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野人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09:25:12
《房县野人谷五年级作文》
房县野人谷五年级作文
清明节前夕,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地点是房县野人谷。
3月31日清晨一大早,我们四年级2班的30多个学生在班主任刘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到房县野人谷。一路上,我们憧憬着游览的景色,说说笑笑,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向往中的目的地。
来到野人谷的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用木头做得小木屋,古色古香,让人感觉很亲切。穿过一座小木桥,四周树木的树枝上正吐着绿芽,远看像披着一层薄薄的绿雾,时隐时现。枝头上的小鸟时而叽叽喳喳,时而委婉地唱着动听的歌,即像是在为大自然的美景欢歌,又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正当我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时候,前面正在行进中的"大部队"突然缓停了下来,原来前方有一个宽长约50~60厘米的小洞,一次仅容一人通过,还必须要低下头,否则就会撞上那凹凸不平的`石壁,我们一个个缩着身子,小心翼翼的踩着脚下湿滑的石块通过山洞后,来
到一条木头栈道上,栈道的旁边有一条小河,直通下游。河上漂浮着一些野果。一位同学打趣地说:“这一定是野人吃的食物,我们来之前,他们一定在这儿洗果子,我们一来,他们就躲起来了。”话一说完,我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约摸走了20分钟,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更长、更窄、更滑的山洞,当我们再次战胜它后,一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在我们眼前,只见一处瀑布像一条白链从30多米高的山涧间奔流下来,声音就像千军万马在厮杀,飞流而下的瀑布击打在山石上,飞奔出的水花就像滚落的玉珠,溅射到我们身上和周边的花草上,感觉就像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美丽极了。
吃过午饭,沿着长长的帴道,一路欣赏着险山、奇石、秀水和各色的花草,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野人谷。
【房县野人谷五年级作文】
《我是小野人三年级作文》
我是小野人三年级作文
大家好,我是傅蒲阳,我的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是个文静的女孩。但是,嘿嘿,其实那只是在学校啦!要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可总是叫我“小野人”。因为我总是在山里、树林里“野”。
有一次,我去爷爷家玩。爷爷家后面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这几座大山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就是它们没有石阶,只有泥土路,而且那些泥土路还坑坑洼洼的。
那些路上有许多“陷阱”。看这里,凸起一块,再看那边,又凹进去一块。走这样的路,你可得注意了。如果你踩到凸起来的地方,就会滑下去,如果你踩到凹进去的地方,那恭喜你,你不会滑下去,但是你的脚很有可能就会“住”在洞里面了。
怎么样,怕了吧?我可不怕!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山路,最合我“小野人”的心意了。
上山的时候,我手上拿着随身携带的“宝剑”——锄草的棍子。灵活地往上爬。我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障碍,避开一个又一个的陷阱。用“宝剑”割倒一丛丛拦路的野草。我得意极了,感觉自己就像佩着宝剑的大侠,过五关,斩六将。
前面那条路很窄,还有很多“陷阱”。走起来很困难。但是,这个问题是难不倒我这个聪明的“小野人”的。于是,我跐溜爬上旁边的一棵大树,再从树的另一边跳下来,问题就解决了。
……
蹭蹭蹭,我就像一只猴子一样,很快地通过了这条别人很难爬过的山路,爬到了山顶。
你说我是不是很野很厉害!
【我是小野人三年级作文】
《野人日记600字作文》
野人日记600字作文
我是森林里的一个野人。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去打猎。突然,“扑通”一声,我好像掉进了一个陷阱。等我醒来时,发现已不是我们的天地了。
我走进了一个亮堂堂的“山洞”,只见里面排列在一旁的东西。它们张牙舞爪,一个个都想向我诉说。
第一个登场的是矮矮的小圆头。这小圆头有没有让你想起什么呢?它的圆脸上有许多铁丝。脸上有三条又长又细的针,圆脸下面有两个圆盘。它的尾巴很长,末尾是长方体形的,上面又突出三个尖东西。它兴奋地对我说:“你好,我叫电风扇,我是一台专为人们带来凉爽,驱走炎热的电器。“看这个圆盘,是调节风的'大小,这个则是定时调节……”说着,一阵凉爽的风扑来,舒服极了。
第二个焦急地上场了。它是一个正方体东西,它左右两侧穿了一个个洞,正面是一大块黑“布”。“布”下面,有一个个突出的按钮。看起来,你有没有觉得它像什么呢?它笑着对我说:“我叫电视机,可以让人看到各种精彩的新闻、电影……很高兴认识你!”这时,一幅幅图片在“布”中显示,我看得入迷了。
第三个是短短的“床”。上面有透明的盖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许多食物在里面。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马上吃得干干净净。它打开盖子,取了一个冰冻的饮料给我说:“来,喝个痛快吧。我叫电冰箱,肚子里可以放出冷风,保鲜食物,一万年也没关系?如果你吃剩的东西又舍不得扔掉,就可放进我肚子保管,改天再吃。”
“嗨,我叫空调!”“哎,我也向你介绍介绍!”“我也要!”……
一个多小时后,我被它们送回了家。回到家,我觉得还真有点意思,所以就把这件事写进了我的日记本里。
【野人日记600字作文】
《“野人”吃法-观察日记300字》
老师让我们在学校中饭时找一个同学来观察,就他吃饭的特点写篇小日记。可我一直不知道该写谁好,这几天有时连吃饭都没心思了,东看看西瞧瞧,真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突然,我眼睛一亮,哇,小刘吃饭的动作很有特点——“野人”吃法,好,就写他了。
你看他吃肉松,他会拿起自己那双脏兮兮的手,抓起一把肉松就直往嘴里塞,吃好了肉松,因为嘴角边“长”了一圈黄黄的胡子,所以他还会伸出舌头去舔那些肉松末末,让人看了直觉得很恶心。
前几次中午的水果是桔子,我们都是剥了皮吃。可小刘却不一样:他把一只手戳入桔子,又用另一只手把桔肉一点点地挤出来,桔子汁儿将他的衣服都搞湿了,黄嗒嗒的一大片。他还把自己的双手弄得黏糊糊的,指甲都染得黄黄的。吃好桔子后,他还会把双手往衣服上一擦,衣服当抹布用。我实在不能忍受,便蒙住了双眼,对旁边的同学说:“咦!小刘吃东西可真让人想吐。”
虽然,我找到了写作的好题材,但看着他那“野人”吃东西的样子十分恶心,我的饭也吃不下去了……
《野人谷漂流》
漂流,是一种惊险、有趣的户外探险运动。我从小都渴望能有机会去漂流。今年五一节,妈妈终于同意我去玩漂流了,这让我兴奋不已。
一路上,天空中时而飘洒着小雨,时而又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我望着那天边出现的缤纷彩虹,开始了我对漂流的美好幻想。
不久,我们来到了漂流的起点,我顿时惊呆了:湍急的河水冲过高高的堤坝,每一朵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犹如千万匹银白色的骏马奔向远方。我的心开始七上八下。
轮到我们上船了,我和爸爸相互搀扶着上了橡皮艇,两手紧紧地抓住扶手,随着流水缓缓地向堤坝边沿划去,越靠近边沿,流水的速度就越来快,越来越快,“哗”的一声,我和爸爸的橡皮艇卷进了无数的浪花里,银白色的浪花不断地向我涌来,打在脸上,扑在身上,冰凉,冰凉。后面的浪推着前面的浪,一层又一层,一会儿把我们的橡皮艇冲到右边的岩石旁,一会儿又把橡皮艇拉到左边的树阴里。大浪象似在和我玩着有趣的游戏,一分钟前我还在前面,一分钟后又被转到后面去了。险滩一个接着一个,让我应接不暇,只有等到平静的水域,一颗悬着的心才会放下来。就这样,我漂了五公里,两小时,漂完全程。
这真是一次又惊险又刺激的漂流呀!
《井底的人》
住在井底的人,是世人眼中的野人。
可是,我们已经渐渐分不清自己是不是井底的人。
我们就这样呆在原地,向窗外看,只有四四方方的天空,和不完整的一切。
其实我们这样就是“井人”,只是时间长了,已经把这四四方方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整个世界。
楼层越来越高,井也越来越深——住得越高,陷得越深。住在一楼的还可以随时出门接接地气,可是住在顶楼的,多半就不会了。
这口井,看似是越来越接近天空,看得也会越来越远——但离地越来越远,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地,不是遥不可及的天空。
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垄断了我们的生活,把我们牢牢地困在家里。在古代,那些大家闺秀都是一个劲儿地想往外钻,可现在的我们,却是只想躲在家里。
可是,总是躲在家里,视线是不是太窄了呢?“井人”又能看到多少呢?
网络,的确是可以让我们“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是,它毕竟是机器,怎么能由它垄断我们人的生活呢?
在这么科技化的时代,出去走走不是为了所说的要看什么,而是可以切身体会。
鸟语啊,花香啊,还有大自然所有的一切,在家里呆着怎么能感受到呢?
而且,在外面,生活也是不一样的。它会更充实,更美好。
“井人”在井底,只能是被束缚了手脚,因为他多走一步就会撞到头,只好呆在那儿。他无助地看着上方的那一小块天空,他或许想出去,但是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他总是呆在那儿,骨架子都已经懒散了。
而外面的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世界。
井底的人,似乎与世隔离,自我享受着四面的黑暗和一方的天空,也自我懊恼着他们怎么都甩不掉的孤独。
谁会想把自己封锁在狭小的黑暗空间中,忍受百年孤寂呢?
“井人”们都很想跳出这个井,其实他们也完全可以跳出来。
《野人洞与野人石》
公元1601年,凤冈土地,废除土司,改置县治,县名龙泉。
公元1603年,龙泉石城工程完竣。
公元1608年,《龙泉县城图》问世。
城图展示,四门都是官道。而南门官道,道左一山,标名“野人洞”;道右一水,穿水过河,标名“土塘”;野人洞与土塘,东西相对。
历史上的这条古道,今为326国道。由南驱车进城,凤凰广场先入眼底。凤凰广场与野人洞,西东相对。广场之内有人工湖,湖中有“野人石”,说是“野人”的形体。“野人洞”与“野人石”,分述于下:
野人洞: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贵州通志》载:“龙泉县野人洞,在城南。”清康熙《龙泉县志》也载:“野人洞,在城南里许。”
近日,笔者考察“野人洞”,见其位于凤凰广场对面的山脚,地名竹林湾,隶属龙泉镇三坝村,县城第三小学施工的工地,其洞因建房已湮灭无存。回忆这里,翠竹竿竿,郁郁葱葱。竹林深处的“野人洞”,洞形条长,洞道狭小,涓涓流水,蜿蜒西去。今从人工涵道,流入广场人工湖内。今年大旱,泉水未断。
《我爱家乡的小河》
“野人怀土,小草恋山。”离开那座古朴的彝乡小镇已有多年,小镇的山,小镇的水,时常牵动我缕缕思乡之情。尤其那条满载着童年欢乐的小河,更是令我魂牵梦萦。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她的身边。
小河容颜依旧,她不像长江黄河那样惊涛拍岸,一泻千里;也不像山涧小溪那样穿谷越峡,欢唱奔流。她,还是那样缓慢,那样温柔。徽风轻拂,涟漪阵阵,似一幅绿缎在颤动。阳光照耀,点点波光,相映成趣。细看,蓝天倒映,白云悠悠,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青山,郁郁葱葱,雀鸟啾啾。岸边,放牛的老人背靠青翠的竹丛,眯缝着眼睛,“咕嘟咕嘟”吸着烟筒,脸上漾着笑意,似醒似睡,好不怡然自得。身边,几头牛啃食着青草,不时转过头来舔舔小牛犊。小牛犊“哞”的一声,欢快地跳开,学着妈妈的样子,吃起嫩的青草来。触景生情,儿时河中嬉戏的场面又清晰地浮现任眼前,耳畔仿佛响起那足以让河水沸腾的嬉闹声。
盛夏的太阳,无私地遍酒着自己的光芒。就连这清幽的小河谷,也受到它无比热烈的亲吻。沙滩像在大火中刚炒过一样,滚烫滚烫的。我们似小猴般三步两步跳过泛着白光的河滩,“扑通扑通”扑向河里。哟,真比吃了几块冰砖还痛快。
胆大的二毛真是如鱼得水,“嗖”的一声,猛扎进水里,屁股朝天,脚丫子“啪啪”两下,来了个倒竖蜻蜓。这边,十几个围成一伙,“打水仗”,“捉猫猫”。你追我赶,我赶你追;时而上浮,时而潜水,如蛟龙戏水,似浪里白鲸,各显神通。追逐声,戏水声,笑闹声,小河都沸腾了。躲荫的鸟儿,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三五成群,在河面上飞来飞去,似乎忘了烈日的烘烤,叽叽喳喳,喳喳叽叽,唱个不停。过路的行人,释担驻足,对着我们指指点点,喀嘻哈哈。闹够了,找一个水浅的地方开始捉鱼。那不计其数的小鱼,在碧绿的水里白闪闪的,不怕人似的摆动着好看的尾巴,悠闲地游着。看准了,将带把的小网向水底轻轻一放,等鱼游过来,猛地向上一抬,一条鱼便收入网底。又捉到一条i一边得意地向同伴炫耀,一边又盯准了下一条.一条、两条、三条……岸边沙地上的小坑装满了,脚也有点儿酸了。水性好的便躺在水面上“休息”,水性差的趴在松软的沙地上。慷慨地让太阳吸去身上的水珠。仰望着蓝色的天空、浮动的白云,听着水声与蝉鸣的交响曲,纺织着自己的童话,多么惬意啊!
等到各家屋顶飘出缕缕炊烟的时候,我们也玩儿够了,于是,每人用水草穿一串鱼拎着,踏着暮归牛儿的“叮当”声,告别了小河。得意地拎着鱼的我们、归牛,还有那叫人听了脚底板发痒的彝家调子,组成了一幅多美丽的图画啊!
“乒乒乒”的棒褪击打衣物的阵阵声响和“哈哈哈”的欢笑声,把我带回到现实的图景中。原来,是几位彝族大嫂在小河对岸的青石板上洗衣服。她们一边洗,一边打趣说笑,撩拨起的水花飞溅得高高的。
“喂,我说春艳妈,你家昨日卖的那十几头肥猪,一定捞了个好价钱吧?”
“不多,不多,就三四千。”
“啊,我早听说了,春艳家科学养猪,越来越发了吧。”
“哟,我哪敢和你老六家比呀。你家老六白天在建筑队当头,晚上回家编筐子,你又养蚕,一天不知要赚多少!”
“哟,老六媳妇,‘万元户’的帽子戴在你家头上怕小了点吧?”
“哎哟,来旺嫂,瞧你说的,人家起码也上十万了。”
“十万倒还差点,”老六媳妇爽朗地说,“嫂子们别笑话,老六同我合计着,打算邀约几家人,在小河下游建个像样的养鱼池。那时,十万就算个小数字喽。”
“哈哈……你才过门一年半,心计倒不少,真学乖了。”
“哈哈哈……”又是一阵会心的嬉笑。
“你脚踩那么多船,什么都想试试,不怕翻了船?”
“怕什么?”老六媳妇把衣服放在水中一荡,理了理前额的头发,“嫂子,我说呀,咱们跟老信商量商量,在这小河边建个抽水站,把自来水引进家里去,好不好?”
“好主意!”
“我早想买台像电视里吹的那种洗衣机了,就是水不方便,一直没买,把水引到家里,是一百个要得。”
“可不,如今90年代,这棒槌早跟不上趟了。水方便,我家也去买洗衣机。”
“找老六领个头,我们马上干!”
大嫂们兴致勃勃地盘算着。欢悦的笑声惊飞了河岸树上的鸟儿,搅欢了微波荡漾的小河。啊,笑语声,令人心醉的流水声,奏出了故园彝家欢快生活的新乐章。
微风吹来,河面泛起层层涟漪。我坐在河旁石头上,柔柔的小河水啊,轻轻地偎依在我的身旁,吻着我的脚,激荡着我的心房。我闭上眼,尽情地享受这份故乡的温馨。不觉又到了黄昏时分,那绚丽多姿的晚霞尽力装点着天际,渲染着小河。小河五光十色,像一位美丽的新嫁娘。那溢彩流金的小河水,顺着沟渠悄悄流着,流向麦浪翻滚的田里。
又该上路了,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再看一眼小河,她使家乡在质朴中增添了丝丝淡雅。她满载着彝乡人民富裕的欢笑,满载着家乡绿色的希望,绵延着流向远方……
哦,家乡的小河!
《家乡的护村河》
人们常说:“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是的,我离别家乡随父母移居沈阳已8年有余了,童年时代的家乡仍常常勾起我的美好的回忆……
记得家乡有一条护村河,清清的河水绕村流过,在村子后面注成一个大洼,那里长着好多好多的芦苇,由于这个原因,家乡的人们便把自己的村子命名为“芦营”。
当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河里的冰层化尽,芦苇便“春风吹又生”了。这时,我们小伙伴们便来到河边,透过碧绿的春水看那嫩嫩的苇芽,有红的,有绿的,但大部分是白色的。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就像山坡上那一望无际的雨后竹笋。我们还进行数苇芽的竞赛,看谁数得最多。我因曾在城里上过幼儿园,能数到100棵,但这在小伙伴们看来却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们那时还都没有上学呢!
等到芦苇长到有三四片叶子时,我们便开始做苇叶笛了。将芦苇的芯慢慢地抽出,把最外面的一层轻轻扒下,再照原样卷起就做好了。有时我们就在河边组织合奏队,让我当指挥,我便学着城里王叔叔指挥乐队演奏的样子,神气十足地拿起指挥棒,把手一挥:“开始!”大家便一齐使劲地吹起来,“嘀嘀嗒嗒”各种音调掺杂在一起,太棒了!
夏天的小河更是我们这一群光屁股孩子的快活天地。
我们常举行游泳比赛。小伙伴们一字排开站在河边,苇生当发令员,“预备—跳!”大家便“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争先恐后地向对岸游去,嘿!还真有点“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气热。苇生的水里本领最棒,他会仰泳,能像小英雄雨来那样把小肚皮露出水面。游得最快的照例拥他为冠军,让他骑在岸边那棵老柳树的大歪脖子上,可神气了!
有时,我们把十几棵芦苇拢起来当马骑;有时又把一棵粗芦苇褪得只剩顶上两片叶子,便成了一杆地道的矛枪,耍起来也是挺威风的;有时我们还截一节芦管,用小刀挖上孔,削平一头,做成苇笛,吹起来更是别有风味的……
当然,最有趣的还数捉苇喳。苇喳是一种水鸟,据苇生的爷爷说,只有长芦苇的地方才有这种鸟,它嘴巴长长的,叫起来“喳喳”的挺好听。苇喳的巢就用四五棵芦苇拢成。当我们在苇丛中发现苇巢时,便让苇生几个水性好的带上捕苇喳的网子,悄悄地潜水来到苇巢底下,瞅准机会,猛地跃出水面,将网子一扣,收紧网口,任苇喳在网里扑腾也无济于事了。这样捕来的苇喳有时三四只,最多不超过五只,每次都是先尽着年纪最小的苇根、苇本挑,然后我们才肯要。那时我们小朋友们已经懂得互相谦让了。回家才闹着让妈妈做上只红布兜,好玩极了!
当我们玩累了的时候,便一个个躺在河边绿茵茵的草地上,争论着许多许多有趣的问题:天边有什么?云是从哪儿来的?太阳上真的有火吗?……数不清的好奇的问题,促使着我们去思考
秋风阵阵,芦苇渐渐变黄,雪白的苇絮被秋风吹得漫天飞舞,像天女散花似地给村子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白雪。家乡的人们便又开始忙着收芦苇、打苇席了。
转眼冬天又到了,河里结上一层厚冰,我们又可以坐着自制的冰车滑冰了。
所有这一切,现在回想起来是那样地熟悉,那样地亲切,就像我还站在家乡的小河边……
据家乡的叔叔来信说,家乡自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小河现在已扩建成水库,栽上了藕还养上了鱼。河西建成了苇席加工厂,今年苇席出手共收人6万元……家乡也由全县闻名的“寿光三大穷”之一,跃居“寿光五大富村”之首,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变化啊!
啊!家乡迷人的小河!你留给了我多少令人留恋的美好回忆;你的可喜变化又激起了我对你的无限向往。此时,我的心啊!早已飞到了千里之遥的家乡,我多想亲眼看看家乡的可喜变化,看看那青青的芦苇,美丽的苇喳,清澈的河水,勤劳的家乡人民,……我要站在河边,满怀激情地大声说:“我爱你—家乡的小河!”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分明的一个手段。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街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野人之谜》
我很早就听说神农架是“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所以,当从妈妈那里得知我们要去神农架探险时,我心里可高兴啦!如果运气好的话,我可能会碰见“野人”呢!
去神农架的路好长好长,我们下了飞机,又坐了八小时的汽车才到。严重的高山反应令我头痛、胸闷不止,但是只要一想到是去看“野人”,这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我们来到了著名景点之一—板壁岩参观。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觉得它很危险。不错,它确实挺危险的!经过一番“苦战”,我终于爬上了山顶。山上的空气真清新,空气中夹着一丝淡淡的甜味,使人心旷神怡。四周的树木郁郁葱葱,只可惜一大片大熊猫爱吃的箭竹都枯死了,就像万绿丛中有一撮枯黄,令人叹惜。这里,原本是大熊猫的家乡,由于箭竹生长周期的原因,大熊猫没了食物,只好迁移到四川去了。
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板壁岩的“野人洞”了。据说,一个农民在这里采草药时被“野人”打了一巴掌,昏了过去,“野人洞”因此得名。在阴暗、潮湿的洞里,我看到灰色的岩石上有着一层积雪。我很纳闷:大热天,怎么会有雪呢?再一看,原来,这个洞终年不见阳光,这里的冬天又很漫长,雪就不易融化了。
我正为没看见“野人”而扫兴时,突然看见洞口不远处坐着一个长头发、长胡子的人,不免大吃一惊。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打量他。那人见我一直瞅着他,突然哈哈大笑,吓了我一跳。他对我说:“我不是‘野人’,是研究‘野人’的人。”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爸爸见了,便上去和这个研究“野人”的人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们,他是中国第三代研究“野人”的科学家,名叫张锦星(音)。据他的分析,所谓的“野人”可能是巨猿。由于在进化过程中,环境气候发生了变化,巨猿无法再向人进化,所以它有人的特征,但还具备着动物的野性。一七年来,他一直没有见到“野人”,所以,研究工作进展不大。看来,只有不断地去探索,才能彻底揭开神农架的“野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