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文化遗产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5 12:57:41
《非物质文化遗产议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议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议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华的文化遗产【1】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珍贵的财宝,但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财富。
我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我曾经读过《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通过读这些经典,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它们对我的学习与做人都很有帮助。它们不仅对我们有帮助,而且这些书里往往包含着一些有哲理的句子,如“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们还通过这些句子编出了通俗易懂的谚语。这样看来,国学可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啊!
我们国家不仅有国学,还有毛笔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它们在书法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成为一个笔体。如:颜真卿的颜体有力,赵孟畹恼蕴迦崦?hellip;…我们要把已经被人遗忘的书法重新拾起来,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文化遗产还有中国画。中国画体现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中国画一笔下去,可以画出两—三种不同的色调,这是其它画所做不到的地方。
中国虽然有这么多文化遗产,但几乎没有人愿意重新拾起它。大家都随着科技的变化走向新生活,而遗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让我们重新拾起文化遗产这颗明珠,传承后代,让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
非物质文化遗产【2】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吗? 下面,请大家看看我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了解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或场所。其中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戏剧、曲艺、杂技和手工制作品。这是我在周五下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新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香包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传统节日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人们佩带的,香包以纳祥祈福、消灾避邪。香包中的香料用雄黄、艾叶、冰片、麝香、苍术等中药材,碾碎,装入香包,方可做成,香包才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让我认知更深刻的是,我以天中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在学校学制作香包。制作香包时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剪一块正方形的.布,沿两角对折,从左边拿针缝起来,到右边留三公分,可以装棉花和香料;再从没缝的洞里把布反过来,再装入棉花和香料就可以了。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感受到一股古朴的风格,我细细品味着这一拥有着浓厚的民间色彩的物品。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非物质文化是中国五千多年来的民间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值得夸耀的历史,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不到的知识,也是历史上的最高见证!
世界遗产--兵马俑【3】
今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28日至7月14日在苏州举行。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义不容辞参加的活动,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能够更加了解这世界遗产,同时也能学会怎样保护这些世界遗产,为保护世界遗产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中国众多的世界遗产中,我觉得兵马俑是最灿烂的一个,如果让我参加这次活动,我会首先为客人简单地介绍一下秦始皇的兵马俑。
秦始皇的兵马俑为三个坑,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有230米,宽有62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 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 。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位。哦,对了,你现在看到的哪一个俑,说不定就是古代时的一名工兵,或将军,这真是奇迹。这就是第八大奇迹。二号兵马俑坑遗址大厅,位于一号兵马俑坑遗址主厅东端北侧。三号兵马俑坑中部,出土木质战车一乘,车已朽,仅存残迹。 车后有陶俑4件。前排的一件为军史俑,后排中间一件为御手俑,御手俑两侧的俑为车士。 此组陶马位于三号俑坑中部是车马。
介绍完了秦始皇的兵马俑,客人们会为这第八大奇迹而感到骄傲,也会为这个世界而感骄傲。同时我会呼吁大家为保护世界遗产而共同努力!因为这世界遗产是属于全世界的,也是属于全人类。大家肯定还记得泰山吧,有些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他们不惜代价,随意建造高级住宅楼和高档大酒楼,被世界文化遗产组织发出警告!
让我们年轻人共同参加这一次世界遗产大会,更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以便为保护这些世界遗产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
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4】
伴着清晨明媚的阳光,迈着轻盈的步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玻璃博物馆,一踏进玻璃博物馆的大门,就感受到馆内到处弥漫着一种非遗文化的气息。
随后我们走进了展览大厅,展厅内陈列了五颜六色的玻璃容器和玻璃艺术品,造型各异,琳琅满目,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展览厅旁边的那家卖工艺品的商店,有不少独具创意的玻璃器皿,有可爱的玻璃小动物,有小巧的玻璃挂件和玻璃饰品,样样都令人叫绝,处处都让人爱不释手,我无时无刻不被这些艺术品吸引,深刻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三个小时的参观是一次非遗物质文化的熏陶,精彩纷呈,开阔了眼界,令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首先,我们参观了热玻璃的制作过程,只见师傅专心地从火红的熔炉里取出一团闪闪发光的液态玻璃原料。再通过吹杆把气吹入玻璃中,吹出一个泡泡形状。紧接着他把玻璃放入一个花瓶容器中进行塑形。最后放入冷水中,只听见几声“嗤嗤”的响声后,此时玻璃球表面上就已经“着装”上了脸普的花纹,成了栩栩如生的玻璃艺术品。整个制作是从玻璃的原材料放进熔炉,经过软化、吹制、打磨、压制,到最后成为婀娜多姿而熠熠生辉的玻璃艺术品的全过程,让观众近距离地观赏到制作玻璃艺术品的神奇变幻,形象直观,非常精彩,博得了一阵掌声,让人赞不绝口。
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仅仅是非遗物质中的冰山一角,但我已经感受到了非遗物质文化艺术的魅力,并且深深喜欢上它们,期待这样的文化艺术可以走进我们的校园,真正走进每个人的心窝。
【非物质文化遗产议论文】
《《桦皮船》读后感650字》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桦皮船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一位老猎人、一个男孩、一条桦皮船,串联起少年一次出门远行、追寻精神故乡的心灵旅程。《桦皮船》以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讲述了鄂伦春人的民族变迁与文化传承,以日常琐事替代了宏大叙事,以儿童视角消解了时代洪流,却令人有种初见驯鹿回首的感动。
爷爷托布从黑龙江十八站来,他曾经是一位鄂伦春的猎人,带来了一条桦皮船,为生长在沈阳城的男孩乌日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呼玛河涨水,冲坏了马圈和狗舍,爷爷的马和狗丢了,爷爷走了。乌日决心带上桦皮船,陪托布一起渡过难关,不告而别的男孩独自踏上了奔赴大兴安岭腹地的列车。
老人托布和众多普通的中国爷爷一样,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从乡来到大城市下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有了爷爷的陪伴,乌日的生活变得与众不同。因为有了会做桦皮船、会划桦皮船的爷爷,平凡的乌日成为了同学们中的焦点人物。托布爷爷却并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对故乡的惦念中时常在梦话里说起鄂伦春语,激起了乌日学习民族语言的兴趣。乌日对本民族的认识,正是由桦皮船的实物到桦皮船相关的民族语言,再到追随桦皮船回归呼玛河,最终架起桦皮船回到爷爷的山顶胜地——代表家族与民族之根的“撮罗子”,一路有关桦皮船和祖孙二人的故事,仿佛成就了一段平凡却充满灵性的“呼玛河传”。
这是一本能让小读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书,也是一本能让小读者在精神世界得到锻炼的书。书中的少年在远行,他们的目光往往越过日常生活的篱墙,追求的是一个充盈着诗性与哲思的精神栖息之所。书中的每个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人,而是生存、生活在社会中实实在在的人,无论是坚韧质朴的鄂伦春族老人,迸发出惊人的成长力量的少年乌日,还是完成心灵救赎的李阿哈,都让读者倍感真实和亲切。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
作为中华名族的儿女,我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作为祖国的花朵,我爬过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希望,我读过“知识的力量”……却没见到过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叶小舟水上行,透着雾里看仙境。柳岸芦花迎风展,待到何处都是春。”我用这首诗来形容手工蚕丝绣做的图案一点也没错。看得我一直叫好,差点鼓起掌来。妈妈告诉我咱们是来参观的,需要保持安静。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参观收获吧!
面塑人、鲁班锁制作技艺、耿氏角雕、沙土画、铜版画、皮影、烙画等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我还是一边认真看,一边记笔记。将我所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这份珍贵的参观游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姜艳华用抚宁剪纸艺术剪的作品《天下第一关》,那幅作品栩栩如生,画面上有守卫长城的士兵;有人来人往的路人和叫卖的小贩们;还有活灵活现的马车……我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觉,看到古代的天下第一关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一关脚下百姓当时生活的情景。
“现在我来考你们一个问题,看谁能回答得出来”跟我一起来参观的好朋友妈妈说道。我俩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考吧!今天参观的内容我们都记住了”“知道天下第一关的牌匾是谁题词的吗?”我不回答让正在看我作文的你来回答,知道是谁了吗?让大家带着疑问走进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寻找答案吧!
中午到家后妈妈给我蒸了粘豆包,“妈妈这是非遗美食”“对呀!看来今天的参观你真是有所收获”妈妈点了点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楼下阿姨送来的豆包这么有名的,今天中午的豆包好香……还是回到我的正题上来吧!
本次活动收获多多,拿起笔记录下来。虽然不是一些名胜古迹但是相信小朋友跟我一样之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陌生,通过今天的活动参观,我觉得我要改变之前的看法了。它承载着灿烂文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名族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所以我要用笔杆记录下来今天的收获,同时我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懂它、爱它……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长城450字》
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蜿蜒曲折,连绵起伏在辽阔的土地上,长城总长度约2。1万千米,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连成了万里长城。长城大都沿着山脊而建,据资料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建长城,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部都依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十分艰难,可想而之,修筑难度非常巨大。
关于长城的传说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相传秦始皇统治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去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得到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她在长城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把长城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在绝望中投海而死。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了抵御塞北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站在长城上,不论是春花秋月,夏云冬雪,还是看长城内外苍茫的山岭,都有一股浓重的思古幽情。古今中外,凡是到过长城的人,都被它的宏伟气势,惊叹不已!
长城!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中国文化遗产万里长城450字》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长城就像一条巨大的神龙,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日夜不停地守卫着我们的祖国。
万里长城位于中国北方,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长城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总长五万多公里,是人类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它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有六千七百多公里,通称“万里长城”。城墙平均高七八米,可以五马并齐。万里长城全部都用长条石和城砖砌成的。如果把长条石和城砖连起来,就能绕地球一圈多。万里长城不但雄伟而且美观,它像雄伟的巨龙穿行在丛林之中。城墙上面分布着成千上万座高大的烽火台,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传说,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很久以前孟姜女和范喜良新婚三天,被迫征去修长城了。在长城那边,范喜良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妻子孟姜女得知自己的丈夫范喜良累死在长城,便一直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结果把长城给哭塌了!
除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还有其它关于长城的传说。
长城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我喜欢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更是我们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要保护好长城。
《中国文化遗产圆明园400字》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让我了解了昔日圆明园辉煌的景象,也让我了解到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一共修建了一百五十年,整个建筑富丽堂皇,收藏的珍宝不计其数,还有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在龚半伦的带领下,看见这么美丽的圆明园,都惊叹不已。他们就像野人一样,开始入侵圆明园,他们能抢就抢,抢不走的销毁,他们拿车来运,拿牛来拉,圆明园被盗走的文物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件,其中有王羲之的画、铜虎首、铜牛首等等,现在已经有许多文物经爱国人士之手陆续回到祖国。但是我们还不能忘记这个耻辱。
最后,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个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就这样毁灭了,成为了一座废墟。当时烟雾把这座城市弥漫三天三夜。时至今日,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让它重现以前的辉煌,也有人不想重建圆明园,让人记住这件事,勉励国人不忘国耻。
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就一定要不忘国耻,保卫祖国。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走下去1100字》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宝贝,那些消逝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留下的眼泪。
沧海横流,时光荏苒,时间从来不肯为谁停下他那迈的匆匆的脚步,那些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的东西,即使又被后人们提起来也不过是“回光返照”,很快便敌不过‘灰飞烟灭’的诅咒,有的东西好像再也找不到了。
于是,‘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再度被人们提起,又再度被一些有心人提上日程。
当然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历史财产,见证了时光飞逝,见证了沧海桑田,见证了物是人非,它们的存在不仅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历史,还让我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历史。
就先从现实生活说起来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的身边‘古风建筑’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古风长廊、古风饭店、古风石柱等等。他们堂而皇之的出现,人们也堂而皇之的使用,但是一些现象的的确确的触动了我的心。随着古风建筑的不断增多,古风建筑所带来的利益也是肉眼所见的增长着,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一好处,纷纷开始进圈。古风的房间里满是现代化的设施,我心中对古风仅存的美好被破坏的七七八八,质问声在网上纷至杳来,但是这些仅仅是少数人的声音,更多的人还是喜欢这样的东西的,可以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之下打打卡,休息一下,确实也是挺好的。
但是如果真的想让这些古风的文化遗产‘活下去’,我们这一群人做的远远不能只是这些,所以今天我想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让文化遗产活下去’肯定没有我嘴上说的这么轻松和简单,其中传承与创新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拿我自身来说,前几天我的生日,我的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送了我一个故宫文创的杯子,让我觉得欣慰的一点是什么呢?杯子通体是大方典雅的黑色,让面印上了白色的山川,每当杯子里的水热起来的时候,山川就会变成青翠的绿色,点缀在山川中的树就会变成可人的红色,下意识就会让人想到那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美好的情景直接映在脑海。我被这样的idea吸引,同时还被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无声的被传承了。
就这件事情来说,我明白了文化创新与传承两者之间室内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没有先后,它们是共同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
同时,让‘文化遗产活下去’有很强的必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创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得到国家政策、经济、社会、科技等条件的支持,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全民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扩大,供给呈现缺口。当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游戏动漫、音乐音频等行业共同发展的特点。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65亿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5。43亿人、动漫用户规模达到2。76亿人。
仅仅是我上述中所提到的,不过是文创带来的冰山一角的好处,当然了要想让‘文化遗产活下去’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加油吧!中国人!加油吧!中国文化!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五台山500字》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五台文明,一道割舍不掉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五台山属于泰山系的北端,横跨忻州市等六个县、市,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
五台山之美,美在树木,美在山峰。
五台山的树,郁郁葱葱。走近一看,主干粗壮,枝叶繁茂,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仔细一看,还有小鸟在其中跳跃、歌唱。一阵风轻轻吹过,树木舒展着枝条,发出“沙沙”的声响,和小鸟的歌声汇成美妙的乐章。
往远看去,五台的山,虽没有峨眉的灵秀,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泰山的雄壮,却有着独特的美。站在这凉风习习的山峰上,可以看到“蒸云浴日”“月坠峰巅”“细草杂花”等奇景。我,轻轻闭上双眼,听着山上的风声鸟鸣。此时此刻,我仿佛成为这山上的一棵树,小鸟在我的枝头跳动,风儿在我的身边歌唱。
走下树木葱茏的山峰,我来到历史悠久的塔院寺。它位居台怀镇中心,因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而得名,历代屡经修造。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
参观完塔院寺,我又来到清凉谷。传说这里的清凉石,还是文殊菩萨从龙王那里借来的歇龙石呢!
五台山,是“镶嵌”在三晋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知迷倒多少游客?
《兵马俑的四个“W”》
兵马俑是中国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之一,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据说是在1974年被当地一个农民发现,至今已挖掘四个坑,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的秘密。
今天,就让我给大家破解一下我们国家镇国之宝----兵马俑究竟有哪个四个“W”吧!
Where?兵马俑在哪?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的秦始皇陵,坐落临潼左右三千米处,现在已经建成兵马俑博物馆,如果你有机会能去西安旅游的话,千万不要错过喽!
Who?是谁修建的兵马俑?是秦始皇修建了兵马俑,准确的说,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兵马俑,这项工程由72万工匠一起完成的,工程规模之大,气势宏伟显而易见!
Why?为什么会出现兵马俑?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自封为始皇帝,虽然成为天下之主,他多么希望自己打下的江山世世传下去,但人总是要死去的,秦始皇担心自己死后江山被别人篡夺,国土被外部势力入侵,希望死后在地下也能统帅千军万马。可是又不能用活人陪葬,于是秦始皇下令建造了兵马俑,当做自己的陪葬品。
What?“俑”是什么?我国古代有过活人陪葬的习俗,想一想那是该多么残忍,随着时代变迁,社会文明的进步,后来便用假人代替真人,这些假人并被成为“俑”。也有人怀疑兵马俑是用活人当做模具制成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的统治时期是特别残忍的,不过研究表明,正是在秦始皇废止了人殉,用木俑或陶俑代替。兵马俑是纯手工打造的,大部分都是用陶瓷制成,既坚硬又均匀,里面是空空如也,根本不是活人制作的。而却兵马俑制作的非常精细,就连脸上的眉毛,都根根分明,发髻清晰,绝妙无论,每个人表情不一,容貌神态没有一个是重样的,就连每个人的手掌纹都雕刻下来了。
兵马俑,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遭受几千年战火洗礼,一直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现在它们重见天日,将与这片土地一起见证中华日益崛起,兵马俑永远是我国独特瑰宝!
《布达拉宫》
中国有很多世界文化遗产,如:宏伟的北京故宫,蜿蜒起伏的长城,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红山上,它是由宫殿寺和木水塔融为一体,是规模浩大的宫岛式建筑,布达拉宫,在海拔3700米的高山上,占地面积共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为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始建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300余年来,布达拉宫大量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余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雕像、唐卡,《贝叶经》《甘珠尔经》等珍贵的经文典籍,表示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的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监测,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发廊系玉器锦缎及工艺珍玩,表现的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古时候人们为什么修建布达拉宫呢?共有两种说法:
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子宗公主和文成公主修建的。
作为松赞干布监督所修建。
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虽没有故宫宏伟,没有长城那蜿蜒起伏,又没有敦煌莫高窟的美丽,那却格外壮观。布达拉宫不愧在中国文化的珍宝,他将在中国文化遗产的长河里永远闪耀着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