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铃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校门,满心就想着赶紧回家,能早点放松放松。走到停自行车的地方,正准备跨上我那“宝贝”自行车,旁边小街上突然传来一位阿姨的声音:“同学,能帮阿姨填个问卷不?”
“填问卷?”我愣了一下,心里满是好奇。在学校里填问卷不稀奇,可校外还有人做问卷,感觉挺新鲜的,跟课堂上老师发的肯定不一样。我没怎么多想,就爽快地答应了,说不定能从问卷里了解到什么新鲜事儿呢。
我接过问卷,找了个石墩子坐下,开始认真填写起来。题目一道接着一道,大多是问“学习态度好不好”“成绩怎么样”这类和学习相关的问题。填着填着,快到末尾时,一个“父母电话”的方框赫然出现在眼前。我心里“咯噔”一下,警惕性瞬间就提起来了。“要父母电话干啥呀?万一这是诈骗的,一个电话过去,家里不得出啥事儿啊,搞不好人财两空!”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心里七上八下的。
我抬起头,盯着阿姨,问道:“这是咱们学校搞的调查不?”阿姨眼神有点闪躲,支支吾吾地说:“呃——不是。”这一下,我心里的疑云更重了,感觉她好像有点心虚。阿姨赶紧解释:“这是课外了解培优情况的。”可我还是不放心,骗子哪会管那么多后果,做啥都得往最坏的结果想才对。于是,我把自己的姓改成了“李”,爸妈的电话也改了几个数字,做完这些,我心里踏实多了,嘿嘿,这下应该安全啦!可别批评我不讲诚信,要是因为这份诚信,让自己付出很大的代价,那可太不划算了。
我填完准备走,阿姨又把我叫住了,开始不停地问我问题:“你觉得哪科成绩不太好呀?”“需不需要老师给你辅导辅导?”……前前后后问了不下十个问题,我耐着性子一一回答,等终于能走的时候,一看时间,都六点五十了。我赶紧骑上自行车往家赶,心里暗自嘀咕:下次说啥也不填这种陌生的问卷了!
回到家,我坐在书桌前琢磨这事。课外培训要联系家长,要父母电话好像也挺正常的,说不定是我自己想太多,太疑神疑鬼了。不过,在外面的时候,“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真没错,谁知道会遇到啥情况呢。
点评
本文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富含思辨色彩的瞬间。作者将一次看似平常的问卷经历,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从“爽快答应”到“心里咯噔”,再到“改信息自保”的机智应对,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警觉与智慧。文章最可贵之处在于对“诚信”与“自我保护”这一现代生活矛盾的真诚探讨,既不回避内心的犹疑,又展现了难能可贵的审辨思维。
标签:校门冲出满心迫不及待校外赶紧插曲一响想着放学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