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古城泉州晋江,那里至今保留着很多古老的节庆习俗,比如除夕之夜的“跳火群”就是一个富有地方传统文化气息的年俗。每年快到除夕时,我就盼望着举家回乡和陪奶奶守岁,重温别开生面的家族“跳火群”盛会。
所谓“跳火群”,闽南话又叫“火盘”,就是自古流传在泉州沿海地区的一个传统习俗。每年除夕这一天,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在供桌上点燃香烛后,就开始举行神圣的“跳火群”仪式了。族人们少长咸集聚聚一堂,在自家祖宅神厅前堆上树枝、稻草或秸杆之类燃料,点燃后,祭祖成员按辈分大小依次从火堆跳跃过去,边跳边呼唤着吉利歌谣,祈愿来年的吉祥和如意,族人们在一边吆喝助威。火光夹杂着鼎沸的人声,声势颇为浩大,那情形令人想起远古时期部落里的篝火联欢,古意盎然而又热闹欢庆,充满浓郁的田野气息。
这一民俗是怎么由来的呢?听族里长辈说,泉州晋江沿海人民自古以海为田,谋生不易。元朝末年,闽南沿海渔户、海商不堪忍受官府的盘剥压榨,举行起义。作为远近联络新号,他们约定以“烧塔仔”为号,各个村落同时起事。起义最后获得成功,并且获得广泛响应,元朝统治也在风雨飘摇中退出历史舞台。但“跳火群”这一民间习俗却在我故乡晋江安海世代流传下来,随着时间流逝和时势的变迁,这一习俗的性质慢慢发生改变,后来演变为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节庆仪式了。
今年寒假回乡,我又兴致勃勃地体验了别开生面的“跳火群”仪式。堆得高高的燃料点燃了,随着火苗的窜起,一年一度的跳火群正式拉开序幕,伴随着“大人跳入来,年年发大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的古老歌谣声响起,在飞迸的火星中,家族大大小小一脸喜气,一个接一个熟练地跳过火堆,通过一大截台阶,走出厅外,再从正门步入神厅。家家户户欢声笑语随着火光流淌出来。飞出祖宅之外,汇成乡村欢乐的海洋……
我却有点迫不及待,只等着等着早点上场亮相,目不转睛地盯着“跳火群”的家人们。
终于轮到我了,我感觉自己心跳较快,能否成功越过火堆,不仅是面子问题,更关系到明年的“运势”,能不紧张吗?深深吸了一口气,双腿微微弯曲,心里默默祈祷神明:“保佑我一跃成功啊!”,随即纵身一跃,“嘭”的一声稳稳落在火堆的另一头!
可是,正当我沾沾自喜时,忽然空气中一股刺激的焦味马上让我大惊失色:咦,什么情况?发梢怎么有点灼热感啊?我用手一摸,“啊?头发烧焦啦!”我惊叫起来,妈妈即刻赶上前来,两三下为还在滋滋燃烧的余火。乐极生悲,我的心情一下低落下来……正在沮丧之际,奶奶笑眯眯调侃道:“哈哈,你的好日子都已经烧到头上啦!”众人听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受到这种喜气氛围的感染,我的不快一下子就消散得无影无踪,心情又变得明朗起来。
一轮接着一轮地跳着跳着,不知不觉间,时间从我的脚底下悄悄溜过,除夜渐渐深了,“跳火群”进入收尾阶段,一切声息也渐渐沉寂下来,一个充满年味的除夕夜很快即将过去,新年的脚步声仿佛侧耳可闻……我在熄灭的火堆旁,眼睛里看着亲朋好友的笑容,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住了,我回想岁岁年年的点点滴滴,心中有了一丝感慨。
逝水流年,也许每一个节庆最终都会消逝,就像一滴水融进岁月的长河里。然而故乡除夕的熊熊火光照亮了我的童年记忆,不曾熄灭。
文章作者:吴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