看,更是昔日无法比拟的。
我兴致勃勃地把他八年来记日记的情况,编了一道数学应用题:‘一位同学八年来记日记48本,每本平均记60篇,每篇平均记600字,请问这位同学八年来共记日记多少字?每年平均记多少字?’来,你们计算一下。”
张恒带领大家很快列出了算式:
x=600x60x48 x/8=?
当他们计算出得数后,惊叹不己!八年的时间,这位同学共记了一百七十二万八千字!平均每年记二十一万六千字!
数字激起小伙伴们莫大的兴致,他们每人大略地计算了一下自己的成绩。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虽说有的同学还未能坚持天天记,但一年来积累的数字,也是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啊!而象李毅、张恒的成绩,也是相当可观的呢1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趾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啊!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的精神,在记日记的实践中,不是体现得十分现实吗?
“王老师,这位大哥哥坚持记日记八年,他有什么经验体会呢?”张恒的发问,道出了伙伴们的心声,一个个望眼欲穿地等着我说。
我沉思了一下,说:“当我得知他记日记已有八年的历史,我曾经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他读过雷锋、王杰、王铁人等英雄人物的日记和事迹,读过一些伟人的传记和格言,也学过毛主席诗词。他把雷锋、王杰的画片贴在日记本封面上,他把毛主席的诗句,抄在日记木扉页上;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说,有位诗人说,‘性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
我应当怎样呢?对,我应当效仿英雄模范人物,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于是,在老师指导下,我练习记日记,把自己生活的脚印,用文字记下来。开始,我蛮有兴趣地记呀,写呀,过了一段时间,我看了看,记来记去就那么些东西,没多大意思,就想打退堂鼓了。这时我又翻看英雄人物的日记,铁人王进喜说,一个民族要有骨气,一个军队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由此,我受到了教育和启发:若是一个民族失去了民族骨气,那她的国家就要走向衰亡;一个军队失去了旺盛的士气,那这个军队免不了覆灭的命运;而一个人失去了志气,那就什么都完了里我想,我现在缺少的,正是这种振奋精神的志气。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懂得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我的视野扩大了,知识增加了,我又提起笔来,不怕重复,不怕写不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决不可自暴自弃’,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发生力量!挫折和失败正是磨炼志气的最佳磨刀石。就这样,我又坚持了好长时间。不知不觉,一种枯燥感浮上心头,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我中学的老师,老师讲了好多他的学生,坚持长久记日记,大学毕业后,有的成了作家、诗人,有的当了工程师、科研人员,有的成了农学家……他们都曾写信向老师汇报过,自己受益于记日记的体会。听了这些,我受到激发,记得老师引用了一位大教育家的话说,‘学习是劳动,并且应当永远是劳动,……在学问中,并不是一切都可以做到富有趣味的,必然会有一些枯燥的东西而且是应该有的。……不仅要做那些富有趣味的,而且要做那些没有趣味的——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愉快地去做’。这时,我想起了小学毕业时,老师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的话:兴趣来自收获,习惯在于坚持,而坚持是登峰造极的唯一阶梯!就这样,我硬是通过了这一关!因为做革命接班人的责任,不都是为了实现四化,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吗?待我以优秀的成绩,考取高中时,我深深地感到,日记成了我的影子,我们不会再分离了,它给予了我莫大的益处,它督促我走千里路,读万卷书,它教导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振兴中华,我开始理解了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我感到了英雄的精神闪光地照耀我奋起,祖国的前景召唤我前进,天天向上的步子越迈越坚实,越迈越大—保存起幸福的红领巾,我佩带上了光荣的团徽,我长大了。我觉得处事明智了,思考周密了,分析间题深刻了,人也变得大方了。啊,我感谢我的忠诚的伙伴——日记,我更感谢我的老师,我的所有的老师。
“老师,你给他的日记,又题写了什么话啊?”李毅问。
“噢,我反复琢磨后,在一本新日记本上写下了两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更上一层楼!’并且将这本日记本赠送给他。”
“这话是什么意思啊?”小伙伴们问。
“我是鼓励他,要把眼光放远些,生活的道路漫长,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欲穷千里目’,就得学更上一层楼,,我是希望他,要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要取得成绩,获得成果,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把一百里算作全程,敢于将已走完的九十里,只算作走了一半,而要再付出走九十里的劳动,才算走完全程—这是一个要做生活的强者的人,所不可缺少的气概啊!再说这最后的十里,本来就是最难坚持,也最有意义的,如果这时停滞不前,那同只走了十里、八里,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呢?我所以写这两句话,激励他攀登一个高峰又一个高峰的用意就是这样。”
“是这样啊!”李毅和伙伴们有了各自的理解。
“爸爸,这个大哥哥,现在干什么?”尧尧问。
“是啊,他现在干什么?”同学们关切地问。
我说:“他啊,大学毕业后,做医学科研工作,前不久,我在杂志上,看到他用观察日记的形式,写了一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另外,业余时间,他还写了一些科普作品呢,你们看,这本杂志上就有。”说着,我拿出尧尧订的《红蕾》给大家看。
小伙伴们兴致盎然地争相看着,读着,称赞着。
随后,小强和尧尧向大家汇报了自己记日记以来在学习观察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长进和体会。
至此,讨论结束。我又翻看起他们的日记本,发现每人的日记本扉页上,都写有勉励语。张恒写的是:日记——一面宝镜,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都会反映出来。
李毅写道:日记日记,每天要记,一天不记,不算日记;学习郎平,做个强者,坚持进击,就是成绩!
小强是这样写的:日记本是大宝库,要靠知识来建筑。
尧尧写的什么呢?日记—我的好伙伴,咱俩一同天天向上!
看罢他们的题辞,我也写下了几句话,作为与同学们共勉吧:日记啊,我的知己,有什么话儿不能说给你?日记啊,我生活的严师,一日半天的怠惰,决不允许!日记啊,我的历史,赤橙黄绿青蓝紫,描绘得一清二楚。日记啊,你是鞭子,策励着我,奔向理想的明日!啊,日记!良心的镜子,前进的尺子;技能的金字塔,知识的大宝库,忠诚记载的生命的成长史。啊,日记,我的知己,有什么话儿,不能说给你?
《第九城市”择业记》
我上网有一年半了,网络上有那么多“虚拟社区”、“虚拟城市”,我为什么就偏偏喜欢“第九城市”呢?有些网站,虽然也是三维城市,就像游戏中的城镇一样,可是与“第九城市”相比总好像缺了什么。后来我才发现,它缺的是那份虚拟中的真实,那份家一般的感觉。再说,其他的“虚拟城市”则因为内容或制作水平等原因,也不受我的喜爱,所以我就和它们拜拜了。
最初上“第九城市”是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我一上去就被它吸引住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网站。里面有“宝物商店”、“职业介绍所”、“剧场”……甚至还有“法院”和“监狱”。我成天在“中心广场”逛,后来发现没有G(虚拟货币),什么都干不成,于是我走进了“职业介绍所”。成,于是我走进了“职业介绍所”。
这里有三份工作可以选:“面包师”、“园艺师”和“花匠”。虽然我对“面包师”这份工作心仪已久,但要lOG“介绍金”,才能就职。望着空空如也的口袋,只能作罢。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当“园艺师”。
第一天,我给苹果树“浇”了一次“水”,“施”了一次“肥”,然后就到中心广场去玩了。把“工作手册”上那句“记得加点特别的料,那就是你的诚心”忘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我又去照顾苹果树,上面说“你的苹果树吸收了一点点水分,长大了一点点”。我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这次我一下子。狂浇”了十几桶“水”。
妈妈一有空就问我:“你的苹果树怎么样了?”今天,我得意地告诉妈妈:“明天你来看我的苹果树吧!”
第三天,我几乎晕倒在电脑前,上面说“你怎么连个水也浇不好,这么个小生命就被你残害了”。
我一天都无精打采,妈妈见了问:“怎么了?是不是因为昨天水浇得太多,苹果树被你害死了?"妈妈果然料事如神!我点了点头。“没关系,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行了”。妈妈亲切地说。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暖暖的。
这下我只能改行了。我开始干起了“花匠”的活来,我吸取了教训:不能多浇水!那几天,我一种好花就跑去花店看别人种的花。直到第七天,我的花才开放。可由于我的花没正常“浇水”,所以名字也不同凡响;别人的花叫“紫色芬芳”、“阳光女孩”,可我的却叫“你以为你是谁”。我把花“卖”了,得到了IOG,晦!我最终还是实现了当“面包师”的愿望。
尽管那时我只是个“菜鸟”,但我仍忘不了那段“择业”的经历,因为它使我明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的外语老师》
初逢彼得是一年半前的一天下午。
那天,在小班教室里,我们静静地等候着外籍教师的到来。一会儿,进来的是一位身着灰黑色中式上装,下着一条牛仔裤,头发略显花白的中等个子的中年人。面对他这身“中外合资”式的打扮,我们都忍俊不禁。
彼得看了看自己的打扮,耸耸肩,爽朗地笑起来。他整整衣服,用纯正的英语对我们说:“我就是彼得。”师生的友谊便从那一刻起持续至今。
先生常笑,以致于批评我们时,也常常带着一丝微笑。记得有一次,在口语课上,我和同桌单撒在窃窃私语。彼得老师看见后,马上话锋一转,说:“同学们,我们都在哪儿啊?”他装作没看见,好似很随意地说。“在教室里。”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却又感到莫名其妙。“不,不,不,我不认为。”他一边说,一边吐着舌头,闭起眼睛,右手的食指在胸前晃来晃去,意思是“不”。“其他的同学都在教室里,但有两个人的心不在教室里。可能飞到了足球场上,也可能飞到了家里。”一边说着一边指着自己的心,然后又做出飞翔的动作。“同学们,听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句型:表示一部分人在干什么,而其余的又在干什么,好,请看黑板。”几句看似随意却又略带讽刺的话使我和单撤无地自容,也使同学们捧腹大笑。清脆的笑声在教学大楼中久久回荡……
先生也有不笑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彼得先生与我们谈到了国家。我们谈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还有先生的故乡“澳大利亚”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正谈得火热,先生突然问:“哪个国家最好呀?!”话音刚落,我们便异口同声地说:"America(美国)”先生不知为何,脸似乎阴沉了下来:“你们
为什么觉得美国好?”这一问,犹如往油锅里撒了把盐,我们“嶙里啪啦”地说个没完:“美国地方大呀!”“美国人收人高。”“美国人房子大。”“美国买东西便宜。”“美国人都有轿车。"…… "OK!stop(好!停)”彼得先生第一次那么大声地叫嚷,“那你们将来想去美国吗??""Of course(当然)!”同学们兴奋地答道,三三两两地讨论了起来,一个个高兴得好似已经来到了美国。"No! You are allwrong.(不!你们都错了。)”先生那常带笑容的脸,第一次露出怒意!“美国固然好,但你们要记住:祖国是最伟大的,最美丽的。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比美国差,但中国有一古话:‘子不嫌母丑。’富强靠你们创造,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先生这一席慷慨激昂的话,在我的心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一晃一年过去了,彼得先生即将回国。
临别前,我与盛敏杰去老师住处为他送行。
记得那是一间并不大的房间,就在我们宿舍楼的顶楼。书房内的布置极为简朴,除了一张床、两张红木椅子外,就只有那高大的书架立在一旁。我们尝试着用英语和先生交谈。不知何故,我们谈了很久很久,谈得异常火热与投人。
先生偶尔也提醒我们的发音,不时鼓励我们大胆地讲,不要胆怯,还说我们进步很快。
当谈及他为什么回国时,他的语调慢了下来,轻轻地“唉”了一声,他耸耸肩,双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势:“我爱你们,爱这儿火热的生活,更爱你们祖国的风土人情。但,但……”彼得先生显然动情了,便咽着说:“我,想家人……这……这可能就是你们所说的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吧!”
先生走了,带着他的依恋,也带着我们对他的祟敬走了,但他的话语却时时在我耳旁响起:“思乡之情,人皆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