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表达方式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15 17:01:16
《中考满分作文的表达方式的秘籍》
中考满分作文的关于表达方式的秘籍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行的专题训练是表达方式。课标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够)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也明确地指出“自如运用,恰当综合”的评分细则。希望大家在写作中自如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出如花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掌握“自如运用,恰当综合”表达方式的方法
1. 学生自学“得分点策略”。
“自如运用,恰当综合”表达方式的方法有:
⑴恰当自如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如在记叙文中,在记叙的基础上一定要有细致入微的描写,通过形象的描写使文章增色。又如在议论文中,运用典型的事例作论据后,一定要作恰当而精要的分析,只有做到叙议结合,才能体现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选例一定要精当,而分析议论一定要富有气势。再如,在记叙文的结尾之处,必要时可以进行恰当的抒情,但抒情一定要自然,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是含蓄委婉,但一定要简明扼要,不宜太长。
⑵语言力求通顺、连贯,富有特定表达方式的特色。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但每一种风格的前提都是通顺连贯,在此基础上可以追求语言的韵味,追求在字里行间融入浓郁的感情。不同的`体裁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同:记叙文宜生动形象,议论文要严密而富有气势,富有雄辩力。
⑶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不同的内容之间,一定要有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写好过渡句(段),往往只要一两句话即可,如在议论文中可以采用“从……方面来说”类似的话语引出下文内容,如《藤野先生》一文中由“接着我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一句,引出课堂上看电影的事件。
2. 教师引导,并分析满分作文的秘诀。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文。(60分)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满分作文
让的技巧
扬州一考生
如今社会越来越繁杂,我总努力尝试去让开这些繁杂,寻求一片宁静,却常常不能如愿。
可是,一位船夫的话让我豁然开朗,学会了让的技巧。
那次,是在浙西大峡谷中漂流。坐在长长的竹筏上,看着两岸的美景,迎着徐徐吹来的凉风很是惬意。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未被开发,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一切都是那么寂静,偶尔一声清脆的鸟鸣也令我的心弦为之一颤。我们一行人都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从繁华的都市走来,踏进了一片祥和的净土。
江水很是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的沙石,我忍不住将手伸进水中,鱼儿好奇地亲吻我的手指。忽然,水流急了起来,水中突起的岩石也多了起来。我赶紧收回了手,颇有些紧张。可看那船夫仍是很轻松自在,长长的篙左点一下,右点一下,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在平地上走路一般平稳。看到我盯着他看,他憨厚地一笑: “小心点,水流急着呢,小心掉下水去!”我也冲他一笑,其实心里明白得很,坐他的船哪会有什么危险?每碰到一块岩石,眼看就要撞上了,只见他忽然一让,躲开了危险;每碰到一个漩涡,我们心惊胆战之时,却又是一让,与漩涡巧妙地擦肩而过。
“大伯,您真有本事,您一定对这里的每一个危险都了如指掌吧!要不您怎么这么灵巧地避让呢?”我佩服地向轻松的船夫说。
“我哪清楚呦,撑了这么多年的筏子,我只知道哪里安全,可以让筏子平稳地通过,要想去避让危险干啥?”船夫还是那么平静。
我却愣住了,我们都错了,我们都想着如何去让开危险,却没想到如何去寻找安全。或许,如果船夫只顾着让开岩石和漩涡,那么许许多多的危险又如何避开?倒不如找一条没有危险的路,平平稳稳地走过去。
我忽然明白了让的技巧,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天想着让开他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做一个心灵的隐士,又何必一定要让开世间的繁杂?
满分解秘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满分点;考生思维敏捷,构思奇巧,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船夫驾驭竹筏的技巧中悟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生活的繁杂与我无关,我不必整理想着让开它们,倒不如在心中拾起一片宁静,寻找一条平和的人生之路,平平稳稳地走下去。” 文章视角独特,语言流畅,意蕴深厚。
3、小结。“自如运用,恰当综合”表达方式的方法:⑴恰当自如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⑵语言力求通顺、连贯,富有特定表达方式的特色;⑶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不同的内容之间,一定要有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三、引导学生分析“表达方式”失误的原因及提升方法
1、小组学习:结合学生的病例文分析“表达方式”失误的原因。(例文略)
“表达方式”失误的原因:一是各种表达方式缺少必要的整合。由于上下文语言脱节,使文章内容不连贯,显得十分生硬。二是在不同的内容之间缺少相应的过渡,从而使各部分“各自为政”,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引导学生修改病例文,掌握表达方式的“提升要诀”。
3.总结:表达方式的提升要诀是:①有一个完整的理念。围绕一个中心,有一个完整的结构,这是自如运用与综合表达的最高境界。②根据行文恰当地选择表达方式;③在不同的内容之间,用一两句话架设一座内容过渡的桥梁,使全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中考满分作文的关于表达方式的秘籍】
《幸福在老师的批评里作文500字》
幸福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但老师的批评使我感受到幸福。
“打电话的规律是……”数学老师正在讲题,“小妍,你来说说打电话的规律。”老师喊我起来。
怎么办?怎么办?我刚刚一愣神什么也没听到啊!我的手无处安放,眼睛转来转去,仔细回想着老师刚才所说的话。
“一次,二倍……减一……”我结结巴巴吐出几个字,刚一说出,同学们就强烈反对。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老师生气地盯着我:“小妍,下课到我这里来。”啊!!不要啊!看来下课之后不好过了。整一节课我都保持着哭脸,垂头丧气,看到老师甚至有几分害怕。
“叮铃铃——”怎么下课了?真想一辈子都不下课了。为了不让老师叫我引人注目,我慢悠悠地走上讲台,老师似乎在等我似的坐在那里。
我已经做好了挨训的准备,可老师说:“小妍,你现在已经五年级了,不再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很快就期末了,我希望你上课能够认真听讲,有不会的可以问我,或者请教同学。”
我愣住了,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着对我的教育、总结、批评。老师说完,让我回去,之后他就走了。
我严肃地回到座位上,有两个女生听到了老师对我讲的话,说:金克拉,今天“老杜”心情肯定很好,不然批人怎么会这么轻。”两个女生不住地在感慨。
我望着她们,笑了笑,老师,谢谢您的批评,您的批评让我感到幸福!
《期盼,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安静地趴在窗台上,一只手摆弄着洒水的小喷壶,看着天边的夕阳一点点黯淡下去,连同飘浮游荡的云彩。夜幕降临了,树的轮廓在夜色里隐隐约约的,看不清晰,让我想起冬天光秃秃的枝丫,还有自己看着枝头的芽,一点点绽放。想起自己的期盼的满树果实,还有满树的圆圆小脸。
“窗外流动着宝石蓝色的夜,屋里流进来牛乳一样白的月光……”我哼着这首小诗,发现路灯亮了,星星点点的,不说话地站立着,照亮着人们回家的路。花们静静的,睡着了,路上,走过一个个黑黑的人影。
终于,小狗摇着尾巴欢叫着跑出,远远传来熟悉的摩托车声,我笑了笑,站起来,向门外跑去。
仿佛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爸爸缓缓地把摩托车推进来,车与人都披着一层月光。爸爸看着仰着头目不转睛的我,笑着从口袋里变出一个红通通的苹果或金色的橘子。
一天一天,窗外树叶的颜色,一点点变得枯黄,然后,似乎站不住了一般,摇摇晃晃,从枝头跌落。这天,我刚来到窗前,天就开始黑了下来,比以往要早了很多。我有些失落,为还没看到的落日的余晖。“不知道爸爸会什么时候回来呢。”我想。妈妈在炒着扁豆,混着淡淡的肉香,钻入鼻孔,很温暖的感觉。窗户半开着,风从那小小的缝里钻过来,把秋的气息吹得到处都是。妈妈说,天冷了,让我把窗户关上。是吗,爸爸有没有穿暖和点呢?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自己不觉又担心起来。
那是一位老爷爷,住在临近我家的那个老房子里。听说老人唯一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白发苍苍的老父独自一人守着空旷而寂寞的家。“那儿子恐怕是忘了他父亲了。”爸爸曾说,目光里带着些许的愤怒与同情。有时爸爸会带着我,去找老人,带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爸爸和老爷爷聊天的时候,总是很耐心地,听着老人的一个个心情。爸爸说,我们无法为老爷爷做太多,只求给老人一点安慰,一点温暖,也让自己安心。
老爷爷在想什么呢?看着屋外的时光流逝,自己一定也在期盼着什么吧。老人家前,有一片地,我想在他年轻的时候,一定很爱自己的那片土地吧。他曾在那里洒下一片片汗水,曾在那里感受着丰收,曾在那里与儿子玩着捉迷藏……而如今,物是人非,就连土地,也已荒芜。老人看着窗外的一片枯黄,不知不觉,泪水就滑落了下来。我想着,眼前出现了老人倚着门栏,孤独地望着远方的身影。
爸爸回来了,拿着的袋子里,有一条大大的鱼。妈妈把鱼收拾好,放进锅里慢慢地熬着,等待着鱼肉把它的香味一点点的挥发……然后,打开锅子时,一阵暖暖的鱼香,就荡漾在屋顶。妈妈把鱼仔细地捞出,又挑拣了一大块少刺的肉,放进保温盒,准备给老爷爷送去。“老爷爷一定每天都在期盼着呢。”“是期盼儿子回来和他做伴吗?”“不,是期盼爱。”
爸爸妈妈出去了,他们去带给老爷爷爱了。我回想着妈妈的话,期盼爱?想起自己趴在窗台上的等待,只为能得到爸爸的笑和奖励般的水果,我是在期盼爱么?是爸爸对我的爱,还是我对爸爸的爱?我想起自己每每在期盼实现时的满足,似乎不是甜甜的水果,而是……
可我拥有了好多爱,却依然有那么多期盼的东西。老爷爷呢,他又有多少期盼呢?老爷爷是想表达自己的爱,还是得到别人的爱?都有吧。我的面前,浮现出爸爸妈妈和老人一起聊着天,还有老人安详又满足地咀嚼着鱼肉的画面。
也许,期盼,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作文的写作》
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除了直接抒情之外,还可以通过叙事抒情,议论抒情,咏物抒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也称借景传情或寓情于景,它是我们学习写作常用的抒情方法。 情与景是紧密相联的,大概你会有这样的体验吧:当你遇到高兴的事(比如被评为“三好学生”),你走出校门,觉得夭是那样蓝,阳光是那样灿烂,垂下的柳枝打到你头上,你也会觉得那么温柔,甚至连路边小贩的叫卖声也那么悦耳;反之,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同样的情况,你会觉得天是那样空旷,阳光是那样刺眼,连柳枝都在抽打你,欺负你,小贩的叫卖声是那样讨厌、杂乱……。这就是美学家们常说的,人的“情感活动与对象(景物等等)的感性形式是密切联系着的。”(王朝闻:《美学概论》) 我国古代的王夫之说过,“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景以情合,情以景生”。
(《姜斋诗话》)正确的道出了景与情的辩证关系:景物可以感染、激发人们的感情,如优美的环境可以令人愉快,而杂乱馥艇的环境使人厌烦。人的感情又影响着对景物的欣赏,判断:如对同一地方同一景物,爱它,感到很美;对它没有感情则看不到它的美。这就是所谓情随境迁,景随意出。 我们写作文,写景是为了抒情,是抒情的需要。写作技巧比较熟练的同学可以做到情与景交融为一体,象王夫之说的那样‘巧者则有情中意,景中情”. 彝族小朋友沙史青写的《我爱家乡的杏》就是一篇借景传情的作文,小作者把对家乡的爱,生活在家乡的幸福和自豪的感情全部融注到对家乡如画的景物描写中去了. “阳春三月”“杳树枝头上的蓓蕾惊醒了……这些花朵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簇簇,一串串,也有单个的,真是千姿百态”,“家乡被雪白如玉的杏花罩住了,远远望去,好像银白的世界”。
在小作者笔下,朵朵杏花都有了生命,家乡的春天充满了生机,生活在这令人陶醉的家乡怎能不自豪! “麦收之后,杏子慢慢成熟。杏树上挂满了果实,它们象挤在一起的胖娃娃,笑眯眯地向四外看”,“熟透了的杳甜蜜蜜的,使人越吃越爱吃”。小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欢乐的丰收图啊,麦子丰收进了仓,胖胖的、甜蜜蜜的杏还在“笑”,这不正是家乡人民甜蜜、幸福生活的写照吗? 颇有点“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的味道。 借景传情,贵在情与景的自然交融。这就要注意“景愈真情愈切”的要求,写的景物是通过深入观察,经过选择剪裁的景,才能准确地传抒你的感情。小作者对家乡的熟悉、热爱,使他的观察得以深入;而小作者一定的写作功力又帮助了他选择剪裁,所写的景物既真实又传神,作文中情与景达到了自然、和谐的交融.
《文章的表达方式》
从学生作文的过程来看,总是先有了写作内容,然后再考虑表达方法。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内容决定表达方法,表达方法服务于文章内容。 作文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在确定了写作内容以后,用恰当的表达方法来表现,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反过来,表达方法又可作用于文章内容。恰当的表达方法,自然使文章写得漂亮,较好地反映文章的内容,实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 例如我们写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就要考虑用哪些表达方法。考虑怎样描写他的肖像,言谈举止;怎样叙述他的成长过 程;怎样抒发对他那动人事迹所要表达的感情;怎样议论英雄事 迹的影响。
在现代散文写作中,不少作者从生活中探索艺术表达方法,常常运用艺术的联想,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熔于一炉。综合地表现所要反映的内容。这是可供我们在作文中借鉴的。 以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为例: 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井盖。他们还挨家挨户去看,看谁家的房子漏雨,就苫上新草;谁家的灶台裂了缝,用泥灰把它抹好。…… 可是,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了一声“阿妈妮,再见!”不知道是哪个老妈妈忍不住了,裤着战士的手,第一个哭出了声。接着是姑娘们、孩子们哭出声来,然后是那些男人们无声的眼泪,低低有吸泣。
这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这不是哪一个人在哭,这是全朝鲜人民在捧着赤心送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人! 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呵,亲爱的、可敬的朝鲜人民!在纷飞的战火中,你是那样刚强!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可是今天,当你的战友—中国战士们要离开你的时候,你却倾洒了这样多的眼泪!仿佛要把你们每个人一生一世的眼泪,都倾洒在今天!你是多么刚强而又多情多义的人民!
文章主题是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友情。为了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刻,与朝鲜人民 “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调动了一切能采用的表达方法。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细读这段文字,感人之处,不仅反映了惜别的场面,而且在其间熔铸了强烈的感情和精深的议论,使叙事充满诗意。使题旨得到升华,使我们感受到画面上看不到的更动人更本质的东西。 这里,使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议论文的种类和特点》
写文章的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此来分析事物的事理,阐明主张或观点。通过证明或反驳而直接发表议论,阐明事理我们称这种文体为议论文。议论文的类型:
<1)从内容上分。有政治、哲学、经济、军事、科学、文艺、教育等多方面议论文。
(2)从形式上分。有社论、评论、专论、讲演词、开幕词、悼词、声明、宣言、调查报告、按语、读书笔记、跋、序等。
议论文的特点:(1)议论文必须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并且要求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2)议论文要求语言必须鲜明、准确。
《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
抒情和议论是写记叙文的辅助表达方式。抒情的方式有直接的和间核两种。在一些以打情为主的散文中,或在记人记事过程中,竹‘名的思想感情达到激越程度时,作者可以不借助其他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爱僧,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和本书所选的召心中的歌》就是这样,这是直接抒情。但大部分记叙中的抒情是采用间接方式。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叙迷、描写、议论等方式,自然流露作者的爱僧感情。
如《罗盛级》一文写道:“罗盛教抱起孩子,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发,擦掉他脸上的眼泪……”这是对罗盛教行动的描写,但又深人地在现了罗盛教对侵略者的很,对朝鲜人民真挚的爱。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常常是熔铸于景物的描写之中。写人、记事的文章,常常有对人物、事件的直接判断,这是记叙中的议论,作者在这些议论中表明态度,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就有这样的议论,作者借助这些议论也抒发了情感。
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应是伴随情节发展、作者感情的脉搏自然流露出来的,因此,应是具体的、真挚的、自然的。只有这样,才会收到感人的效果,如果是无病呻吟,只能使人感到文章的矫柔造作。当然,所抒发的感情更应该是健康的。好的抒情,还可收到点明题旨的作用,如《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文的结尾,写得就较好。 总之,记叙文是作者通过形象思维来创作具体形象或再现生活画面,传情达意、表现主题、感染读者的。记叙文在确立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等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与议论文大体一致,本文仅就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和抒情)作如上介绍,供同学们在写作时参考。
《人称》
什么是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以“我”或“我们”的口吻来叙述。文中的“我”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是事情的目击者,见证人。用第一人称叙述,所讲的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事,因此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同时也便于直接表述叙述者的看法。同学们写我、我家、我村、我校等的故事或事件;散文、游记、回忆录等体裁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
什么是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比较客观,作者本人不露面,把所要叙述的人物、事件展现在读者面前,以“他”或“他们”如何的口吻叙述。第三人称的叙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比较灵活。记叙文常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什么是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一般称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是在文章中面对 “你”或“你们”。在一部分诗歌、散文中时有出现。第二人称,便于倾诉感情,容易打动读者,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中就采用了这一写法。文中写道: 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 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这篇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其中穿插使用了第二人称份词“你”,使人感到亲切、生动。一般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以抒情散文为多。
《议论结尾总评方式》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主要是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结尾的议论,同样有这样的作用。所选结尾的内客较广泛,方法也多种多样。 《切不断的文化血脉》结尾议论得很出色,以海峡两岸邮票题材、风格的日趋一致的势头,证明大陆、台湾文化的一脉相承,借此有力地批利了“两个中国”、“化中为台”、 “台湾独立”的谬论。切不断的何止是丈化血脉,而是祖国统一大业的命脉。所以指明“一国两制”的构想必然变为现实。由小到大步步阐明自己的观点,中间用了例证法。结尾用了引证法。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海峡两岸的文化血脉是谁都切不断的,海峡两岸的手足亲情是谁也不开的!”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私钢铁誓言,也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
它是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钓之力的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任何力量也无法胆止它向前发展。这个结尾议论的是国家主权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谈谈上海人的“精明”》、 《从曹操刻发代首谈起》也是这个类型。《谈谈上海人的“精明”》结尾议论的是提倡上海人的“精明”,因为他们的“精明” 在一于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从曹操割发代首谈起》结尾议论的执法的问题。稍有常识的人都清龙,法律与国计民生的关系何等密切。《曹到论战》中当曹刻问鲁庄公“何以战”时,鲁庄公多次回答曹到都不满意,当听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方说可以一战。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的明智士大夫阶层,已知执法的重要了。但历代统治者真正懂法而且严格执法的甚少,不懂法以权代法的都大有人在。曹操犷可算得上奸雄之冠,奸作得让人啼笑。
自己犯了法, 不能不“身先士卒”,就想了一个“以发代首”,这花招可算千 古“绝唱”。但他毕竟还知道要做做样子遮遮羞,还知道带头 执法的重要。但社会发展到而今,一些以权谋私的人公然置 国法不顾,肆无忌惮地践踏国法,连块遮羞布都不要。真是 大胆之极,嚣张之极。 《她遗落了什么》结尾是议论社会风气的。现在不少的人讨当前的社会风气有不满情绪,甚至一言以蔽之“人心不 古,世风日下”。应当说社会风气有不尽人意之处,不让座的 姑娘不就是一例吗。但艳孩子的妇女做得多好。她对开始不 让座的姑娘,不仅没有一言半语地讥讽,而是当姑娘让座之 后能真诚地教玲子向姑娘致谢,并且把姑娘遗落的伞归还于 她。
这样美的心灵,这样高尚的品德,这样的与人为善,这 样的诚恳待人。这“人心”怎么“不古”了,这“世风”又 怎么“日下”了。所以看问题不能一叶障日不见泰山,应全 面地看,挤证地看,一分为二地看。看社会风气也不例外。 “让人人都具有这种品质,让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正常起来”, 这是作者的愿望,恐怕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愿人间爱心 永恒》结尾议论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作者用例证法证明了 自己的观点,并表明愿望“人间爱心永恒”。 《中学生的烦与累是可以摆脱的》结尾议论中学生学习中的甘.与苦。理讲得通俗而透彻,让人信服。苦中有甜,苦后有甜,这,+}果是属于那些真正有志向又勤奋的中学生。
它与懒汉懦夫式的人无辣。 《成才需要压加、·成功背后》、《“爬山虎”赞》、《从 “脱壳女”‘想到的,等结尾都是议论成才问题的。;成材需要压力,用喻证法和对比论证法明确指出有压力,有挫折才能造就人寸,《成功背后,用引证法、喻证法证明百拆不挠、勇往直前才能成才;《“爬山虎”赞“借物明理,告诉人们成才要靠勇气和力量;《从“脱壳女”想到的》展开联想,认为有了脱掉}B碍自己前进外壳的勇气和行动,才能脱胎换骨,成就大才。 另外还议论艺术的,如《大刀阔斧的精雕细琢》、《台词一句见性格护和《我的爱好》等;议论人的人格或性格的,如《“人格”小议苏、《个性无需刻意追求》和《也谈“骨气”》等,议论社会现象的,如《怪事一桩》、《上海街头素描》等。还有一些议论其他方面内容的,不再一一例举。 结尾议论虽短,但观点也要鲜明正确,论证也要讲究方法。要切实做到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写人文章的常见表达方式》
写人的文章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人物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描写人物,可以从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活动和细节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和刻画,突出人物的个性、思想;再加上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突出人物形象。在实际运用中,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环境的描写,是交织在一起的,写作时不可以一项一项地单独叙述描写,必须综合使用。例如鲁迅的《祝福》,在刻画祥林嫂时,作者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几方面着笔,使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丰满起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我们写作文时,要根据题材的不同,主题的需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因文而异,灵活掌握,其目的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邓瑛同学在《继母的影集》一文中,根据主题的需要,巧妙地运用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环境的描写,突出了继母的形象,表现了“我”对继母深深眷恋的感情,写得十分感人。作者以继母生前的影集为线索,展开对继母往亨的回忆。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真实地再现“我”时继母由对立到接受,以至于“比亲妈还亲”的感情变化过程。在塑造继母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几种方式。
有肖像描写:“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一双眼睛深情地望着前方,使人感到一种温柔、善良的美。”这描写突出了继母温柔、善良的性格和美好的心灵。有动作描写:“不由分说地脱下雨衣穿在我身上,背起我就往家跑。”这胃雨找“我”背“我”回家的举动,体现了继母对“我”的关怀,这是她温柔、善良性格的体现。有语言描写:“继母挣扎着抓住我的手‘孩子……孩子,妈对不起……你,没能……没能把你抚……抚养成人,你……”,继母为了救“我”,自己却被卡车拴成重伤,这临终前的话更表达了继母对“我”的爱,这也是她温柔、善良性格的体现。有心理描写:全文都是通过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我”的心理活动,反映自己的感情变化过程,表达自己时继母的眷恋、缅怀之情,歌硕了人间纯真的爱。
有环境描写:“这时,只见天空划过一道白光,响起了一声特号的霉雳,‘哗啦’一声下起了倾盆大雨。”继母冒雨找“我”这倾盆大雨更衬托出继母美的心灵。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过分的渲染,却写得有情有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真是一篇少有的佳作。
要把人物写好,单单描写还不够,还必须与叙述、抒情、议论结合起来。
叙述就是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写人记事中,它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叙述,可以把较多而不须一一写出的内容加以概括,时人物做交待和说明,使丈章明确、紧凑。在运用时,首先要注意交待明白。叙述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一定要交待清楚。如果这些基本要素交待不清,就会使读者看不明白。其次要线索清楚。叙述的线索很重要,如果理不清,整篇文章就会杂乱无章。叙述时抓住主要线索,安排材料,丈章的层次就会井然有序。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在写作时,我们总要表示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这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的爱僧之情,把这些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扦情。恰当运用抒情,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在运用时首先要注意真挚自然。我们要抒发真情实感。有些同学为了表示水平高,矫揉造作,空发感慨。这样的抒情适得其反,使人反感,影响文章的艺术性。其次,要有健康情趣。我们要用健康的情趣去感染读者。那种无病呻吟的资产阶级颓废情调会麻疥人民的斗志,不能去抒发。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评论,以表明观点和态度。运用这种表达方式,可以点明或者深化主题。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叙前议论,可以议于叙后,也可以夹叙夹议。这三种方式要根据需要综合交叉运用。在议论时,一定要观点正确、鲜明。记叙文中的议论,语言要精练,画龙点睛点明人物的思想,突出主题,切忌过多地讲大道理,以议论代替叙述描写足万万要不得的。
在写人的记叙文中,交替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运用得法,必然会给文章增色。《我的老师》这篇文章能够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写得很有特色。
这篇文章采用了先叙述后议论、抒情的写作方法。文幸开头小作者先介绍了班主任—杨老师因材施教等几种具体事例,通过它反映了杨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这一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小作者用的笔墨较多。在此基础上,小作者用议论和抒情结束全文。赞扬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小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叙议结合得自然贴切。抒情部分感情饱满,语言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