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苦根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4 15:14:57
《“苦根”结硕果》
朱晨同学(女)是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生,在1991年高考中,以各科总分569分的优异成绩(文科类),成为江苏省高考“状元”。高考语文单科成绩为105分,也名列前茅。
朱晨的语文成绩突出。她在各地刊物上发表散文十多篇,1990年获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一等奖。她多年当班长,是无锡市一中文学社的社长,一中学生会刊物《二泉》的主编。朱晨同学是聪明的,但比她聪明的同学有的是,她在学业上得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勤奋,在这方面,有两个佐证。
一是12册日记本。
朱晨同学进入初中,语文老师指导同学每天写一篇300字的日记,朱晨同学认真地坚持写,中学6年,没有一天间断(包括寒暑假、节日),写满了12本,约六十多万字的日记。学校的不少老师常向朱晨同学“借”日记本去读,并向同学推荐。正是这六十多万字的日记,磨炼了她的观察能力,增加了她的生活积累。朱晨同学曾在日记中写道:“日记是每天不可违的挚友。”
另一个是长长的“书单”。
高三毕业前,上海外国语学院在江苏计划招收两名“国际经济”系的学生。市一中的领导和老师向“上外”招生人员全面介绍朱晨的情况,朱晨凭回忆写出自己在高中阶段课外阅读过的书籍,利用了一节课时间,全靠记忆连续写满了5大张纸(包括正面和反面)的一大串书名,数了一下,总共有6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心理学、自然科学、外语读本等方面。以文学作品为例,她读过的文学名著有多种.她几乎读完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读完了《莎士比亚全集》.她还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等好几种英文原版名著。
她这样如痴如醉地读,一方面是受到学校教师的影响、启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每次教到名篇,就作适当的“延伸”,介绍作者代表性的著作,朱晨总是千方百计地设法弄到这些著作来读。语文课中每周有节课专门介绍古今中外名著,使朱晨大开眼界。她课外阅读有严格的选择标准,在高中三年里,她从不去翻一下五花八门的“通俗小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愿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肤浅的东西上。”
她能读到这么多的名著,跟她的家庭影响有很大关系。她的父亲是大学教师(理科),母亲是音乐教师,后调到文化局工作。文化局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名著很多,学校里借不到的书,几乎都可以在文化局图书馆中借到。她的母亲也总是将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借回家,介绍给朱晨看。所以,朱晨的书包里,总会有一两本很不错的课外读物。
重点中学的学生,大多被沉重的作业负担压得气喘吁吁,无暇旁顾,朱晨怎么有如此多的时间看“闲书’呢?这么巨大的课外阅读量,不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吗?她自有一套适合她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她的学习方法概括成三句话,就是“超前学习、专心学习、巩固学习’。“超前学习”,即每上一节课前,她就已经把老师要教的内容仔细地预习,心中有底,懂得自己在上课时哪些内容要格外留心学习。“专心学习”,指上课十分专注,课上的教学内容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巩固学习”,指每一堂课下来,她一定要‘趁热打铁”,把课上学到的再看一遍,想一遍,练一遍,加深印象,以求巩固。正是她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也争取到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课余她依然有时间读各种“闲书”。广泛的阅读,拓宽了她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她的学习效率,形成了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古罗马著名作家大加图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朱展同学的“甜果”,正是她十数年勤学苦练结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