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2024-09-30 09:02:11 阅读:

读书,一般而言是一件极度私人化的事情。雪夜闭户,独自挑灯,是多少文化人的喜好。阅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将人从“喧嚣的孤独”中拯救出来,并将人抛向“孤独的喧嚣”之中的过程。

选择读好书,是选择了肉身上的孤独,选择了精神上的富足。

叔本华说过,天才是寂寞的,天才是喜欢寂寞的。

在我看来,这所谓寂寞,乃是世俗意义上的概念。

大概真正喜好读书的人,没有几个会觉得自己独处书房中的时候是孤独的了吧。更何况,倘若觉得单纯的阅读行为不够过瘾,还可以自己写一写。巴金曾说,他是读了许多作品乃至可以背诵,就开始创作的。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读书是一个自我储备的过程。阅读时,多数情况是一个人;创作时,自我的意识便在与既往的读书所得进行着对话;创作出了作品,与最初的读者进行交流,许多既往的作家乐此不疲——君不见海明威们在咖啡馆的阔论。

所谓“伏久者,飞必高”,积累了足够的精神食粮,加上适当的生活体验,往往能够创造出不少好的作品。曹雪芹呕心沥血建构了一座精神上的高楼,便是例证。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添砖加瓦少不了。我们的阅读,便是一个塑砖造瓦的过程。

读书带给我们什么?

从精神享受而言,读书可以在使人沉浸于孤独中的同时摆脱孤独;从创作个人作品而言,读书是积累,是互动——积累素材,积累思想,更重要的是积累并形成对于“人性”的深刻洞见。

培根在《论读书》中,谈及读书的许多好处。这些都是不会过时的。好比说,近代哲学的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追溯到苏格拉底。在那个古老的城邦,思想之星火点亮了历史的星空。而了解这些思想,往往与读书相关。

理想的阅读,往往与黑夜相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在暗淡的孤灯中,思想将会不那么受到干扰,思绪也自然无远弗届。

一个人,坐拥书城,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