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一直都在800字

2024-09-30 08:53:07 阅读:

有人认为,人间有两种味道: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的年代,草木味的像氨水在远处似的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像氨水在近处闻似的刺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总是在耕自己的地,城市是肉馅的,总是在耕乡村的地。

乡村,实实在在的乡村,究竟还在吗?

还记得我记忆中的乡下,每逢早晨,村庄里就荡起“叮叮咚咚卖猪肉”的声音。对于长辈来说,这吆喝声悠扬,飘曳,像歌。对于我和妹妹来说,这和无偿来勾魂是没什么两样的。

若是欠这位游贩多少钱,游贩定会用小本子记下,等到下次经过时再追回。当时,我还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死了,小本子丢了,人不赖账,怎么办?

多年后我才明白,这就是乡下人。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新品种,他们擅长精打细算,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会吃亏,“乡巴佬”一词逐渐成为“高雅”的城市人来评价那些乡村人的词语。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入乡”的人愈来愈多;山烧成了砖料,劈成了石材,树削了做木板,熬作了纸浆。

城市一天天变壮,乡村呢?

二线关内,未必是高尚的城市人,“市巴佬”不断地涌现,就像那外表鲜艳的“红黄蓝”,在一起后还是黑的。复杂,灰暗,竞争,争夺,在市中不断地从上演。乡村中一个小卖部的“童叟无欺”,“绝不讲价”。没有任何微笑的老店长,一言不发却傲慢的让人信任。如今大街到处跌水促销

“中午好,同学。”

——“您……”

“会员app扫一下啊。”

——“啊抱……”

“没有办一个咯,要加五元换一瓶酸奶吗,总共是4元,要一个2毛还是2角的塑料袋呢,现金还是微信支付宝?”

——“……”

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估计电视台的播音员也没有那么流利,毕竟他们会让人把话说完。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北京的国子监,开了一家店,叫“失物招领”,专门用来怀念旧物件。离我们远去的草木味,是灿烂的星空,是萤火,是吆喝声,又到哪儿去招领呢?与其说是我们丢失了,倒不如说是我们丢弃了。

说不定在未来,正乘着烈日在棚之下摇着扇子靠着藤椅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个敲着叮叮咚咚的人挑着担子走进来。

满筐肥嫩的猪肉。

梦醒来,是一个穿着制服的会计,——“还钱!”那人拿着笔在本子上圈圈点点……

乡村一直都在,人性掩没了罢!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