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1000字

2024-09-30 08:50:46 阅读:

太行山脉,高耸险峻,多峡谷、山崩地貌。有一条人工引水渠,蜿蜒曲折,穿越了太行山区,将浊漳河水引到林州,满足了千万人民的灌溉需求。这样的事你能相信吗?

无法相信。可它实现了,此刻,就呈现在我的眼前。

它就是红旗渠。

这条人工天河,将晶莹的活水引到了林州,这个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交界处的小县城,这个自古就是严重干旱的区域。从此,林州彻彻底底地活过来了,林州人民彻彻底底地醒过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绝非浪得虚名。

早早听说过有名的红旗渠,这一次的河南之行,实在是有幸能来一睹它的风貌。

头一个来到的是红旗渠分水闸,游客不多,闸上的观景台寂寥无人,殊不知脚下已经洪流滚滚。这是来自浊漳河的浑水,用作浇灌田地。虽然是浊水,但水中亦无半点垃圾,实在是比那些名声鹊起的度假沙滩要净得多。

顺着渠水往前走,渠道中立着一座步行桥,黄底红字,写着“征服自然”几个字,我轻笑一下,暗想这红旗渠的能耐实在是大,竟能写出此般的大话。只是当时,我还不清楚它的建造过程和重大的实际意义。

沿山间小路的指示方向,先登百余级台阶,再在陡峭的崖壁中穿行,就到达了渠水的平行高度。这里的水不再汹涌奔腾,而是静静的,轻轻的,好似躲避着什么。躲开了,躲开了自然的束缚,向着人类,以无限的生命活力奔来了。

这条路格外长,途中一直是平坦的道路,左边是山崖,右边就是渠水。估摸着走了一两个小时,同行的几个伙伴也落开了距离,我便自己独自向前。兜兜转转,竟忘了已经走过多少个石洞,“山碑”两个大字,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到青年洞了!”前面的人呼喊着。

让我来们来看一组数字。红旗渠于1960年2月开始修建,1969年7月完工,干渠长70。6公里,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180个,架设渡槽150座,挖砌土石2500多万方,如果把这些土石磊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光是这阵势,就丝毫不可小觑。

1959年,林州这片大地再也忍受不了高温的侵袭,面对前所未有的干旱,林州人民扛起凿子和锤子,高举着红旗前进,红旗渠的时代即将到来。

十年奋战中,共产党员们冲在了最前头,和群众民工们一起上山,扛工具,挖山头,扒树叶充饥,捞河草填肚子;女同志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造,不会技术干中学;孩子们放了学,人人自觉地搬一块石料……

干的活有多苦,上的山有多险,我们不想而知,而当时壮烈又英勇的场面,也绝非几行文字能够表现。只有红旗渠的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直到今天,依然在山谷中荡气回肠。

那么响亮。

下了山,眼角竟有些泛湿。

又想起那句话,“征服自然”。人会征服自然吗?我未敢苟同,但心底的暖流已经和渠水交融在一起。

没错,是交融。人与自然的交融。

大禹治水多年,李冰父子修起了都江堰,历史的长河中,人与水的渊源,诉说不尽。一切的一切,在交融二字中展现无疑。

“通水啦,红旗渠通水啦。”人们欢呼着。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