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立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25:52
《主题深刻立意高中考满分作文》
主题深刻立意高中考满分作文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它可以包容人间万物,可以与人为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我真正明白这些却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饭盒。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赢得时间就能提前完成作业,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书。教室里还有一大堆作业在等着我赶去与它们“约会”呢。可今天也不知怎么了,水池边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难道布置作业都是全校统一的吗?我开始烦躁起来,怒火也一点一点地升了起来,整个人成了一座一触即发的火山。
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备往里钻。过五关斩六将,历经千辛万苦,我总算挤到了水池边,心中长吁一口气——马上就可以摆脱这非人的折磨了。顾不上得意,更无暇考虑身后那挤作一团粥的人群,我开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转身……只觉身体往左一歪,一脚踏进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里,更可恶的是脸上被溅上了脏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怒火冲上头顶,我立马回头寻找那可恶的“肇事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着他,真恨不得把他大骂一顿,可我怕违反纪律,没敢大吼,就那样凶凶地盯着他、。也许是我的.样子有点吓人吧,那个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两只手紧紧抱住饭盒,怯怯地瞅着我。见我不作声,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结结巴巴地说:“对……对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说着眼里泛起了点点泪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好像从这点亮光里看到了我自己。
那是我刚入学时,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个三年级的大姐姐。那个大姐姐比我现在还惨,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脸。我吓坏了,一时间连句对不起的话也忘了说,只是愣愣地站着,等着挨一顿披头盖脸的的臭骂。可她并没有骂我,而是冲我笑笑,问我有没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么感激那个大姐姐呀,甚至还觉得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学校真幸福。
那么现在的我是不是有点儿可恶呢?我不自觉地眨了眨眼,让笑容绽在脸上,虽然有点勉强。“没关系。”我脱口而出,这下轮到小男孩诧异了,嘴巴张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他这副模样,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没关系,刚才我是吓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冲我笑了笑,两个小酒窝也跳了出来,真可爱!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里的弟弟。“来,我帮你洗吧!”,我温和地对他说。“不用了。你还是先把脚……”他似乎有点逗,顽皮地看着我那只还泡在水里的脚。“啊!”我立刻抬起了脚。虽有点儿尴尬,但我仍然很开心。回到教室,作业做得出奇的顺利。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但是想起来我就充满感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主题深刻立意高中考满分作文】
《高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高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抓住任务,梳理要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古代的文化领域存在一个“三教合一”的现象,“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和道教。古人从“三教”的主体观念的价值作用中,提取出很有意思的思想: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对古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各自起过积极的作用。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积极的影响。
那么,你认为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是一个多元立论要素作文题。看看作文的具体任务有什么?作文任务是作文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
作文任务是:你认为治世、治心、治身三者中,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选一,选择一个你认为更重要的一个一一这是作文的话题(治世、治心、治身)、也是思维的维度,这是作文的观点(如,我认为治世更重要)。
更一一是写法,必须比较。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这是文体要求,必须写议论文。先写看法(论点)后写理由,这是作文内容,必须回答“为什么”。
与任务相关的立论要素有(这是一个多要素的题注意:分析要素、分类分层):
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一一这是衡量更重要的理由、标准,也是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
人生修养一一这是贯穿全文的红线。
提纲举例:
总说:雍正帝说: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家治身。治世、治心、治身,这三种人生修养的方式,
对古人对今人的道德精进、思想完善、人格建立、成就业绩都有积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治世更能提高人生修养,所以我认为治世更重要(论点)。
分说:
1、什么是治世、治心、治身它们的主要观点 评说。
2、治世能使人道德精进。(结合例子对比着治心、治身说。以说治世为主。)
3、治世能使人思想完善。
4、治世能使人人格建立。(人格:性格、气质、能力)
5、治世能使人成就业绩。(2、3、4是5的因,5可略写)
6、青年人尤其要积极入世。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加强人生修养。(联系实际)
总说:回溯材料,总结全文,升化主题。中国梦我的梦。中华伟大复兴。吴炳忠。
2、抓住核心概念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陕西洋县人为了保护朱鹮这一古老物种,放弃了很多眼前利益,但十多年后,他们的付出正得到大自然慷慨的回报:这里的绿色无污染、比普通大米贵好几倍的“朱鹮大米”十分抢手,洋县成为有机产品第一县,“朱鹮之乡”的美名也让旅游业风生水起。
某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环保部检查时,一个当地负责人解释说:“不发展经济就没有面包吃,没有面包吃会饿死人的。”
这两则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立意的准确性表现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含意,整体把握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抓重要概念,然后依据核心概念进行立意。
关键概念:保护物种、放弃眼前利益(追求长远利益)、付出与回报、生态环保、发展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
核心概念:生态环境。它应贯彻文章的始终。举例子、分析议论,都得紧扣住它。
立意:保护好生态环境,理念先行。(洋县人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某自然保护区不保护生态环境,还强词夺理。)
写作重点:怎么样保护好生态环境。(从关键概念得知)
3、抓住中心话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即同感,同理心,同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此题的中心话题十分明显:“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一一规定了写作的中心话题,必须围绕这个话题说理论证。(注意“如何”,如何就是怎么办、怎么样。也就是说作文主要内容必须回答“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等。)“那么,你的看法呢?”一一关于什么的看法?答:关于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看法。题中的六个有人说都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立意:你可以在六种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另拟一个(看法)观点(省略号,表明可以另拟。)
4、抓住材料内容及含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大学“纸质图书发烧友”协会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深入城市社区观察,对实体书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由于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的冲击,近半实体书店关闭或转行:一部分书店改变经营模式,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如“24小时书店”设有供“背包客”借住的小房间,“老书虫”书店每周举办朗诵会、读书会、艺术电影欣赏等文化活动:极少数书店坚守传统经营模式,走特色书店、专业书店道路,如那美书店精心打造中国最全电影文字书库,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经营儿童绘本……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有改动)
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事实(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内容为“实体书店摆脱闲境的出路”。材料含意可理解为“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
立意:可以从材料内容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材料含意的角度立意。立意的多元选择主要体现在“出路(方式或途径)”上,在这一点上,材料体现出一定的矛盾冲突,但末尾的“省略号”淡化了这种冲突。材料对列举的三种“出路(方式或途径)"只是客观叙述,没有任何倾向,因此可褒可贬,同时也允许考生提出更多的“出路(方式或途径)”。
立意大忌:撇开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泛谈坚守、与时俱进、创新、变通、舍弃等(建议评分不超过35分)。
立意参考
内容层面的立意:
(1)适应时代潮流,实体书店转行实为明智之举。(实体书店关张,并非识时务之举。)
(2)为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点赞。(实体:书店改变经营模式,走出了困境,却失去了纯粹,淡化了书香。)
(3) 坚守传统经营模式,为纸质图书发烧友留一方净土。(固守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经营模式,非智者所为。)
(4)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不妨和网络书店“联姻”。
含意层面的立意:
(1)优秀传统行业(文化)岂能轻言退出。(不妨为传统行业的自然消亡唱一曲挽歌。)
(2)与时俱进,传统行业方能脱胎换骨,焕发生机。(传统行业融入现代元素不能以失去自我为代价。)
(3)坚守自我,走出困境,传统行业应有文化自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关于立意的层级
第一层:本材料内容范畴内,实体书店摆脱困境的出路;第二层:文化学范畴,传统行业(或传统文明)摆脱困境的方式(途径);第三层:哲学范畴,发展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辩证地看待传统行业的发展变化,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第一个层面写起,从第二或第三个层面中立意,体现立意格局高的要求。含意层面立意比内容层面立意深刻,更有优势。)……(以上资料由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提供,有改动)
5、抓住问题,问什么答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表演学把演员分为两类,一类叫本色演员,就是按自己的个性去塑造角色的演员,比如演员天生幽默,他就把幽默融入到他扮演的所有角色中;另一类叫角色演员,就是按剧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个性带入到表演中。
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呢?
对此,你有何看法?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该题的问题是什么?题目给了,十分明确:
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呢?
面对这个问题,老老实实的给予回答就是了。如:1、社会舞台,本色出演2、做自己的主宰,活出自我3、拓宽个性,活出超我。
问你什么你就首先答什么,问哪一个更重要,就回答“治世更重要”,这是“态度”,问你的态度,你就必须首先表明态度。你为什么说这个更重要(更有价值)一句话回答(理由)就是你的论点了。把这个论点,分解开就形成了若干个小理由,就是分论点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是你说更重要的理由。
其实啊,作文“答题而已”,问什么答什么,只不过答800字而已。如,年度人物评选,问:小米雷军、航天团队、作家刘震云,你投谁一票?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论点(看法):因为刘震云的小说,深入挖掘了人心、人性,所以我投刘震云。“因为……”是论点,“所以……”是态度,可见,一般说,这样的题的论点是由论点态度构成的,或说是由一个因果复句构成的。作文的题目呢?一般情况下是“态度”。
有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题,不表明态度,不说谁更重要,非要弄出个有“哲理”呀“文采”呀一类的论点,其实,是没有搞清楚“态度与观点”的'关系,思维还在旧的作文材料题里,思想还在旧的框框里,造成“答非所问”。作文态度要老老实实,作文一装腔作势,准出错。
6、抓住整体,切合题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大一寒假,被国内一所著名高校高分录取的小王,见到他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小刘,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小王说,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身边有不少人不但学习拔尖,而且多才多艺,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在这里,自己引以为豪的高考分数变得苍白无力。他后悔自己高中三年多数时间都在“题海”中度过了。
小刘对他说,不要这样轻易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如果没有曾经的付出,你如今连说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胡家俊【试题分析】(有改动)
材料分析:材料属于观点讨论型的材料,材料的背景为考上大学一个学期后,两位高中时候要好的同学的感想交流。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小王和小刘对是否后悔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选择的感想。这句话就表明了这则材料的整体含意,这是我们写作的边界,也是我们整体把握题意的依据。我们的立意,可以从这一句话中提取重点,我们的立意,可以重点放在“是否要后悔”的问题上,可以放在“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是否要后悔?
(1)确实后悔,光是刷题的高中生活,太无趣,过来之后也觉得意义不大。
(2)不应该后悔,这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
(3)不应该后悔,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应该后悔。
(4)辩证看“是否要后悔”的问题。
……
2、我们的高中生活应该做怎么样的选择?
(1)学习为主,高考为目的。
(2)学习为主,也可以兼顾全面发展
(3)不要以考上大学为目的,要以自己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
立意的层级:
(1)本材料范畴的层面:高中阶段是陷于题海还是要全面发展?
(2)社会层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哲学层面:现实与理想的关系
(胡老师说:整体立意就要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提炼出关键词,依关键词立意。这样才能切合题意。把握整体比部分把握更有优势。切合题意比符合题意更有优势。综合理解材料比单一理解材料更有优势。格局高的立意更有优势。)
7、定位好角色,准确立意
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
例如: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分析:这是一个“交际语境写作”题。
福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兆芳点评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
还是“选择式”材料,但未必要“呼应其他”。
众人瞩目的2017年福建省4月质检作文的话题是“共同记忆”,与省里以往几次大考的“传家宝”、“二十四节气”,以及2015年高考课标二卷作文题“风采人物”的选题相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入题,力图引导学生关注传统,关注国家,关注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传递人群感情,写出正能量,体现了福建省质检命题的一贯的努力和追求。
虽然从整体上对“共同记忆”的反思批判余地不大,但本题提供了另一个较广阔的写作空间,那就是材料所示的“不同的交往”和“不同角色”,以及所产生的“不同的记忆”和“不同的意义”。可以看出本次命题在话题和立意上,加大了对考生的限制和引导,也提供了一定的写作空间。
这种空间体现在三对不同的关系上。“共同记忆”是唯一的写作话题,“三对关系”是可选择的空间。子女对应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学生对应沈老师,共同记忆是师生情;市民对应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文化。只要选择其一即可。实际上也只能选择其一。因为三者之间是从不同角度切入的,既然是“沈老师”,就不可能是“吴市长”,也不可能是“张爸爸”,可见无法像以往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选择其一”“呼应其它”。这是本次命题的一大特点。
另外,题目要求从子女、学生、市民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来写,“张爸爸”、“沈老师”、“吴市长”仅仅是各自对应的对象,他们的话也仅仅是子女、学生、市民的辅助、点拨和启发,而不是“共同记忆”话题的全部,否则就难以拓开思路。比如,张爸爸说,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也要陪同孩子成长。若从子女的角度,当然可以赞同张爸爸的观点,但也可以大胆反对,甚至反思批判,挖掘写作空间,认为即使无法陪伴,也不会影响亲情;或者,过度陪伴,反而会消磨亲情;亲情与陪伴无必然联系,有时虽远隔千里,但依然相爱;反而有时近在眼前,却形同陌路。另外两对关系也同理。
总之,敏锐发现题目的限制,努力拓展写作的空间,是每一次考试无法回避的任务。
8、抓住不同角度,深挖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陈了自己酝酿很久的一个想法: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养螃蟹。父亲觉得小朱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当了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又体面;如果回家养螃蟹,这些不都白费了?母亲则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不过,他仍然觉得发挥自己的专长,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
语文月刊副主编胡家俊分析:
一、对材料的分析
这是一个事例类型的材料,人物就涉及三个:小朱、小朱的父亲、小朱的母亲。我们从文字上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材料:
小朱:“坦陈”自己的想法,表明了小朱对父母是很信任的,两代人是可以交流的。小朱的想法是:辞掉待遇又好、又体面的大公司的网络工程师的工作,回家养螃蟹。他的想法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提出来的,而是“酝酿已久”的。按照母亲的意见,小朱去体验了一天抓螃蟹,得到的收获是“才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蟹的辛苦”,“才”字,表明小朱以往对父母养螃蟹的辛苦有所了解,但未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辛苦,这次的体验,要比他想象中的养蟹生活要更辛苦。但是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仍觉得发挥他作为大公司网络工程师的技术专长,认为做电商卖螃蟹也很有前景,而且他的心态很乐观,如果成为镇里第一个卖螃蟹的大学生,也是挺光彩的。
父亲:心里是纠结的,培养小朱读大学,希望就是他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待遇高又体面,不用回家务农;现在小朱提出辞职回家养螃蟹,跟他的想法出入太大,要是养螃蟹又何须费那么多时间去读书,辛辛苦苦那么多年读大学呢?这不是以往的读书都是白费了?他对儿子的想法感到不解。
母亲:建议小朱先跟着他们到蟹塘去体验一下。母亲没有直接反对儿子的想法,而是让儿子去体验养蟹的生活,让儿子对真正的养蟹的辛苦有所体验才来作出决定。
二、对题目立意的理解
整件事情就是一家子对于小朱想辞职回家养螃蟹的不同看法,这个就是整个材料的整体含意,在这个整体含意的框架内,可以有不同的立意方向,大致归纳起来,大的立意方向有三个:
1、两代人关于择业的不同心态的比较:小朱不安于现状,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价值;父亲则是希望他安安稳稳地工作,不要太辛苦。学生对这样的择业观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评价,无所谓好,无所谓坏。
2、两代人对于读书是为了什么的理解的比较:小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父亲则认为是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判断,进行相关的立意。
3、家庭交流方面的立意:这个家庭的氛围是很好的,大家坦诚交流,没有家长霸道作出决定。无论结果是如何,小朱作如何的决定,对于父母和小朱来说,都不会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因为他们之间经过了真心的交流。
学生能够把握这样的要素,在这样的要素提炼出自己的立意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观念,都应该是符合题意的。
注意: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审题要点(葛福安)
1.要对叙事中的人物、情节、问题有总体把握解读。尤其要关注关键情节和关键句背后的问题指向。
2.关键情节指向问题的核心,在行文时无论哪个角度选取观点都不能绕过关键情节。本材料中不能绕过的关键词与情节是:小朱辞职创业的想法及实施、小朱和父母的意见交流。
9、信息解读法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每当灾难来临,金家人总能挺身而出护树。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信息解读法的具体演示:
1、信息切分:材料共有四句话,且以为有四条信息。
(1)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
(2)每当灾难来临,金家入总能挺身而出护树。
(3)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
(4)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2、信息解读(角度与含意):(1)清朝初年,为纪念定居浙江省开化县大郡村,金土根的族祖在屋后的山脚种下一棵红豆杉,金家后人将保护此树写入家规,世代守护。一一树的来历:纪念定居,族祖种树。一一怎样守护:后人定家规,世代保护。以法的形式定下来,时间长。
(2)每当灾难来临,金家人总能挺身而出护树。一一怎样守护:遇难挺身而出。不怕牺牲。
(3)经过十六代人三百多年的悉心守护,这棵红豆杉已长成需要三人才能合抱的参天大树,繁育出几十万株红豆杉苗,村里大大小小的红豆杉苗,大多来自这棵红豆杉。一一守护时间:十六代,三百多年。时间长,持之以恒。一一守护结果:参天大树,几万株树苗。硕果累累。
(4)目前,大郡村红豆杉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每年给村里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一一守护结果:种植面积1000多亩,收益数百万。恩泽后世,惠及百姓。
3、信息总结(求同)
(1)材料的核心概念:守护。
“守护”在材料中出现两次,与“守护”直接相关的词语:“保护”出现一次,“护树”出现一次,我以为,“保护”“护树”两个词语,在这个语境中,与“守护”是同义词。都是“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的意思。这样多次出现“护”,显然是命题人的有意提示:作文时要围绕“守护”哦。另外,材料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果,也是紧紧围绕“护”在叙述。“守护”是材料的核心词语无疑。
(2)从分析的信息看,主要叙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怎样守护和守护结果。这也暗示了作文内容也要有这两方面的内容,否则,作文内容残缺。
4、信息延展追问(立意):
一一纪念定居,族祖种树。是种一颗红豆杉那么简单的事吗?是先辈警示后人不忘先辈的艰苦卓绝,那是一棵树啊,是一座纪念碑,纪念定居有功绩之人,纪念定居这个重大事件。纪念是一种是守护,守护是一种敬畏、一种信仰。今天应该纪念什么、怎样纪念?纪念是一种守护、坚守。
一一后人定家规,世代保护;遇难挺身而出。守护,以法的形式定下来;不怕牺牲。怀念祖先,不忘初心。守护是一种恪守,一种传承。今天我们怎样守护我们应该守护的?
一一世世代代历经十六代、三百多年的守护。守护一棵树(好规矩、好家风)养成世代人;守护需要共同奋斗,需要持之以恒。
一一参天大树,几万株树苗;种植面积1000多亩,收益数百万。硕果累累。恩泽后世,惠及百姓。守护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回报;守护美好,结出硕果;守护美好,繁荣富强;守护美好,福如东海;守住美好,梦终成真。
10、抓住核心矛盾立意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结果,小闫和他的朋友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此事引发不小的争议。
小闫父亲:儿子对小动物特别喜欢,在我们心里,农村孩子逮鸟抓鱼不用管,没想到会被判得这么重。
热心网友:量刑太重,10年牢狱生活足以毁了人的一生。
法律专家:知不知道燕隼是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知不知道因此受到严惩,这叫法律认识,法律认识错误是不免责的,理由就是公民应当知法守法。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事件,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小闫和朋友掏鸟、将照片发到网上、卖鸟获利、再次掏鸟、小闫及其朋友被起诉并判刑、小闫父亲的意见、网友的意见、法律专家的意见。这些事件是不是写作的话题与选取的角度呢?例如从这些事件的侧面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兴趣与道德的冲突,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惩罚,不要将兴趣“利益化”。其实,这些都不是材料的核心立意。
举一个反面例子,也是较多同学会选择的立意,即“公民应当知法守法”,这个立意是法律专家的意见,那是不是文章最主要的讨论话题呢?或者说,这则材料要求讨论的话题是公民要不要知法和守法的问题吗?很明显不是。从学科性质上看,“公民应当知法守法”是一个政治学科的话题,不论其思维还是语言表述,都不是语文学科的考查内容。从话题本身看,“公民应当知法守法”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公理,是大家普遍认同的道理,不需要证明。写作时,肯定没有学生对这个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公民不应该知法守法”。既然是一个不属于语文学科的又无需证明的观点,那肯定不是这篇文章的核心话题。
仔细阅读小闫父亲、热心网友、法律专家的三种意见,我们进一步发现,三种人在“小闫和朋友是否犯法”这个问题上持相同的意见,即都认为小闫和朋友触犯了法律。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小闫父亲和热心网友认为量刑过重,法律专家认为罪罚相当。换一句话说,三种人在“公民应当知法守法”这个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即使是小闫的父亲,也会认为公民应当知法守法。他们意见不同的焦点在于(核心矛盾):量刑的轻重。表面看,量刑的轻重也是一个专业的法律问题,但材料并非要求学生从专业的眼光帮助或评价法院的量刑,而是表明自己对“判刑10年”的态度及原因。也就是说,这则材料要求学生论述的不是公民应不应该守法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小闫和朋友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的问题。可见,只有把握到材料事件中的具体的话题与写作对象,即找出材料的主要矛盾冲突点,材料准确立意。
【高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法】
《作文如何立意》
作文如何立意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如何立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为例谈谈。
1、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话题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2、思想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3、立意要新颖
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4、简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
“简明”要求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
总之,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前围绕上述几点来考虑主题,定能写出思想发光的好文章来。
《写议论文的立意技巧》
写议论文的立意技巧
立好意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所以,也有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以下是“写议论文的立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写议论文的立意技巧
(1)宽题须补
补,即补充。有些题,只是一个词或词组,内涵简单,没有明确的指向,外延很广,没有写作的具体对象,特点就是开放与灵活,给学生留有很大的空间。这样的宽题,可对题目进行补充,给它加定语、谓语、状语、补语、宾语等成分,以确定写作对象,缩小范围,突出重点。如“杂”这个话题,加上一个定语是“多元丰富的杂”,加一个谓语是“杂是一种包容”。
(2)实题应虚
有些题指代的东西比较具体,如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坎”是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类障碍。所以这个文题是“实”的,但真要实写的话,思路很难展开,立意也较为浅显,所以我们要找准它的虚指意义。这个文题中的“坎”是个比喻,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和立意的关键。而“跨过这道坎”为什么“必须”,虽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又应同社会的需要有关。从这一点来看,是否注意文章的选材和深度,应是跨过这道作文题的.一个“坎”。
(3)寓言取“旨”
有些文题是一个寓言,这时宜将寓言的形象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转换,从中提取出寓言的寓意,以确立文“旨”。一般而言,寓言类作文,立意角度可以放在寓言中的“形象”上。 寓言中的“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我们最好选择能贯穿材料始终,便于表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形象,以此作为立意的出发点,并运用联想、类比,将寓言中的形象合理地引申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形象转换。
(4)繁题化简
有的作文题涉及的人物比较多,涉及的事也比较复杂,驾驭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不妨只选取其中一种适合自己的材料来写。
(5)虚题实写
2006年天津卷“留给明天”是一个虚题、大题,容易写得空泛、空洞,最好是大题小作,虚题实作。我们要优选视点: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历史上的某一位特定人物要留给明天什么?如写成议论性的文章,可以这样布局:①人生活在今天,但要为明天着想(“风物长宜放眼量”);②怎样才算真正地为明天着想(批评一些人的短视)。有时题目只是一个概念,要界定好这个概念,需要把这虚的概念和社会人生或实有的人事、品格联系起来。
(6)大题小写
由一个话题可以引发多方面多角度的联想和立意,这时不妨只取“一瓢饮”。如话题“和谐”,会使人联想到很多,如“人和人之间相处”、“国与国间相处”、“一个社会的各阶层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与父母的期望”等都要和谐,那么是否都要一一列举呢?大可不必,正如一个精通舞剑的人不必十八般武艺样样精一样。
【写议论文的立意技巧】
《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教学设计
学情教情目标
1,学生具有定势思维的习惯,本节作文教学的目标在于,以多角度构思立意训练,开启创造闸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品质和能力。
2,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是当前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进行多角度构思立意,以求在准确把握题意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拓宽主题,立意出新,乃是本节教学的又一目标。
3,高一语文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编如何教,如何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成生动的学习活动,如何将想、说、写和谐结合,乃是本节教学的目标之三。
策略教法学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理为主轴,练为主线。以情驭教,以情传道,以情动人。理论讲解,撷精提要,力求生动;构思立意,巧导多练,思说结合;媒体应用,CAI课件,辅助恰当。
内容方法流程
(一)导入:(教师朗诵)“生活多么广阔,生活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何其芳诗句)说得好啊,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生活无处不是宝藏,它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释题:(理论回眸)
多角度构思立意:即下笔前从多个侧面、多种层次进行思考,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情节结构,确定表现形式。苏轼对庐山面貌的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达.芬奇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这种观察,便是一种多角度的。
求新:避俗就新。即避开雷同的思路,求得新思路;推陈出新。即除去陈旧的形象,创造新颖的形象。
(三)构思立意训练
1出示题目:根须赋
2交代要领
观察感受寻找特点联系生活人生确立中心
3投影示意图
4学生构思立意(全班讨论:摆擂台)
5教师综合归纳(课件板书投影)
[角度一]根须与树干、枝叶的关系
[构思]根须埋身地下,默默地为茎、叶、花、果提供养分。据此,盛赞默默无闻、
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精神。
[立意]描绘供养大树的根须,赞颂默默的奉献精神
[角度二]须根、侧根与主根的关系
[构思]根须能抓住大地,擎住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那众多的侧根和无数的须根都紧紧地围绕着主根,盘根错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根的网络。据此,挥宏议论,阐发我们国家要强大,民族要振兴,十三亿人民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创“四化”宏图的道理。
[立意]描绘盘根错节的'根须,赞颂团结向心精神。
[角度三]根须的力量成因
[构思]根须之所以强大有力,擎起参天大树,还由于它不断地向地的深层进军,根子深,则树干直、枝叶茂。据此,我们可以领悟: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为
祖国人民服务,必须努力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立意]描绘扎根地底的根须,抒写夯实基础,服务祖国人民的志向
[角度四]根须的生命需求
[构思]根须要繁茂,要粗壮结实,要获取充足的养料和水分,就必须向纵深延展,钻土破石,不畏艰难。这种“钻劲”和“挤劲”,这种“拼命”精神,不正是我们搞好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吗?
[立意]描绘钻土破石的根须,赞颂“钻劲”、“挤劲”和“拼劲”
[角度五]根须对土地的依赖
[构思]根须由于吮吸了大地母亲的“乳汁”才变得粗壮结实,才能承担起支撑大树的重任。据此,阐发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和人民的哺育的道理,抒写热爱和忠于祖国人民的深情
[立意]描绘依赖大地的根须,抒写感激人民、报效祖国的情怀
[角度六]根须对土地的奉献
[构思]土地的最大悲哀在于流失和干裂。而根须伸出了无数的坚强手臂,抓住泥土,保住水分,紧紧拥抱和护卫着大地“母亲”。根须不就是大地母亲的忠实的儿子吗?据此,可以讴歌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事迹和情操。
[立意]描绘护卫土地的根须,讴歌爱国主义者的动人业绩和崇高情操。
[角度七]树叶与根须的关系
[构思]根须好比祖国,海外游子好比树叶,落叶要归根。无数海外侨胞,他们热爱祖国,眷念故乡,日夜盼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据此,可以抒写海外游子的爱国情怀。
[立意]描绘落叶归根,抒写天涯游子的爱国情怀。
6思维的聚合
多角度立意不是目的,我们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中,经过比较,权衡,最后抉择一个最佳角度。其标准是:新颖,深刻,熟悉。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聚合思维。
(四)写作训练
请你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要求:
1状物:具体、形象、生动;抒怀言志:真挚、深刻。
2角度不限,题材不限。
3时间25分钟,快速成篇。
(五)作文评议
1选择不同角度的文章3-5篇,由作者朗诵
2要求学生写出意见,评出等级,发表看法;教师补充归纳。
(六)结课
【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议论文立意时怎样思辨_议论文写作指导》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区别、分辨、质疑、分析等。思辨,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审慎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的培养,恰恰是鼓励学生创新表达、个性化表达的主要途径。例如,孔子曾经说“无友不如己者”,如果对这个观点进行思辨,我们就会思考:这句话说得对不对?这句话符合实际情况吗?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情况吗?这句话可以从哪些角度审视?如果更进一步,我们将思考:谁“无友不如己者”?“不如”是哪方面“不如”?“无”(勿)是不是太绝对了?这句话逻辑上通不通?无形之中,思辨便开始了。本文将以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为例,具体阐述议论文立意的思辨技巧。
原题回放:
一个小学生把一位被自行车撞伤的老奶奶送进医院,小学生的母亲还为老奶奶垫付了医药费。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法院理所当然地驳回原告,但小学生的心灵已受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帮助人,别人却到法院告我,我害怕,我想哭,不知雷锋有没有被人告过,他哭过吗?”
请你就此写一篇作文,对小学生说一番话。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即“对小学生说一番话”,那就要求有特定的人称限制,即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来讲道理,并且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对象要求。“你”在此具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写文章的本人,也可以是虚拟化的某个人。如果能够从“非我”的立场、采用“我”的口吻构思,例如“我”可以是被救助的老奶奶,也可以是老奶奶的家人,甚至是雷锋叔叔等,这样的文章就带有创新性了。
一、变笼统为具体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思路,去考虑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细节、具体的结果等。例如材料中的这句话:“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此处便存在辨析的空间。可以进一步追问:是老奶奶把小学生告上法庭吗?或者说,是受助者本人将施助者告上法庭吗?受助者本人的表现如何呢?可不可以合理推测?循着这个思路对小学生说一番话,一定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
亲爱的小同学,请你不要悲伤,更不要绝望。你扶起了急需救助的老奶奶,你做得对!但是你竟作为被告,出现在法庭上。你心里一定很难过,这是人之常情。其实,这件事是老奶奶的家人做得不对,不应该对你的行为抱有怀疑,更不应该不信任你。我相信,你所救助的老奶奶一定对你充满了感激,你的行为也一定得到了她的认可,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也一定会带着对你的感恩,去关爱他人。
有的同学缺乏这种“具体化”的思维训练,习惯在文章中空谈大道理,动不动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例如下面这段话:
小同学你好,你的行为没有错。我们的国家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要求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的行为就是在践行伟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你是这个时代道德的中流砥柱,你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公平正义,诠释着善良友爱,你的行为就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力量!
这样的说理显得空洞,说服力不强,因为越具体可感的道理,才越具有说服力。再来看这段话:
小朋友,你此刻的心情我也很理解,那是做了好事遭到污蔑或冤枉的心凉与委屈。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是我小时候,想着妈妈那么辛苦,便帮着做家务,刚擦完一个花瓶,我年幼的妹妹就打碎了花瓶。恰好妈妈回到了家,看到破碎的花瓶,不问青红皂白便把我训斥了一顿。我默默地打扫了碎片,心里十分委屈。难道因为这个,我以后就不帮妈妈做家务了吗?当然不会。小朋友,你也一样,难道经过这件事后,你就再也不乐于助人了吗?我相信你肯定不会。
这段话的说服效果就很不错,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例子来劝说别人,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这就说明:讲的道理越具体越好,切忌空洞的言之无物的大道理。
二、变绝对为辩证
在面对“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正义与邪恶”“进步与落后”等话题时,不能用二元对立的绝对化思维,而是要辩证看待,即从正面分析之后,还要从反面分析其合理性,反之亦然。
例如材料中说:“老奶奶的家人却把小学生告上法庭,说小学生撞倒老人,要求小学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辨析:老奶奶的家人把小学生告上法庭,他们就一定是恶人吗?一定是坏人吗?他们的行为就一定触犯了法律吗?就一定违背了道德吗?如果循着这个思路对小学生说一番话,就会令人耳目一新:
亲爱的小同学,当你因为救助老奶奶而被告上法庭时,你内心对这个社会一定充满了失望吧。其实,老奶奶的家人只是一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受了伤。即使做得再不对,他们也不是坏人,更不是十恶不赦的人。小朋友你想一想,在那种情况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他们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并没有过错。可能他们的行为使你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但在法律方面并没有问题。法治社会里,我们要相信法律,通过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发扬的精神。
同时,在劝说小学生继续做好事时,很多学生也习惯进行绝对化的论证,例如:
孩子,你一定要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所以你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善良,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这段话中包含着陈旧的因果报应思想,而“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或许只是人们的美好理想。用这样绝对化的表述,或许会误导孩子。有一位同学这样表述:
小朋友,你还小,涉世不深,内心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期待。但我还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要懂得保护自己。我并不是教你诈,更不是教你圆滑处世,而是希望你将这次经历当作成长的一课,在以后的生活中还能真心帮助别人,同时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防人之心”是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这不是自私,不是冷漠,而是一种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方法。
如此表述,观点鲜明,既鼓励小学生继续做好事,同时又留有余地,即在做好事时还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学会保护自己。听这样的话,小学生一定会心悦诚服,真正吸取教训。无论从功利角度还是从写作角度,都会达到新颖的效果。
三、变平面为立体
在说理论证时,要学会从多个侧面、多个领域,用多种理由说理,要“手有寸铁”,例如从社会学、伦理学、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探究,而不是仅仅讲一些通俗的生活道理。即使是生活道理,也要拓宽思路,多角度论证。
对于本则材料来说,从以下角度说理可达到立体化的效果。
孩子,委屈其实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当然,你年龄还小,受到了委屈,会产生悲观的情绪,这很正常。但你想一想,如果自己襟怀坦荡,无欲无求,做事情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即使别人错怪了你甚至起诉了你,你依然能够有平常心,“委屈”的负能量不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正如孔子所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逐步成熟,不断进步,终有一天,你会看淡“委屈”,看透“悲观”,会成为一个心平气和、雍容大度的男子汉!(心理角度)
孩子,听我给你讲讲人情物理。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血缘关系的纽带,还有另一种纽带,那就是“仁义”。孔子说,“仁”就是爱人,不仅爱亲人,而且爱陌生人,而“义”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你的行为正是对孔子仁义观的践行,你扶起了受伤的老奶奶,这既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又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本身就值得称道,只不过在具体的过程和细节方面出了一些不如意的状况,这些状况并不是对你行为的否定,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个意外,你的行为才更有价值。(伦理角度)
孩子,你知道社会是什么吗?社会就是一群陌生人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生存。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除了血缘,就是正义。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正义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处理亲缘关系,更要求我们在处理与陌生人关系时有公共之心。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就处于这样一种潜在的关系纽带中,自己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人也离不开自己的帮助。你的行为正好诠释了正义这种公共伦理,而它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你虽然受了一点委屈,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你的行为意义重大。(社会角度)
孩子,其实你所经历的事情是“小概率事件”。所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频率非常低的事件。我们老百姓不是经常说吗,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你所遇见的事,重复的概率很低。这类事之所以引起关注,并不是因为出现的次数多,而是意义重大,容易引起争议。其实,被新闻媒体报道出来的类似事件,看似很多,但是与生活中出现的好人好事相比,数量微乎其微。因此,你千万不要悲观,更不要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数理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说理,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而是能够从这些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原因。上述四个例子,并没有用到过于高深的、专业的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同一个问题。多侧面、多角度分析,就会使文章避免单一化和平面化,从而达到较强的说服效果。
总之,对于一篇评论类的文章,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思维。通俗一点说,就是怎么想问题,怎么分析问题。新颖和深刻,无疑是高思维水平的体现。我们写文章,就是要向着这两个层面努力。也就是说,作文如果有新颖的立意更好,如果没有,也要将平常的道理讲得深刻。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文章立意新颖、论证深刻的必经之路。
《“家”话题作文:立意指导+满分佳作6篇》
真题回放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看浓浓的师生之情,朋友之谊……
请以“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题
〖导语解析〗
提到“家”这个话题,总是令人感到熟悉而亲。与“家”有关的内容很多,家中的人、事、物,都可以作为写作题材。写作时,我们应当选取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手中的笔饱蘸浓情去记述,去描绘,去赞美。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精于选材。选材要紧紧围绕亲情,立足现实生活,力求真实而有个性,可写家中的温暖和欢乐,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可写家中老照片的故事,一件珍贵物品的来历;也可以写家庭的小小波折,亲人之间的误会和矛盾;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要避开写父母如何雨中送伞、带自己看病这样的陈旧情节,尽量寻找富有个性的事例来诠释亲情的可贵,展现家的温馨。
创意构思。可以围绕同一情感选择几件相关事例来抒发亲情,例如写一篇题为“家的温暖”的作文,就可以选取“奶奶为我做棉袄”“妈妈关爱的目光”“爸爸有泪不轻弹”等情节,从写人叙事中融入情感,抒发“我”对家人的热爱之情。为了使行文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除了常用的顺叙手法,还可以采用倒叙和插叙。此外,可用题记、后记、小标题、画外音等别具一格的形式,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新颖别致。
手法多样。可以捕捉生活中真实而又典型的细节,从平凡小事中折射人物的情感,于点滴中见真情;可以运用抒情的方式,通过写人、叙事、绘景来抒发内心情感,使文章含蓄隽永,余味悠长,引发丰富的联想。例如写题为“家有‘一宝’”的作文,就可以借用家中某件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像一支钢笔、一本诗集、一个花瓶等,交代来历并赋予其深层含义,揭示物件中所凝聚的真挚情感,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可贵。
满分作文(一)
家
在我的心中,家就像一杯浓浓的柠檬汁,酸酸甜甜的,有时还伴着一丝苦涩……
唠叨也温馨
“起床啦,要迟到了!”“路上小心点!把书包拿好了吗?”“多吃点,吃那么少能长个吗?”“先做作业,一会儿去练琴!”“怎么还不睡觉?明天又要赖床啦!”……
从早到晚,满耳朵都是妈妈的唠叨声。每天被这些声音包围着,我真的有点无奈,可母命难违,只好乖乖地照办。就这样,在妈妈的唠叨声里,我每天早早起床,好好吃饭,认真做作业,抽时间练钢琴……渐渐地,老师开始在班上表扬我。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得这么好。
莫非,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爱唠叨的妈妈?原来的不解化成了感激,我的心里甜甜的。哦,妈妈的唠叨,那是陪伴我成长的美妙乐曲。
定格的瞬间
说到爸爸,他永远是一脸严肃,不爱说话。可在我面前,他又总能搬出一堆人生哲理来,仿佛随时随地都在磨炼我的意志一般。
我一直怀疑爸爸是不是爱我,直到今年五一他带我出游的那一天:他一手拖着行李,一手拉着我穿行在拥挤的人群中;他的身影挤进了人群,又努力靠到卖冷饮的柜台前;他侧着身子,手中高举着一杯我最爱喝的奶茶……周围的一切都凝固了,他高举着那杯奶茶的身影,定格在那一瞬间,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原来,爸爸冷峻的面孔下深藏的是深沉的爱。当初的畏惧变成了感念,我的心中满是温暖。哦,爸爸的身影,那是给予我力量的巍巍高山。
快乐小天使
我做的作业,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撕掉;我喜欢吃的蛋糕,他会狼吞虎咽和我抢;我正在看电视剧,他哭着喊着要换动画片。一提到弟弟,我的心里就酸酸的。
可是,满脑子又都是关于我和弟弟的美好记忆。现在上了初中,我时时想起弟弟那憨态可掬的样子。每次回家,在很远的地方,就会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门口张望。“姐姐回来啦!姐姐回来啦!”不知何时,那小人儿早已从躲藏的地方飞了出来,蹦蹦跳跳的,笑得像花瓣一般灿烂。那温馨的画面,如一道美丽的剪影。
呵呵,可爱的弟弟简直就是我的快乐天使。曾经的不满飞得无影无踪,心头只有无尽的喜悦。哦,弟弟的笑容、那幸福的记忆会永远留在我的心田。
我明白了:家,不只是一种味道,它像一粒多味豆。但无论酸甜苦辣,在我的心。
满分作文(二)
家
“站在十字路的交点,该怎么走?我却只想回头……”又做了这样的梦啊!我已经不知自己是第几次梦见自己独自站在成都飞机场前的十字路口上,想要回头,却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满头大汗。醒来闻着从窗隙里偷溜进来的桂花香,听着鸽子“咕咕”的鸟鸣声,如若不是依稀看见自己的校服放在床边,我几乎就要认为自己正躺在成都温暖的被窝里了。是了,我想成都了,我想家了!
我不喜欢爱哭的人,因为在我看来,哭是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可是我还是哭了。距离上一次回乡—成都的时日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五一劳动节也因为沉重的学业而选择了留在异地继续补习。短短的我假期结束之后,语文老师抽班长的假期作文朗读。我吃惊地发现班长写的竟是成都的三日游记。当我听到“锦里”“都江堰”等再熟悉不过的字眼时,我感到我的鼻尖酸酸的,我下意识般的握紧了自己的双手。然而,当班长读完成都的美食介绍时,我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原来,不知不觉,竟已这么想家了吗?内心却是无声的回答……
眨眼间,半年的时间又匆匆过去,已经穿上长袖的我独自寞落于萧瑟的秋风之中。雨,渐渐落了下来,拍打在我的脸颊上,凉透了我的心。有人说,人的一生,必要有所不为,才能最终有所为。于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成绩的我,愣是埋头补习了整整一个暑假,却没能回家。我只能任由雨滴混含着泪水,一同砸下……
屋外,枫叶飘,桂花落;屋内,我看着新闻中的采访,脑海中不停地回放着主持人所说的这样的一句话:“我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当初自己为了工作而没能见上母亲的最后一面……”我感觉到我心中有根弦被轻轻的触动了一下,随即发出一声悦耳的琴声。这时,屋外,风起云散;屋内,猛然心悟。我怎么能等错过了才学会珍惜呢?于是,我暗暗对自己说:今年春节,定不会像往常一样,只短短待个三四天起!我一定会用整个春节的时间好好陪伴我最美的家人们!
又一次回到梦境中的十字路口,我看见,我的故乡正朝我微笑着向我招手,我的嘴角也不禁勾起了一丝弧度……
满分作文(三)
家
家是雨后的彩虹给人带来愉悦;家是温暖的港湾给人带来舒适;家是幸福的代名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又是一年春好日,家家户户都为自己换上了新装。当然,王安石也不列外,他也趁着换新将自己认可的新政推向百姓,为百姓开创了新的光明,给百姓带去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律转鸿钩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看着如今这太平盛世,街上人来人往的过客,家家都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喜庆的对联。叶燮看着街上的氛围,再也按耐不住大步走回家中,写下了《迎春》,并给自己的家也穿上了一套红装,家里瞬间活跃了很多。
古往今来,无论是古板纳闷的古人,还是21世纪的新青年都知道春节的意义。春节本来是家人团聚的声声问候;亲朋好友交流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索取红包的最好时机。但是现在呢?你是否已经回到家中向父母问好,向亲朋好友问好,向你的孩子问好。如果你已回到家中,那么这世上还会有那么多的“空巢老人”吗?如果你已回到家中,那么这个世上还会有那么多的留守儿童吗?不,你没有。你总是有你的理由,“工作太多了走不开。”“我想多挣点钱给你买个好点的东西”“我明年一定回去。”……这些是你的理由吗?不,这些都只是借口,只是你为自己找的借口,如果你心中真的有你的父母、有这个家。你一定会回去的,哪怕只能在家待一天,你也一定回去看看生你养你的老爸老妈,看看一直思念着你的孩子。只有你回家了,这个家才会有人气,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雪花依旧飘飘,带走的又是谁家的思念。“窗外雪花洒满回家的路,总有温暖等着你的脚步,聆听你的故事、拆开礼物,……”听着这一首《好运聚一糖》,走在洒满雪花的大道上,家家户户都为自己换上了新装,高高挂着的大红灯笼,喜庆火红的对联,红红的服装,红红的烟火,红红的脸颊……一切都是红红的,满满的全是爱,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我也不禁的在心里暗喜,“这次回家爸爸妈妈又给我准备了什么礼物呢?”“爷爷奶奶又会给我多少红包呢?”嘻嘻嘻,想着这些,我的脚步不由的大了些。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世间千千万万个向我这样的孩子,他们是多么的渴望见到父母,多么的希望父母能回到家里陪陪他们,哪怕只有十分钟……
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的精彩,有家、有亲人的地方,才有幸福。
满分作文(四)
家
那晚,我回家了。
在去奶奶家的路上,需要爬一个长长的坡,坡上时常有鸟儿停息。一声尖锐的鸟鸣把我拽入回忆。一个晴朗的下午,我蹦跳着跟在奶奶身后,采些小花,摘片绿叶。看见眼前的这坡,我走了两步,耍起了性子,“奶奶、奶奶,我走不动了嘛。”我抱着奶奶的腿,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奶奶看着我,宠溺地对我笑着,皱纹一条一条那么清晰地被刻在脸上,“来,奶奶背。”她用她那伛偻的身子背起我,轻轻地哼着儿歌。
趴在奶奶背上,我将奶奶白了一半的头发织成几个小小的辫子,开心地嚷嚷道:“奶奶,我给你织了辫子,你喜不喜欢呀。”“奶奶喜欢,孙女可真心灵手巧,真棒!”
突然,我瞄见不远处有只小鸟儿,只见它一颠一颠地跳来跳去,小脑袋一点一点地啄着地上的草籽,时而发出几声软绵绵的鸣叫,似婴孩的呢喃,煞是可爱。“奶奶,鸟儿,我想要。”我指着那只鸟,向奶奶撒娇。“鸟儿会飞。”奶奶有些为难,但那时的我一心只想要那只鸟儿,把嘴一撇,“不嘛,我就想要。”最终,奶奶败在我一副不给鸟儿就哭的模样上,“好,好,奶奶给你抓去。”
奶奶小心翼翼地靠近它,那只鸟也察觉到了生人的靠近,想飞起来,但飞了不到半米,又重重的跌落了下来,在地上翻了个滚,挣扎着站了起来。看来它受伤了或者还是只雏鸟。奶奶一个箭步冲上去,似老鹰捉小鸡,眼见得要捉到,鸟儿情急之下又向远处连飞带跳地蹦了一米左右。奶奶扑了个空,还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下,身子斜向地面,还好奶奶用手撑住了旁边的东西,才没摔倒。“奶奶!”我不由得呼唤奶奶。“没事儿,这只鸟儿不会飞,奶奶马上帮你抓到它。”
最后怎么抓住的,记忆已经模糊。奶奶用绳子将鸟儿的一条腿拴上,我像捧着宝贝一样把它带回到家。
爬完坡,再走一个窄窄的石梯,石梯旁长满了青苔,还有些小野花,就能看见奶奶家大大的院落。走进,抚摸着腐朽的门框,曾经的欢声笑语都镶嵌在了里面。推开沉重的大门,发出吱呀的刺耳声,屋里并没有人,连那只花猫也不见踪影,我有些失落,十年未见,我已经忘了爷爷奶奶的模样,今天,我回来了,也见不着吗?
“哔——”汽笛声,一辆车从院落门口经过,我仿佛看见车上走下来一对年轻夫妻,抱起一个小女孩,那个女孩哭的撕心裂肺,但那对夫妻向一对老夫妇道别后,抱着小女孩扬长而去,一滴晶莹的泪珠从那位老妇人脸上滚落,狠狠地砸向地面,开出了世界上最洁白无瑕的花……
一睁眼,周围一切都消失了,熟悉的天花板占据全部视线,我就呆呆地望着天花板,直到……“女儿,起床吃饭了!”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十年,宛若一梦。十年未回的童年故地,那夜,我回家了。
满分作文(五)
家
正月初一,夜。
我一如往常,吃罢晚饭,怀着“偷得浮生片刻闲”的心思,习惯地出门散步。华灯初上,暮色青灰。街道上,行人两三,灯火通明。晚风撩人,难得的安静惬意。行道树折射着柔黄的灯光与绚烂的霓虹,影子在微风中跃动在红绿砖铺就的人行道上。空气里浮动着沿街住户年夜饭的香味,隐约可以听到别处人家的欢声笑语,阖家欢睦,很平凡的生活迹象,契入着简单的幸福。
孑然行走,沿街风景映入眸中,是日复一日的光景,却总有那么不一样的风光。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从生活里小小的细枝末节绽放出不同昨日的光彩:长街路口的住户,屋檐上挂起两盏大红灯笼,衬得平日质朴的房子潋滟出过年的喜庆味道;不少人家屋外,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大概是早晨的“开门炮仗”;风吹来一些草木的窃窃私语,路边不知名的小花朵儿一簇簇争相张开笑脸,欢闹着迎接新春。
总有一丝情愫百般缠绕,离家一远,归家之意就莫名涌上心头,是该回家了啊,纵使世界五彩斑斓,始终不及吾家一分温情,也听得虫鸣犬吠,也听得人家锅碗瓢盆轻响,众人近乎一样的生活常态,唯独属于自己的,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身临其境才知道生活的滋味。团团圆圆的夜晚,归家怎可怠慢,我不禁加快了脚步……
在柔黄色的光流中,所有的房屋都从深蓝的夜幕中吐出黛色的轮廓,树叶相击的毕剥声,整条长街在静默之中好像就要开口轻叹,晚归的鸟儿拍打翅膀,它们也是要赶着回家团聚吗?风扑面而来,熟悉的家门轻掩着,推开——满室温馨,心窝刹那间被填满温柔。父母熟悉的招呼声:“回来了啊。”,电视放映着眼花缭乱的节目,煮开的茶水腾腾地冒着烟,玻璃拼盘里装摆着诱人的水果,围坐着谈笑风生的亲人,其乐融融,像电影里配乐的叙事片段,让人感到真实的舒心,这或许就是家的魅力吧。
岁月如诗,句句含情,追寻着梦想,奔波在成长的路上,灯火阑珊处,是归宿,是给予我安全感的家。此间正月,团圆是我们心之所向,何不妨将与家人的点滴美好收叠好,装进心里,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细细回想,都能感到灯火阑珊处所赋予我们的温情。家在,灯火阑珊处。
满分作文(六)
家
请你打开这扇门,这是我的家。家中有老爸有老妈。别害怕,他们和蔼可亲。进来吧!看看我家,多么幸福的家!
一日繁忙在于晨
早晨的阳光照进屋子之前,妈妈总会第一个起床做饭。接着是爸爸的起床。最后,才是我的懒腰声。三人起床后,紧张的气氛就开始了。最紧张的是妈妈,她刚做完早餐就开始了打理家务,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也要一上午,我真搞不懂。爸爸似乎没差妈妈多少,洗漱工作两分钟全部解决,早餐只花五分钟,穿鞋穿袜更是快得离奇。我算是比较镇定的了,但还是有些手忙脚乱,经常在出门时忘了带什么,结果只好打电话让妈妈送来。早晨,就好比一首快歌!
一日冷清在于午
午间午后,我和老爸不回家。家里只剩下老妈一人,把地檫得干干净净,做好丰盛的晚餐等待我和老爸回来。老妈真是寂莫啊!幸亏隔壁邻居与她都是好朋友。下午,就如同一去曲冷歌。
一日温馨在于晚
晚上是团圆的时候,大家一起吃晚饭,爸妈总喜欢边吃边聊,而我总是边看电视边吃。津津有味的我每次都吃得最慢。吃完饭,爸爸便网上冲浪,妈妈洗了碗后也看起了电视剧。我只好乖乖地回房拿起笔……夜深了,我疲惫地走出来,妈妈便准备了夜宵。我吃了就感到顿时来了精神,或许还去动笔,或许就直接睡了。夜晚,就仿佛一首深情的歌!
我家的一天,主干就是这三部曲。评不上精彩,但是很幸福!
《小学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方法》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出每位同学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基础知识
一、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为“校园”“新”“事”“多”四个词,我们就能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的事,至少要写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己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二、确定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教给大家确定中心的方法;
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中心。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三、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常犯的毛病有:
(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
(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
(3)选材平淡,不典型。因此,要注意两点: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
四、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
二是对材料的处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
方法有: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2)按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
(3)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4)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5)层层加深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安排材料。
五、编写提纲
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
如:
作文题目:有趣的蜗牛比赛(通过对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材料安排:
(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次比赛。(略)
(2)为参赛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准备。(略)
(3)比赛中蜗牛各自的表现。(详)
(4)比赛结果。(略)
(5)结尾。(略)
六、开头与结尾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2)说明情况,交代背景。
(3)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4)提出问题,引人入胜。
(5)巧讲故事,引人注意。
(6)先说结果,倒叙开头。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事情完整,自然结尾。
(2)总结主题,抒发感受。
(3)照应开头,留有余味。
(4)含蓄结尾,引人入胜。
七、过渡与照应
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办法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
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应,就是照应。照应方法一般有三种: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和正文与标题照应。
八、修改作文
修改文章包括:修改错别字和用错的词;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理清个别颠倒的句子和段落;看看开头是否吸引人,结尾是否有力;看看是否有内容表达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检查并修改中心不明确,不集中的毛病。
半命题作文
一、写人
1. 掌握人物外表描写的方法
要介绍一个人,首先要把这个人的外表特征讲清楚。外表特征,一般指人的长相、身材、衣着、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时,一定要写出人物的特点。所谓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2. 掌握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比较细致地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称为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主要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人物心里想些什么,尤其要写好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矛盾、斗争。
心理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法。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这是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是借用作者的笔让人物倾吐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常用在第一人称“我”身上,《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种方法。
二是直接、客观地分析描写人物内心活动,对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活动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等进行合理推测。如《穷人》一文就是这种方法。
三是用回忆或梦境、幻觉来寄托人物的情思。
3. 掌握一人一事的记叙文的写法
一人一事是写作的基本功。用一件事写人,一定要弄明白“一件事”所包含的意思。用一件事写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写清楚,对这件事的相关内容进行“插叙”或“补叙”,但要注意略写。
4. 掌握一文几事记叙文的写法
注意:一是所选的几件事都必须表现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特点,不能一件事表现一个特点。二是所选的几件事最好不在同一个场合,内容不大同小异,应一件比一件深刻、深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就讲了几件事,一件比一件深刻。
二、叙事
1. 掌握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所谓叙事,就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的发生、发展、结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有三种方法: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二是按时间的推移顺序写;三是空间位置的变换顺序写。无论按哪种顺序都必须交代清楚“六要素”。
2. 掌握记叙几件事的方法
记叙几件事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几件事有几个中心。要写好文章,要注意几件事间的衔接、过渡。
3. 掌握描写场面的方法
要写好场面,离不开观察。观察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场面描写以“动”为主,要刻画特定环境中的活动,使整个场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形象真实而富浓厚的生活气息。场面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参加进去的;二是自己看到的场面。描写场面,要有一定的线索,一定的顺序,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由主要的到次要的;二是定点观察,按空间顺序描写,按一定的方位顺序去表达;三是采用移步换景法,按自己活动的顺序去观察。
4. 掌握记叙活动的方法
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有许多人参加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记叙活动,开头也要和记叙文一样,先交代一下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写活动的开始、经过和结果,重点是写活动的经过。
三、写景状物
1. 掌握定点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景状物就是指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然景色或一些动物、植物、建筑物和其它物品描写,陈述出来的写作方法。
观察是写景状物的基础,观察时一定要确立好观察点,固定了观察点,对观察对象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注意景物出现的顺序和变化。
观察时要讲求方法,写景顺序有四种:一是按景物方位来写,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等;二是按时间顺序写;三是按景物类别写;四是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
2. 掌握参观记、游记的写法
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在文章的开头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参观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目的。二是一定要把参观的过程写清楚。三是参观记结尾可谈点参观后的感受和收获。四是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突出“点”,又要用“面”作陪衬。写游记时,要学会取舍材料。有特点或印象深刻的要详写,一般的景物要略写。
3. 掌握描写动物、植物和物品记叙文的写法
写好动物要注意四点:
第一,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写;
第二,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写;
第三,抓住动物鸣叫的声音写;
第四,写出动物与人的关系。
写好植物要注意:
第一,要着眼于各种植物特征;
第二,注意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及生长变化情况;
第三,要按一定顺序来写;
第四,记叙植物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第五,可以运用拟人、比喻或想象等手法作动态描写。
第六,要带着感情去写。
写物品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细心观察,抓住物品的整体、局部、细节和特征;
第二,要写清物品的结构;
第三,要交代清楚物品的来历和用途;
第四,要融进对物品听感情;
4. 掌握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法
要做到写文章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必须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景物并抓住物点进行详细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
供材料作文 根据提供的书面材料作文时,要注意三点:
一,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二,紧扣主题,决定取舍;
三,活跃思路,发挥想象。
(一)缩写 注意:
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
②不能改变原文的记叙顺序和主要内容,保留主干。
③概括复杂的内容要全面,语言要简明扼要。
④改后的短文要衔接过渡自然,首尾连贯。
⑤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间的大致比例。
(二)扩写 注意:
①不能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体裁、人称、叙事方法和顺序。
②不能改变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③扩充的内容只能根据原文情节合理地发展,不能任意增加。
(三)改写
就是改变原文的体裁与人称、结构及语言等,写出与原文形式不同的文章。一是改变体裁。把原文从一种体裁改写成另一种体裁。二是改变人称。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改变第一人称,内容不作变动。
(四)续写 注意:
①续写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弄清原文所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要根据题目要求,大胆想象。
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续写中可以增添次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能改变。
④续写部分的语言特点和风格要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
五、看图作文
第一,看单幅图作文。第二,看多幅图作文。看图作文的一般步骤是:看、说、写。
应用题
一、便条
①“请假条”三个字要写在第一行正中。
②另起一行顶格写上称呼,后面用冒号。
③第三行空格写正文,要写清请假的原因和起止时间。
④正文写完后要写上祝语。
⑤署名要另起一行靠后写。
⑥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的下方。另外:留言条、托事条格式与请假条相同。
二、通知
①在第一行正中写上“通知”二字,或“紧急通知”或“关于××的通知”,以引起读者注意。
②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清时间、地点、事情、请谁参加、应注意什么。但一定要简明扼要。
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空格写上“特此通知”。
④在正文的右下方分两行写出发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⑤被通知的单位或有关人员,可以出现在正文中,也可以在第一行顶格写上,后加冒号。
三、日记
一般在第一行居右写清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也可以写上当天的天气情况,然后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有时也可以给日记加个标题,点明主要内容。
四、写读后感或观后感
一般是先引,开头写读了什么(可包括书名、作者、内容梗概等),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总的感受;接着是议(感),这是重点,在引述有关重点内容或主要语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联系自己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谈感想;最后是结,即总结全文,总谈感想、体会,结束全文,简洁有力。观后感的写法跟读后感一样。
五、书信
一般书面的内容由称呼、问候、正文、祝颂语、署名、日期六部分组成,基本格式是:
1. 称呼。称呼要独立成行,顶格写,后面加冒号。
2. 问候。问候的话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单独成行。问候语不宜长,使收信人感到亲切,礼貌即可。
3. 正文。要另起一行空格写,写你对收信人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4. 祝颂语。要单独起一行,空两格写上“祝”或“此致”等,再另起一行顶格相应写上“身体健康”或“敬礼”等。
5. 署名。要单独成行写在信的右下方。
6. 日期。要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方。
六、表扬稿
表扬稿分三部分:
1. 名称。在第一行正中间写上“表扬”二字。
2. 正文。要把这件事真实、完整、简明扼要地写清楚。
3. 落款。在右下角分两行写上写稿人的姓名和写稿日期。
七、建议书
格式:先写上标题,再写清楚建议书是给谁写的,具体建议是什么,最后写上提建议人的姓名和写作日期。
《初中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材料作文及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 熟练运用材料作文快速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假如鲁迅也有朋友圈……
二、答疑解惑
(一)材料作文概念
所谓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命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图形或图画等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文字、图形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经历、思考、感悟等。
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是由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
(二)材料作文题的材料类型
从材料内容的呈现上,可分为文字类材料和非文字类材料(漫画、图表等)
从材料的组合上,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三)什么是审题?
审,详究,考察。《荀子》中说“审,谓详观其道也”。审题,就是认真推究题目的意思、意图。
(四)什么是立意?
确定自己的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等。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主旨、思想,写作之前把这个主旨、思想明确下来就是立意。
三、技法点拨
直击中考:(2020年第二次联考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亲丢了块表,他埋怨着翻腾着,心急火燎地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父亲离开后,儿子进屋,不一会就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地坐着,一会儿,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立意:
依据:
技巧点拨:
四、学以致用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017年娄底中考语文)
甲乙两人相约上山采石,甲背了满满一筐,乙筐里只有一块。甲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块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多,我只选最精美的一块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路上,甲负担越来越重,只得不断从筐中挑最差的扔下,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只剩一块石头!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
依据:
五、审题立意方法小结
方法一:抓关键句
方法二:由果溯因
方法三:多角度法
六、指点迷津
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老师将它简要地概括为:“三法三性”。“三法”为审题立意的方法,“三性”为审题立意的原则。
何为“三性”呢?请看!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断章取义,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
① 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要准确;③自己要有相关的素材积累,有话可说。
七、独立思考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网友。随后,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证实这份《致谢》的作者是黄国平博士。其于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毕业,博士论文标题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
“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父亲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也仅是留下勉强够治病的钱后又走了。我十七岁时,他因交通事故离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为再得重病时没有谁来管我了。
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无能为力。她照顾我十七年,下葬时却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个家庭成员是老狗小花,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后因我进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时何处所终。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邱浩没能看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对我照顾有加的师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离开人世。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致谢》节选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练笔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材料一:2021,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牛年。对中华民族来说,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种“牛”的精神,为中国今年的奋斗状态奠定了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材料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63岁的她,已经扎根滇西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她把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帮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好似“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一头牛,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任务光荣而艰巨,使命伟大而自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联想或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李子柒,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看过李子柒视频的人,无不对视频里的古风田园生活向往、憧憬着。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李子柒总能过成一首诗、一幅画。三月桃花开了,采来酿桃花酒;四月枇杷成熟,酿枇杷酒;五月樱桃成熟季,李子柒就开始酿樱桃酒、煨樱桃酱、烘樱桃干、调制樱桃青柠饮。到了七巧节(七夕,乞巧节),用紫薯做七巧饼;中秋节,做苏式鲜肉月饼;九月酿桂花酒;十月红彤彤的柿子吊满墙,便做起了柿饼;入冬则腌起腊肉、香肠和鱼鲞(xiǎng 剖开晾干的鱼),整个院子里挂得满满当当……
李子柒不仅把所有的美好都倾注于食物当中,还总是挖空心思去创造美,动手能力极强。老宅拆下来的旧木板变废为宝,自己凿榫敲钉接水管,再搬个旧石槽当洗脸盆,刷层桐油,典雅质感的洗手台就造出来了。觉得院子太空了,就搭个秋千架。养蚕为奶奶做蚕丝被,用吃剩下的葡萄皮,为自己染一件袅如紫烟的轻纱薄裙。
请结合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作文快递|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点拨》
技 巧 点 拨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杜甫也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好万卷书,不仅对于写作有好处,并且对开启智慧也大有裨益。还有人认为:“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马克·吐温也说:“旅行是消除仇恨和无知的最好方法。”可见,行万里路,也会让你获益匪浅。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认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导】
读懂作文材料
1.两段材料分别介绍了“读万卷书”的好处和“行万里路” 的好处;
2.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在肯定“读万卷书”或“行万里路”时就否定另一方,而是认可两者都重要的前提下,阐明“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更重要。
读懂核心词
1.“读万卷书”,指通过阅读,间接获取知识和他人的情感体验;
2.“行万里路”,指在生活实践、亲身经历中,直接获取知识,收获自己的情感体验。
确定立意
围绕“哪一个更重要”,文中应有相应的语句、段落对二者进行比较,并阐明理由。
立意一:“读万卷书”比“行万里路”更重要,因为‥‥‥(由个人经历和感受得到的感悟、思考)
立意二:“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因为‥‥‥(由个人经历和感受得到的感悟、思考)
【提升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5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
“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审题立意?说说你的想法。
佳 作 推 送
【佳作推送*读万卷书篇】
让阅读穿越时空
中雅培粹学校1921班 戴临琴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我与家人漫步于浣花溪畔一条“长”满诗歌的长廊,廊外有绵柔的雨轻轻抚拂着荷塘还没有完全褪去的那一抹浓烈的碧玉,若隐若现的桂花香随风萦绕。
我和父亲读着长廊壁上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母亲正绘声绘色地和只三岁大的妹妹描绘着“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景象。雨没有要停的意思,却也并不放肆。我们便出了长廊,和葱郁的竹子、尖尖的青草一起去沐浴她的晶莹剔透,三两人群在我们身旁穿过,仿佛都忘了雨在飘,却又不时接受着雨和微风合作的舞蹈。顽皮的妹妹抱住小径旁的一株竹子喊母亲拍照“熊猫妈妈,我是熊猫崽崽!”我循着竹影深处的红墙望到一抹黄茅,我心中念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很庄重地向目的地进发。
如今的茅草屋在“广厦千万间”的映照下是一个珍品。游人们热情地在它面前拍照,带着口罩很有秩序地穿堂参观。父亲坐到茅屋前的一处石凳旁,叫我给他拍诗人般的“艺术”照,母亲应景地从包里找出几张票券卷成古书状递给父亲,“来,漫卷诗书喜欲狂”。妹妹也爬到另一处石凳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画面油然眼前。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在一个特定的场景里,能让我们穿梭于古代与现代的场景里的,唯有文学,尤其是诗歌。我想若不是诗圣当年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爱民情怀,便没有了我们今天的草堂之行,而对于我还并不经世的妹妹而言,草堂的吸引力远不及大熊猫的可爱带给她的记忆。而她此行的记忆若不被记录,估计会是相对短暂的。民间谚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这快节奏的生活,我们习惯于用镜头记录生活,而古人的镜头唯有诗书,阅读,便是用更长远、更广阔的视野看这世界。如此来说,我们的万里路若没有万卷书的背景和故事,一趟游玩下来,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一日看尽长安花,马是马,花是花,无春风得意,无绝胜烟柳,万千风景也无非“年年岁岁花相似”。
幸好我们有杜甫和他的诗可以读。作家阿来说,是杜甫为他当年建草堂呆了近四年的这个城市定了韵脚,是杜甫让这个城市有了诗史,杜甫的诗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这个城市自然的美、人文的美、历史的美、气象的美。让我感觉更幸运的不止是杜甫诗中可以感受到的这个城市的各种美,还有书里书外更广阔的世界不止在我的脚下——它在万卷书中无限地延展。我们可以读那经典的唐诗宋词;我们还有泰戈尔带给我们的飞鸟、有《老人与海》里的大鲨鱼;《红楼梦》中游大观园,《西游记》里走西天;《小王子》会带我去另一个星球,《三体》还可以让我穿越到未来......
亲爱的我的身体,如果我的脚还来不及行万里路,请让我的眼读万卷书,让阅读穿越时空,带我们行书中之路。
(指导老师:江军)
【佳作推送*行万里路篇】
生命永远在路上
中雅培粹学校1903 班陈怡嘉
心灵和肉体,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题记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也常常在想,书里的那些地方,那些风土人情,那些名山大川,四季交替,时光轮回,将是怎样的一种美丽。《水经注》里那样雄奇的三峡,《与朱元思书》里那样秀美的奇山异水,还有中国地图甚至世界地图上那些未曾到达的地域,沙漠或是雨林,乡村或者城市。书里的那些神秘的国度,遥远的故事和传说,都像大漠戈壁里骆驼铃铛沉闷而厚重的回响,那是一首永远传唱的歌谣。
于是,我踏上寻找岁月的旅途。
这里是烟雨迷朦的水城,绵绵的“细雨湿衣”,那是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月满西楼,有青砖黛瓦。撑一纸花伞,漫步玉绿的阶台,满眼的水波荡漾在灰蓝的雨雾中。
寻得一店,靠窗而坐,亲切的店家便款步而来,盈着笑意轻轻捧给你一杯绿茶。抿着翠绿的一池“柳叶”,看街上的行人撑伞漫步,这是江南烟雨,缱绻怡然。更多的不是如墨染的山水,而是这里闲情淡雅的生活,还有这里的人、情、事。每一位你遇见的人都温柔的讲着故事,讲着过去的水城里巷陌间,花怎样悄然绽放。
于是我寻得岁月在江南的痕迹,那便是闲适恬淡的岁月。
这里的人们放马扬鞭,在无垠的绿地上奔驰。“马蹄踏得夕阳醉,卧唱敖包待月明。”等到夜幕降临,在草原的星空下看蒙古的汉子们摔跤,然后将整碗整碗的马奶仰脖而尽。
这里是成吉思汗的故土,挥鞭征战的他弯弓射大雕,统一了蒙古帝国,好不壮志凌云!于是这里的人们粗犷而豪迈,像满洲里粗糙而干劲苍烈的风,有种奔驰的,豁达的触感。我也许不能了解到这里以前是怎样的一派苍茫的天,只有野马在相互追逐的场景,但是我知道这里有了人,于是有了岁月的痕迹。
于是我寻得岁月在边疆草原的痕迹,那便是粗犷豪迈的岁月。
渐渐,我行至祖国的土地各方,领略东南西北不同的岁月。我看过帕米尔高原的满天星斗,也看过东海绚烂的雄伟日出。这些生命的跃动一直被留在那些故事里和岁月里,成为日后人们歌谣中的种种感动。
行万里路,不仅收获了景,更收获了生命的感动。因为生命永远在路上,在故事里,在岁月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令人感慨的人文生命,也是比书里的我们感受得更真切,更具体的时光。
(指导老师:王晶)
行万里路,拥抱世界
中雅培粹1913 叶雨岑
小时候,我爱遨游的是书里的世界。故事、人物、诗。那一行行的文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可以拥抱着它们畅游,一遍遍地咀嚼,直到烂熟于心。
那段日子是傻傻的快乐。历史典故,文人诗词,提到一个关键词我能张口就来;说到魏晋,我会用名士们的趣事把大家乐得微笑;说到岳阳楼,我能把《岳阳楼记》连同作者细述一遍‥‥‥我曾骄傲地想:看,这是我的世界,读万卷书的世界。
直到那一天,我和班上的同学谈论长征。我平淡地说:“过草地的时候,那真是十分艰苦,沼泽里全是黑水,人喝了会中毒;周总理差点陷进泥沼里去,可就是这样,四军团还是过了三次草地‥‥‥”我正说着,那同学忽地打断道:“你说了这么多,想必了解不浅。但你真的去过那草地吗?”
去过?我一撇嘴,当然没有。“书里有啊,为什么偏要亲自去?”
“你没去过啊,我去过的。想当年‥‥‥”那同学的眼里浮现出敬佩与感慨,仿佛草原就在她眼前。忽然我意识到,那是书上没有的真切体会,真情世界。
国庆,我去了一趟草原。不为别的,就为亲身体会当年故事。
骑上马,行走在草原上,我的心被彻底震憾了。秋中,草色青黄,荡过了这座山头,又漫上了那座山头,起起伏伏,如怒吼的大海,席卷大地。一些棕黑的稀土散落在风吹草拂之间,掩盖着不为人知的危险。河水清洌却不知深浅,扭曲着弯来绕去。最危险的小水潭,出没在草地各处,像一滴滴眼泪,被包裹在无限广袤之中‥‥‥天空晴朗开阔,与草原遥相呼应,有美丽,但更多的是震憾。
我下马,不小心摔了一跤,却满是敬意。
我曾以为,书上的白纸黑字就是世界。我以为我了解得够多,但在世界的丰富面前,我还太小。
我去了一趟红军纪念馆。那里存放的草鞋令人心酸,布上的“借条”虽有些稚嫩,但满满都是温暖友爱。我顶着高原反应爬上800多级的台阶,来到纪念雕像下,迎着微风细雨,看着底下灯火茫茫,我恍然看到红军们高大伟岸的形象,看到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望着走过的路,一个新的世界在我的心中升起,它多了几分艰苦与磨难,也多了许多真情,许多乐观积极。
行万里路,拥抱世界。
当你走过这里的时候,你的心才会真正被这里的灵魂折服。那种世界的千姿百态,不是书里的文字可以说清楚的。它需要你的心,你自己,用力体会。
行万里路,去看看真正的世界。
(指导老师:胡伏英)
被遗忘的月光
中雅培粹学校1902班 张羽
国庆长假,我迈出被书海、考试禁锢住的脚步,在月光中看到了与书本上完全不同的东西。
下午,天儿微寒,我冰冷的指头再次弹出没有情感、生硬的音符。老师摆手,示意我停下:“你刚才的每个音和手法都完全正确,不过,这只是书本和老师可以教给你的。你的音乐中没有情感,没有自己对乐曲的个性体味,所以你的手指如机器一般,机械地在琴键上敲出生硬的音符。这首《月光曲》应该要弹出月光的皎洁之色与静谧之态。或许,你可以放下浩繁琴谱,走出去亲眼瞧一瞧外面的月亮。她,真的很美!”
我抱着钢琴书缓缓走回家,老师的话总在耳畔回荡。我抬头望着秋日湛蓝的天空,疑惑道:月亮真的很漂亮吗?
夜幕降临,我依旧如常伏在桌前看书写作业,依旧如常忘了抬头去看看当晚的月亮。
一天半夜醒来,忘了拉上窗帘,月光透过窗户斜斜洒入,正如张晓风那句:“午夜醒来,后庭的月光已经涨潮了,满园的木林都淹没在了月光中。”我的心轻轻被触动了一下。
我轻叩母亲的房门,领着睡眼朦胧的母亲来到我窗前。母亲见状大声训斥:“干什么,半夜为何把窗帘拉开?赶紧睡觉,明天还要好好复习准备月考呢。”我看了她许久,慢慢地拉上窗帘,心中的月光也慢慢地黯淡……
即便如此,但我内心的疑惑依旧未解。趁国庆清闲,我常常会在半夜将窗帘拉开,小心翼翼,却又心花怒放。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此刻,我仿佛真切感受到了巴金笔下那如梦似幻的静夜;忽而,一道微弱的光,给窗外树顶镶了一条花边,好像高脚杯的边缘。原来,罗曼·罗兰也观察到了像今夜这样皎洁的月色;再细细观察,喷水池的喷水,池里的微波,都反射着皎洁的月光,在那里荡漾,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的在受她的“践踏”……哦,这便是郁达夫文字里一直令我神往的神秘安静的月夜啊……
《月光曲》要弹奏出的不正是像这般皎洁而静谧的月色么?我恍然。
之后,我仿佛欣赏了一场演奏。一个女孩,身穿淡黄色的纱裙,在柔美的月光下弹奏《月光曲》。曲罢,评委们都说,弹出了月光的幽静和皎洁,也弹出了点点忧愁。女孩笑说:“我见过最美的月亮,她很圆很亮,如水倾泻。可那晚的月光虽美,来往的人却行色匆匆,没有人愿意为这美景停留一秒。每户人家的窗前都亮着灯,但窗户都是紧闭的,灯光下都有一个长久伏案读书的孩子。这令我有些忧伤。”
很长时间,全场都鸦雀无声。
人们往往从书本上习得月色“皎洁静谧”,却也同曾经的我一般,只知那是两个既美好又遥远的词汇,鲜有真正停驻脚步,抬抬头,看看头顶上方的月亮,从而由衷地感慨一句:今晚的月色真美!
我们熟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如同这被遗忘的月光一样,快节奏的生活催促人们在书本中更快、更集中地吸收知识,这固然不失为一条捷径,然而只有真正走出去、践行万里之路,去欣赏一朵花的盛放,一串阳光的倾泻和一湖秋水的静谧,才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书本上可能永远无法带给你的丰富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走出去”其实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而且积累的不仅仅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变化着的人情世故、社会百态。
其实啊,每晚的月亮都很美!
(指导老师:覃玲)
以万里路唤醒万卷书
中雅培粹学校1911班 孙潇
马克.吐温曾说:“旅行是清除仇恨和无知的最好办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在如今教育业盛行一时的时代,常被人们说教,两者兼顾方是今人认同的法宝。然而,我认为,在这两组的有机组合中,“行万里路”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人们常说“社会实践”与“课本学习”相结合,正是因为课本的局限性。倘若不见见世面,再多的朴实文风亦或华丽辞藻,也只是文人墨客理想社会的说教。
众者皆晓,乡村是涤荡人胸怀生物地方。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者放弃世俗,毅然回乡。我曾经也在这境遇中体悟,更觉“行万里路”的重要。
来自农村的我,在鸡鸣与田野的氤氲气息陪伴下,走过了四个春秋。随着上学的年龄濒临,我不得不离开故土,步入城市。
每天在繁重的学业中,紧张而惶恐地前行。生怕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颓废,仿佛自己已经被周遭环境环绕的课本粉碎,再也找不到曾经乡村的那个小孩的淳朴与率真。几番周折犹豫下,我终于决定暂别这喧嚣的竞争之地,回首乡间的美好。
那日,我拽着步子,回到故乡,与乡间环绕着山腰的云霞邂逅。
恰逢月明的夜晚。明月的皎洁似泉水涌入我的心间。使我真想一股脑儿地抛掉“鸢飞戾天”的浮躁与烦恼,换来月的清澈与明亮。刹那间,我突然想要伫立,任田野间的风,拂起衣袖,衣襟飘荡,掠过我闭目呼吸的脸庞。
泥土的芬芳,涌动着,好像还融着乡村的浊酒清香。我突然忆起诗仙李白,看见他背着手,着一身衣裳,仰望明月,带着醉酒的气息,吟诵着豪迈的千古绝句------------“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那顷刻,我记起了诗情,唤醒了诗意......
从那以后,我怀揣着行走乡间月华下的诗心,将我感动的心灵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沿着这颗诗心,探寻那尘封已久的、内心深处的诗意......
于是,我也明白:行万里路能让我们唤醒内心的诗意,从而获得一种别样的万卷书的体悟。
以万里路唤醒万卷书。也许才是最佳的读书学习的诠释!
(指导老师:璩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