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桌面一尘不染,雪白的徽纸张铺其上,安安静静地磨墨,直到浓郁的墨香渐渐散满整个房间,缓缓地流淌。提狼毫,笔走龙蛇,纸上枯墨矍铄,浓墨沉稳,淡墨飘逸,便挥就一幅山水。
艺术家说:“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国画所重的无非是一种意境,而意境则在人心静时才生,于人神清时才发。我觉得,以国画陶冶情操是最好的方式。当我站在徽宣之前,我感觉到心神永远是安定的。所以,我爱丹青的世界。
我从七岁时提起毫素,那时,最羡慕老师可以恣意挥毫,笔随心动,心随情动。老师手中的笔正如心灵之窗,诉说着心中的一切悲欢。从那时起,我对国画就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我想知道每一笔后的感触,我想探索每一幅画后的心境。我陶醉于丹青之中,非常享受这种意境。
我时常在安静的午后,平铺斗方洁白,在纸上留下点点墨迹,像应了一次心灵之约。也爱迎着灿烂的晚霞,抖开画纸,无论作品好坏,都献给盛装的落日欣赏。落日没有言语,我也无声,但心中却像拜会了一个久未谋面的老友,有着畅聊的愉悦。
时常,我一张一张连续作画,为了寻找到老师那轻轻一画而后一带的妙笔。夏天,闷热的房间使我的额头上渗出了大滴大滴的汗珠,但我无暇顾及。我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不管如何艰苦也要一步一步向圣坛走去。终于有一次,我圆满地完成了那小小的一笔,我终于感到了那种越过高山的快乐,跋涉千里后的释然,感受到小小成功的愉悦。
自然,挫折与痛苦也伴我左右。也许是辛辛苦苦将要完成的一幅画,却多了一点无法抹去的败笔,只能看着被破坏的画面而怅惘;也许是奋力学习的画形,在经过无数次练习之后仍然不完美,只能停笔投毫独自失望;也许是无意将从前所学画错,只能听着责备另铺宣纸……
我第一次参加国画比赛时是九岁。其实内容很简单,就是把我已无数次练习过的构图再一次在方宣上呈现。我本以为是轻车熟路,但心急的我无意中调错了梅花的颜色,画到纸上才发现自己已犯下大错。失魂落魄之际,草草勾了几条毫无生机的枝条就交了卷。我居然在这种小问题上出了错,当时我真想痛骂自己。但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让我自己去领悟失败的教训。静下心来一想,我的错并不完全在粗心大意上,倒是心态的问题更要引想注意。心浮气躁本身就是国画创作的大忌,我正是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不是一味地寻求技法。我开始注重练习心静神定,笔下追求的首先是神到、情到、意到。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当我终于站在全省比赛的考场上时,曾经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使我淡定且从容,甚至忘记了紧张。我就像完成一次平常的画作,没有急躁,有的是释然,有的是安静。
绘画使我的生活充实而愉快,它除去了烦躁,留下了安静;除去了不快,留下了愉悦;除去了疲劳,留下了惬意。生活有它点染,一如丹青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