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秋凉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1:30:44
《春花秋凉之间,不思霜雨》
翘首回望,指间轻触往事,我想敬岁月一杯花间浊酒,感谢在曾经平仄的时光里花香满境,镌刻下一片难以忘怀的记忆。
云水无涯,西风渭水,这场明媚而忧伤的雨季在心头荡起阵阵涟漪,交织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梦。
时光的手笔轻轻落在心房,将浅藏的花事晕在了一粥一饭的平淡之间,静心安坐于庭间的小榭长廊,留一心安然,洗尽落在身上的铅华,云水之间,藏匿痴怨。我想,寄宿于红尘客栈,做一位潇洒的烟雨过客,在荏苒的岁月里,累积着浅淡行走的时光,感受生命的荣枯无常,安然喜乐,眉目展颜。
静谧在清幽遥远的羊肠小道,心里好像摇曳着一个梦,时光匆匆,经冬去夏,眼前的一汪湖水荡漾着几分诗意,池边的一桅船伐停泊在岸边,泛起了我眼角的几滴氤氲珠泪,这个盛着我少时的所有仰望,终于落在了江水柳岸,在水秀山青的仙境,相约而见。人生一世,踯躅于天地之间,岁月无常,变化莫测,记忆,是一张挂满风铃的卷帘,藏匿着回味,缱绻着痕迹,朝露斑斓,点墨叶雨,我始终从未忘记。
暮色四合,青袭潋滟,黍梦光阴逐渐老去,终于,抬手拾起了夕阳的半缕灼光,抒一份嫣然,安放在心间,挽着季节的纱裙,清灵独醒,袅袅生烟。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原文赏析和翻译》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释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世事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其大梦也。”李白《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新凉:一作“秋凉”。
风叶:风吹树叶所发出的声音。鸣廊:在回廊上发出声响。《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徐寅《人生几何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此由风叶鸣廊联想到人生之短暂。
眉头鬓上: 指眉头上的愁思鬓上的白发。
贱:质量低劣。
妨:遮蔽。
孤光:指独在中天的月亮。
琖:同“盏”,酒杯。
译 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赏 析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词人首先写道:“世事一场大梦。”首句把人世喻为梦境。梦总是空虚的,转瞬即逝的。这里的“人世”与“梦”恰如《西江月·平山堂》中说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一样。词人借梦抒怀,以此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接着第二句写道:“人生几度秋凉。”其中,一个“新”与“几度”搭配,更好地表现了人生坎坷,人生的短暂,似如过客一样来去匆匆。可以说,词人在此感时伤怀。
于是,词人接着写道:“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这里两句紧承“世事一场大梦”而来,进一步通过时令风物,来表现时光匆匆而引起心中的惆怅。从意思来说,前一句说秋风吹来,树叶零落,在回廊上发出声响。这是从视觉来写的,表现出了“秋风扫落叶”的凄凉。
下一句写人,写人对“秋风扫落叶”景象感受。悲秋,就是因为秋催人老去而伤感。词人把自然之景与人的感受结合起来,不但表现了季节的转换,而且也表现出时光易逝、容颜将老的无奈之感。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宣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苏轼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苏轼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创作背景
不同的苏轼诗词选本、论著对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词作于何时、为谁而作有不同的说法,有的甚至标题都不同。大致有如下二种不同的说法:一、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作于儋州。二、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作于黄州。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秋》
金秋十月满山红
枫叶翩翩舞不停
秋风秋凉秋果香
丰收赞歌众人唱
弯弯谷穗闪金光
玉米笑口露金黄
红红柿子树头上
苹果笑口红脸膛
瓜果蔬菜一地香
白白棉花雪一样
一望无际在远方
又是丰年国富强
《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
春风夏雨秋凉冬寒,星月的黑夜,太阳的白天,亘古以来,这世界的年年月月日日,总是一个万复不变的轮回。人类,从他的幼年时期,便开始了对这世界的无休止的探索:冥冥之中,究竟是谁在主宰着世界的万物了于是,人便有了对世界的不同看法;于是,便有了对神的顶礼膜拜;于是,便有了对天堂对地狱的种种向往和畏惧。直到近代,一声怒吼:“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终于奠定了人类正确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
任何一个大脑健全的人,对我们面前的这个庞大的世界,总是要有一个总的基本的看法,用哲学家的话说,这种总的看法,就叫人的世界观。无论您个人是否意识到,实际上,您的思想行为总是要为一定的世界观所支配.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就是迷信那些虚无飘渺的神啦鬼啦的。却偏偏就不相信客观存在的那些科学常识。一位贫困地区的青年朋友来信告诉田园说,在他们村里,有些人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他们整日还在那里念念有词,说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些人从来不去考虑怎样去科学种田,怎样去科学致富,一门心思去琢磨那个“命”。其实,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消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作怪。这种被动的、消极的思想,也是阻碍我们贫困地区发展的症结所在。
我们的广播、电视、报刊总是在强调人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种先进的积极的世界观,实际上包括着我们对世界万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这样说,可能大家觉着有些空洞,田园在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些日子,广东省高要市某镇发生了大面积的人畜中毒死亡事件,共死亡18人,163人入院抢救,另外还毒死了两百多头猪,10头牛。事发后,警方迅速将案情侦破。原来,投毒的人是一位42岁的普通农妇和她的儿子。这个平时生活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的普通农妇,为什么竟犯下了如此的滔夭大罪呢?据了解,这个农妇与别人素无冤仇,只是信神信鬼。她的肠胃有病,久治不愈。后来她便去庙里求签,乞求神灵指引。结果,那“神灵”告诉她,她的病都是被别人所害,按照这“神”的旨意,她必须去铲除一批人,方能保得自家安宁。结果,这位普通的农妇便干起了茶毒生灵的罪恶勾当。当然,等待她的必将是法律的无情制裁。
我们不能说这位农妇没有思想,没有世界观,但是,她有的只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愚昧的世界观。她可能并不懂得什么唯心主义,但是,她对世界的认识,却是在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这种封建迷信思想的根本来源,则正是基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所以,在这种世界观的指导下,她成了一个极端愚昧的牺牲品。
现在,有些人迷信得吓人,甚至一言一行都要受“神”的驱使。而这“神”本来就不存在,完全是人臆造出来的。一个有理智的人却要受着子虚乌有的“神”控制,这本身就是极端的愚昧和无知的表现。而造成这种愚昧无知的思想基础,正是那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理论。
由此可见,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对于我们社会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很需要来点拨乱反正,很需要在人们的头脑中普及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常识。
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都在乞求永久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从哪里来?田园想,只能靠您自己的正确思想,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靠“神”的恩赐,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愚昧和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