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翻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12:01:24
《老孟头的喜怒哀乐》
街头上的公厕翻新了!淡绿色的瓷瓦,雪白的墙壁,乳白色的小门,活象一座小洋楼。这下可好了!不必再跑出一条马路上厕所了。整个胡同皆大欢喜,高兴之余,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派谁来打扫呢?街道组长高大妈也犯愁了:如今可不比从前,人们都富了,谁还把这二三十块钱的工钱放在眼里,可不派人打扫也不成呀!找谁呢?——“胡同会议”上,大家都沉默了。“我干吧。”角落里有人应了声。回头一看,是他—老盂头。他可是个“老好人”,整天笑咪咪的,“憨”得很,甚至连句话也说不成“个儿”。孩子们却乐意和他玩,叫他“老孟头”,他却不生气,反而“嘻嘻嘻”地笑。瞧,第二天,老孟头就走马上任了。
喜
老孟头原是个花匠,颇善于养花,无论春夏秋冬,他的小温室里都盛开着鲜花。第二天人们去上厕所,便见中间的小厅里(两边是男厕,女厕,中间为小厅和休息厅,摆上了两盆大丽花,红红的,开得正艳,整个环境焕然一新。向四周一看,水磨石的地面冲刷得干干净净,四周亮晶晶的瓷瓦擦得一尘不染。老孟头呢?正坐在中间的小休息厅里乐悠悠地听收音机。过了些日子,卫生团来检查,还得了个“第一”,发给一个“优胜单位”的红牌牌,老孟头高兴得合不拢嘴,亲手把它钉在了乳白色的小门上。
怒
真没想到,老孟头也有发怒的时候。“这么好的花,谁掐去的?”他嚷着,脸憋得通红。我从没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心里吓得“怦怦”直跳,低头看看那大丽花,只剩下光秃秃的绿叶,难看极了。“那花多好看,红得那么艳。”“是啊,总有些人不自觉!”……大家愤愤地说着。“我非抓住他不可!”老孟头又上了举性,转过身,气冲冲地走回家去,不一会儿,便拎着折叠床回来了。“你要住在这儿?”有人惊奇地问。“唔——”他答应着,展开了小床,不知道人们是真的怕他了,还是被他的行动感动了,反正以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哀
老孟头出色的工作,赢得了一片赞扬。街道委员会表扬了他,还评他当了先进工作者。这下,老孟头该更有劲了吧?可谁知道,他却硬是提出不干了。无论大伙怎么劝,他仍然板着脸一声不吭。“这是怎么啦?”人们奇怪地皱起了眉头。高大妈也急得要命,经过再三劝导,老孟头终于说出了缘由。原来老孟头膝下只有一子,今年二十五六了,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可人家听说未来的公公竟是打扫厕所的,硬是不愿意,吹了。就为这,孟大妈哭了一夜,儿子也气得不理他了。老孟头是个老实人,经不住他娘俩的“轮番进攻”,只好作罢。说到这,老孟头的眼圈红了,嘴唇动了几下,却没有吱声。他想表白自己,却又表达不出,只是默默地吸着烟。谁都知道,老孟头退休工资一百多块,打扫厕所决不因为缺那几块钱,他是为大伙着想啊I可别人却不理解他,就连自己的老伴和儿子……大家沉默着,沉默着,直到缕缕的青烟弥漫了整个屋子……
乐
“劈劈啪啪”,“怦!”小巷里响起了清脆的爆竹声,两个斗大的“喜”字贴在了老孟头的家门口—他的儿子成亲了。这可多亏了大伙帮忙。为了劝说那个未过门的媳妇,胡同派出了两个嘴最巧的大婶,三番五次地上门劝说,那姑娘终于回心转意,还买了两瓶“曲阜老窖”来看老孟头。这不,挑了个好日子,大伙张罗着把喜事办了。你瞧老孟头,身穿一套崭新的中山服,正坐在太师椅上乐呢!那灰白的胡须,那展开的皱纹,仿佛都在笑呢!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街头的公厕依然那么新:淡绿色的瓷瓦,雪白的墙壁,乳白色的小门,还有门上那块红红的小牌……
《求异法翻新题材》
“竞争”一词其意为:为了某种利益而跟人争胜。以“竞争”为题作文,若按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势必要围绕“竞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这在记叙文写作中很容易落人平铺直叙的俗套而难以写出出奇制胜的文章。这里介绍一种求异法,帮你巧妙构思,翻新题材,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何谓“求异法”?题材如何翻新?让我们先听一则有关画家作画的故事:画家画马,通常先画马头,最后画马尾。可是日本著名文学家小泉人云却在京都看到一位画家画马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每次画马总是空着马头.先画马尾巴,他画出来的马栩栩如生,非常出色。这种画法,我国也有。一般画家画动物最后才画眼睛,此所谓“画龙点睛”,可我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画牛却先画牛的眼睛。
一个画马尾巴,一个画牛眼睛,这在绘画角度上是逆向起笔的求异法。这一技法对我们作文大有借鉴之处。有些同学写作文时走惯了老路子,每篇作文的开头、结尾,谋篇布局常常用习惯了的方法,写出来的东西人云亦云,总是跳不出老框框,因而缺乏新鲜感,读起来味同嚼蜡。作画能“逆向起笔”,我们在构思文章时也可以来一个逆向思维,用“画马尾巴和牛眼睛”式的求异法来谋篇布局,翻新题材,使文章摆脱平铺直叙的局限,正中求反,异中求同,从而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例如“三·八”节前夕,老师要学生写一篇“三·八”节夸妈妈的作文。不少学生写了妈妈如何勤劳善良,如何关心子女的成长等等,例子举了很多,文字也很生动,但在法上没有创新,缺少新鲜感。可有一位同学却另辟蹊径,他取了一个《爸爸系上了围裙》的题目.写爸爸系上围裙帮妈妈做家务,用实际行动分担妈妈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的辛劳。“三。八”节明明要写妈妈的,但他却从爸爸系上围裙落笔,从侧面描写妈妈的忘我工作和勤劳俭朴的品质,由于采用了求异法,文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求异法常用逆向思维,也称反常思维。所谓反常,就是置读者心目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顾,造就出人意料的境界来。例文《竞争》就是采用逆向思维的求异法,把竞争当班干部这一普通的校园生活题材,写得别开生面,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改革开放给校园带来的巨大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
《《豪门恩怨》观后感》
真可谓“新潮”年年有,花样有翻新。经过这两年多来的治理整顿,文艺上的种种谬说有所“退潮”,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问题尚未全部解决,有些甚至并不是真退,只不过外表上有所装点罢了。例如日前在报刊上读到一种理论,就觉得“新潮”得离谱了一些。据理论家说,《豪门恩怨》这部电视连续剧“主要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给观众这样一种’‘满足”:观众会暂时忘记身边的琐事而步入石油大亨的豪华别墅,一起融进富贵的气氛并搅进他们的感情漩涡,做一回石油巨头。评论家声称这是广大电视观众的一种基木需要,可以使观众看到一个扩大了的自我,一个摆脱了凡俗的自我。这种“新论”不新,其实,近一点说是“主体”理论家理论的具体化,如此而己。“主体”理论家刘再复说。人在读作品过程中“重新发现自我”,享受了人应当过的生活。获得人应当有的一切。当今这位理论家只是把刘再复的“理论”运用到分析《豪门恩怨》中去就是了。读到这些理
论颇感惊诧莫名。若能如此,文学之为用可谓大矣哉!想做一回石油大亨就看《豪门恩怨》,想当侦探就看《神探亨特》,想当总统就看《里根传》,那么想当皇帝呢?就看《末代皇帝》、《彼得大帝》……都可以得到满足。不过,这样一来文学创作也简便多了,既然想当各色人物是观众的“基木需要”,那么,把三十六行的行行人物都写到了就可以完全满足观众读者的需要,文艺就完成“历史使命”,就可以堰旗息鼓了。
这种“理论”自然是从西方“贩”过来的。或曰“倒”过来的。“文化倒爷”的事业会时时有的。但像这样,把西方的“补偿”说运用到如此“极致”,用来指导我们的观众,倒应该引起我们注意了。做一回石油大亨,或做一回皇帝之类的念头,是“广大电视观众的一种基木需要”吗?这种说法不符合文艺的木质。文艺,就其社会作用来说当然是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而不应该是让观众读者去做一回石油大亨、做一回亨特、做一回总统、做一回皇帝。让观众读者去做做这样的白日梦,过过做石油大亨之类的瘾。这完全是违背了文艺本质的谬说。而把这种谬说当做什么新理论郑重地推而广之,那就颇有点嗜痴成癖的嫌疑了。
我由此想到,文艺评论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责任,那就是引导读者观众正确理解作品,这种导向或曰导读的作用是重要的。通过导读,对观众给予正确引导,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任由一些错误导向通行无阻,那对广大观众读者是有害的。譬如说,如果观众读者接受前面那种高论的导向,沉醉于做一回石油大亨,留恋于他的富贵气氛,向往他的豪华别墅,沉溺于他们的感情漩涡……那会培养出怎样的思想感情来?前些年由于种种错误思潮泛滥(包括这种“享受了人应当过的生活,获得人应当有的一切”的理论),文艺领域内一些黑黑黄黄的作品成灾,而文艺评论又不加以正确引导,使得“做一回”什么的现象屡屡发生。例如以《上海滩》主人公许文强自诩的黑社会流氓团伙、“哈尔滨的许文强”—“刀枪炮”团伙,就出现在我们的社会。这一黑社会流氓团伙“刀枪炮”。就真的“做了一回”许文强了,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可见文艺评论正确引导读者观众是多么重要。这真是不容忽视啊!
讲到《豪门恩怨》这部电视剧,确有成功之处,有它的意义。这意义当然不在于什么“做一回石油大亨”。除了艺术上的成功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描绘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以及资木主义社会的种种勾心斗角的矛盾斗争,描绘了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生活画面,使人们看到了处于腐朽过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展示了它必然没落的趋势。这样的作品,对于动摇资木主义存在的永恒性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应该是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至于对它进行全面的评价,则又不是杂话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