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大体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1:07:53
《迷糊老爸650字》
他个大体肥,是个空调维修师傅。一头短发浓密且杂乱,一副粗犷的眉毛,还有一对小眼睛,可偏偏他的鼻子特别大,鼻梁还高,因此在他眼皮底下的东西,他总也找不着,大家都说是被大鼻子挡住了视线——他就是我的迷糊老爸。
说起老爸的迷糊,可真是有些厉害。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他差点迷糊地把我丢了。记得那天,天气不错,老爸心血来潮地带我去公园遛弯。我跌跌撞撞地跟着老爸走在去公园的路上,这时,老爸的电话响了,紧急维修任务,他得立马赶过去。于是他火急火燎地把我送回来,但只把我送到店门口,也没跟妈妈打招呼就迅速离开了。懵懂的我看老爸走了,立刻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就这样默默地跟了一段路。但是,我的小短腿终究跟不上老爸匆忙的步伐,于是,在一个十字路口,我把老爸弄丢了。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我不哭也不闹,反而拐进旁边一家卖漆店里,旁若无人地玩起了秤。幸亏老板娘认出了我,最后才被惊讶的妈妈领回家。我的迷糊老爸,直到妈妈打电话责怪时,他才知道差点出了大事。
有一种“乐趣”叫看老爸找东西。明明就在眼前的东西,他却要把房间弄得翻天覆地。一次,我看到老爸又在房间里找手机。只见他翻遍抽屉,又撅着屁股瞅瞅箱底,连每张床的缝隙都用他的小眼睛照过去,可还是一无所获。他边找边嘟囔着:“奇了怪了,手机到底跑哪儿去了?”我看着老爸那只紧握手机的手,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老爸一脸迷茫地看着我。我尽力地控制住笑得发颤的声音,“老爸,你手里拿着的是什么?”老爸看向自己的手,忍不住哈哈大笑。
就在今天早上,老爸自告奋勇去送空牛奶瓶。他一手拿着牛奶瓶,一手握着钥匙,不一会儿,他拿着空牛奶瓶回来了。我好奇地问:“老爸,你不是去送牛奶瓶吗?”老爸一看手里:“啊呀!我的钥匙。”然后又跑出去,把牛奶箱里的钥匙换了回来。
这就是我的迷糊老爸。他虽然有点迷糊,但也给我们家添加了不少欢笑!
《杜鹃花》
我有一盆杜鹃花。它大体有红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花瓣,花朵的旁边有许多娇嫩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既美丽又精神。
那是冬天的一个清晨,我看见杜鹃花的花朵萎缩着身子,上面似乎盖上了一层灰色的被子,没有了之前的光彩,旁边多出来几个花苞也无精打采的。再往下看,叶妹妹没有了以前娇嫩鲜亮。一阵微风拂过,几是片花瓣和叶子陆续飘落下来,它们的生命应该结束了,土壤也许就是他们的栖息的墓地。几个刚刚多出来的花苞也显得单调,无趣,就像掉进了孤独与寂寞的深渊。
我认为它们已经没有了生的希望,想要丢弃,但又舍不得,因此我将它放在阳台堆放杂物的一个角落里,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清晨,我站在阳台上伸着懒腰,惊奇地发现叶妹妹回来了,它长出的每一片新叶似乎比以往更加娇嫩、鲜亮了。我似乎感觉到一种成长的力量在它们身上涌动。幼小的也开始探出头来,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是的,杜鹃花又回来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不仅美丽,还闪耀着一种美丽的光环。
因此,我明白了:无论是生活中的挫折,还是命运对你的不平。都应该拼尽努力积极要面对,即使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试一试,成功都是努力坚持奋斗出来的。
《如何写好状物作文,如何写状物作文》
何为状物类文章
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动物,如马、牛、羊等;一类是植物,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也称为物品。写状物作文,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物体,表达出我们的感情。
进行状物作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写状物作文,不仅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的,还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思想——感受、情感、评价、意义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题突出。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状物作文一般的写法是:
状物作文=本物+故事+情感。
“本物+故事+情感”是写所有状物作文的普遍规律,无论写什么物都包括这三个部分。
本物包括:来历、外表形象、内部结构、用途等。这是状物作文的起点。
故事包括:符合主题要求的物本身的故事、物与自己的故事、物与他人的故事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核心。
情感包括:与主题要求相一致的情感抒发、意义评价、感受理解等。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
一篇状物作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 写出该物特点。
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写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这盏小台灯全身披着粉红色的外衣。蘑菇盖儿形的灯罩罩着奶白色的灯泡。灯柱是一根圆形的管子,光洁如玉。灯座是长方形的,揭开盖子一看,还是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灯座上伸出的两只小手臂——两根细细的粉红色的横竿……”(习作《台灯》)如此描写就把台灯的外形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2. 充分展开联想。要把物品写“活”,还必须结合物品的形象展开恰当的联想。例如:
“这匹瓷马好威武啊!它高昂着头,好像在远眺;它张大了嘴在长啸……奋起前蹄,要腾空而起,那强壮的后腿,微微弯曲,好似鼓足了劲,已经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脖子底下的那个铃铛,小巧玲珑,在马奋力奔跑时准会发出清脆动听的叮当声……我久久地端详着这匹千里马,仿佛自己正骑在它的背上,向前驰骋……”(习作《瓷马》)这些丰富的联想以形传神,使瓷马跃然纸上。
3. 倾注自己的感情。
在描写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后,还要倾注自己的感情,喜爱或赞美之情。
例如:“小闹钟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准确地报时,使我的生活、学习有条不紊;你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常催促着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小闹钟啊,你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习作《小闹钟》)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申论中的名言警句》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清.朱舜水)
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
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 (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 (孔子)
释: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恐怕没有比广办学校更合适的了。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傅子.正心篇》
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
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朱熹)
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汉.王允)
释: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过学习,学习后才能知道,不问不能长知识。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唐.吕岩)
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2、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汉.王符)
释:虽然有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虽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长就能成材的。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以下也。 (孔子)
释:对处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对中等以下的人,却不能进行低一级的教育。
14、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 (《淮南子》)
释:人们不去学习驾驭龙,而都想学驾驭马,不去学治理鬼,而都想学治理人,因为是急所用的。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 (宋.杨时)
释: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没收获,不询问所以不知道。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1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莱根谭》)
释:人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诚实的态度,诚实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18、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 (宋.陆九渊)
释:学习不长进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好胜不虚心。
19、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孔子)
释: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们继续他的声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们继承他的志向。
20、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 (汉.韩婴)
释:智慧知识象泉源一样,行为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的人,这才是人们的老师。
21、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
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2、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汉.王粲)
释:经常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那么错误的行为就不会连累着你。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4、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 明 . 吕坤)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
25、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明.吕坤)
释: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疗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
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
2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清.徐洪钧)
释: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精神,没有必要只去死记硬背一些文章的句子。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
公务员申论名言警句——严格执法守法篇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 (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
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 (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 (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 (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 (宋。李觏)
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 (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
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19、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 (唐•周昙)
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0、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
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1、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3、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晏婴)
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4、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汉•司马迁)
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清•唐甄)
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 (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7、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 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28、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 (《淮南子 主术训》)
释: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29、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 ((清 严复)
释: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30、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 。 (战国•慎到)
释: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投弹》
手榴弹的类型很多,但大体可以分为棒褪型和蛋型两种。由于形状不同,使用和训练的方法也不一样。练习投弹,一般以500克棒褪型手榴弹最为适宜。
投弹要掌握什么要领和往愈哪些事项呢?
一、选好场地。训练场地一般长100米,宽80米。预先要布置好警戒线,以防外人突然闯入而造成伤害事故。
二、选好投弹位置,握住手榴弹柄末端约离弹头三分之一的地方。
三、右手握弹,弹头朝上,与右耳相平。先向后退4步,然后往前助跑3步,左脚一踏地.借助惯性和合力迅速将手榴弹成45度角投出。如果手榴弹严重偏斜,那不是由于投弹时人站歪了,就是由于投弹前弹头没有同右耳平行,这种不准确的动作应该及时纠正,才能投得准确。
初学投弹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投不远。这除了由于投掷不得法之外,主要是由于臂力不足。因此,在平时要加强锻炼,可以通过举哑铃、长跑、拉单杠等来增强锌力。
练习投娜手榴弹,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可以找一根结实的绳子,绳的一端系在弹柄上,另一端绑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训练了。但也是注意安全,进免让脚踩住绳子,而误伤自己。
这是一篇体育运动的说明文。它先介绍手榴弹的类型,然后重点说明训练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灵魂》
猥琐不论大体的灵魂,喜欢以夸大自身的形象来弥补灵魂的空虚,结果像“穿着裤子的云”,更容易被未知风向的气流卷走。这常是那些“形象自大狂”们的不约而同的可悲结局。我们见得多了,已经不以为然。真正形象伟岸的人,倒是很少有形象的自描者,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早已冲破了区区的肉体,化入人们的情感世界与智慧视野,像浩阔的太阳风拥抱着地球而地球人却未曾察觉。大象无形,正是这样的精神的写照,人格的塑铸,因而是具有不朽愈味的。
浮泛、躁动的心灵,难以书写庄严的人生。因为它时时会被些徽的社会震动、自然灾变以及感情际遇等导因发生空耗生命的冲动和无为的呐喊。他们,貌似活得很奔放,很无忌,很痛快。很壮烈;实则活得很空洞,很痛苦,很悲哀。沉着、平实的心灵则不然,它时时循着生存智慧的步伐走,即使遇到难以抗衡的灾变,只要一息尚存,也会珍惜赖以生存的精力和潜能,把心灵中因重创而发出的那些不合时宜的宏声化做历史悠远的长鸣!
要是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也能如此这般,如诗似画地排遣情绪,调节情趣,调动情感,那才真是拥戴天籁般的灵慧巧思、遣情机智呢,纵令人生寒波绪澹,心灵白鸟也不致滞留枝头或盘桓长空,找不到个有益生计的落脚处。
寒奴澹澹和热浪滚滚,鸟儿都不喜欢,然而也正是有了这气候冷暖的变化,构成了白鸟悠悠下和候鸟翩翩飞的自然胜景。人生大环境也是,有时你会避不开澹谙而起的寒波,滚滚而来的热浪。如若被你遭遇到了,你能以“悠悠”的情态穿过,落得心灵不受惨重或致命的伤害么?
月,心境澹泊。不拘阳朔;月,光含万里,不弃暗夜。当它扬“新月”之弓时,“如眉生阔水、当它遇“满月”流华时,却又依然“色明如素”。月华妨静烛。它静静地反射着日光,默默地施恩于大地,为人民捧着一个涤洁奢欲的银世界。你看,这月精神,多么像人类的原母(Uymutter)怀揣一掬情思向人间走来,“她(月)软步走下了云的梯子,毫无声息的穿过窗门的玻璃。于是她带了毋亲的柔软的温和,俯伏在你的上面,将她的颜色留在你脸上。……她又这样柔和地用两臂来拥抱你的颈子”。人类的性情中需要注入这样的月精神,人类的智者,不光是需要金戈铁马式的进取姿态,也渴求谙泊、温顺心境的蕴积。
云形态洒脱、孩动,不拘一格,云,拥抱晴空,游走四方,下不固着一隅,当它处于日轮升起的地平线时,就化为朝霞;当它面临夕阳西下时,又化为晚霞。春来时,它融为“润物细无声”的甘霖,召唤出一片绿色世界。冬至时,它凝成洁如玉脂的琼花儿,搜盖枯萎的大地。你看,这云态度,多么酷似人类的智者对待社会“物候”的出色适应力。他们,在山,则领有“云心鹤性”,在地,则拥有桑梓本色,在海,则挽有蛟龙气魄!
《搬家真累人》
手忙脚乱了几天,住家事宜大体安置停当,一旦闲下来,情绪遂由紧张转而舒缓,而冷静,甚至有点儿低沉!而今而后我果真心安理得地做个“上乘庵居士”吗?“文章羡‘上乘’,‘萝卜’‘恋旧窝’。”我已经觉得不怎么舒服,好像长在自己身上的根须,骤被拔断,许多末梢都留在仪征的那个旧窝里.挪到南京这新窝即
便给我双倍的阳光雨露,也难以把根子扎得那么深了。我下放仪征那年正好三十岁,在那里度过二十九年,差不多又一个三十岁;到南京来还想再熬上个三十岁吗?时不我待啊!那么,我何所为而来呢?消磨晚景?—莫名其妙!
但这完全出于我自己的抉择。如像有种力量,从背后猛推着我朝这个方向走。我看不见它,摸不着它,而它确实存在着。像股风,风能唤起落叶翩Ef起舞,也能够摧折乔木!
看信。朋友们的信按我新迁的地址,已陆续寄来—
信一:“不知你离开仪征小城,心情如何?如果是我,肯定会有失落感。”
信二:“你的定居南京,得计软?失策软?那是后事。现在,乔迁之喜,还是要为你祝贺的。”
信三:“此信收到时,可能你已乔迁完毕.乔迁也是人生大事,年轻时常能改变一生遭际,年近花甲当然不同了。”
三封信看下来,“民意可知”‘祝也为我祝了,贺也为我贺了,调子却是低低的。用时下编辑写退稿信常用的一个词儿,叫做“灰”。但这些“灰”调的话,全说到我心里。这本该由我自己说出,现在被别人抢先道破,又觉得不是味儿,却又苦于找不到恰当言辞,加以反驳。算了,认输。一生无几了,我的“乔迁”,哪里还会指望它改变我一生的“际遇”。年轻时我也曾“乔迁”到南京,确曾改变了一下“际遇”,被下放到仪征了。而今“乔迁”了回来,虽然我念念不忘仪征的那个“窝”,但如果再一次改变我的“际遇”,再一次把我下放到仪征去,仪征就是我的“伊甸园”,我也不肯去吃那口“回头草”啊!要知道,搬家可不简单,真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