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薄暮之时,明月初现。我徜徉于历史的长廊,伴着一片沉寂,追寻先贤的足迹……
追寻先贤的足迹,何不去刘禹锡的陋室一观?
斗室之中,一床一桌一人紧邻,刘禹锡坐于木桌前,手持破旧的毛笔,在淡砚中轻浅地画着圆弧;望着远方的松柏,神色似欲与其浑然一体;赫然想到近来的遭遇,不禁微微颔首——政治变革之牵连,数员奸臣之谗言,和州知县之势利,本为三室三厢的屋室,竟逐而削为一间斗室。“墙倒众人推,沦落又何妨?”他喃喃而语,不禁欣然,臂一挥,将心声刻于门前之石,继而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雅,享“调素琴,阅金经”的悠然。他的文,傲立,如他的志,高洁……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每一句高洁之语,每一方不屈之情,皆刻画刘禹锡的洁身自傲。
追寻先贤的足迹,何不去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一览?
自宰相之位,贬至邓州知州,范仲淹紧锁眉头,正观览好友所绘之图,顿时明其用意。洞庭湖自气象万千,阴则“淫雨霏霏”,晴则“一碧万顷”,却与天下百姓毫无关联,又何因其而悲喜?“若为官者皆为百姓而生,此乐何极!”他欣然,不禁心生规箴之意,爱民之情,笔墨挥洒,书写下千古美文;复理百姓之事,不顾身疲。范仲淹心中,怀着君主,怀着百姓,怀着天地,却唯独没有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一言豪言壮志,每一分宽广心胸,皆刻画范仲淹的心怀天下。
追寻先贤的足迹,何不去宋濂求学处一望?
求知路上,跋涉而来。宋濂的步伐,虽沉重,但踏实,绘着冻疮的足,从容不迫地向前迈去。宋濂终于赶到学舍。此学舍富足之人甚多,“同舍生皆被绮绣”,人人昳丽,“烨然若神人”;宋濂貌不出众,仅披“缊袍敝衣”。他见同舍生的奢华,只微微一瞥,“略无慕艳意”,眸光仍亮。“以中有足乐者”,口体之奉微薄又何妨?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每一步踏实为基,每一问满获于怀,皆刻画宋濂的以学为乐。
……
夜渐深矣,皓月千里,似乎欲将城内微小的那一点灯火,融于己身。我仍徜徉于历史长廊,沉于所思。
孔子坚持游列国,身拥圣贤之道;李白乐观尽倜傥,作数千古名句;司马迁坚忍集材料,《史记》名满天下……这皆为中华民族精神品质之精华!反观自身,可遇困境随波逐流,逢抉择仅思私利,值年少不学无术!民族精神实在可贵,吾等必学于身!
追寻先贤的足迹,我看到古先贤民族精神的印迹,看到今新世文化自信的根基,看到这夜不再沉寂……
文题网专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