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清代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1:52:12
《乱世之下,文客之心1000字》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生活在王朝之季、或是经历朝代更迭的文人,更容易催生爱国的情感趋向。
王粲写“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在东汉行将崩溃、战乱遍布之时,登临高处,追念渺远的明君统治的时代。王粲将这种感情成为“七哀”(哀痛之最),并非哀自身“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而是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在对残忍淋漓的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他将自己的悲痛与所有罹难中人们的悲痛联结在一起,用自己之笔表达整个时代的苦难。
《七哀诗》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王朝末年的动乱景象,而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则用虚拟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正统唐王朝的维护之心。杜光庭在这篇传奇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大胆私奔的红拂、侠士风范的虬髯客以及气宇轩昂的李靖。然而这三位风流人士都对李世民心悦诚服,实则表现了作者对正统君王的无限敬仰之情。杜光庭认为,倘若李世民这样的明君在世,战争将不复,天下能重获安定。这种对君的维护,也是古代文人爱国的一种重要表征。
面对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苟安的形势,陆游在其《关山月》中描绘了三幅图景:豪门文武无耻和戎,不思复国;戍边将士受制和戎,报国无门;中原遗民忍辱含垢,思归无法。朝廷上下腐败,不思作为。在如此严峻的社会形势之下,诗人更加担忧国家前途,心系百姓命运,使得《关山月》这首诗不加修饰,却流露着诗人对于投降派牺牲百姓、将士的安危以换取短暂的安定的卑鄙作为的强烈的愤怒之情。
面对同样的分崩离析之势,张煌言在《甲辰八月辞故里》中抗言:“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即使在被俘途中,诗人也不表现出丝毫的怯懦和恐惧,而发誓效仿民族英雄于谦和岳飞,将赴死视为就义,哪怕“他日素车东浙路”,其慷慨仍旧保存了旧王朝的尊严,流露出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
而杜甫诗风的改变详实地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后社会变化的全貌。其在《新婚别》中记录新婚夫妇“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的无奈,深刻揭露了诗人对最高统治阶级腐朽、穷兵黩武做法的深恶痛疾;在《登高》中通过“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沉郁顿挫至极,忧国忧民之甚。
由此可见,在乱世之下,文人的爱国情绪更多来源于民族间的争端以及正统与非正统间的矛盾。而外患及内忧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文人一方面放眼国家的山河破碎,力求光复整个民族的光荣,维护正统的伦理规范;另一方面又着眼于百姓的疾苦,为底层的人民提供表达诉求的工具。
《郑板桥吟诗退贼》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是个难得的才子。他在潍县任县令时,天遇大旱,灾情严重,老百姓的日子十分难过。
郑板桥大胆向皇帝上书,请求赈济灾民,不幸被免职。郑板桥只好带着简单的行李回到故乡。从此他以黄犬、兰花做伴,借诗书为慰藉,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
一天夜里,天寒月黑,郑板桥想到艰难的世道,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愁,不觉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这时,一个小偷悄悄潜入他家,被郑板桥发觉了。郑板桥心想,如果大声呼喊,万一小偷急了动手行凶,自己一个人也不是他的对手;如果假装熟睡,放任小偷拿家里的东西,又不甘心。怎么办呢?郑板桥急忙开动脑筋。不一会儿,他微微一笑,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在黑暗中摸到床边的小偷吃了一惊,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郑板桥又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听了,心想,他先称我为“梁上君子”,又说“床头金银无半文”,看来是位心地善良的穷书生,还是走了吧!便转身出门,来到院子里。
郑板桥见小偷走了,知道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恶人,感到很欣慰,又吟道:“出门休惊黄尾犬,翻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一听,抬起头来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大门边躺着一只黄狗,而墙头上放着一盆兰花。小偷生怕狗叫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便小心翼翼地摸到墙边,避开那盆兰花,翻过墙出去了。
小偷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小偷心里百感交集,赶紧迈开大步走了。郑板桥就这样轻轻松松地送走了小偷。
记忆巩固
1.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_____。
2. 郑板桥吟诵给小偷听的诗句的完整版是怎样的?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是被清代作家曹雪芹编写而成的,这本书可以和《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相提并论,甚至,它我们可以称他为四大名著之首,当然,它在四大名著中也是最难看懂的。
《红楼梦》以贾 史 王 薛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图景。全书以围绕着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展开的一场封建与反封建的激烈斗争情节为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衰败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的揭露并批评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本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语言优美富有文采,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许多艺术特点。
首先,作者运用了多种优秀传统文学表现手法,如诗歌,歌赋,音乐等,以此来表现这部人生悲剧。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黛玉焚稿等。
《红楼梦》里有着不同寻常的审美意义,这些都是作者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历史上的一些不成文的,没有记载的社会习俗与细节,作者在书中都有很生动的描写,这些都体现出了作者运用思想和艺术技巧方面深厚功底。
《《野步》赵翼原文和翻译》
野步
清代: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必考名句】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译文】
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注释】
峭寒:料峭
【赏析】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人的心理状态。“催”者,催促,催逼,仿佛料峭秋寒正不停地催促诗人换上棉袄。在这里,诗人赋予了峭寒一个独立的人格,它想用寒冷逼迫诗人换衣,诗人不肯,它便更添寒冷,诗人仍不肯,它便一冷再冷,再冷,再冷,诗人不得已,只好屈服。实际上,峭寒是没有人格的,更不可能故意与诗人作对,诗人这样写,是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人为什么不肯换上棉袄呢?可能有多种原因,但结合后文来看,最可能的就是诗人认为多穿衣服是年老体衰的表现,他不肯服老,所以不愿听任峭寒摆布,但最终还是无奈投降了。“倚杖郊原作近游。”“倚杖”是说腿脚不便,“近”是指无力走远。那么,大冷的天,诗人为什么要去野步呢?他在秋风萧瑟中,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诗人笔下的秋风,仿佛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家伙,它萧萧地吹,不停地吹,吹红了湛湛青枫,吹白了满头乌发,诗人对这秋风,不禁发出一句“管闲事”的牢骚来。如果说前面的“催”字还不是那么明显的话,那么这里的移情于物就十分突出了。
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你怎么这么好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
诗人此处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衰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
综合全诗来看,最核心的无疑是后两句,但前两句也不应忽视。应该说,如果没有前面两句的交代和铺垫,后面的感情不可能抒发得那么充分。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之情。
【作者】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腹有乾坤的魏源》
名人档案
魏源,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时曾参与抗英战役。主张变法革新,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以抵抗西方列强侵略。其著作被编为《魏源集》。
名人故事
魏源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更重要的是,他是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革新家之,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参天的大树也是从小苗苗一点儿一点儿长成的,我们从魏源小时候的故事中就能看出点儿门道。
魏源的爷爷是个很有学问却隐居起来的高士,父亲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出生在这样的诗书世家,使得魏源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成长空间。他从小就喜欢埋首书本,不认识字的时候就开始亲近书本,那些大人看了还觉得有些枯燥的画稿图谱,他竟然看得津津有味。这可把爷爷高兴坏了,他对自己的儿子说:“这孩子眉间有股子灵气,不要把他当成寻常的孩子来教养。”
等到魏源真正拜了孔庙、进了学堂后,更是天天早起晚睡地读书,常常独自挑灯夜读到天明,白天又早早地去上课,从来不需要家里人督促。倒是母亲心疼儿子,生怕他小小年纪把身体熬坏,常常吹了灯,逼着他上床睡觉。但是魏源还是会睁着眼睛想书里的内容,等到确认母亲已经睡熟后,他又悄悄起来,点上灯,用被子遮住光线继续读起来。正是因着这样的勤奋努力,幸运之神才会降临到这个神童身上,九岁的他参加县里的童子试,竟然名震乡里。
考试前,老师要考查报考人员有无资格参加考试,当他看到魏源这么小,有些不放心,心想:说不定是家长给孩子报错了名,要不就是这孩子偷偷跑来凑热闹的。于是,老师决定先考考他对对子。老师出了个上联——“闲看门中月”,这是拆字联,门中月合起来是古时的“闲”字。魏源一看老师要对对子,心想这可难不倒他,他看到老师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春耕图》,于是脱口说道:“思耕心上田。” “妙,对得好。”老师不禁出声赞叹,允许魏源参加考试了。
正式考试的日子到了,几十个参加考试的孩子都比魏源大,却都比魏源紧张,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而魏源却东张西望,一点儿也不在乎。当考官 看到魏源那泰然自若的神情时,忍不住先把他喊了过去,指着手边的茶杯说:“杯中含太极。”原来,考官的杯子上画着一幅《太极图》。看来应对这古时候的考试还真得下点儿功夫,不然谁知考官那天会想到什么,这样天马行空地出题,你想提前预备打腹稿都不成。
可是,这还是没能难住魏源,他立刻说道:“腹内孕乾坤。”原来他的衣服下面正好藏着出门时母亲给他带的干粮两张大饼。但众人不知呀!他们一致认为此句太有意境了,简直是气势逼人哪!这哪里是一个九岁孩子的语气?众人猜想,说不定是他恰好瞎蒙的这个对子,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呢!于是,考官要求他解释一下自己的对子。魏源解释道:“天地本是乾坤,是世人大展拳脚的地方。我怀中有两张圆圆的大饼,正好可以填饱我的肚子,只有吃了它们,我才能更有力气考虑天地间的大事情!”用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食物象征自己的理想,这样的本事和抱负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正是因为具备了勤奋的品格以及早早确立了人生目标,魏源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同龄人前面,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阅读心得
一切的成功都是与努力分不开的。魏源从小就努力学习,孜孜以求,所以当他面对考官时才如此自信、冷静,所以被大家称为“神童”。
《读《红楼梦》有感350字》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写。他以贾、王、史、薜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地描写了清朝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的。
故事讲述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遇,又因风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让人感到惋惜,但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
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顰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彰显出人物的特点。林黛玉的聪明清秀、才华横溢、性格孤僻,心思敏捷;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们在二十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的芬芳。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指导教师钱华根)
《看,风筝飞起来了》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中把儿童放风筝的喜悦描写的淋漓精致。三月,阳光明媚,春风徐徐,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你瞧!很多人正在草地上放风筝,可热闹了,抬头一看,天空中的金鱼风筝在飘来飘去,好像天空就是它最喜欢的海洋;再看看那边,一只长着24条腿的蜈蚣,正张大嘴巴,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看着高高飘扬的风筝,小昊心急地说:“我们快点来放风筝吧!”只见后方的小昊把燕子风筝举过头顶,小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拽着线,飞快地往前跑,春风拂过,小明回过头对着小昊大喊:“赶紧放!”乘着风,燕子风筝飞向了天空。湛蓝的天空似乎成了它的舞台,它时而向上高飞,时而向下俯冲,时而又左右摇晃,就像在向人们展示它的十八般武艺似的。看着身怀绝技的“燕子”,小红急了,“你们别顾着放自己的,也来帮我放这精美别致的蝴蝶风筝呀!”小红喊道。小昊拍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这有什么问题,包在我身上。”在他的帮助下,小红的风筝也高高飘扬起来,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他们心里有着说不尽的快乐。
远处有一家三口也在放风筝,小男孩真是放风筝的高手,在他的掌控下,风筝一下子就飞得老高。“妈妈,快看我们的风筝,它飞得好高呀!”小男孩兴奋地说。他的妈妈看着空中五彩三角形风筝随风飘扬,笑眯眯地说:“我的宝贝真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风筝越飞越高,孩子们的笑声越来越大,他们现在放的已经不是风筝,是快乐,是他们的梦!
《请上座,沏杯茶》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这是清代醉月山人的名句。酒虽是成就“半个盛唐”不可少的东西,但茶亦是丰富了历代诗人的雅兴。除了赵州的“吃茶去”,茶,还有不同的喝法。请上座,沏杯茶,待我来与你一论。
首先,我来与你论上犹毛尖。毛尖,属绿茶。外形细直,圆润光滑,气味香远悠长。要让这位美人沐浴,需选用纯净水或山泉水,烧开后倒入玻璃杯中,再将她请下。只见她轻身入水犹如舞者登台,身姿舒展翩翩起舞,缓缓浮于水面,待空气于水充分融合,再徐徐下沉,立于杯底。渐渐,茶叶浸入水中,将水渲染成青色。而此时,外界景物已在杯中变得朦胧,茶香化作白色薄雾升腾于空中,与风入远方游玩去了。
二论福州茉莉花茶。龙团珠,干茶卷曲成珠,外形匀称,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家中曾有一罐,开盖时,浓郁的花香伴着茶香冲了出来,仿佛置身于茉莉花丛中,一伸手却摘到了上好的绿茶。将茶投入杯中,待高温热水注入,只见颗颗珠粒在水中翻滚,随激流尽情绽放光彩。待平静后,卷曲的身体已完全伸展开来,嫩芽将水映得金黄,花香阵阵拂来,饮上一口,哇,这夏日里最爽朗的感觉。
三论普洱茶。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技术,为了便于储存,会将它做成茶砖。它一袭黑衣,像极了行走江湖的游侠,但不莽撞,沉稳可靠,又似那古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师。这两种看似冲突角色,在热水中化作一杯橙里透红的茶,实现了完美的融合,味道浓郁,含韵内敛。此等英雄当配佳人,冬日天寒时,可将菊花与之同泡,菊花清凉,普洱浓沉,自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满杯红中点点黄,好似余晖,散发着并不耀眼的温暖,驱散了冬日几分寒冷。
看着杯中沉沉浮浮的茶叶,时而会想,人生如茶,既苦涩又甘甜,既沉下去又浮上来。是否,只要品一口自己的人生,就让烦恼随风而去呢?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平和豁达,品德高尚,他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提高我们自己的品德,熟读《弟子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弟子规》里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我记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说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羡慕,说要尝尝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应她一定做给她吃,事实上我并不会做,所以她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骗她说食材没有准备好,第二次又骗她说肚子疼。妈妈知道了拿出《弟子规》跟我说:“什么叫‘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你都学到哪去了?”我听了觉得很惭愧,跟子瑜承认自己并不会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骗她的并向她道歉,她原谅了我。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一起上网查询如何做蛋糕,然后两人一起做了蛋糕,虽然第一次做出来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有一次表姐因为姑妈乱动她的东西,她生气地对姑妈大吼大骂,其实姑妈只是看见她房间乱了帮她整理了,姑妈跟她解释了她还是很生气地骂姑妈,我在旁边听见了,就对表姐说: “ 表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弟子规》里的句子你还记得吗,这可是你小学时候学过的哦,你现在都是大学生了,不能比我还差哦。”表姐听了我的话,脸红了,她静静地坐了一会,站起来小姑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对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还不如,我以为一定会改的,不会再乱骂你了。”你看,学好《弟子规》,还可以劝架呢。当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关心爱护父母,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就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自己父母生气、伤心。
我很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让我感受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祖国,教会了我们很多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本国学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
2017年7月8日
《一人独钓一江秋全诗意思及赏析、作者出处》
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赏析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默默的欣赏江上淡淡的秋色。前两句近乎白描,但后两句却有着无穷意味。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却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再观全诗,9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的分毫不差,实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