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2024-10-08 00:59:08 阅读: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艺人六年级作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1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偶过街头,见一位卖水果的大妈,她正用陈旧的木杆秤熟练地称着香蕉。望着杆秤上的点点星花,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制作木杆秤的手艺人把刀定星花的情景。“嗤”的一声,长铜丝断;“啪”的一声,细如绿豆的秤星稳稳地嵌入木杆秤中。那位手艺人就是我的外公,幼时的我常常站在外公身旁看傻了眼。我觉得外公像极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外公手里的刀像极了李逵的黑板斧。现在想想外公为练就一套熟练的手艺一定下了不少苦功吧。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电话视屏采访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外公:“外公,制作手杆秤的手艺是谁传给您的呢?”外公微笑着说:“嗯,很多年前外公在浙江时,你的伯公手把手教我的,后来我又传给你舅舅。”

“那您是怎么做秤的呢?”我好奇地问。“做秤嘛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要选用红荀子木做秤杆,从山上运下,放家中阴干。”外公想了想,说,“一年后经过微烤,压直,锯短,刨光,这样一根合格的秤杆初胚才算好。当然安叨子、铜皮刨焊、校秤定星、定星花、打磨、清洗、上油漆等几十道工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哇,原来挂满外公店铺墙上的木秤,我以前只惊叹于他们大小有别粗细不一,不曾想制作工序却还如此复杂,手艺竟如此精细。此时,对手艺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哈,制杆秤时最引以为豪的还是工艺的改进。”待在一旁的舅舅忍不住接过话茬,激动地说,“我们原先要用圆规一根一根划线,费时误差也大。后来,我们不断改良,发明了夹锯固定划线,这样秤杆不仅可以批量生产,而且大大提高了精密度。”说完,舅舅话中带着骄傲的语气。

采访快要结束了,外公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公平的心,精准的秤,不做短斤少两的秤是我们做秤人最基本的原则,做人也一样。”

手杆秤制作艺术就是这样,口口相传流传下去,又不断地推陈出新向前发展。现在,手杆秤虽然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外公把刀定星花的情景,及他隽永的话语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2

我们学校在一个沿海的小村子,村子虽说小,但历史悠久,海上的“丝绸之路”就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村里的老人经常说起我们村的种种光辉成就,最负盛名的就是我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古”传统手工制陶技艺。今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团跟着市电视台的记者们一起走进陈师傅的家里,一探究竟。

早上九点,我们到陈师傅家却扑了个空,原来他又到沙坡去挖土了。很快,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挑着担子向我们走来,担子里装着一些颜色很深的黑土。“陈师傅好!您这土怎么这么黑啊?是不是还要洗一洗啊?”我们不解地问道。

“哈哈!”陈师傅笑起来,“傻孩子!这土要是洗了就不能用了!”他看着我们一脸疑惑地样子,接着说道:

“这黑茶古的原材料就是这种黑色的黏土,它的黏性高,非常适合手工制作,能制作出很薄的壶坯。这样的土做出来的茶壶,壶壁很薄,烧水时,放在火炉上,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听了陈师傅的介绍,我们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觉得自己真像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接着我们跟着他来到窑炉前,陈师傅拿出一个做好的茶壶给我们看:圆形、有壶胆、壶柄、壶嘴,壶胆器壁外观呈螺旋状条纹,显得古朴庄重;壶柄挂在壶胆外壁的两端,没用时侧放,用时则竖起,灵活自如;壶嘴粗大豪放,更显个性。多漂亮的茶壶啊!我们不禁发出阵阵赞叹。

“孩子们,要做出这样一个茶壶,需要花费的时间可不少,要需经过拉坯、上釉、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其中拉坯工艺要求最高,最讲究手艺。”

“对对!我见过陈师傅拉坯,每次都要特别小心,慢慢做要花好长时间。”一个参加学校黑茶古兴趣班的小记者颇有感触地说道。陈师傅微笑着对他点点头,每次来学校教我们做黑茶古,他都特别用心,特别认真。这大概就是一个民间手艺人对传统工艺的一颗赤诚之心吧。

采访快结束时,陈师傅高兴地向记者们谈起一件事情:村里向市里申请对黑茶古的扶持资金已经批下来,市里的专家团将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对黑茶古的制作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后黑茶古有望向全市推广使用了!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高兴得一个个拍手称快!

是啊,传统工艺要想保存下去,离不开技术的改良,质量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孩子,我们更要不断创新,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续传承下去!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3

听说我们村住着一位糖画手艺人,我便吵着让爸爸带我去拜访他,去看看这小小糖画,为何能称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邓爷爷,您好。”推开老旧的木门,我终于见到了邓爷爷。只是,除了一身糖味,他也跟普通老人没什么区别呀,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小朋友,快坐快坐。”邓爷爷热情的招呼我,拿了一个小板凳让我坐下后,就起身去拿了一个塑料袋来。一打开,只见满袋子都是他的家伙什:起子、勺子、竹签、糖等等。我以为糖画工具只有勺子,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小小的糖画工具也有这么多名堂。

邓爷爷就开始制作糖画了。他先往锅里倒了些水,又伸手往糖罐摸了一些白砂糖撒进水里,再放入红糖及少许饴糖,过程十分流畅。他从始至终没瞟过一眼糖,做了这么多年糖画,比例他早已烂熟于心。

接着,是最重要的熬糖了,糖的成色及最终能否凝固都看这一步。邓爷爷用勺轻轻搅动着,边搅还与我谈起了自己。原来,爷爷是四川人,少年时期随父亲来到了福建,就再也没回去过。几十年来,他靠糖画养活了膝下一双儿女。他的儿子曾要给他买现代的糖画机、糖画笔什么的,既方便还省时间,可他拒绝了,他说那样画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的,只有这薪火相传的倒糖人技术,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

说着说着,糖的已经熬好了,爷爷拿出勺子舀了一勺糖,在石板上飞速倒铸,不一会儿,一只凤凰就勾勒好了,那线条根据不同部位,有的粗,有的细,我不禁觉得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飞到我面前。它的眼睛仿佛注视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来,舔了一口,好甜!咬了一口,真脆!

爷爷看我赞不绝口,喜笑颜开,也给自己倒了一只老鼠,边舔边说,自己已是年过七十古来稀,糖尿病什么都有,糖画是禁忌,可他还是时不时给自己倒一个,倒不是为了好吃,自己味蕾早就退化了。为的,只是那一份对家乡的感情。可惜,现在大家都用起了糖画机器,他很怕有一天,手工糖画技术成了博物馆中的“恐龙化石”,人们只能在历史书上看见这种方法,再也没人吃得到如此传神的糖画了,只能吃到冰冷的、毫无温度的糖画。

临走,邓爷爷又画了一只公鸡报晓让我带走。看着那栩栩如生的公鸡昂首打鸣,回想着爷爷的话,我心里沉甸甸的,真希望有机会学习糖画,让这一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4

“李师傅,给我一个玻璃小猪。”“好的,马上给你做一个。”好不容易挤到那里,我拿着二十元钱,看着那位师傅,他身形高大,脸上戴着一副墨镜,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在他的房门边写着:现场制作玻璃挂件。你也许很奇怪为什么我会发现这偏僻小巷里的“奇人”?那是因为小店边总围着一大群人。

我站在旁边,看到他拿起了一把“枪”。正当我好奇“枪”的用法的时候,只见他将旋钮一转,猛然一股粗火舌向我冲过来,吓得我心惊肉跳的,背上一阵发凉。看到他右手上被灼伤的一块红疤,我不禁想到他工作的辛苦。可是他却毫不惧怕,继续工作。你瞧,他变戏法似的从桌子底下抽出一根玻璃棒,在火上烤着。刚开始玻璃还能抵挡火的猛攻,可不一会儿,玻璃渐渐败下阵来,在火的烘烤下,渐渐弯下了腰。李师傅趁着这个机会,观察该怎么做,同时拿起美工钳,一扭、一转、一刻、一划……一刻不停,让人眼花缭乱。

一分钟后,我已经看到了小猪的轮廓。可是它的五官呢?仔细一看,发现那脸部缺少五官的地方都留有小孔,不知道是用来干吗的。只见他又拿出很多颜色的玻璃棒,靠软后点上五官。真神了!眼睛滴上去自己形成了球状,耳朵滴上去一扶就成形,鼻子递上去只用按上两下就可以了。

接下来,他又拿起小猪又打磨、又烘烤,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我还在注视着小猪,看见它栩栩如生的可爱模样,四肢、脸颊是那么完美。我一下爱不释手,舍不得把它放在包里。

“好的。马上给你做一个。”我走远后,还听见老板那热情的招呼声,看着手中的小猪,猛然醒悟:这就叫绝技!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5

在我家对面的小吃店里,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忙忙碌碌———他,是一个手艺人,更是城市里最美的风景。他今年40年左右,是外地人,以卖煎饼谋生。每天,我总要在回家路上捎一个,细细品味。

今天,我又迫不及待地进了店。还没坐定,就喊到:“大叔,来个煎饼,不要辣!”“好勒!”,大叔放下报纸,乐呵呵地朝我点点头,立刻忙活开了。只见大叔抓起大勺子在面糊中一匀,右手一摆,面糊飞快地擦过炉面,不多不少正好够,其余的被他回手一捞,不偏不倚正好落进桶里。别看大叔眼睛不好,做起事可不含糊。他右手执个鸡蛋,轻轻一咯,在饼是轻轻一洒,鸡蛋就铺在饼上了。随后他又拿起一根香肠,在肠衣上一划,大拇指一挺,肉就出来了。“嚓嚓——”几下,香肠片已落在了饼上。最后,大叔拿起刷子在饼上刷上甜面酱,就完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吃着,没几秒,大叔已来到身边,我已找好,正朝我笑呢!

望着大叔那古铜色的皮肤,我不禁感叹,大叔,你真是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6

生活中有许多人是凭着自己手艺吃饭的。比如:卖煎饼的、擦皮鞋的、剪头发的.……今天,我就讲讲在我们校门口卖宝视达眼镜店旁边,有个煎煎饼的老先生,他每天六点就在那摆摊,五年从来没断过。上门的顾客很多,顾客一来就问:“您要几个煎饼,喝不喝稀饭。”他在烙煎饼的时候十分帅气,虽然他年纪很大了,但他烙煎饼的速度很快两分钟就能烙一个。

他先是拿个鸡蛋往锅边一碰,把生鸡蛋倒到碗里,拿双筷子在碗里快速搅拌,然后倒入几勺面粉用筷子继续在碗里搅拌,把搅拌好的面糊从煎饼锅边倒入,用手拿着锅柄使面糊平摊在锅底形成一个大圆,停留一分钟,用木板把煎饼翻个个,把上面的生面翻到底下用小火煎制,不一会一个煎饼煎好了老板在煎饼上涂上辣椒酱,顾客尝了好吃极了。顾客临走时,他还不忘说声:“再见,走好下次再来。”

有一次,星期天早上,我给妈妈说:“我想吃煎饼和烧饼,妈妈给了五元钱说想吃去买吧。”然后,我高高兴兴的去了,因为我急着想回家看动画片,在放煎饼的桌子上把稀饭弄撒了,就在我想在买一碗时,卖煎饼的老板和气的说:“小姑娘我在给你盛碗稀饭吧!”我说“好啊!”我连忙递上了两元钱。他却说:“小姑娘,我不要钱。”我用怀疑的目光问他说:“为什么啊?”可他却说:“顾客连尝也没尝,就不小心洒了,而且是在我的地方洒的,更何况……。”我哦了一声说:“我明白了!谢谢你,你真是个好人啊!”

这位卖煎饼的叔叔,就是靠着他煎饼的手艺,不掺假、煎的好吃,诚实善良的性格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所以早上来吃早点的客人络绎不绝。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7

我不爱出来走动,今日却难得有致到外面逛逛。夜里下过雨,早晨仍是阴云缭绕。这才半晌,太阳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路上的行人逐渐少了。

“当!”我转身望去,几米选有一老大爷,似乎是他的不锈钢盆脱手了。走进去,老人头发一半近白坐在一个石板上,身着灰色马褂,裤子也是灰色的,不过颜色更深点。左臂上戴着蓝色塑料套袖,右臂上却是白色的,深黄色的皮鞋稍微带了些泥土,总体却是干净的。

他的左右手各戴一只白色的手套,右手拿了一个铁柄的刷子,或许是磨刀石;左手呢,是一个红棕色的内圆外尖的正多边形,上面充满了铁锈。不一会儿,老人的左手套便变得棕红了。只见他左手拿起那东西,右手拿着刷子,稍沾些水,便开始“唰唰”起来,时而前后,时而左右,时而又斜着刷,但铁锈却未少多少。他又放在盛有水的盆,仅刷几下,便又拿出来,仍像刚才一样,“唰唰”。

我站在他前方2米处,看着他重复看上去都一样的动作将近5分钟,却始终没有发现铁锈除去太多,我似乎感觉这情景在哪儿见过,却始终记不起来。向前走了一米多点,问他:“大爷,您这还要多长时间才好?”他仰起头:“不急!”果然,不两分钟,盆里的水便浑了,他手上的东西也银光闪耀了。

忽而忆起家乡的那位磨刀老人。他总是带一块磨刀石,蹬一辆自行车。身披蓝马褂,下缀黑色长裤。一边蹬,一边喊:“磨剪子咧,锵菜刀!”这时,各家各户都拿出剪子,菜刀,这十几把刀,够他忙活,一下午他才能全部整好。那时总不明白他一边磨一边加水,现在觉得似乎那样可以磨得更光滑。我曾问他:“大爷,为何您磨的刀可以用上个把月,仍然不钝呢?”她笑了,慢慢说:“磨刀不需要多么高技术,关键看性子急不急,这需要慢慢来,所以我才能磨好。”那时,只是拍拍脑瓜,想不透,是呀,一个八岁的小孩怎么会懂呢?

可现在这小孩已十六,终于明白了,磨刀如此,为人处事亦一样。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8

每当看见那一张张早已褪色的窗花时,泪水便模糊了我的双眼,泪光中,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位慈祥的老太太,左手拿纸,右手执纸,“咔嚓,咔嚓”地剪出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窗花来。

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到了她的手里就像变魔术似的,左剪右剪,纸屑纷落,一抖开,便成了一只红冠翘尾的大公鸡,眼珠滚圆,好像在转动,张嘴引颈,似乎在报晓呢!我们喜欢花,她就剪牡丹。纸在手中飞转,剪纸在纸上欢快地游动。一会儿功夫,一朵青枝绿叶簇拥的红牡丹就在她手中盛开了 老太太年近七十岁,有儿有女,却不要他们的赡养费,她说:“我一辈子靠双手吃饭。不劳动,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常常将剪好的窗花拿到街上去卖。活泼可爱的散财童子,形态逼真的飞禽走兽,艳丽娇美的各式花卉,把街市打扮得绚丽多彩。对于街坊邻居,她是从来都不收钱的。每到年前她还会精选出一些好看的窗花,挨家挨户地送,各家窗花争奇斗艳,增添了不少节目的喜庆气氛。

邻居没有时间照看孩子,她便把孩子接到自己的房中照看。孩子哭了,她就剪窗花,什么,“孙悟空大闹天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剪一个,讲一段故事。孩子们看着、听着,可乐了!临走时,一人领一副窗花,回到家,高高兴兴地把它贴在窗上。哪个孩子学习不用功,她就剪个“凿壁偷光”来教育;哪个孩子不爱动脑筋,她就剪个“司马光砸缸”来启发;哪个孩子自私,她就剪个“孔融让梨”来引导。那些窗花贴在窗上,印在心里,孩子们从中悟出了不少道理。

不料,老太太去年年底突然去世。她人虽然走了,但那些开不败的窗花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9

在外婆家,有一张精美的竹席,光滑的竹席两头有各有一个大大的“喜”字,像一件珍藏品,每逢见到这张竹席,我都会想到村里远近闻名的”竹席人“——老蒋头。

老蒋头皮肤黝黑,瘦小的脸上一双明亮的小眼睛格外突出。高挺的鼻梁,宽大的嘴巴,看上去与干巴巴的脸不怎么相称,一双饱经风霜的手上满是老茧,是他编织席子的证明,也是他引以为豪的象征,更是他“竹席人”的徽章。

在平时,编织竹席可是项大活儿,只见他扛着把斧头,去竹林砍竹子,在村上,他砍的最快,不一会儿,他就手提几根竹子气定神闲地走回来,开始了他那独一无二的手艺——编竹席。

他先用蔑刀把竹子轻轻的砍成两半,再一次又一次的对半砍开,只见蔑刀在他手上闪来闪去,神奇极了,接着他仔细的又刮又掏,把每一处竹心都刮了个干净,然后不断的砍、削、刮,越砍越细,竹子在他手中听话的翻来折去。被他轻轻一划,便成了两半,最后成了细细的有韧性的竹篾,接着,就可以开始编了。

他轻松地把竹蔑翻来覆去,快速的编织着,从里往外,一圈又一圈的环绕着,像飞舞的彩蝶,一张席子的雏形很快就形成了。尤其编织最外层时,他屏息凝神,用手聚精会神地挑起,折,再挑起,再折……有时还会涂上颜色,编上图案,打结,这样,一张完美的竹席就完成了。

有一次,一户人家的竹席破了个洞,扔了又可惜,家里人都没有辙,正着急呢。老蒋头见了,接过竹席,看了又看,娴熟地抽出一根竹蔑,手执竹篾在席子上飞快的飞舞着,时而这儿剪剪,那儿编编,不一会儿,竹席就修好了。呵,竹席层次分明,完全就像新的一样,别人接过竹席,啧啧赞叹。

老蒋头他手艺高超,技艺娴熟,是当之无愧的“竹席人”。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 篇10

秋至,落叶纷飞,满地苍黄,干树秃枝,而他们再寥寥云烟中,淡看风尘,消失不见……

记忆中推开那扇黑油大木门,里面定是座无虚席,老先生是说书馆里独一无二的名嘴,我从小便是那里的常客,一坐下,我便与老先生的粉丝唠叨上回的内容,有一番猜测,甚至争论也是常事。

帷幕拉开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先生探出头来环视全场,然后缓缓踱步到台前,只听醒木啪的一响故事开讲了。

老先生身穿一件深蓝马褂,头发花白,脸上的褶皱像是细浪一条条排开,只见他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便将我们带进了如梦如幻的世界:同唐僧西天取经,随岳飞挥兵北上,与孔明笑分三国,看包公巧破悬案,看黛玉葬花观园……老先生的讲述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忽听得醒目又“啪”的一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梦方醒的我们久久不愿回到现实,怔怔的看着老先生微笑着得意地踱步回后台。许久,我们才泱泱离去。

现在,在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在声声催促中,我不断地加速加速再加速。我匆匆赶路,仿佛已经收不住脚步,可是我的行囊并未因此丰富,我的内心并未因此丰盈。我很迷茫,再次推开那扇大门,里面早已是人去台空,无人喝彩。无人知晓那位说书老先生,身前身后,籍籍无名。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扬起满面尘灰,不知不觉落下了那些不见当日辉煌的老艺人,也落下了那些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艺术精华。可总还有那么一些人,用几代人的信念去坚守住那样最宝贵的东西。他们平凡,却又伟大。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点点星光,从未淹没其中。

这些平凡的老艺人,平凡的他们,不曾夸张虚饰,却值得我们抬头仰望,去尊敬,去铭记,他们留下的精彩……

【手艺人六年级作文(精选10篇)】

标签:作文手艺人六年级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