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艰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14:15
《名人艰苦读书的故事》
名人艰苦读书的故事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关读书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名士刻苦念书的小故事一: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有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年夜家之一。他小时辰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理解到念书很主要,以后起头发愤念书,抓紧一切时刻进修。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晚上起来就扎在书房里念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午时时,夫人料理盘碟时,发现粽子曾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左右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本来,苏洵只顾埋头念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恰是凭着这种细心刻苦的精力,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年夜家。
【感悟】从古至今,年迈立志进修的事例也触目皆是,青少年年迈就不能进修了吗?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今世科学文化迅猛生长,使知识的更新期大年夜大年夜收缩,活到老学到老是期间的要求,它要求人从年少到垂暮都要不终了地进修,不消说人到中年,就是老年照旧必要保持进修,否则赶不上期间的步调。
名士刻苦念书的小故事二: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代的人,却是宋太宗时代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始终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折朝代。只管屡试不中,但他绝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录取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曾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年夜殿上,太宗问他的年事,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蕴含了几何考场上的辛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阿谁期间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起伏在劫难逃。但他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力却是极为忧伤的。在修业路上,要是各人都像梁灏那样孳孳不断,为到达方针不吝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使着末不能功成名就,至少能够满腹经纶垂名后裔。这种刚劲的修业精力值得每个人私家称扬和进修。大年夜器晚成的故事讲述青少年:进修不在于春秋,人的生平是一个始终进修、始终完美的历程,只要准确对待,不竭如一,就能到达你的方针,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士刻苦念书的小故事三:匡衡凿壁借光念书
匡衡是西汉有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爱进修,刻苦勤勉,然则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进修。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昼读过的《诗经》时,察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恋慕在灯光下念书的人,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能够念书了。
匡衡正在考虑着该怎么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宏大年夜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要是在这边偷偷凿个洞,近邻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能够借着这点光亮念书了吗?
他开心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荒僻处凿了个小小的洞穴。霎时刻,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赶快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明处,收视反听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云云刻苦,都感想特别快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以后往后,匡衡白昼帮大年夜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近邻人家借来的灯光,孳孳不断地念书,经由不懈地全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讲述咱们,外界前提不是制约咱们胜利的抉择成分,自己的全力才是胜利的要害。进修中碰着坚苦是常有的事。但要全力抑制这些坚苦,要有受苦的精力,作育自己的`进修毅力。
名士刻苦念书的小故事四:鲁迅在“三味书屋”
鲁迅小时辰很是狡诈。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细致,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这时,戏台四周曾经挤满了人。俄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靠山走出一个人私家,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情愿上台?咱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那些平时很是淘气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忍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梨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连忙响起喝采声。他写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搭档们都很是服气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学堂就读。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很是感乐趣。他在园中想起昔人东方朔说过有一种虫叫“怪哉”,用酒一浇,便会消逝踪不见。鲁迅很是想晓得这到底是怎样一回事,便悄然地问学堂的师长老师:“师长老师,这‘怪哉’虫是怎样一回事呢?”
师长老师却板着脸,很不开心地回复:“不晓得!”
厥后,鲁迅慢慢体会到弟子应该念书,师长老师不喜爱弟子问各类瑰异的标题。于是,鲁迅起头刻苦念书。开初不凡很是峻厉的师长老师也起头喜爱鲁迅的聪明刻苦,立场逐渐和悦起来。鲁迅为了鼓励自己进修,建造了一张小书签,书签上有10个正楷小字:“念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念书时,他把书签夹在书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盖失一个字,读过几遍之后,就用默读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理睬,用不了多久,他就能谙练地把课文背出来了。厥后,同窗们也都向鲁迅进修,纷纷建造“念书三到”的书签。
【感悟】进修要邃密柔美要领,按部就班,穷年累月。真正会进修的人,要长于取舍,要选择准确的,能干专业的,熟习干系的,相识必需的。同时,进修必要思虑。有些人虽勤于进修,但不外只是素日的浏览,任何实践不雅观观不雅观概念都只在脑海里一晃而过,是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念书三到”是鲁迅在进修历程中的经验总结,咱们也要像他那样始终地总结进修要领,齐集时刻、齐集精神去攻读,只有如许能力事半功倍。
名士刻苦念书的小故事五:陈景润细心念书
陈景润小时辰通俗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外,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他人不等闲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乐道地看书,一边等着他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健忘了他人,而他人也健忘了他。
上学时期,陈景润酷好数学。当教员讲授数学题时,他总是齐集精力细心听讲。课后安顿的习题他也细心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历程中取得了无穷趣味。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劲。陈景润敷衍解题,历来不矜恤时刻和精神。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默然沉静沉静寡言,但向教员就教时却绝不羞怯和害怕。他的叨教步伐很希罕:看到教员外出可能教员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教员一起走一段路,而且一边走,一边问标题。
陈景润在福州精华中学念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年夜学沈元传授的课。沈元传授给同窗们讲了天下上一道数学艰难:“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实践。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实出来,哥德巴赫带着生平的遗憾离开了人间,却留下了这道数学艰难。长期以来,‘哥德巴赫意料’之迷吸引了浩繁的数学家,但不竭没有成效,并成为天下数学界一大年夜悬案。”沈元传授把“哥德巴赫意料”作了个笼统的例如,他把数学例如整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意料”例如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传授讲授的“哥德巴赫意料”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良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讨所。1966年,他揭晓了《表大年夜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赶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意料”研讨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实出的那条定理震荡了国际数学界,厥后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感悟】做学问要有陈景润那样刻苦钻研的精力,只有如许,能力并吞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获得宏大年夜的造诣。青少年在进修中,会碰着一些坚苦,那么应该怎样去做呢?此处供应两种要领警觉:
1、敦促法:让警官、摰友监视自己,自己要虽然即使配合。
2、自制法:为自己找一个肉搏的方针,这个方针必须是你最在乎最怕失踪去的。然后为了阿谁方针,让自己勤快起来。而且能够在精明的地方贴上自己的方针提示自己 。
【名人艰苦读书的故事】
《读《丑小鸭》有感550字》
成功的背后,是你永远也想象不到的艰苦。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安徒生童话》里看到的《丑小鸭》。
《丑小鸭》讲述了一个天鹅蛋从窝里滚到了一个鸭窝,被孵化出来后,长得很丑。所有鸭子都很嫌弃它,后来它被赶了出去。它又来到了一户人家,结果也被赶走。它便在河里游泳散心,当时正处于冬天,它在水里被冻得晕了过去。到了春天,冰雪融化,它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长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看完后,我觉得也许没有人会想到,那只美丽的白天鹅就是曾经被他们万分嫌弃的丑小鸭呢!谁又会想到他曾经受了多少的折磨,而不是平平安安地度过童年。谁也没有想,他们只会在你毫无用处的时候投来冷漠的目光,在你能为他们带来好处时,对你毕恭毕敬的。
看了《丑小鸭》,我想到了住在我家对面的那一位哥哥,他的成绩很好,但是我不知道他为什么可以得到好成绩。有一次,我上完钢琴课,回到家门口时,看到他拿着一沓厚厚的页面都已经旧得发黄的书正要出门。我好奇地问了问:“你这是要准备去做什么?”
“我要去补习,课上学得不够扎实,不说了,我上完课还要回来写作业呢!”他说着就按下电梯走了。后来我经过采访得知,他以前成绩也很差,但是他现在通过努力,成绩就好了。我想这位哥哥不就是那一只丑小鸭吗?赤着脚踏过那荆棘之路,走出那黑暗之巷,翻过那陡峭之山,来到光芒之处,这就是成功之路。
人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经历磨难,自强不息!
《一碗凉粉》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有一对母女,她们的生活很艰苦。尽管如此,母亲还是辛苦地干活,供女儿上学。
女儿也佷辛苦,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要走大概十里的山路,去镇上读书。
有一次,女儿过生日,母亲给了女儿一块钱,说:“好好拿着,别乱花,走乏了,想坐个车,就有车费了,”女儿点点头,就去上学了。
中午回家的时候,热气冲天,好像把体温计在地上放一会,就能爆表。女儿走在回家的路上,像是中暑了,眼前一片模糊,她好想吃一根冰棍,冰棍摊边上有一个卖凉皮的,她突然想起父亲生前答应过母亲给她买凉皮的,可是,没过几日,父亲就出车祸了。想到这儿女儿想给母亲买碗凉皮,可是,一碗凉皮一块钱,一根冰棍五角钱,买了冰棍就不够买凉皮了,女儿决定好了,她要给母亲买碗凉皮,她用瘦小的手把那一块钱给了那个老板,接过了那碗凉皮。她一想到母亲会很开心,立刻忘记刚才的痛苦,放大脚步,跑了回去。
到家了,她冲进屋子,跳着把凉皮给了母亲,母亲看了有点生气地对她说:“让你别乱花别乱花,就是不听话,你这孩子。”虽然挨骂了,但女儿仍然很开心。突然,女儿脸上的笑消失了——她看到母亲脸上的皱纹,像大海一样,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比她的实际年龄苍桑多了,女儿的泪不由地流了出来。突然她看到妈妈脸上沾满了红色的辣椒,她含泪笑了,用小手帮妈妈擦干净脸上的红辣椒,妈妈也笑了。
从此,她下定决心:我长大后,要给妈妈双倍的爱。
《七年级军训作文620字》
为期三天的艰苦军训终于在欢送教官的掌声中结束了。这三天里,恐怕只有“累”能形容我们这些在温室长大的孩子最最真切的感受。
教官,最严厉的导演。教官一到这里,几乎所有学生对他都没有好感。有人说:“他们自己受够了这些苦,现在看着我们这样快乐,不甘心,就把痛苦施加到我们身上!”他总是那样一本正经,一脸的严肃,很多人恨他。实际上,他只是努力地在做真实的自己。
学生,最无奈的主角。军训,没有哪个学生愿意参加。还记得我们被迫脱下舒适好看的校服,穿上那在我们眼中威严的军服,戴上军帽,束着皮带,把自己弄得规规矩矩的,然而严肃的军服裹不住我们的稚气,我们看着彼此的样子忍俊不禁。一次次在酷热的阳光下站军姿好几十分钟,连脚底都发热了,仍不敢动。集合时迟到了,被罚跑圈;不小心做了一个动作,忘了报告,又要进行所谓的“身体锻炼”。好不容易熬到休息的时候,也只能坐在地上,喝口水而已。接着,还是紧张辛苦的训练。
校园,最佳“拍摄场”。这三天,对于校园,我忽然有了新的认识。在每次休息时,由于教官命令不能离开原地,于是,便有时间和耐心对周围进行仔细观察。以前没有停下脚步去好好欣赏,现在,才发现它有多么可爱,同时也发现自己也很坚强,很能吃苦……
这台好戏,没有巨额投资,没有明星阵容,没有绚丽的灯光。更多的,是演员们的抱怨声,但在叫苦叫累的声音中,我们完成了人生第一出精彩好戏。
“报告教官,我服了!”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
《学习要找窍门》
老师、家长总是常对我们讲:学习要不怕艰苦,要不怕困难。这当然是必需的。舒舒服服是不能学好的,但我们比较少听到师长们教导我们学习要找窍门。也许他们怕我们去找窍门了,枕不去努力了,学不好了。其实,这是两玛事。今天我讲的题目枕是《学习要找窍门),张调要找窍门。
第一,学习上是有窍门的。大人们常对我们讲:做什么事都有窍门的,那么,学习这件事,也应该是有窍门的。窍门鱿是规律,掌握了规律枕是把握了窍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学习上的规律,很多沈是学习上的方法、要领。比知:写字,怎样用笔,怎样掌握笔顺,怎样认识字的间架结构。这些不都是书写要掌握的挽律呜?也鱿是窍门。掌握了这些,不是能帮助我们能更快地练好字呜?
第二,找到了窍门,学习上鱿能事丰功倍。找窍门的目的不是偷徽;而是为了学得更快更好,追求事丰功倍。比如上面讲的练字,如果没掌握窍门,只是艰苦练字的话,在不断实戏中,逐渐领悟了其中的道道儿,当然也能练好字的。但是花费的时间(摸索的时间)要更多。如果掌握了窍门,得到了这些挽律的指点,不是能更快地练好字吗?这就是在学习上找窍门的目的,为的是这求事丰功倍。
第三,既要找窍门,也还要艰苦地学。找窍门不是为衡做,而是为了学得更快更好。这枕还雷要艰苦地学。光有窍门,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摘在窍门的安乐持上,是学不好的。上面讲的写字的例子,掌握了用笔、笔顺等挽律,是能指导我们有效地练好字的。但是.如果不去练了,或少练了,那也肯定写不好的。因此,我们不能有了窍门鱿偷徽,还是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既把握窍门,又艰苦努力,才能学得快、学得好。
第四,窍门哪里来?学习上找到了窍门大有好处。窍门哪儿来呢?
一是要注意搜集书本上介绍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前人积双的经脸,实际上就是挽律。
二是要布自己在学习中不断琢磨、探索、积系。
我们希望老师、家长在专促我们学习的同时,多在学习方法方面指导我们,使我们得到更多的窍门。
《我在《西游记》剧组的见闻》
尽管剧组的工作很艰苦,却又丰富多彩,很有趣。
在探亲的这段时间里,我随《西游记》剧组到过烟台、威海、北京等地,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烟台的烟台山公园,威海的刘公岛,北京的长城、颐和园、十三陵和动物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在剧组的这些日子里,我知道了电视上看见的一些精彩镜头是怎样拍成的。
那天,我在沙滩上看拍《大战九头虫》的镜头。“孙悟空”、“二郎神”和“九头虫”正打得难解难分,突然,“九头虫”的右肩上长出一个头来,“二郎神”见状取出神弓,安上银弹,扯满弓,一弹就射掉一个头,“九头虫”的头里倏地冒出一股烟。右边的头被射掉,左边的长出来;左边的被射掉,右边的长出来。我感到很纳闷,等这个镜头拍完后就跑到“九头虫”背后,一瞧,原来这些假头是演员项汉伯伯用刀柄撑着的。负责烟雾的刘礼伯伯在假头的嘴里放上炸药,接上电线,然后接通电源,随着喷出的一股烟雾,项汉伯伯便抽去“九头虫”一个“头”。
还有一次,我们坐在礁石上看“海上爆炸”,刘礼伯伯在一个装满汽油的塑料袋里放上雷管,接上电线,有两位叔叔把这个塑料袋放在浮床上,推到离岸边一二十米处,放人水中。两位叔叔赶快离开,但爆炸没有成功,原因是水进人了引爆品。于是,刘礼伯伯用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使引爆品浮于水面,第二次爆炸成功了。爆炸时,海面上水花四溅,爆炸声展天。电视监视荧屏上显示出好一派壮观景象。这一个镜头的拍摄成功,花费了剧组叔叔阿姨们多少心血啊!
暑假结束了,我和妈妈回到了扬州。我常回忆起在《西游记》剧组时那段多彩的生活。每当这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机灵的“孙悟空”—六小龄童,诙谐的“猪八戒”—马德华伯伯,魁梧的“沙和尚”—阎怀札,英俊的“唐三藏”—迟重瑞,还有满面春风的杨洁导演。每当这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炎热的骄阳,嶙峋的礁石;每当这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杀了又长”的九头虫的头颈,海上爆炸时截起的水花。这一切都告诉我,收获来自耕耘,幸福来自创造,多彩的生活是辛勤工作换来的。
《你我的爱国情怀》
养猪,在有些人看来是艰苦而不光彩的。然而,我倒不这样想。我曾用扫猪圈的手,画了一幅《山谷齐鸣》图。那时候,我们的祖国正处于严重的困难时期。党和人民都在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我用这幅画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目的是给人们以信心和力量。
《山谷齐鸣》图,画面上是一只锦鸡,站在山崖上引颈高鸣,石岩之下,簇簇山菊,铁杆繁花,棱骨钢焰,多么生机勃勃。是的,这火热的生机,是我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我认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每一幅画都该注入一个共产党员的火与力。
无庸说,养猪场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在那些日子里,我与文化系统的几十个“右派”一起生活,垦田百余亩,养猪七十头,每年上交猪肉三万多斤。一九六O年,我们办的养猪场还被评为市宣传系统先进单位,我自己也波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里党是不会忘记她的每一个儿女的。当时,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两次来沪两次专程到宝山看望我,叮嘱我:“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不会忘记你的。”
我也正是抱着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艺术的坚定信念,在饲养场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有意义的岁月。
一九六四年,我又被调回画院来了。不久,十年动乱开始了,灾难再度向我袭来。我因青年时期在南京搞地下斗争被诬陷为特务;我在狱中与敌人斗争被诬蔑为叛徒,什么“漏网右派”、“走资派”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一股脑儿全加到我的头上,我终于被关进了“牛棚”。一九七三年,我被从“牛棚”释放送往干校劳动。稍得一点自由,又重操旧业画画。那一幅雄鹰图,是我在牛棚中构思许久,在心中默默画了儿十遍的画:灰蒙蒙的天空,雄鹰在搏击风云振翅飞翔,近处乌云翻滚,雷电欲至,但远处却有一线光亮。因为我心中总是这样想:党是不会忘记他的儿女的。
在干校,我养过猪。这是我生平第二次当猪信了。不管春夏秋冬,我总是守着自己的猪圈。因为那时,我妻离子散,已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了。干校的生活,没有磨去我的意志,相反,我却因祸得福,趁此时机,贪婪地吮吸着民间艺术的乳汁,自己偷偷地作了大量的画稿,耐寒的秋菊,火红的杜筋,傲霜的腊梅,金黄的向日葵,报春的燕子……都成了我笔下的画题。我记得在干校劳动时,有一位同志受尽磨难,情结低沉,我便给他画了一幅充满生气的《荔枝图》。我还给一位同志画过一幅《雪中腊梅》,寓意是:虽是严酷的冬天,但生命并未隆息,春天一定会来临。
粉碎“四人帮”,我浓墨重彩再写丹青。画了《从此岁不寒》。画面上磐石旁一丛秋菊峥嵘而生,生气盎然,右侧一片鸡冠花绚丽多彩,娇艳明丽。画题是取自陈毅同志诗词
“开国小言”中的一节:“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幽燕秋花发,从此岁不寒。”陈总抒怀于开国大典之日,我借此庆贺第二次解放。
一九七七年,我重回画院,负责纪委工作并兼油雕室支部书记。此后,又正式授予我而师的职称,并推选我为市“美协”理事和市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我为自己受到过多的荣誉而不安。用什么来报答党和人民?我感到只有发奋地工作。我已年逾半百,且体弱多病,但我决心竭尽全力用画来表现祖国的美,来讴歌党的伟大。前不久有位画友应邀去美国讲学,临行前到我家话别,他和我一样曾受过“四人帮”的折磨,此时出国百感交集。我对他说,千万不要因为个人的一点挫折误解党,埋怨祖国,没有党会有我们的今天吗了没有祖国会有我们吗?
《党的80个春秋的光辉历程》
经历了风雨沧桑和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走过了80个春秋的光辉历程。我作为党的千千万万儿女的一员,迎来党的80周年诞辰,感到无比激动。生我者父母,教育我成长的是党,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自从我人党的那天起,我便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矢志马列主义,致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即使赴汤蹈火,也义无反顾。经过党的几十年教育和自己的实践,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重要的也是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要我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党的事业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是解放前在粤赣湘边纵队人伍的。那时我向老党员、老战士学习,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每到一个地方都为贫苦农民挑水担柴,打扫卫生,帮助生产劳动,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军民团结一家亲。解放后,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我都牢记党的教导,尽己所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决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个人的经历,有几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1958年,我在中共汕头地委工作。那时全国不少地方刮起“浮夸风”,把成熟了的水稻十多亩、几十亩并到一块田,放出水稻亩产万斤、十几万斤的“卫星”。我省粤北的连县就放了“亩产六万斤”的“卫星”,《南方日报》发表社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表示祝贺。当时我下放潮安县枫溪公社蹲点办社。而潮安县1956年就是全国第一个水稻亩产千斤县,是著名的高产区。放不放“卫星”?放多大的“卫星”?工作组内部有争论,受到的压力也很大。我经过反复考虑:我们都是与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有多少产量心中有数,作为共产党员怎能吹牛皮、讲假话、搞浮夸,欺骗国家、坑害农民呢?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万万不能干。我提出宁愿被戴上“右倾保守”的帽子,也不能放“卫星”。工作组的其他同志讨论后也认为“不要图虚名,得实祸”。后来的事实证明,凡是“浮夸风”刮得厉害的地方,过了不久就发生水肿、饿死人的事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翌年春夏之交,自称“小小老百姓”淤陈伯达来到枫溪公社调查人民公社的问题。其中他提出一个问题“生产队的公共食堂能不能办下去?”征询基层干部和工作组的意见。有的干部害怕这位中央来的“大干部”批评,不敢讲真话。我想自己是共产党员,如实地反映说:现在把社员的自留地全部收归集体,大家都放开肚皮在公共食堂吃饭,生产队的千部优心忡忡,粮仓的粮食快吃光了,鱼塘的鱼也快捞光了,公共食堂很难再办下去。后来,党中央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修订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简称“六十条”,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解散了公共食堂,重新分配自留地给社员,社员们很高兴,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助于渡过经济生活最困难时期。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左”的政策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作为共产党员应当敢于坦言直陈,不要患得患失。
70年代后期,我在省农业委员会任计划财务处长。当时国家分配给我省农用化肥(包括氮、磷、钾肥)100多万吨。历来分配给市、县农用肥分为两部分:一是按耕地面积合理分配生产肥;二是按上交国家的余粮、蔗糖、油料等多少,相应分配奖励肥。两种办法相结合,既照顾了生产者的利益,又照顾到对国家贡献大的地方给予奖励,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有一年有同志提出要取消生产肥分配,全部改作奖励肥,而农委一位领导也同意了。这样做势必损害一部分“老、少、山、边、穷”地方人民的利益,引起不满。怎么办呢?随后我带了一个工作小组,先后去了阳山、东莞等县作调查研究,征询了农民、基层干部和县领导的意见,大多数人都希望维持原来生产肥和奖励肥相结合的办法。回来之后,我向农委领导作了汇报,终于领导也同意了。事实又一次教育了我: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要唯“实”,不要片面唯“上”;要走群众路线,调查研究,以减少主观主义、官僚主义。
《艰苦岁月的记忆》
在我们这儿,有高耸林立的楼群,也有低矮簇拥的平房。楼房,是人们心中向往的殿堂;立体大杂院,则是人们鄙夷的污穴。看到许多同学在殿堂里生活,我便成了这向往队伍中的一员。但是,爸爸却无动于衷。
一天放学后,我刚进门,就觉得家里的气氛不对劲儿,似乎严肃了许多,沉闷了许多,而且还有一种形容不出的味道。
妈妈说:“正好,你坐下吧。”
爸爸说:“咱们开个家庭会。”
我惊奇地问:“什么事呀?”
爸爸说:“咱们想买个楼号。”
“太好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爸爸,你真好。”随后在妈妈的脸上,猛劲儿地亲了一下。
妈妈并不十分高兴,推开我,严肃地说:“买楼号,我们的生活费就得降低,你能行吗?"
“从120元降到80元。”爸爸接着说,“你必须省吃俭用,准备受点儿苦,你能做到吗?”
我迟疑了一会儿,最后,使劲儿地点了一下头。
从那以后,我家的生活,便进入艰苦岁月了。从前,我最喜欢吃零食了,可今儿,不行了。自个儿安愁自个儿:“情 况不同了,就得绷着点儿。”
这天,我在院子里写作业,一个卖荔枝的从我家门口经过,说来也真怪,这人吆喝完就走,不就得了,可他,偏在我家门口歇气,喷香的荔枝味扑弄而来,馋得我一个劲儿地咽唾沫,我实在受不住了,便冲进屋去,拉住妈妈的手说:“给我买荔枝好吗?”
妈妈点着我的鼻子尖说:“馋虫又出来了吧?那咱就别买楼了。”
我撅着嘴说:“一次也不行吗?”妈妈迟疑了一下。坚决地说:“不行”。
我气哭了。望着门外鲜红鲜红的荔枝。闻着喷香喷香的荔枝味,哭得更厉害了。谁想,妈妈竟然不理不睬,真气死人了。
没买荔枝,不买就不吃,可是,现在的伙食水平也太低了。最难熬的是冬天,一天到晚三顿饭,顿顿是白菜、土豆、白菜,再不就是酸菜。一提“酸菜”这个词儿我就想吐。可是,想起那迷人的楼房,唉,只得含泪咽下了。说真的,看到同学买零食吃,我羡墓极了。不敢要。“礼尚往来”,我怎么能白吃呢?于是,我便躲得远远的。我的那几个好伙伴,都用那么一种眼光瞅我,我孤独极了。
春节快到了,我原以为,妈妈会为我买一身漂亮的衣服。谁知,妈妈把我穿过的衣服翻出来,又是洗,又是熨,忙个不停,我自然不乐意了。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过春节,我们家谁也不添新衣服,小杰,你没意见吧?”我含着泪点了一下头,走了。
现在,我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别提多惬意了。然而,艰苦岁月的记忆仍刻在我的脑中。爸爸、妈妈不知为什么,有时看着我,看着看着就偷偷地笑了,开始,我也不知是咋回事,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他们为教育我取得了成绩而高兴吧。
月亮升起来了。躺在床上,透过宽大的玻璃望着圃园的明月,我喃喃地说道:“苦吗?是苦了点儿,但,苦中有乐嘛。”别的不说,我对爸爸妈妈的理解就深多了,而且,我似乎长大了许多、许多……
【评析】
文章写了一段全家人为买住房而艰苦奋斗的经历。而主要表现对象则是小作者自己。文章有详有略地叙述了在这段经历中,小作者所受到的种种考验,有委屈,也有眼泪;但她坚持过来了,这使大人和她自己都感到快慰。她从中受到了锻炼,增强了对父母的理解,懂得苦与乐的辩证法,她更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