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明末清初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50:17
《家风作文600字》
我们家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从山东逃往北方,因为在逃亡途中要依靠别人,并要节俭,所以我们家有勤俭有礼的家训,但这一切都自从有了弟弟之后渐渐遗失。
弟弟实在是太可爱了,圆圆肉肉的小脸,小鹿一般湿湿的眼睛,谁忍心去训他?所以渐渐地就养成了他骄纵的性子。
那天,我们一家出门赴宴。“叮咚”,门开了,温和热情的主人已经将佳肴饮料备好,而不懂规矩的弟弟闻到饭香,甩掉鞋子就飞到餐桌前,拎起筷子就想去夹肉。我冷眼瞧着爸爸妈妈,心里不满地想,都是你们平时娇惯的结果,真是太丢人了。爸爸果然一脸尴尬,扯住弟弟,干笑两声。弟弟嗷嗷大叫,用力挣扎,爸爸忍无可忍,终于拍了一下。弟弟扁扁小嘴,望向妈妈。没想到,一向疼爱他的妈妈也对他怒目而视。
饭后告辞,回家的路上,弟弟负气不理睬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得很快。我低头对他说:“嘿,小子,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生气吗?吃饭时长辈动筷子你才可以动哟。”“他瞪着一双大眼睛问我。我又好气又好笑,爸爸妈妈溺爱的结果需要我来补救,就告诉他:“咱们是礼仪之国,尊老是传统美德,表现在餐桌上就是要先邀长辈主位就坐,长辈不动筷子晚辈不能动,夹菜不能挑挑拣拣、吃饭时不要敲碗……”弟弟默默地听着,良久,他点点头:“姐姐,你说的对,我们幼儿园老师也说要有教养。”我笑起来说:“对啊,弟弟要听老师和姐姐的话,对不对?”回头看向爸爸妈妈,他们在冲我眨眼笑,并为我竖起大拇指呢。
迎着晚风,我们加快脚步。我想赶紧回家,等弟弟睡着,我和爸爸妈妈长谈一次有关家风的事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意思是说我们要以天下事为己任,热爱祖国,树立民族意识。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写的小说,《羊脂球》,通过揭露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体现了法国军队的腐败与无能。莫泊桑在本书中,张扬下层人士极具爱国精神,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愿望。《羊脂球》一书中虽然没有提及爱国主义,但字里行间透露着的,无不是呼吁人们捍卫自己的家园。周恩来曾经说过:“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由此可见爱国主义之重要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里更古不行的定律。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农民之所以要起义,是因为皇帝的昏庸无能、荒淫无度;以及高俅、杨戬、蔡京和童贯等奸臣当道,陷害忠良、鱼肉百姓,以致于整个社会陷入黑暗。书中的李逵、林冲、宋江等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最终打起了起义的口号。《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样读起来使人有一种深沉的悲伤,但《水浒传》给人更多的是荡气回肠。书中的林冲,在走投无路之际,被逼上梁上。他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他那满腔的爱国情怀。如果他不是因为爱国,那么他大可以与朝廷奸臣一起同流合污,哪里还用的着这样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爱国主义是这哦规划文化最优秀的传统之一。中国人的爱国情怀,除了对祖国壮丽山光的萌生外,还在于中华民族传承了了五千多年的淳朴民风中。无论是一草、一木,还是古今伟人的淳淳教导中,本质中所透露的无不是浓浓的爱国情怀。在历史的潮流中,中华民族之所以一次次衰而复兴,最重要的还是源于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羊脂球》与《水浒传》都诠释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它们通过语言文字,给人们灌输“爱国”这个观念。书中以描写底层人民在上层阶级的打击下所做出的举动,来反应底层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家乡,为了民族不畏艰苦、顽强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在历史的潮流中,即使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但“中华魂”却始终根深蒂固的烙印在人们的灵魂之中,成为一道不可抹灭的印迹。这就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图腾。
爱国诗高尚的情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国家而单独生活着,爱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法国人肖邦享年39岁,最后18年是在法国度过的。肖邦的爱国心感人至深,他在离开波兰之际,带着一个盒子,盒子中装着一搓黄土。他葬身异国,留下了遗嘱,让后人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骨灰就装在他永远不肯丢弃的盒子里。
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吐露对祖国的忠诚;曹植用“捐献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倾诉对祖国的坚贞。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努力学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勤奋节俭等就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深厚的爱国注意情感,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统质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庭院荷花池》
明末清初有个李渔老夫子,十分喜爱种芙蕖,并虔心撰写《芙蕖》一文,赞美不绝。世上的事无独有偶,我村现今也有一位与李老夫子兴趣相投的李达老人。他们同属李姓,可否是后辈继承前人的“事业”,谁也无从考究。
李达老人虽已年逾六旬,但身体颇为健康,且性格豪爽,把个庭院拾掇得整齐干净,别具一格。院中央,花墙围绕的小池塘,方方正正。每逢夏秋两季,池中荷叶田田,院内荷花飘香,鲤鱼跃出水面,令人心情舒畅。饭后茶余,李老总是踱着步子,欣赏荷花游鱼,怡然自得。有时诗兴大发,便顺口吟出“祖上”佳作:“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其无穷逸致矣”!
说起李老当年修建庭院池塘,也曾招来过许多非议。那是他刚刚告老还乡时,出钱请人修池塘,村里几位“智史”纷纷议论。有的说:“还是留着你那几个养老金买烟抽吧!咱从没听说过在家里挖湾的。”有的说:“那可真是三九天开桃花——稀奇古怪了”而李达听后,毫不介意,仍然按自己的主意办。他深信,人们迟早会看到开挖池塘的好处。就这样,他请来老师傅,并亲自率领子孙打下手,奋战了二十多天,终于把庭院花池建起来。
现在,时值盛夏,漫步李老家中,便会感到: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遂之生。此堪为芙蕖可人之处。然而种植之利更为可取。李渔当年曾写到:“霜中败叶,摘而藏之,又可备经年裹物之用。”在今天,芙蕖的经济价值已远不止“霜中败叶”了。李老还在池中放养各种鱼:上层“鲢”,下层“草”,中间又分几层,每年光是出售各种鱼苗就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别具一格的庭院荷花池,既可供人欣赏游玩,又能增加家庭收入,更妙者是调节了院内小气候,改善了生活环境。再看李老本人,耳不聋,眼不花,红光满面,精神矍拣。那些曾经评头论足的“智叟”们,来到李老家“观光”之后,也都心悦诚服,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