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在历史尘埃里烁烁生辉1000字

2024-09-30 08:51:22 阅读:

趁着休息日,回了趟老家。道路崎岖,山转水转,几十公里的路,到家时,爷爷奶奶的菜已经端上了桌。

可能因为坐车的原因,胃里比较难受,席间只夹了一些菜,奶奶亲自盛的饭吃了几口,就放在那,忙着去拨手机。不经意抬头见,发现奶奶把我未吃完的饭倒进自己碗里,我忙去拦:“奶奶,不至于,现在都全民小康啦,这点剩饭浪费不了多少,不是有新鲜饭吗”奶奶笑了笑说:“没事,大孙子的饭,有什么吃不的,现在好啦,大家都有饭吃,不像以前啊,但凡有一口吃的,都不会丢掉浪费…”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奶奶没说完的话里,藏着多少辛酸,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三年久旱,赤地千里,稀见炊烟,遍地饥号。”十六个字道不出来的艰辛,他们是从那个岁月里过来的人,所以他们更知道粮食的可贵。不是盛在碗里都是饭,可能是荆条叶,可能是刺槐花,还可能是茅草根。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数着日子,坐一天是一天,拿着这个月的工资,惦记着下一个月。可能多少人在饥寒交迫里没有等到荆条花开,倒了下去,就再也没见到春天。当吃糠咽菜成了美好的向往,那么眼前除了苟且还能剩下什么。听故事的人永远做不到与讲故事的人感同身受,因为有些故事,是他们当年的每一个瞬间。

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幸福。但有些传承,我们是否不经意间忘却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春秋季文子世袭贵族,位至上卿,却一生节俭,衣服以朴素整洁为佳,车马能乘就行;“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唐朝名将郭子仪,边角纸张,及年做薄,裁纸之刀,不余寸许。他能历经三朝而不倒,节俭是重要因素;有个书生,家境贫寒,置不起暖炉,冬日冷风猎猎,手脚通红,这便是寒窗。每天清晨煮一锅粥冻凝后用刀切成两块,一顿一块,这便是寒食。寒窗十年寒食又几年?可当他功成名就后,并没有忘记节俭习惯,忙完公务的深夜,下属本意去安排人准备伙食,他却挥挥手说不用了,食盒里那份凉的白米粥就行;伟大主席毛泽东,一生节俭,粗茶淡饭,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主动降低生活标准,不吃肉类水果,只吃素食。后来全国经济稍微好转后,一次开完会请大家吃饭,餐桌上就一盆肉丸煮白菜配上几个烧饼。毛主席在勤俭节约方面始终为着大家做表率。

回家的路上,无意看见窗外,几棵荆条树随风摇摆,不见荆条花开,却看见叶缝里稍露几棵未落的果实。是啊,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风雨飘摇,像这荆条树一样,一步步开花结果,越来越好。但是我们有些优良的习惯,却不能丢掉,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抽枝发芽,茁壮成长…

明年六月初,花开漫山岗。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