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校园内外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26:47
《精彩自豪成长》
金风送爽,红旗飘扬,校园内外一片喜庆祥和,祖国妈妈喜迎70华诞,我们巍小教育集团巍山校区对祖国妈妈深情告白,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欲出。紧接着,金灿灿的朝霞洒满整个校园。两位升旗手精神抖擞,伴随着雄壮的国歌,缓缓升起五星红旗……蓝天下,朝阳中,飘扬的国旗,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显得格外鲜艳!
综合楼前,金校长带领着全体老师缓缓走来,挥舞着小国旗,饱含深情地放声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随着主旋律的展开,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用歌声将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娓娓道来。我们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唱着熟悉的曲调,来到操场上,现场顿时变成欢乐的“红色海洋”。
在温情的歌声中,合唱团,儿童诗,创客,民乐队,竹编,书法,绘画,茶艺,舞蹈,无人机,竹笛,各种各样的社团展现自己的才艺、特长。其中,我最喜欢书法社团了。小同学挥毫泼墨,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国”字,格外有力,那字间的一笔一划,充满了浓浓的爱国之情。还有那儿童诗社团朗诵的儿童诗,句句触动人心,滋润心田,诗意弥漫了整个校园。这些社团的小同学真是多姿多彩,活泼健康,是我们巍小竹娃的杰出代表。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操场上,同学们欢快地跑出来,组成一个大大的“ 70”字样,后面是一面大大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教学楼的走廊上站满了同学,大家手挥小国旗,齐声高呼:“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生日快乐,生日快乐!”那声音响彻云霄,那场面壮观无比,我们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无比自豪。
精彩!自豪!震撼!喜欢这样的仪式为祖国妈妈祝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心怀梦想则国充满希望。圆梦中华,看我少年。
《精神时尚》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一段台词曾经流传于校园内外,王菲的烟熏妆让各妙龄少女相继模仿。什么是时尚?时尚就是听MP3,看MP4。什么是时尚?时尚就是德国的车,法国的香水,外加意大利的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当抛出一个“什么是时尚”的问题的时候,恐怕大多数人的回答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这几方面,然而揭开这一层层光鲜的外套,人们最该追求的应该是精神的时尚。
所谓精神时尚,不是随大流的人云亦云,而是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寻找到一种让精神升级,让生命跨越到另一个层次的“天山雪莲”,然后把它耘成最肥沃的泥土,让你的生命之树即时地汲取营养。
随着《感动中国》年年届届地开展,“感动”成了最流行的精神时尚。用37年的孤独时光谨守一份不再孤独的诺言,以青岛“微尘”扬起的席卷人心的爱心风暴,从这些感动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震撼的美丽,它来自精神,来自感性的冲动,来自理性的坚持,来自人性最可贵的部分。当我们因这些感动而感动着,当我们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时尚,并试着创造另一份感动的时候,孕育了千年的孔老夫子的“和谐”之花将结出一枚硕大的果。
看看红军走过的光荣之路,艰苦之路,挥手那一片沉入历史的雪山草地,长征精神却成了永恒的时尚。希望是望不停的渴望,长征精神让我懂得坚持就是胜利,在危机面前不动摇,不绝望。这是一把最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一种最长久的精神时尚。当我们有了百折不挠的毅力,当我们有了战胜苦难的力量,通往成功的道路将豁然变得宽广。
黄沙漫漫,迷茫中的迷惘,胡杨却硬挺出一种骨气:活者三百年不死,死者三百年不倒,倒者三百年不朽;碧波浩淼,水与沙砾之间吻出一条白色的唇线,海之大,因为它由无数滴水组成,海之广,因为它接纳每一条河泽。在我们的视线里,流行着很多精神时尚。
精神需要更新,精神需要时尚,在你心向往的一方,有一个属于精神世界的流金溢彩的华堂。
《早晨的校园》
几缕阳光洒满了整个校园
把校园内外照的亮堂堂的
踏进校园
一阵清风迎面而来
带着几分青草的芳香
轻轻抚摸过我的脸庞
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畔
鸟儿在枝头开起音乐会
蜻蜓在操场上翩翩起舞
蜜蜂蝴蝶辛勤地采花蜜
走进教室
从鼓鼓的书包中拿出一本故事书
与大家一起阅读
参加了这不一般的聚会
这就是早晨的校园
舒畅开心
《校园内外》
随着民青组织的逐步扩大,学校领导给民青支部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并要求从校内走出校门以外,诸如重大节日的街头秧歌队,以及化妆讲演(宣传时势)等活动,都能看到民青盟员们那朝气蓬勃的身影。新干校的大横额挂在哪里,父老乡亲们跟到哪里,扭罢秧歌讲形势,总会博得阵阵热烈掌声。晚上回来,大家宛如凯旋归来的战士一般,激动不已,久久不愿入睡.
到居民组访问,也是政治指导员给民青盟员安排的锻炼机会,访问内容是“附近驻军有无借物不还的现象”。我和李峥同学到五区去访问,走了五、六个居民组也没有人说存在军人借物不还的情况,最后到第七组时,发现有违纪现象,赶忙记录下来,回校后抓紧向指导员汇报,受到了他的表扬,说我们俩采访比较深入。这对后来的新闻报道工作,是个很好的演习。
1947年9月2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是我们赴“胜利报”的同学,和去乌兰浩特“内蒙古自治报”的同学一起离开齐齐哈尔市奔赴工作岗位的一天;也是沿着新干校为我搭就的桥梁,踏上新闻工作这一康庄大道的起跑线。就在离开齐齐哈尔市火车站的一瞬间,分配到“嫩江新报”的同学们,赶来相送,当时被黎大队长抓拍下来的这一历史镜头,已经永远固定在那个珍贵的时刻.时光却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依样如白驹过隙般地流逝.从那时开始,西满新干校的民青支部活动,也就此告一段落,并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在我党所领导的青运史上写下了可纪念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