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触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6:14:41
《读《帕米尔少》有感》
今年暑假,我重读了《帕米尔少年》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书中的情节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居住在帕米尔地区的木拉提。他儿时热爱鹰舞,常常和小表妹阿依古丽在盛大的节日里翩翩起舞,令人赞叹连连。一次意外,让木拉提永远无法跳鹰舞了,从此他一蹶不振。为了木拉提,爸爸将他带到环境艰苦的雪山牧场,体验了高原生活艰辛后的木拉提开始学吹鹰笛,最后,他成为了鹰笛演奏技艺的传承人。
其中医生对木拉提的鼓励让我记忆深刻。临走前医生说“但你的双脚仍然能走过万水千山。”这句话也让当时的木拉提振奋起来。虽然不能跳鹰舞了,但是仍然可以去努力、去拼搏,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年在高原在艰苦环境的勇往直前,守边战士们的爱国情怀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作者还巧妙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帕米尔高原的自然风光融入情节中,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记得我刚转学的那学期,成绩一直不稳定,忽上忽下,甚至有段时间成绩下降得厉害,心里也万分烦躁。后来,我看到了这本书,木拉提受了如此大的挫折,都能坚持,我难道不行吗?不,我可以。经过一番努力,我的成绩日渐平稳,效率也提高了。
我学过乒乓球。乒乓球是我国国球,练乒乓球还可以预防近视,所以,妈妈为我报了一个乒乓球班。运球、颠球是容易的,到后面的挥拍就难了。动作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胳膊又酸又疼的,日复一日,我坚持不下来了,教练的严格,手臂的酸痛让我放弃。以至于妈妈一把我放到球馆门口,我就开始哭,妈妈告诉我,做人做事,要先苦后甜。终于,我再次踏入了球馆,经过我的不断努力,终于,我也可以打乒乓球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拼搏。
可以失败,不可以失志;可以失望,不可以绝望。走自己的路,生活必有挫折,但发自己的,照亮自己的未来。
《读《草房子》有感》
今年寒假,我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草房子》这部触动人心的唯美小说,感动至深。
《草房子》这部小说是着名作家曹文轩所写。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了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并学会什么叫做——成长。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调皮,聪明,善良,勇敢,细心而有正义感的孩子。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太多了不是吗,他们在同龄人中拥有好人缘;他们调皮捣蛋,令人气愤又哭笑不得;他们勇敢,正义,无忧无虑。他们绝不完美,人生之路也有许多坑洼,不如意。可成长不就是这样吗,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最后总会从一个莽撞冲动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阅历丰富的成熟的人。
再看文中的男孩桑桑。一夜,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块,很是严重。连访多家医院后,得出的都是同一个残忍结论:桑桑将不久于人世
试想,如果我们便是这桑桑,会怎样?也许会哭闹,会绝望,会茫然,会不知所措,会自暴自弃……但我相信也会有许多人选择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不放弃希望,勇敢地活下去,幸运的是,桑桑也的确做到了。
他的家人朋友们不放弃一丝希望,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鼓励他。奇迹终于降临,他被一个隐退的老郎中治好。经此大劫,桑桑长大成熟了不少。
再转回现实。我们这一代从小娇生惯养,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能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被开水稍微烫到便哭得惊天动地,自己走路摔了便喊着要爹抱要娘哄,连普通生病感冒也要急送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才放心,到头来却是连个针线也不会穿,煤气不懂用,害怕独自在家,不知独立为何物,永远只会依赖身边人。
当遇上不幸的事时,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说自己会坚强,顽强地与命运斗争,当然,这情景也只是假设。所以当厄运真正来临时,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退缩。
当我们以为已经失去一切的时候,瞧瞧自己身边,是否还有不离不弃的朋友,始终鼓励着自己的亲人?是否在自己绝望无助的时候,黯然回首,发现家的港湾一直在等着自己?拥有这些,便应知足,莫等失去了方知后悔!
成长的滋味是不好受的,因为总要经历过一段疼痛的故事,尝遍世间百味才算成长,可成长也不光是疼痛,它还会伴随着感动。
我们会在看到父母两鬓白发时长大,在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亲情时,悄然长大。点点的成长,点点的感动。
我们都曾经以为长大就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却在真正面对它时手足无措。成长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不再无忧无虑,肩上要扛起从未有过的重担——责任。成长的理智与成熟,告别曾经的年少懵懂。
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们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
《草房子》的美,浸透全文。就像铺在房顶的茅草一样,经久不朽。以淡淡的笔触,细腻的情感,讲述亲情,讲述友情,讲述成长。
我又不由得想到,童年正像一间充满阳光的草房子,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纯真无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宁静,温馨,悠远,而且永恒……
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日新月异?日渐消逝?》
我有些庆幸,出生在这样一个科技触手可及的时代。
我也有些失落,出生在这样一个科技触手可及的时代。
你的出现,对我们来说,是福是祸?
日新月异的,是我们的生活细节;日渐消逝的,却也同样。
——题记
我喜欢这个时代。
这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早上洗漱不用挑着冰凉的井水呼哧呼哧地走回来,水管里那温热的水便可以解决一切;中午吃饭不用顶着浓浓的炊烟烧柴做饭,厨房里幽蓝的火便可以解决一切;晚上写字时不用挑着古旧的油灯不时添油,书桌上明亮的灯便可解决一切。
倒也真是惬意的生活。
他们都是科技,他们触手可及,它们就在我们身边。科技早已不再是火箭、航母、核潜艇这些平常人难以接触到的尖端事业了。我想那些所谓的高科技的真正含义或许就是“高于人们想象,贴近人们生活的科研成果”吧!
但它们的出现,似乎也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电视出现了,我们却丢失了那份睁大眼在夜空下数星星的童真;电灯出现了,我们却丢失了那份埋头苦学时烛光点点的雅趣;电脑出现了,我们却丢失了那份与友人漫步森林时的快活。
让我们快快拾回这些珍贵的感觉吧!
可我们却也觉得很是纠结。
看!它们在我们身边生活是那么精彩:各式各样的电视节目让我们最严肃的祖辈都忍俊不禁;明亮耀眼的灯光让“艰苦奋战”的我们都舒心微笑;变化多样的电脑让疲累不堪的父母都有了“网瘾”。
是啊!你,科技,你寄宿在我们身边,究竟是福是祸?
下面,便是我的一段思考——
相机篇
“照片上的影像不过是幻象,即使是幻象,也想要将其留下,这就是人可悲的梦想吧。”
早已忘却这句话是从谁口中淡然吐出的,不过我并不赞同他的话,我依旧喜欢照相,喜欢相机,抚摸着照片上人儿的脸,仿佛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都尽收眼底,这便是科技的力量。
尤记得那次的泸沽湖之行。夕阳笼罩下的水岸边,我伸出手捧了一捧当地人心目中的“圣湖之水”正欲一饮而尽时,相机拍下了这唯美瞬间。那一刻,是人与自然的交融之时……
可画家们却有些烦恼了,甚至有些怨恨:自己的画技是那么好,写生可以写得花鸟虫鱼人都跃然纸上,为什么大家都没有闲情逸致呢?一个午后,小咂一口咖啡,听着蓝调乐声,边嘱咐画者描绘着这一切,边淡淡笑着。那精心绘制的人面素描,可是相机永远无法比拟的啊!
得到了新的,却抛弃了旧的,难道这就是我们人类?难道它们之间永远不能并存?
当然不是的。固然传统的是为新生的而作的铺垫,但是古老的文化更是人类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们享受科技在身边的好处时请更别忘却那些被人遗忘的古老!在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之时,也请铭记我们的古老文化,不要让它日渐消逝!
《结束》
期待着结束
但结果只有
不可言传的忧伤
始终不可触及
生命的真谛
总是在记忆里遗失
我已不愿平庸
我愿
用自己的鲜血
打破
生命所有的禁忌
不再渺小
不再懦弱
不再卑微
《县委书记的感人事迹》
5月6日,对于大兴安岭,是一个触目惊心,刻骨铭心的日子。三年前的这一天燃起一场全球瞩目的大火一片又一片过火林中,那样伟岸粗大的树,死的死,伤吃伤,残的残。唯有落叶而不落泪的落叶松,依然挺起那参养料,重新抖擞起生命的年轮,呼唤着绿色的明天。
就在3年前的6月,一辆吉普车载着周昌友驰进中国最北部的漠河县。第一个闯入他眼帘的景象,是成千冬万无家可归的灾民正衣衫槛楼露宿在落叶松下。
汽车驰进火后残存的招待所。同车相送的老吴对服务员说:“我给你们送新县委书记来了。赶了一天路,给你们书记打点洗脸水吧!”
“ 乒!”一个掉了瓷的破脸盆扔在了地上,算是对新书记的欢迎词儿。
老周赶紧捡起脸盆,轻轻拉拉老吴衣角:“这是重灾区,我第一次来,别先书记书记的挂在嘴边……”他知道,此刻大兴安岭的老百姓更需要的是房子、粮食、衣裳……
第二天清早,他一进县委办公楼就站住了脚问:“堆在楼道里的行李是干什么用的?”
“救灾办公室准备分给县委干部的。”
走进办公室,千头万绪的事先放下,他让秘书了解一下机关千部是否都有盖的。答:基本都有。于是,他下达了第一条指令:把楼道里的50多套行李都分到群众中去;并立一救灾物资,一律先基层后机关,先群众后党员。
这一天,周昌友没有坐车,徒步走进大火劫后的林区他找到谋风于中校长李明久,紧紧握住李校长的手:“老李呵,我代表县委县政府感谢你……”只一句话,他的眼晴就湿润了,嘎五硬咽了,怎么也讲不下去了。他知道,大火那夜,李攀称坚守岗位,安全疏散了全校师生,却顾不上大火吞噬了食的家,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周昌友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着:送给最可尊敬的人。里面放着他临来时从银行取出的生活费——100元!
两双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面对这样的人民,别说是钱啦,我的一切都可以给他们!”周昌友深深地被灾区人民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也深深感到自己责任重!
10月一天深夜,一阵雨后紧接着便飘来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周昌友走进风雪,走进一间铁皮钉成的小简易房。
进屋第一句话:“下雪了,可要注意呵,别冻着,尤其孩子。”他知道这问难挡风寒的简陋小屋中有两个瘦小体弱的孩子。他走向土炕,伸手摸摸两个已酣睡的孩子被窝。“还行,挺暖。”他放心了,转身对夫妇俩说:“咱们一起再坚持坚持,房子马上就要分了……”小屋里的蜡烛扑闪扑闪地落泪了,女的一扭头,甩下一串泪珠子。男的张望着一双感动的眼睛问:“您是……”“我叫周昌友,有什么困难,就到县委找我!”啊,是周书记,这位林区工人,经过火炼的汉子跨前一步,握着县委书记的手:“我们连大火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服?”
周昌友病倒了。他已年逾花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恼人的脑血栓,再加上这么没白没夜的干,怎么不病倒呢?可是,眼下正是大兴安岭重建家园的关键时刻,他能安心住进医院吗?不管别人怎么劝,他坚持不走。共产党人就是一面旗!他信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引用过的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办公室当病房,吊针输液就在这里进行。周昌友既是病号,又是指挥全县工作的县委书记!七天七夜的输液呵,面对着胳膊上插着针管的县委书记,谁还好意思营营苟苟,谁还好意思不努力地干?一位年迈多病的老大娘拉着他的手感动得急不择言:“只要见了你,真比吃副药还精神!”
三年过去了,漠河县城已重建一新,处处可以触摸到建设者的心。尤其是那一片一片的落叶松,格外引人洼目,显得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