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他做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11:44:55
《我的新同桌400字》
刚和他做同桌,我只觉得他很和气,总是笑眯眯的,就算惹出什么事也用微笑来应对。他很会刷存在感,在教室里,在操场上,他一句话就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可和他同桌了几天后,我发现他真的与众不同。第一点就是事特别多,而且是一到中午或晚自习就来事。“班长,我去上厕所。”“去!”“嗖”的一声,跑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屁股还没粘上凳子,他又拿着水杯走了。“班长,倒水!”“去——”他又“嗖”的一声跑了出去。
回来后,总算坐下了,可凳子还没焐热,他又拿着手纸出去了。“班长,上厕所!”“回来!你怎么事就这么多呢。你刚不是去过一趟,怎么又去?”“刚刚是小便,这次是大便。”说完,又“嗖”地跑了出去。
第二个特点就是爱唱歌,不管上午下午,只要他有兴趣,就展开他的歌喉,一边唱一边笑,准把我们都逗乐了。
第三个特点就是很会“拉仇恨”。因为他总是在重要的时间做没用的事情,所以记名册上总有他的名字,比如他上学、上课常常迟到。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我会继续观察他的。
《炸鸡排》
今天,调皮的弟弟拉着我给他做炸鸡排,于是我打开了小红书,准备现学现用,我反复回放着每一个过程,认真地聆听制作者的讲解,把它们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大脑里。
首先必须备好所有制作的炸鸡排的食材和调料。于是我跟奶奶去超市买了六块鸡胸肉、一瓶生抽、一瓶料酒、一瓶耗油、一袋面包糠和一包玉米淀粉,我对接下来的每个环节都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我按着视频教程首先把生姜切片,小葱切段,接着把鸡胸肉用清水反复冲洗去除血水,然后从中间剖开,用刀背反复拍打鸡肉,最后装入碗中,再倒入适量的料酒、生抽、耗油、盐、葱姜水、最后再撒一些胡椒粉。再不停地翻转,让鸡排的每一寸皮肤都能渗透我的特制“美味液”,安安静静享受一个10分钟由内而外的SPA。
盘中打入两个鸡蛋道散,再用两个盘子分别装上玉米淀粉和面包糠备用,把做过深度SPA的鸡胸肉捞出裹上玉米淀粉,放入“金汤温泉”中慢慢沸腾让它定型后,再捞出裹上一次鸡蛋液,再在松软的面包糠里打几个滚儿,最后一头扎入“趵突泉”里翻腾。一股炸鸡的味道顿时填满了整个厨房,我情不自禁地吞起了口水。
这时,调皮的弟弟也闻者香味跑了过来,“真香啊!哥哥,我的大餐好了吗?”我不停地翻动着鸡排,观察它的色泽,我认真地说:“再等一分钟,一分钟就OK了。”弟弟赶紧搬来凳子,趴在锅边观摩,过了10秒,弟弟又问好了吗?为什么这一分钟这么长,我知道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看着白白的鸡胸肉,经过我的烹制,变成了一块块金灿灿的大金砖,还飘散着它独特迷人的味道,我再也等不及地关了火,用夹子把它抓进我的盘里,用刀把它切成一块块的小金条,挤上我最爱的沙拉酱和番茄酱,一道美味可口炸鸡排就做好了。
虽然它的制作过程复杂,稍不留神还可能会受伤,但它带给我的味觉享受却是无与伦比的,我想没有人能抵制它带来的诱惑。
《他做的事让我感动》
讲睡前故事的时间到啦!我趴在床上,求着妈妈:“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呗。嗯~就说个让你感动的故事吧!”“好的,那你躺好。”妈妈说。“没问题。”我迅速盖好被子。
妈妈想了想,说起了故事:我外婆的外公小时候家境贫苦,没钱上学堂,只能自己认字、读书,还自学了医术。到了十七岁,就免费给病人看病。重要的是,经过他的治疗,所有的病人都不药而愈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直到我妈妈八、九岁时,揭开了这个“奥秘”。
那时,我妈妈面黄肌瘦,不爱吃东西导致的营养不良。找了很多很多医生,他们都治不好。外婆只能带我妈妈去找她的外公。
终于见到“传说”中外婆的外公了,他仔细地给我妈妈把脉,结合我妈妈的面相,他拿出一根非常细的银针,用火炙烤后,在我妈妈的左手虎口位置扎针。每扎一针,我妈妈的额头上就冒出一个“红痘痘”,外婆的外公解释说这是体内的毒素。他又说:“等这几个脓包全消了以后,你就变得爱吃食物了。”
果不其然,不到一个礼拜,我妈妈胃口大开,吃得白白胖胖。我听说附近的居民大病小病都找他医治,他分文不收,直到他百年过世,医好了许许多多的人。
故事讲完了,想到那艰苦的年代,他还能自学成才,造福人民,我不由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我家的大厨》
我家有一个超级大厨,他做的菜一定会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他就是我的爸爸。
爸爸每天料理着我们的晚餐,白天,爸爸上班,一早出去,下午下班回来,买菜,烧菜。听起来爸爸的一天并不那么繁重,事实上,我爸是有点辛苦的。你想,爸爸要每天考虑好晚餐弄些什么菜,他几乎早上已有打算,因为下班后时间并不多,买菜烧菜。
今天一家子吃什么这是个大问题。当然,我们这些饭来张口的那会知道,有时他实在忙,会及早去菜场买来放冰箱。我是一个肉食主义者,所以晚餐一定会有肉,我最喜欢吃老爸做的红烧大猪蹄,别人家做猪蹄一般都是炖汤,或者纯红烧,很单一。而我爸爸绝不这样,他常说:“肉菜搭配,干活不累。”他做猪蹄还会在里面加梅干菜,豆子,笋干......等等,不说了,说的我自己都流口水了。
看!他进厨房了,只见他拉开冰箱门,把配菜拿了出来,并放进水盆里开始翻江倒海,又起锅烧水把猪蹄过水10分钟,十分钟后拿出洗净放在一旁,再洗一下锅,起锅烧油,放入葱.姜.蒜.爆炒放入猪蹄加水,烧一段时间后加入酱油,盐,味精,再烧一段时间后加入提前准备好的配菜,继续烧,最后放点糖盛出。也不知道爸爸用了什么魔法,让这道菜变的美味无比,馋的我每次都要吃掉一大盆——怪不得我胖胖的。
地上跑的有了,那水里游的可也不能少。我爸做的红烧鱼也是一绝,只见他手起刀落,手法熟练的处理起鱼来,不一会,一条被处理的鱼乖乖的躺在盆子里等候摆弄。接着起锅烧油放鱼,加作料,烧一段时间后再加盐,味精,酱油,蒜,继续烧,最后盛出撒上葱花,一盆直叫我打喷的鱼亮相在餐桌上了。
每顿饭,我都能大饱口福,把肚子吃的圆鼓鼓的,有时,我与爸爸开玩笑,要么咱们在十八里桥开一家饭店,我和妈妈做服务员。
我家的大厨,厨艺高超,我很崇拜他!对了!你看完后会不会也在那“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呢?
《憧憬与希望》
自从搬到了泽阳家里,默生就承担起了给他做早饭的职责。泽阳的父母长年在国外出差,他的早饭从来都是在外面解决。默生知道以后。就毫不客气的买了牛奶香肠,成为了泽阳的专职厨师。默生因为常年自己做饭而练就的一手好厨艺也叫泽阳赞不绝口,他就像一个馋嘴的小孩。天天喊着要吃这个要吃哪个。默生也乐意给他做,虽然高三学业繁忙,但是每天看着泽阳狼吞虎咽的模样,他也因为自己终于有了价值而感到万分的欣慰。
泽阳的卧室有一面巨大落地窗。清晨,默生总会早早的拉开窗帘,让初生的朝阳把那些温润的光线投射进来。细碎的光散落在泽阳好看的脸上,给青春男生刚开始生出的胡须镀上一层恬淡的金黄,柔软温馨,叫人忍不住想去亲近。还在梦乡里的泽阳发出莫名的呢喃,眉头舒展,面带微笑。他一定是在做着美好的梦吧。默生倚在窗边,静静地端详他,这样想着。
默生开始越来越喜欢清晨,特别是太阳升起的一刹那。当黑夜终于过去,白天来临,光芒万丈照耀大千世界。默生的心总会在这时候变得异常平和。朝霞的颜色比晚霞更加清晰,更加鲜明。那些阴暗晦涩浑浊黑暗都在破晓的一刻纷纷退却,心里泛起大段美好的憧憬与希望。
高考倒计时300天的时候,班主任买了一个巨大日历,叫泽阳挂到教室的后墙上。放学以后,泽阳搬着一张桌子跑到了教室后面。踩着桌子往墙上钉钢钉,默生在一旁静静地看,金属碰撞的声音充满整个教室。
“默生,挂历递给我。”
默生把挂历递了上去,泽阳伸出手去接。突然,沉重的挂历掉了下来,巨大的力量拽了泽阳一下,他一个踉跄没站稳,从桌子上摔了下来。
“啊!”
“小心点!没事吧你?”
“嘿,没事没事,我这么健康强壮的人,摔两下没关系的。”
“慢点,小自别伤了。”
“真没事。快点弄,我都快要饿死啦。”
“嗯。”说着默生把挂历再次递到泽阳手里。
泽阳忍着左臂的疼痛没有说话,赶快把挂历挂到了墙上。
《在加拿大做生意》
有一个姓杨的北京移民,近几年他做的是帮助大陆代表团来加拿大访问的生意。首先他到大陆各城市走了一趟,与以前认识的政府部门的朋友、企业界人士“套好磁”,得到承诺。接着的一年,他就靠发几个传真,打几通国际长途电话,就稳稳当当地赚到了钱。然而更神秘的是,这位只会中文和极少英文的杨先生,居然还带着一个中国大陆的考察团到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访问。据说他每到一地,都将事先反复练习过的通关用语强化默诵,然后象模象样地填写各种报告单,从不露出半点马脚,这位先生事后说:“一个人不会英语并不难,难的是不会英语却叫人看不出来”。
然而,大陆新移民在多伦多,无论创业还是改行,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以及艰苦的努力,很难有捷径可走。
有一位大陆新移民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国产的小礼物等廉价产品。早晨7点多钟,到公司集合由一个人讲演,大致是公司的业绩及推销术。要让人家买下他已经有的东西,尽管东西质量极差,靠价低的优势,5元3个推销出去。中午公司开面包车,送7-8个人上高速路走一个多小时,然后每2人一组分头行动,每人背一个1米多长、50厘米见方的大包,沉甸甸的,挨门去问。干到晚上,分钱,再开一个多小时车回大多伦多市,各人回家。头两天,他卖出的很少,公司给补贴了一些,挣了35加元和30加元,当天分钱还算不错。就这样干了一段。后来,他又找了一份类似的工作,挨门推销煤气,广告上写着每小时挣多少元。每天也是先坐一两个小时车,一天下来,卖了三四家,多的能卖十多家,公司讲每天要卖21家以后,才按小时算工钱,而且是干满一个月才付,这样一来,谁也干不了一个月。所以公司天天登广告招人,每个人都于不了几天就走,大家都白干。
一些新移民说,他们只所以决定移民加拿大,是因为看不惯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太耗费精力了。可是,一位新移民告诉我,在加拿大,人际关系一点也不比中国简单,新移民如果完全不会搞人际关系,只有卖死力气,挣辛苦钱。
一家刚刚开张的华人公司老板黄先生说,在北美,面对当年吸引他别妇抛雏,不远万里而来,孤身奋斗了多年的地方,自己心中的感触矛盾而复杂。他说自己有过追求,有过失落,有过奋斗,有过蹉跎···其中的甜酸苦辣,成败得失,真是难以说清楚。当年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陌生的、举目无亲的土地,就想走遍这块将来要重新开始自己一生中新的里程的大地。然而几年了,经常地望着地图兴叹,这份爱只好经常埋在心窝里。
按说他已经在加拿大站住了脚,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也可以,但他说,自己有时感到很可怜。他来自北京,可是最近几次回北京遇到的情形都给他很大的震动.在北京时一位朋友毫不客气地说,北京现在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在北京生活感觉也不错,而你们现在回国时倒显得只不过是“三气”罢了。一是“说话洋里洋气”。因为你们在加拿大多呆了几年,比北京人可能会多讲几句英文;二是“穿衣土里土气”。因为目前北京人穿衣服相当讲究,而新移民在加拿大反而不讲究;三是“花钱小里小气”。国内的人花钱大方,暂且不说公款消费的惊人场面,即使个人消费也相当厉害,国家政策刺激消费,普通百姓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化,下馆子是人们的家常便饭,可是新移民在加拿大很少下饭馆,在国内的消费也小里小气,因为钱来的太不容易了。
据资料显示,近两三年大陆新移民踏上加拿大的土地后,最关心的问题首推“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工作”。事实上,只有那些从事电脑、机械工程师等行当者来加拿大后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能进人本行,但是,那些原来学纯理科、文科的,那些医生、护士、律师、教师之类学历经验不被加拿大所承认,还有那些在大陆时的科长、处长之类,好坏带个“官”字的,都很不幸运。大多数的大陆移民不得不改行,如今在多伦多的大陆背景的薪水阶层中,已经是干什么的都有了。总体上看,这批人中,只有极少数不愿意改行。他们有的通过到高等学府再读一个、甚至更多个原来专业的学位,毕业后重操旧业。有的则先到其它的行业中干上几年活,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回到本行来。但是无论何种方法,这些人都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和付出了多年的心血。大部分人则选择了与自己原来的专业告别,走一条改行之路。无论情不情愿,这些人都需要经过重新学习这一历程。只不过有的人是进人大学或者专科学院再学习一门新的专业,得到加拿大政府认可的学位或者执照后再就业。有的人是进人一些短期培训班,学会一种新的技能后再工作。还有的人干脆是直接进人新的行当,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改行对于许多大陆人来说是一个心理“炼狱”的过程。如果你有机会与大陆新移民接触,常可听到这样的话:“我在大陆的工作如何如何”,无非是说自己在大陆时的职业是多么有地位,干活又是多么舒服轻松之类。这种无奈怀旧的心态在移民的加拿大的前三个月内表现最为强烈,一般到了一年以后就淡却下来。不过,根据各人情况不同,这一过程各自长短也不等。
改行的过程也是大陆移民改变以往在大陆传统价值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起杠杆作用的只有一个字“钱”。因此不管什么职业,蓝领、白领无所谓,只要赚钱多,就觉得理直气壮。钱赚得越多,无奈怀旧的心态,也就消失得越快。为了赚钱,大陆人什么都肯干,也什么都敢干。今天如果在多伦多的365行内细心去找,大约都可以找出一两个大陆背景的人来。此外,还有干365行之外的大陆人。那种“大学教授洗碗”、“医生做保姆”的故事早已不新鲜。至于有人为了挣钱糊口去当按摩女郎、脱衣舞女,有人为了钱以赌场为战场,还有人为了钱走私犯罪,也是时有听闻的事。多伦多一些华文报纸常有这样的招聘启示:“脱衣舞女,专招大陆新移民”,保证月收人多少多少万。
有位新移民为了尽快摆脱贫穷,寻找了一种传销方式的工作。一天,他看到在多伦多发行的中文报纸《大中报》上刊登有一则招聘广告。于是他打电话联系,对方是一位女士。按照约定他们周末在城西地铁站旁一家咖啡馆面谈,原来对方是位黑人女士,要推销一种Special Juice。根据黑人女士的解释,这种工作可以如何如何提成,保证你在半年之内脱贫等等。条件是,你要先从她那里买来这种产品,然后定期参加他们组织的推销演示会,接着要设法向亲戚朋友们进行推销。一个星期之后,这位新移民自动脱离了这个行业,自然是一分钱没有赚到。
《好人好事》
殷俊卿的好事有很多,下边从他做的许多好事中,挑选几件讲给大家听:
汽车四队有一个患精神病的退休工人,叫傅春堂。殷俊卿曾多次护送他去精神病院治疗,1982年10月,傅春堂的病又犯了,翎导把送病人去荣城精神病院的任务又交给了般俊娜。段俊娜衍着傅春堂上了路,不久,他就在车上又打又闹,吵着要下车,最后和驾驶员也打起来了。殷俊卿没法,只好带他下了车。这里离精神病院还有四十多里路,天下,小雨,不一会儿,两人就浑身淋得透湿;冻得直打哆嗦。可神志不清的傅春堂跑进路旁的玉来地里,任凭殷俊卿怎样说好话、哄他、往他,他就是一步也不娜。雨越下越大,殷俊娜心急火燎,但对病人却不敢说一句难听的话。他虽然容到任务棘手,可这是组织交给的任务,病人家属的嘱托啊!就这样,他象待亲兄弟一样,一直守着傅春堂,直到晚上七点多钟,才找到一个旅店,把傅春堂安排进去睡了。他自己又去烤两个人的湿衣服。待到一切就绪,他刚躺下不一会儿,傅寿堂披粉毯子又和旅客在院子里打了起来。全店的人都被惊醒了,噢咦着精神病人不能住店,要他们出去。殷俊卿只好又拽着傅春堂上路,直走到天亮才到达目的地。病人住了院,殷俊卿也析腾得筋疲力竭,浑身上下象个泥人。但他心里感到宽慰的是,傅春堂没有受一点委曲,没有感冒,他完成了任务。
1978年,汽车四队的退休工人崔桂样患高血压偏瘫病化院了。胶俊卿多次去医院探望,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向题,病人和家属一再表示感谢。可是,就在崔桂样去世那夭上午,因为队上的车一早全出去了,死者的两个女儿在医院等车着了急,殷俊卿虽然提前赶到,一再解释,死者的几个孩子还是没有好睑色给他看。赶到火化场后,已到下班时间。殷俊卿想,若是下午再火化,家属吼家来去很不方便,不回家又没饭吃,就恳求火化场的同志推迟下斑,把遗体火化了。谁知死者的两个女儿一下子就恼了,揪着殷俊卿又撕又打,脸抓破了,衣领子也撕坏了,把殷俊卿气得蹲在地上直喘粗气。心想,我是为你们好。你们怎么这样不知好歹呢?继而又一想,亲人去世了,孩子想多看几眼,也是人之常情。她们遭到大不幸。心情不好,感情容易冲动,也是可以理解的。干是,他又反过来安慰她们,还用车把她们送回家。等到第三天殷俊卿去送抚恤金时,一进门两个女儿就跪下向他道歉,请他原谅。殷俊卿遇到这种情景,竟掉下了眼泪,那还生什么气呢?
殷俊卿对待工人的不幸,就象自己家的不幸一样。他总是想得周我,体贴人徽,任劳任怨。工人们都说:“殷劳保办俺家的事,比家里人还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