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庄子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22:27:53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5篇
庄子它其实是对当时现实的不满,所以不与统治阶级合作,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构成了庄子性格与思想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的读后感8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1
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汪洋恣肆。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妙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也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拥有绝对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
《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
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张“无为”“无用”“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出发,否定客观事物差别。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击,却又采取逃避现实,逍遥自得的态度。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战国时期动荡,各国阶级矛盾尖锐,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庄子无力改变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逃避现实。
《 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2
《庄子》是庄子一生的思想结晶,也是他本人写的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庄子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庄圆整理后形成的这部传记。
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姓庄名周,“子”是尊称。他于公元前396年生于宋国蒙地,逝于前286年,一生著有《养生主》等7篇著作。
《庄子》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一天,庄周在濮水河边钓鱼,两个人劝他做官,可正是因为他喜欢自由自在安详自得的性格,使他免受世俗的打扰,一辈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否则,或许他也整天与世人一样生活得紧张繁忙,在日常事务中掩埋像他这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了。而庄子最令我折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面对妻子颜玉的死时显得很从容,不但不哭,反而敲着瓦盆唱歌。原来,庄子认为颜玉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现在他的妻子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她又安静地回到了大自然。庄周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
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3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4
渐渐开始不再喜欢那些所谓出名的大家的总结,他们先入为主说了一些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中堵塞了我们的思路,让他们去喧嚣吧,我自己去看了《庄子》,何为平淡?。庄子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相对主义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最后堕入唯心主义,庄子貌似正好验证了这个理论。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认了瞬间,用必定失去否认了现在,用最终的虚无否认了当时的拥有。道家的养生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稍微还是有点争强好胜的人?庄子的观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不比执着,不必痴狂;2.一个人的核心部分不应该依赖外部评价;3.凡事都有个自己的解释安排最后达到平和。3.强调了顺应,无为和生死相望,这是一种更大的作为和纪念。 我最喜欢庄子的《天道》 《天运》 和《说剑》在《天道》中,庄子说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宁静,并非宁静十分好,所以才宁静,万物不能扰乱它他的内心,所以才宁静。他的主张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温和的,告诉人们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办到的。一个能够愿意分享自己孤独的人,一个内心已经如此淡薄却仍旧分享了他的学说和孤独的人,是值得崇敬的。并不是美好就可以达到,需要顺应规律才能达到,就和没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们都能找到理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幸福。
《天运》中,他明确了道不是通过言语和辩论就可以推行,而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和感觉,这个已经十分透彻了,他知道了运行的规律,并没有强求每个人都会有他一样的价值观和感觉。最难得是《说剑》,这个文章说明庄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别人的,但是他几乎没有用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过《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险恶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别人周旋的方法是坚强的。而庄子,一个有能力坚强选择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别人能做的,他不是没有才华,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达了他这种想法,一个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着的人,是高尚、幸福、宁静的。喜欢庄子,喜欢他的善良、平静、不傲慢。庄子的静是真的静,虽然他有一个我不喜欢的缺点,就是他太相对论了,忘记了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一切都会消逝,但是,依然值得去追求和拥有快乐。
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5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天地精神沟通,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思想,所谓随心所欲了。
在于丹的《<庄子>心得》中,感触较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方外圆,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庄子托孔子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外化而内不化,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自己的内心却要一直坚持原则。这解决了一个问题,坚持原则和随外部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而不是相对关系。只有能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与环境冲突,而在无力瞬间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只能被环境慢慢侵蚀,被环境同化或者抛弃。而随外界变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变化,而是在坚持内心原则的变化,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活,即使要改变环境,也是体会到环境的基础上再做出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改变。对内坚持原则是不变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自我。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环境。
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的思想是有限的,而世界/宇宙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思想去思考无限的世界,本身就是有局限的。有了广阔的境界,才能有更广阔的思想,才能用更广阔的思想去思考这个世界。庄子中举的例子就是以常人的思想无法去想象一个巨大的葫芦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他的思想局限在小葫芦的作用,去套用思考大葫芦的作用,当然无法找到合适的作用,而认为它是无用的。而我们不也是在用自己有限的思想去武断这个无限的世界,以为自己见识广阔,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不断扩大自己的境界,才能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例如人生、宇宙……
于丹更多的心得讲到的是做人,没有扩及到世界观,也许不能在公众面前唯心吧,不过唯心和唯物可能都不全面,或者殊途同归,以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办法理解。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5篇
庄子,名周,它是战国时的宋国人,庄子大约是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篇1)
近来听于丹对《庄子》的诠释,更有一种赏心悦目,如沐春风的感觉。
庄子,名周, 是殷商的保留地——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虽 然我也读过《论语》、《孟子》等古典名著,而《庄子》给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听着于丹教授的讲解,别有一番感受。她个“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让古典文化进入千家万户,让经典人文融入百姓的生活,在社会竞争愈来愈列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个人一剂提升自身修养,缓解社会压力的良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无为而治提供更深的思考:人类应是大自然系统的子系统,服从于规律的安排,“人定胜天”是人类理想的豪迈,其实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更需要有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在不为中有为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天下大同,四海之内皆兄弟是孔子、孟子、庄子等圣人留给后代的不可磨灭的真谛。
欣赏“无欲则刚”的境界,向往一种精神的世外桃源,使自己每天都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幸福状态,真的很惬意!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篇2)
蝶在飞,承载的是一种逍遥。
丹青挥毫的满纸荒唐,是一种对道追寻的喧嚣?是一种对尘俗的浮躁。
百年孤独,孑然一身,总是带着透彻的目光,和柔婉的心灵,却不曾孤独百年。
庄周梦蝶,梦到的是一个只有飞翔的境界,美丽的像水,平凡的貌不惊人。
《庄子》是一片远离更远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园般不知所措。
如垂钓,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宁静,即使空手而还也淡不经心,它此时在九天外御风飘游呢。即使有时无意间捞上几分功名,他也会掷之于江湖,相位的诱惑也不住他一心,无心挥洒不羁的心。
如午寝。一般人不及庄子。看着美景心向往之,自然而然地化蝶而腾空了,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那么凄怨,只是为挽起几缕青色,无思无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地飘有此“恣意妄为”“无法无天”,却不管他,纷纷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羁不怯的天堂。
梦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会开着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绽放。
如送丧,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人逝,是一种太过残酷的现实。
庄子却却笑着,像婴儿一样,纯洁,无瑕发自内心,死亡是一种安详,回归自然,自然就回归宁静的世界了。不必哀伤,不必失望,有一种东西叫做道,有一种人生叫顺其自然。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篇3)
今天读完了《庄子》之《养生主》篇。本篇虽短,却让我思索回味良久。
《养生主》全篇通过层层递进的阐述,说明养生之道在于顺其自然。
全篇分为六层。第一层讲人生有限,不能把光阴虚度在孜孜追求于无限的小知上,不应以搏求善名而为善,而应当抛却繁杂外物,“缘督以为经”,秉承事物中虚之道,即追求内心的自然之道。
第二层通过疱丁解牛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处理事物应透过事物全貌,分析掌握事情的内在联系,然后以“以无厚入有閒”,方能游刃有余。说明养生之道在于“因其固然”。
第三层通过右师之介,说明形体残全在于天而不在于人。更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皆是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是限于人为的因素。故顺其自然方能得其中道,得其中道,方能养生。
第四层通过泽雉说明精神的自由胜于物质的满足,自由之重就在于自由乃是顺其自然的体现。故人应当挣脱身体外物的束缚,追求领会宇宙本体和内心本质的精神。
第五层通过秦失三号而出的故事,说明情感亦应顺从自然的变化。“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生离死别,在庄子看来竟是那样的从容。当然,庄子安命的思想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观念,而是让人顺其自然。既然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不应将自身为其陷入过度的悲伤痛苦之中。结合上篇的《齐物论》,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情感都是齐一的,那么生死亦是齐一的,因此,即使生离死别,悲痛的情感亦应当适可而止,三号而出。“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顺其自然,则死亡亦如解人生倒悬之苦。
第六层,通过薪尽火传的比喻,说明以薪代表的外物虽然会燃尽而不可传,但以火代表的精神是不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
通过逐层讲述,从而说明世间万物、人之情感都应顺应自然,而真正的精神生命将会永远相传。故养生之道在于精神建构,而不是身体外物的满足。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篇4)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与孔孟的克己复礼不同,他崇尚浪漫与自由,敢于想象和变通。而他的浪漫主义思维也在《庄子》一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假使将孔孟喻作钟鼎器乐,那么庄子便似一支不知天上人间的狂想曲,他的人生乐章中饱含了自由的渴望与追寻。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再如“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一字一句,都流露着庄子对超然自由的向往。
假使将孔孟喻作教授文明礼仪的典籍,那么庄子便似一本思想启迪的教材,他的内页中满是人生的哲理与对自然的参悟。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如“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再如“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一扬一顿,都散射着庄子对万物自然的透析。
假使将孔孟喻作载动历史发展的长河,那么庄子便似其间荡漾的木舟,他的船体上斑驳的尽是对生死的淡泊。”如“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如“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再如”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一思一虑,都散发着庄子超然物外的魅力。
庄子,不可不谓是一位集庄严与浪漫为一身的伟大思想家。任千载悄然而逝,他的理论与思想都仍宛若明月高悬,照耀着国人前行。
庄子读后感800字作文(篇5)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意。人的辈子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意,那么,还有哪些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生。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清茶,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庄子心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了解。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实的,就好似太阳经常从西边升起一样,就好似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遭遇的灵魂问题,结合其浓厚的中式修养,从另类的时尚角度把儒学的精典著作《庄子》用简洁的语言和独白铭刻在了我们的灵魂之上。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一种幸福,它都在给我娓娓道来以如何的态度来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我怎么能够作为一个美好幸福的人,告诉我们如何修养道德品性,让心灵智慧受到升华。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得到不求上进的妨碍,但在我觉得那里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全球;那是一种无法理解的宽容。他宽恕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于丹在经验三中感悟与超越中提及了名利二字,说了三个故事,其一,据说清朝乾隆皇后下江南的之后,在南京金山寺,他问当年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常常,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唯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大抵就是这两条船。其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三,又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这三则故事都顺应了一个主题淡泊。其实这些之后,我们会置身于这种的无奈中。所以人必须认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取舍。诗人纪伯伦曾经抱怨:我们将要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丹又指导我们要看见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平静的灵魂,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我们能够真正发现内心。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里有大境界,你才无法认清超越言行的心里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的这些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严谨于心而不张扬的。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3篇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写读后感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篇1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篇2
一直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对《庄子心得》侃侃而谈时,深深地吸引着我。她说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坦荡,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飞越。坦荡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对《论语》对《庄子》知之甚少的我由此产生兴趣。再一次认真聆听了于丹老师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的深刻解读,在她潇潇洒洒、滔滔不绝的精辟阐述下,引领我走进庄子那无边辽阔的精神世界遨游了一番,犹如给心灵洗了一个澡,顿觉神清气爽。
以前读庄子的文字,无知的我觉得深奥难懂,没有读出庄子超凡的思想,在于丹老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语言中,我才领悟到庄子蕴藏人生哲理的精神境界。于丹独到的讲解给了我新的启迪与感悟,结合我的经历,对于人生我有了重新的认识与思考。于丹老师说: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所指的逍遥游我个人认为是从道家创史人老子提倡的上善若水基础上演变而来,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把水的丰厚内涵融会贯通于生活中。
庄子有水一样的品行、水一样博大精深的知识滋养着后人的灵魂,他有水一样溶纳万物默默奉献而不争名利的气节与胸怀;有水一样旷达顽强随遇而安的不倔精神,有水一样的灵活让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他安贫乐道;有水一样的清澈如明镜照出善恶美丑,他有水的无欲无求而襟怀坦白、有水的宁静达观内敛;他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然之理。,我愿做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柔而不弱,吸收天地之营养精华。庄子提倡的逍遥游又如何让我的生活受益,并由此快乐的呢?
有时与女儿外出,经常听到不认识的人说看不见好可怜之类的话,世人认为失去光明后的我行动十分不便,猜想我一定在哀声叹气中怨天尤人。他们不知,我是赛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一直认为没有绝对的幸与不幸,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站在常人的角度上看,在我失去工作的同时也看不到多彩的大千世界,但从庄子的逆向思维来看,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由,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不知我以书为友、以歌为伴、以琴为乐;他们不知我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可以用不娴熟的歌声来寄托情怀、可以在不纯熟的琴声中放飞思绪、可以用稚嫩的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以此抒发我的真情实感,因此我活得真实而轻松;我有更多精力和时间陪孩子老人,享受天伦之乐。我不必为工资为奖金的高低而愤愤不平、不必为追逐名利而忙忙碌碌;不必为职务的升降而忧心冲冲;我眼里无外表美丑之分、无地位贵贱之分。我喜欢这淡泊平静、与世无争的生活。
有舍就有得,我虽身在蜗居,但我的灵魂可以象庄子那样在天地之间自由逍遥,我得到了人格的升华与超越,岂不快哉!如今我用心灵代替眼睛来感知纷杂的世界,适应并感谢上天赐我的这种生命方式,让我有机会内视反省自己,懂得内敛于心而不张扬。书籍涵养孕育了我,让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它磨去了我的棱角,让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我身边的人和事。
游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历程,在这个心灵历程中我体会到庄子逍遥游的快乐与宁静。如果我没失明,物质的利益会迷惑我的双眸,有可能会在外界的诱惑下迷失心志、被恩怨情仇所牵绊、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捆绑;或者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参与赌博而远离书籍。是异样的人生让我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让我更善待父母、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所以我过得很自在、很充实。
正如于丹老师所言:我们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使得我们触目生春,我们所及之处充满了欢乐。我的心与亲人紧紧相连,想到他们我就感到无比温暖。绵绵不绝的爱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有了精神寄托,它是我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庄子提倡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于丹老师讲自由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正,做人要有底线,这才能够做到这个世界上行为的守则。是的,自由的原则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但本人还要具备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品质,拥有一颗高尚纯洁的灵魂,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等卑劣之人内心有愧又怎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幸福不是目的而是体验的过程,它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我把这种感受强化并不断加以回味。失明恰恰成就了我的人生,不过我的逍遥是建立在衣食无忧、清闲悠哉的条件上,如没有稳定的经济与和睦的家庭做我有力的精神后盾,就没有这份闲情逸致谈逍遥了,因为我毕竟是俗人一个。而庄子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在贫困交加之时,依然淡定从容、超然豁达。楚国大臣请他做丞相,他宁愿做一介农夫也不追逐名利。但现在多少人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想升官发财,与之相比,庄子是何等胸襟何等气度!一个人即使没有粮食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我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物质我没有过多的欲望,在我看来,简单就是幸福、知足就是幸福、相夫教女就是幸福。哲学家周国平老师说: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我希望女儿长大后拥有一颗慧心,做到宠辱不惊,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过着飘逸恬淡的生活。
感谢于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庄子,感谢庄子,他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常心,无论人生有何种境遇,都能乐观坦然地面对,平庸的~我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境界,我还没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名利生死,那么就以庄子的逍遥 游作为我的精神目标,超越自己,乐观生活 。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
老子庄子读后感1000字篇3
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具体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活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活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路径。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庄子用我们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体,用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中的观点,极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又以易懂的文笔,告诉我们,做人要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也告诉我们做人要虚极静笃,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
《庄子故事人读后感800字以上》
庄子故事人读后感800字以上5篇
《庄子》这本书是庄子一生的思想结晶,也是他本人写的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1
要谈庄子,必先说说老子。有人说老子的成就在于读懂了《易经》,其言行与思想被其后人篆记成书《老子》,是一本《易经》的读后感。老子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他向往结绳计事的原始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居其所”这是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于吾人生命上主张自然。有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可见老子尊天,信天命,以“自然为大”。
现在言归正转,说说将道学推向高潮,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说庄子,必先淡其文。在《庄子》一书中,共有三十三篇,其中七篇内篇便是庄子所着,于丹说其文;气势磅礴、纵横恣肆;而所表达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善用寓言故事,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但何为道呢!他又是如何追道?庄子在他的《知北游》篇中,托一个叫“知”的去追问何为道?道又在哪里?此时,或许有人问,庄子为何要托“知”,而遇高人“无为谓”,知追问,无为谓却听而不答。其中又有何寓意。知者,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谓,是讲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道在心中,为苦寻道,庄子一语点破。儒家讲积极出仕,必要大为,造福天下,是始奏,至汉独尊儒术,再到今,一代又一代儒生走向未路的精神堡垒。而庄子主张“无为而冶”修身、冶国、平天下,应当顺于自然,合于人心。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更是一种心态。这就是庄子的道法合于心。也就是“心为大”。
《秋水》篇中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庄子逍遥于濮水之上,闲垂钓。楚王派两个士大夫去请庄子,出山为相,博取名份。而庄子一口回绝: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去添吸楚王的疮。这就是庄子对名的态度。人心是自由的,因为有的人意不在此,追求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及做到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结发之妻先他而去了,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是“鼓盆而歌”。惠子困惑不已,便问,你好没良心,你妻子为你所累,现已亡故。你不哭也罢了,反而鼓盆而歌,何为?这时庄子说了:人之生死,合于自然,对待生死,全由人心,追本溯源,观察人最初的开始,不就是一道自然之气吗?此时,她安静而去,回归自然,不好吗?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庄子已经参透了生命。如果此事放在现在,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更是无法去体会庄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庄子乘物游心,独往于精神之间。他晓梦迷蝴蝶,不知蝴蝶幻化成自己,还是自己变成蝴蝶。
后言:每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小鸟,是困于樊笼,还是追求自由,全在于自己。生命可生可死,它取决于我们的天地之心。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2
心晴时候,雨也是晴;心雨时候,晴也是雨。
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晋升的阶梯,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无底的深渊。”
当我们为一片绿荫沉溺于悲伤的情绪,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片绿荫,而是一座森林。
山之仁,在于既含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既孕育了豺狼的怒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为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忍受时间给的苦痛与折磨,依旧不动声色,山之所以仁,在于它宁静淡然的态度,有时候山也可以成为人的榜样。
我们不是庄周的鱼,不知鱼在水里遭受什么,是否真的快乐,但我们可以当自己心情的舵手。创造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快乐。
像庄子一样,做一泓天上的泉,做一只夜夜鸣叫的鸟儿,做一棵月光下那棵发宁静,与超然的精神古树。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在静下心来读庄子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能够坦然面对别人的各种评论;“无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在读庄子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是否已经丢掉自己;“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在与庄子对话时,问问自己是否将一切囊括于胸,默默体认;“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敢于活得那么真实,那么诚实地去面对学习呢。庄子活出了智者的风范。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活着的态度,精神的源泉莫不在于他身上得到体现。
活着,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能分清物与我的界限,知荣辱,辨是非。活着,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有追求,却不过分要求,只评议却不去争议。活着,我们追求的是什么?看得到黑暗,却依旧执着追求光明。淡淡地活着,逍遥的活出自我,活出人生的色彩。此生便无憾了。
走自己想走的路,唱自己喜欢的歌,一路高歌,冷暖自知,就想走在开满格桑花,走在朝圣路上的信徒一样,保持一份信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周做到了,所以他快乐。若是我们也想活得快乐,我们就应该时常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时常向自己发问,是否能够在恬淡的月光中站成一颗精神的古树。尽管满身布满斑驳的岁月痕迹,但却能够根深百米,不卑不亢,任树枝在风中,站出一种宁静的姿态。
我们快乐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要与世隔绝,忘却世间冷暖,不看红尘烟云,不尝人间苦痛。而应是在于看遍人间百态,尝尽世态炎凉,历经人间沧桑后,依旧能闲云野鹤,拈花一笑,保持一份宁静与超脱。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3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4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5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故事优秀读后感800字以上》
庄子故事优秀读后感800字以上5篇
《庄子》这本书是庄子一生的思想结晶,也是他本人写的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1
要谈庄子,必先说说老子。有人说老子的成就在于读懂了《易经》,其言行与思想被其后人篆记成书《老子》,是一本《易经》的读后感。老子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他向往结绳计事的原始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居其所”这是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于吾人生命上主张自然。有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可见老子尊天,信天命,以“自然为大”。
现在言归正转,说说将道学推向高潮,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说庄子,必先淡其文。在《庄子》一书中,共有三十三篇,其中七篇内篇便是庄子所着,于丹说其文;气势磅礴、纵横恣肆;而所表达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善用寓言故事,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但何为道呢!他又是如何追道?庄子在他的《知北游》篇中,托一个叫“知”的去追问何为道?道又在哪里?此时,或许有人问,庄子为何要托“知”,而遇高人“无为谓”,知追问,无为谓却听而不答。其中又有何寓意。知者,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谓,是讲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道在心中,为苦寻道,庄子一语点破。儒家讲积极出仕,必要大为,造福天下,是始奏,至汉独尊儒术,再到今,一代又一代儒生走向未路的精神堡垒。而庄子主张“无为而冶”修身、冶国、平天下,应当顺于自然,合于人心。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更是一种心态。这就是庄子的道法合于心。也就是“心为大”。
《秋水》篇中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庄子逍遥于濮水之上,闲垂钓。楚王派两个士大夫去请庄子,出山为相,博取名份。而庄子一口回绝: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去添吸楚王的疮。这就是庄子对名的态度。人心是自由的,因为有的人意不在此,追求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及做到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结发之妻先他而去了,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是“鼓盆而歌”。惠子困惑不已,便问,你好没良心,你妻子为你所累,现已亡故。你不哭也罢了,反而鼓盆而歌,何为?这时庄子说了:人之生死,合于自然,对待生死,全由人心,追本溯源,观察人最初的开始,不就是一道自然之气吗?此时,她安静而去,回归自然,不好吗?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庄子已经参透了生命。如果此事放在现在,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更是无法去体会庄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庄子乘物游心,独往于精神之间。他晓梦迷蝴蝶,不知蝴蝶幻化成自己,还是自己变成蝴蝶。
后言:每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小鸟,是困于樊笼,还是追求自由,全在于自己。生命可生可死,它取决于我们的天地之心。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2
心晴时候,雨也是晴;心雨时候,晴也是雨。
巴尔扎克曾说过:“不幸是天才晋升的阶梯,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无底的深渊。”
当我们为一片绿荫沉溺于悲伤的情绪,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片绿荫,而是一座森林。
山之仁,在于既含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既孕育了豺狼的怒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为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忍受时间给的苦痛与折磨,依旧不动声色,山之所以仁,在于它宁静淡然的态度,有时候山也可以成为人的榜样。
我们不是庄周的鱼,不知鱼在水里遭受什么,是否真的快乐,但我们可以当自己心情的舵手。创造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快乐。
像庄子一样,做一泓天上的泉,做一只夜夜鸣叫的鸟儿,做一棵月光下那棵发宁静,与超然的精神古树。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在静下心来读庄子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们是否能够坦然面对别人的各种评论;“无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在读庄子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是否已经丢掉自己;“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在与庄子对话时,问问自己是否将一切囊括于胸,默默体认;“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敢于活得那么真实,那么诚实地去面对学习呢。庄子活出了智者的风范。活着的意义,活着的价值,活着的态度,精神的源泉莫不在于他身上得到体现。
活着,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能分清物与我的界限,知荣辱,辨是非。活着,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有追求,却不过分要求,只评议却不去争议。活着,我们追求的是什么?看得到黑暗,却依旧执着追求光明。淡淡地活着,逍遥的活出自我,活出人生的色彩。此生便无憾了。
走自己想走的路,唱自己喜欢的歌,一路高歌,冷暖自知,就想走在开满格桑花,走在朝圣路上的信徒一样,保持一份信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周做到了,所以他快乐。若是我们也想活得快乐,我们就应该时常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时常向自己发问,是否能够在恬淡的月光中站成一颗精神的古树。尽管满身布满斑驳的岁月痕迹,但却能够根深百米,不卑不亢,任树枝在风中,站出一种宁静的姿态。
我们快乐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要与世隔绝,忘却世间冷暖,不看红尘烟云,不尝人间苦痛。而应是在于看遍人间百态,尝尽世态炎凉,历经人间沧桑后,依旧能闲云野鹤,拈花一笑,保持一份宁静与超脱。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3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4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5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5篇
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他的了解,许多人始于中学的语文课本。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篇1
因为闲着无聊,刚好家里面放有一本《庄子》,遂顺手拿起来读了几天,平常我是不爱看这些古文书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静下心来读了进去,并还有所感悟。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人们所理想的社会本应就是此刻这个样貌,然而这又是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庄子》——“贫也,非惫也”。贫穷不代表不快乐,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我们更就应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长久下来必将感觉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为过往”,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它只是陈述一个道理,但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而有了“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归”。这天所提倡的就应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丰满。《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气之辨,以游无穷”。我们能够不用要求这么高,只要学会静下来,将混乱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来,个性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能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样不仅仅能够让处于奔波劳累的身体得到释放,还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庄子》中所着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庄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无拘无束,身心不受羁绊。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可能像它所说的那样,但亦能够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能够更加全身心的释放,在工作中或学习中皆能够要求这种“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必须束缚下的自由,很多状况下,束缚并不是阻碍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将物资与身心融为一体,将精神摒弃一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就应学会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应胜过物资,因为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物资。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篇2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篇3
即使庄子不提,“逍遥”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遥”,无非是“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逍遥”,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
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逍遥”不“逍遥”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好的生活方式”,“坏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无为而治”;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逍遥”。这个视角很深刻。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遥”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浑浑噩噩显然不是“逍遥”,而是“自我迷失”。“逍遥”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遥”,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觉得可以用庄子“逍遥”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近年来,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以后都将从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学以前,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有学习这么一个衡量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妨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远失去了对书本,对知识的兴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尽管很多省份在实行新一轮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动,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变,教育的形式再怎么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我们可以从“庄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不可能放任每个人自由发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是需要的。很多学习不好,学历不高,但在别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对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
另外,纯粹知识的灌输也使得,虽然大家都学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热爱学习。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思考,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比较迷茫的。升入大学以后,学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种强制性约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虚度了光阴。而学习在校园里变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是对于学习本质的最大背离。这种风气使得大家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没办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当学生完全被考试所奴役,被学位名誉所导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极端的不“逍遥”。静下心来,不为什么地去看一点书,才能有真正的收获;顺性而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这是老庄给我的教诲。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篇4
一谈到庄子,我们不由得想到道家创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庄子更注重对个体的重视,让人更加重视身体、生命,也就是注重于养生。
《庄子选注》中,有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是一篇语录体议论文。文中两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读者看后会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由在池中游来游去的儵鱼引起联想。其题虽小,其旨甚大。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读完文章,不得不感叹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与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无不折服于他们的“善辩”。头一回读完,心中不时佩服两人的才辩,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濠梁之辩”,在庄子看来,物与自身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才能体会到钓鱼的快乐,不过从庄子以“安”字,反驳惠子,体现了他的诡辩风格。
“惠子相梁”选自《庄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拨他俩之间的情谊,为此惠子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形象地说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
可见,庄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轻的,对于外界的诱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一,洁身自好。
《庄子选注》这一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体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书中蕴含着高深的哲学理念,处处都引人深思,有的可能长时间都无法琢磨透。
在我看来,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是一门深奥而不容易嚼透的学问。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庄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对道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名初一年的学生,可能我对《庄子选注》中的文章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它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脑深处,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力求读懂它、理解它,并且我将以其中我所认可的思想来指导我的人生观。
庄子读后感高二800字篇5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渲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权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通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尽管花费了好长时间才读清楚这篇古代的精华之作,但最后有这样大的收获,实在是不亦乐乎。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5篇
《庄子》这本书是庄子一生的思想结晶,也是他本人写的唯一一部自传体小说。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1)
要谈庄子,必先说说老子。有人说老子的成就在于读懂了《易经》,其言行与思想被其后人篆记成书《老子》,是一本《易经》的读后感。老子政治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他向往结绳计事的原始社会,“甘其食,美其服,居其所”这是一种复古倒退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于吾人生命上主张自然。有曰“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可见老子尊天,信天命,以“自然为大”。
现在言归正转,说说将道学推向高潮,与老子并称“老庄”的庄子。说庄子,必先淡其文。在《庄子》一书中,共有三十三篇,其中七篇内篇便是庄子所着,于丹说其文;气势磅礴、纵横恣肆;而所表达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善用寓言故事,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但何为道呢!他又是如何追道?庄子在他的《知北游》篇中,托一个叫“知”的去追问何为道?道又在哪里?此时,或许有人问,庄子为何要托“知”,而遇高人“无为谓”,知追问,无为谓却听而不答。其中又有何寓意。知者,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无为谓,是讲无所谓有,无所谓无;道在心中,为苦寻道,庄子一语点破。儒家讲积极出仕,必要大为,造福天下,是始奏,至汉独尊儒术,再到今,一代又一代儒生走向未路的精神堡垒。而庄子主张“无为而冶”修身、冶国、平天下,应当顺于自然,合于人心。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更是一种心态。这就是庄子的道法合于心。也就是“心为大”。
《秋水》篇中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庄子逍遥于濮水之上,闲垂钓。楚王派两个士大夫去请庄子,出山为相,博取名份。而庄子一口回绝: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去添吸楚王的疮。这就是庄子对名的态度。人心是自由的,因为有的人意不在此,追求的也是常人无法理解及做到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结发之妻先他而去了,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是“鼓盆而歌”。惠子困惑不已,便问,你好没良心,你妻子为你所累,现已亡故。你不哭也罢了,反而鼓盆而歌,何为?这时庄子说了:人之生死,合于自然,对待生死,全由人心,追本溯源,观察人最初的开始,不就是一道自然之气吗?此时,她安静而去,回归自然,不好吗?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庄子已经参透了生命。如果此事放在现在,是常人无法接受的,更是无法去体会庄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庄子乘物游心,独往于精神之间。他晓梦迷蝴蝶,不知蝴蝶幻化成自己,还是自己变成蝴蝶。
后言:每一个人的生命无异于一只小鸟,是困于樊笼,还是追求自由,全在于自己。生命可生可死,它取决于我们的天地之心。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2)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3)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4)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以上(篇5)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5篇
《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机趣横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伦比。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篇1】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庄子心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把国学的经典著作《庄子》用简单的语言和故事铭刻在了我们的心灵之上。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一种快乐,它都在给我娓娓道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我怎样才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告诉我们怎样修养道德品性,让情感智慧得到升华。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那里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于丹在心得三中“感悟与超越中”提到了名利二字,说了三个故事,其一,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其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三,又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这三则故事都顺应了一个主题“淡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丹又指导我们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内心。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够看清超越言行的内心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的这种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内敛于心而不张扬的。
中国台湾著名的教授傅佩荣先生在研究庄子之后,得出一个心得,他说:真正看懂《庄子》就会明白,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或是一个终点。人是不断地经历许许多多的过程,长时间从磨练活出灿烂的今天。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烦恼、悲哀、无奈等很多负面的情绪,但这些其实都只是磨练我们成长的过程而已。于丹告诉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让我们领略到这样一种大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让我们霍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雨果说过:“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笼罩,不论我们富甲天下或是位极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善良、坚韧、顽强、刻苦、纯朴之泉的灌溉,不论我们一贫如洗或者位卑如蚁,同样可以获得快乐的每一天!在现实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思想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我曾读到一短语说:“用佛家的理论来养心,让自己宅心仁厚,很善顺,善待身边所有应善待的人和事,一颗石头丢进去心里的时候,也只是起一点点的涟漪而已,用道家的东西来养身,注意平常的呼吸调理,以儒家的理论来克行,用儒家的思想来克制自己的的行为。”今天读到于丹的<庄子>心得,倒真是让我有了一种空灵的感觉!恨己知识太浅,于丹是要随庄子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然,俺是一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本人的见解纯属胡言,请匆见笑!且大多为只言片语,不成篇章,更不成体统……谢谢!!!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篇2】
因为闲着无聊,刚好家里面放有一本《庄子》,遂顺手拿起来读了几天,平常我是不爱看这些古文书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静下心来读了进去,并还有所感悟。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人们所理想的社会本应就是此刻这个样貌,然而这又是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庄子》——“贫也,非惫也”。贫穷不代表不快乐,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我们更就应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长久下来必将感觉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为过往”,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它只是陈述一个道理,但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而有了“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归”。这天所提倡的就应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丰满。《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气之辨,以游无穷”。我们能够不用要求这么高,只要学会静下来,将混乱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来,个性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能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样不仅仅能够让处于奔波劳累的身体得到释放,还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庄子》中所着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庄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无拘无束,身心不受羁绊。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可能像它所说的那样,但亦能够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能够更加全身心的释放,在工作中或学习中皆能够要求这种“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必须束缚下的自由,很多状况下,束缚并不是阻碍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将物资与身心融为一体,将精神摒弃一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就应学会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应胜过物资,因为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物资。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篇3】
渐渐开始不再喜欢那些所谓出名的大家的总结,他们先入为主说了一些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中堵塞了我们的思路,让他们去喧嚣吧,我自己去看了《庄子》,何为平淡?。庄子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相对主义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最后堕入唯心主义,庄子貌似正好验证了这个理论。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认了瞬间,用必定失去否认了现在,用最终的虚无否认了当时的拥有。道家的养生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稍微还是有点争强好胜的人?庄子的观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不比执着,不必痴狂;2.一个人的核心部分不应该依赖外部评价;3.凡事都有个自己的解释安排最后达到平和。3.强调了顺应,无为和生死相望,这是一种更大的.作为和纪念。 我最喜欢庄子的《天道》 《天运》 和《说剑》在《天道》中,庄子说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宁静,并非宁静十分好,所以才宁静,万物不能扰乱它他的内心,所以才宁静。他的主张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温和的,告诉人们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办到的。一个能够愿意分享自己孤独的人,一个内心已经如此淡薄却仍旧分享了他的学说和孤独的人,是值得崇敬的。并不是美好就可以达到,需要顺应规律才能达到,就和没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们都能找到理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幸福。
《天运》中,他明确了道不是通过言语和辩论就可以推行,而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和感觉,这个已经十分透彻了,他知道了运行的规律,并没有强求每个人都会有他一样的价值观和感觉。最难得是《说剑》,这个文章说明庄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别人的,但是他几乎没有用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过《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险恶、社会动荡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别人周旋的方法是坚强的。而庄子,一个有能力坚强选择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别人能做的,他不是没有才华,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达了他这种想法,一个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着的人,是高尚、幸福、宁静的。喜欢庄子,喜欢他的善良、平静、不傲慢。庄子的静是真的静,虽然他有一个我不喜欢的缺点,就是他太相对论了,忘记了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一切都会消逝,但是,依然值得去追求和拥有快乐。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篇4】
每每读到庄子的言论,总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对“和”这一方面。
记得曾听花簇幽声,与友手谈两奁乌鹭,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让,但随一来一往间,局势渐步苍黄。怪我太贪胜。新局,欲缓速攻彼,而大计未成便造反逼,下场与前局无异,皆是我的子颗颗被动,只要对方愿意,分分钟都能结束了此番坐隐。即使敲盘忖度,也无可奈何,依旧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来闲暇阅了几卷《庄子》,再拈棋时,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长水安水,莫不是安时处顺?顺于水与齐俱入与汩偕出是谓命成,这又是否讲究一个无为之和?以和为量,融入环境,才能于环境中纵横;顺从所处之境,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输得如此彻底。一昧的穷追猛打,只是让自己的格局更为支离破碎,棋心散乱。小体怎敌大体,残局那堪圆镜?唯有将自身所有连成一体,贯通一气,融和其中,才最是无懈可击。这终是,要讲究一个“和”字。步步紧逼,不正如那难成大事的独善其身者?贪胜谋彼,还不如顾我争先,逢危保其小棋,还不如弃之转战大局。而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该走则走,该停则停,天地两宽。
棋道如此,想来世道也应如此。天地万物相生于世,人与自然便好若纹枰间的黑白二子,人若对自然步步紧逼,则终将会被反噬,倘若人不与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则终将会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动前行。而若人与自然作和融于一体,相互包合,两相无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输赢,“和”一字才是最为重要。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输赢常在,而知音难求;日月交替,昼夜相生,二者互存,并无亏损。况与天为一,形全精复,岂不美哉;万物协调,物我相安,岂不妙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和”一字,向来不带强行。
翠叶点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枫雁过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时宜,顺所自然;山风浩荡,云水清浅,美犹胜画,也不正是因为有意境悠远的和谐?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处得融洽,不强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给人的是无端的好看。
庄子一生淡泊,却从不清汤寡水,《庄子》一书深邃,却并非华而不实,一读开阔,二读顿悟,三读坦然。书中思想,一如庄周的风魂,不掺浮华,逍遥自在,其智无端崖而有根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道我合一的庄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爱万物,以与万物和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无穷。
或许有人对此以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无征战,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与人以和为本,与社会以和为本,哪还再有不公不义、厮吵争夺;若人与自然以和为本,与世界以和为本,哪还再有生态失衡、步入沦亡?万物无竞,流水不争。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但也更应是一种常态,无和,无宁。
人生如棋,胜败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与之俱化,暂搁输赢,取个不断进步的相安逍遥?
和谐世风,谁皆爱之。行和,两安。
庄子故事读后感800字【篇5】
庄子看来,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绝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极其不稳定的,之所以有“是”与“非”是因为“成乎心而有是非”所以论是论非,都受自己偏见形成的标准所左右,就如“毛嫱丽姬,人之所美者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绝骤”人所喜看的美女却是鱼、鸟、麋鹿所要极力避开的人,是非标准很有局限性的,也极易被颠覆的。
所以庄子是更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的,“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一事物的的分割,就意味着另一事物的组成,一事物的组成就意味着另一事物的毁灭。“狙公赋茅,曰:“朝三暮四”众狙怒,曰:“然则朝四暮三”,众狙皆悦。是早上喂三颗晚上喂四颗还是早上喂四颗晚上喂三颗,对于猴子来说虽有喜与恶的对立,但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七颗板栗。
庄子喜欢的是一种混沌的,混同是非、任意自然的状态,他说认知的境界分为以下几等,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加矣”宇宙开始时不曾有任何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等的认知;“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认为有物的存在但未去分辨彼此人我的界限,这是次一等的认知;“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亏也”有了是非观这是再次一等的认知;“爱之所成”偏好形成这是再再次一等的认知。
世人都说庄子的思想太否定矛盾的对立性了,有其局限性。但看庄子的背景,生于七雄争霸、各派学说百家争鸣的战国的,他应该讨厌争辩讨厌战争的,这样想时是否能对其局限性有更多的理解?对崇尚不分彼此人我的、“晓梦迷蝴蝶”的庄子的境界有更多的理解?
当一个人太过于执着于对错,让别人都认为他对其实他也是错了,当一个人太执着于是非而争辩时,辩赢了也就输了。当一个家长满眼看到都是小孩的学习小孩的成绩好坏时,会完全忘记教养一个孩子的真正目的。当一个家庭的夫妻二人太明确彼此的界限,小到家务工作分工,大到所谓的“你家”、“我家”,“你挣多少”,“我赚多少”的时候,家的裂缝已然在滋长了。
犹太人的塔木德里有经典的“你的我的”论述,“你的是你的,我的也是你的”很愚蠢,“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除了自私霸道也还有愚蠢,“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也太过于寂寞。人事,可以有、也需要有一定的界限,边界划分得太明就真是画地为牢,成为束缚限制而没有了境界与胸怀。“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当西方世界的特朗普在叫嚣美国优先贸易保护主义时,而我们中国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我真为我们的文化感到骄傲。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5篇
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经典文章,庄子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启迪了无数人。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篇1】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篇2】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篇3】
耳边日益喧嚣,思绪也变得纷杂,久处于钢筋水泥构筑的空间里,有人不免叹息:“哪里才能见到想‘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佳境呢?”而我,只要捧起《庄子》细细品读,耳边便响起了流水叮咚,仿佛有一泓清泉缓缓地流。到我的心里,使我愉悦,使我宁静。
在《庄子》的纸张里,有一个绝对自由、潇洒而从容的世界。一开卷,我们就可以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抟摇而上九万里的高空,飞向遥远的天池,体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限壮阔,不必在乎小麻雀微不足道的讥笑;我们也可以像南郭子綦一样隐机而坐,聆听天籁的声音,与自然相融,放下烦忧与得失,进入忘我的境界。《庄子》连同着我的心,我从中聆听着心灵的声音,感悟生命的真谛。
“守着内心的本真,不因外物的纷扰而迷失了自我。”庄子这样告诉我。他在书中和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只淡淡地说:“你把天下已经治理的很好了,让我去代替你,在我看来只是为了名而已。而名是实的宾属,我是为了求得从属性的东西吗,天下虽大,对我来说却毫无用处啊!”他又打了个比喻说:“鹪鹩栖息在广袤的深林里,但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鼹鼠,即使它面前有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他也只能喝饱自己的肚子啊!”就这样许由拒绝了尧。
我想,庄子写这个故事,并不是鼓励我们都去做一个隐士,而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人生有涯,外物纷杂,有追求就要有舍弃,我们不能为一些无用的东西迷失了方向。名与天下对隐士来说都没有用,所以许由舍弃了它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他们的价值却不尽相同。比如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金钱,但过分盲目地追求金钱,以牺牲其它有价值之物来换取金钱,最终只能得到一个庞大而抽象的数字。当我们面对它时,不正如同鼹鼠饮河一样吗?所以周立波有句戏言:“李嘉诚亿万富豪,睡觉也只能占半张床。”
但总有许多人为了价值不大或毫无意义的东西,迷失了自我。我们常听到贪官们一个接一个地落马,那是因为他们贪得无厌、纸醉金迷,拜倒在了名利场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人,公开炫耀自己来路不明的名车名表,对此引以为傲,感到不甚荣幸。他们的做法,无非就是在用金钱和虚名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正如莎士比亚的一句嘲讽:“表面上充满了光和热,内在却空无一切!”
其实,在许多虚无的诱惑与欲望面前,我们总有两种选择。一是坠入其中无法自拔,昏昏以终日。但如果我们能够想起守着内心的本真,不为外界无用的纷扰而迷失了自我,即使面对令人沉沦的诱惑,心境也依然能像潺潺的流水一样,拥抱林野,亲近大地,同岩石静静地激起晶莹的水花,唱着叮咚的曲调向远方无尽地流去。平凡也潇洒,困顿也从容!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篇4】
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庄子,名周, 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庄子读后感的作文800字【篇5】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在我的眼里,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并没有什么缺陷,被所谓的正统思想观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议的。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谁是谁非,本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应该是百家争鸣、异彩纷层的,后人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而不单一的思想养料。人生、国家和社会,需要博采众长,才能实现优质,否则就会朝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一边孔子,一边庄子,我认为是必须的。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5篇
你有看过《庄子》这本书吗?这本古典巨著是讨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
不是《庄子》里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庄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确看待,读《庄子》要用心去领会,考别人教的话,顶多是他人消化过的看法,我们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结合各种观点去更好地领会其中的奥妙。再说这本书又要翻译,《庄子》原文内容又多,怎么可能是全本呢,选的时候自然要注意。很多人喜欢拿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来诟病他们,切不可如此,试想再过20__年有谁能保证后人不拿我们的局限性来诟病我们呢?……
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同时,闻一多认为,庄子具备了一个杰出文学家和诗人的基本素质:“他那婴儿哭着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怅,圣睿的憧憬,无边无际的企慕,无崖际的艳羡,便使他成为最真实的诗人。” 其次,庄子是一个文学家,那么《庄子》的文学性何在?闻一多说:“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确的文学,人人都承认。可是《庄子》的文学价值还不只是在文辞上。实在连他的哲学都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这里闻一多以诗人特有的多情与灵敏,体悟到了《庄子》文章中诗性特征:一是其抒情性,庄子“是一个抒情的天才”。闻氏引述了明人吴世尚对《庄子·则阳》中“旧国旧都,望之怅然”的评论:“庄子妙得于诗”,并补充道:“这里果然是一首妙绝的诗——外形同本质都是诗。”闻一多不仅于庄子情感外露的地方看到了诗意,而且在玄妙莫测的哲理中悟出了庄子的深情。如他对“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理解:“庄子仿佛说:那‘无’处便是我们真正的故乡。他苦的是不能忘情于他的故乡。”闻一多在庄子哲学中探究到的情感趋向,让人感到庄子对生活体验的深刻和情感的浓烈,并进……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
庄子的比喻,用得美妙,用得恰切,用得超凡脱俗。读庄子的文章,每每读到这些比喻时,总会令人神清气爽,有醍醐灌顶之感,甚至让人拍案叫绝,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人们争利于市,争名于朝。钱财唯恐不积,声名唯恐不盛。面对苦苦争名夺利的世人,善喻的庄子这样劝喻我们:“鹪(jiāo)鹩(liáo)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钱财再多,声名再大,吃也不过那么多,喝也不过那么多。而对那些不择手段争名夺利的人,庄子又送其一个极有讽刺意味的比喻:“子独不见狸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网罟。”(《庄子·逍遥游》)把那些上窜下跳、不顾一切去争名夺利之人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权势不盛而夸者悲。”很多人喜欢夸耀自己的权势,以地位不够高、权势不够大而遗憾。而对高官厚禄,庄子早已冷眼看穿,不屑一顾。有一次,楚威王派人请庄子做自己的国相,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他拿着钓竿,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只是头也不回地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回答:“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秋水》)意思是对一个乌龟来说,是在高贵的庙堂之上做一个巾包箱藏用来占卜的枯死的神龟好呢?还是做一只拖着尾巴自由自在地活在泥水中的乌龟好呢?
还有一次,庄子去拜见梁惠王的国相惠施,有人对惠施说,像庄子这样有才能的人来到梁国,一定会代替你做梁国国相。惠施听了非常害怕,在国中搜找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径直找到惠施,也用一个比喻回击他:“南方有鸟,其名,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意思是说我一个高傲的凤凰哪能把你那猫头鹰爪下腐臭的老鼠放在眼里?
在庄子这冷峻而高贵的`心灵世界里,即使国相这样的高官也无非是枯朽的死龟、腐臭的老鼠罢了。这样出人意料的比喻,也只有庄子这样超凡脱俗的人才想得出。真是辛辣到极致,深刻到极致。
开疆拓土、称王称霸是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当时魏国与齐国就为争夺土地而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庄子规劝道:“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争战不休。”(《庄子·则阳》)庄子用这个比喻说,你们这样为争夺土地而进行血腥的战争,太可悲了。因为你们争夺的这点土地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是多么的渺小啊,就像两只蜗牛角在争斗一样令人可笑,还是放弃战争吧。其比喻真是出人意外,生动到极致,风趣到极致。
此外,庄子在论及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应该“绝圣弃智”、不要有更多的人生追求这些道家学说时,也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如“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庄子·知北游》)、“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等,有些思想虽不免消极,但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庄子的文章中,美妙绝伦的比喻俯拾皆是,对人世间种.种的荒.唐和丑陋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挖苦,看似谬悠之说,无端涯之辞,实则充满了对人生的无限关怀和悲悯,显示了一个古代哲人的大智慧。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精选篇3)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是谁在浩浩的长江与黄河的奔腾呼啸中狂歌,“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是谁,在一洼小小的干泥塘边长叹。是谁,一梦化作一世逍遥,是谁,一生写尽一代风华。
“昔者,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一个带着上古遗民的气息,孤独而出世的智者,一个千年前彷徨在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的贤人,带着战国的风尘,从微黄的书页中,缓步走来……
世间一梦,万事逍遥,是什么让你无视那让天下人趋之若鹜的权势,在苏秦、张仪等人的梦想之前哂然一笑,面对那“愿以境内累之”的楚王,面对那恭敬立在自己身后的楚王使者,头也不回,“持竿不顾”的吐出那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语: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千年一梦,万世逍遥,湿润的吴楚大地的广袤平野上,依旧回荡着千年前你不一样的逍遥,当诸子百家们纷纷奔向城市,奔向诸侯将相的府邸时,你却转过了身,走进了乡村,面向着布衣百姓,讲述着你的道与德;当孟子、商鞅等向帝王们洋洋洒洒的陈述他们的治国方略之时,你却行走在田野之间,向着路边的老农讲述着大鹏与斥鷃的故事;当苏秦,张仪之流得意洋洋,愉悦的听着自己口袋中诸国相印相碰而发出的清脆声音时,你默默辞去了漆园小吏的职务……你是先秦诸子中的异类,在那样的时代中,你显得是那样的逍遥。
还记得你鼓盆而歌的那个日子吗?是她,在那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和你一起起早贪黑,操持家务,毫无怨言。是她作为你最坚强的后盾,为你那惊世的智慧提供最坚强的支撑,但是,她却是那样的去了,可以想到你的悲伤,但是,你是庄周,你的智慧决定了你不会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无谓的哭泣悲号,你的鼓盆而歌中,又有几分豁达,几分悲伤,几分逍遥。
风起,云涌,大鹏南飞,从苍茫的北冥之上飞往那浩淼无际的天池之畔,是你那瑰丽的笔触为他装上翅膀。你在那风云涌动的战国,用你的逍遥,守护着心灵的月亮,谱写了战国诸子不一样的风采。当田野间的风吹过你的身旁,纵然如此逍遥的你,是否感到一种乡愁的滋味。
不是物质之乡的乡愁,而是精神故园的愁思。
你带着上古的气息而来,从精神上你更像是上古时的人们,而非那个战火纷飞中的乱世的子民,你向往上古那淳朴的民风,却只在现实中看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的精神故园早已毁于一旦,心灵的月亮也已蒙尘,你的精神根本无乡可回,你只有怀着那永恒的乡愁,在精神的无何有之乡中,独自彷徨!
这是梦吗?或者不是吗?天下众生都是迷茫的吗?还是唯独我一个人是迷茫的?精神的故园无处可寻,你却只有仰首问天,无限彷徨。
但是,纵使怀着无法消却的乡愁,你却依旧是庄子,不朽的庄子,纵使世事苍茫,你无法参透,但是你却可以选择远离喧嚣,远离嘈杂,到山林田舍中去,为世俗增添一抹来自上古的亮色,在那枯寂的世界中,一梦逍遥。
纵使你已离我们远去千年之久,翻开你的书,依旧感受到来自上古的不灭沧桑,仿佛看见你的淡淡的乡愁,心灵与智慧的力量,以及一世逍遥。
轰鸣的机械文明在我翻开你的杰作时已经远去,尽管窗外车水马龙,轰鸣喧嚣,我也只能听见你在那精神的故园像我们慢慢讲述你的故事,我们知道,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既然旧的精神故园无法归去,那我们何不自己开辟一个新的故园!
我们知道你永远不会老去。
因为你说过: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精选篇4)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渲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权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通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尽管花费了好长时间才读清楚这篇古代的精华之作,但最后有这样大的收获,实在是不亦乐乎。
庄子高中生读后感800字(精选篇5)
悠悠五千年,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再漫长的岁月里,每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在众多杰出的人才。
以前,我经常听到父母,老师谈到孔子,庄子,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在耳边回响。最近,老师让我读了一本书,《孔子庄子》让我对这些圣贤名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洗礼,震撼了我的心灵。
《孔子庄子》顾名思义,主要就讲了孔子和庄子两个人的故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曾携带弟子周游列国,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书。庄子是到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贫困,隐默无闻,却着述丰厚,《庄子》一书流传至今。
“江山代有人才出”勤奋,勇敢,坚强,好学是成功者亘古不变的必备素质,我最喜欢孔子。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位人才。孔子好学而又勤奋,对于学习他孜孜不倦,一丝不苟,拜了许多人为老师,起早贪黑地学习。孔子勇敢而又抱负远大,满怀救世治国的志向,积极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并且勇敢地推行自己心中所想。
孔子坚强而又持之以恒,虽然许多君主不重他,总是吃闭门羹,被人嘲笑,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周游列国,寻找他人生的最终方向。
读完这本书,我不由得静静思考,我是不是连他们的千分之一也达不到?人生在世,谁都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愿望,可实现这些需要走一大段并不平坦,荆条丛生的坎坷的路,需要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勇敢坚强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唯有具有坚忍不拔毅力的人才能在遭受各种困难,遇到各种危机时迎难而上,困难和挫折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退缩,即使再大的苦难,只要勇敢坚强一点,也是可以过去的。有时候,要努力几次,也能成功,就像孔子。再一个国家中穿梭,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当中有必不可少的失败,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一个能用坚强,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一切苦难的人,才是最精彩的,闪闪发光,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