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孙悟空读后感1300字

2024-10-16 14:46:14 阅读:

《西游记》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幻想色彩的神话小说,同时具有一种社会主义批判的意义,孙悟空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大家在未读这部名著时,很难想象一只石猴怎可飞天钻地,呼风唤雨,变这变那,甚至能变一土地庙。一个筋斗便可翻出十万八千里,那支金箍棒幌幌就碗口粗细,数丈来长,可又能变得如绣花针样小,这可能吗?当然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却喜欢这个活泼机智、乐观,具有斗争精神和无穷本领的人物。

活泼

他的活泼中透着一股小孩子的贪玩劲儿,在《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对他生性顽劣的描写甚多,如“只见那猴王脱了官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享用。吃了个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换众多仪人回府。”“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作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性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

又如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下撒了一泡猴尿。”

这两处足以看到悟空的活泼好动,而他的天不怕地不怕,更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少有的。

斗争精神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斗,在《西游记》中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这一章回中,最大的看点便是悟空与二郎神之间的斗法。之一章节描写将大圣的不服输展现的淋漓尽致,虽没有大闹天宫的激烈,却可突出他的智慧。

先是大战三百余回合,不分胜负。真君变得身高万丈,悟空亦如此。后妖猴夲营大散,变一麻雀,真君便成饿鹰;大圣又变一大鹚鸟;真君又成海鹤;大圣变鱼,真君成捉鱼的鸟;大散变水蛇,真君成灰鹤;大圣变花鸨,真君现原身,又用一弹弓把它“打个躘踵”。

悟空的敢于斗争,在和唐僧、八戒的比较中,显得更为突出。在此书中,这两形象除了本身的典型意义外,在作品中主要作用是对比中更好地衬托孙悟空的形象。作者批判唐僧的软弱胆怯,像个“脓包”,烘托孙悟空的敢于斗争。又从猪八戒的缺乏信心和恒心,或动辄要“分行李”“散伙”或者临阵脱逃,烘托出悟空的不怕困难,坚持斗争。

在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总是把一切敢于起来与他们抗争的人视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西游记》却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的艺术形象,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我们不是笼统的肯定大圣的斗争,而是因为他的矛头是指向昏庸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和伤害人民的妖魔鬼怪,他对人民却是关心爱护的。作者在四十四回中通过众僧之口称赞他那“与人间报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行动。在取经途中,他对那些危害人民的妖魔,绝不肯轻易放过,多次为人民除去祸害。如在比丘国降服了白鹿精,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又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樵夫。

又譬如过火焰山时,他千方百计求借芭蕉扇,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他师徒得以继续西行,一方面也是为了解救当地人民的困苦。正如他对老者说:“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五十九回),如此等等。

他斩妖诛怪,为民除害的正义行动,以及上天入地,呼风唤雨的广大神通,符合当时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正因为如此,所有几百年来,孙悟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可爱的神话英雄。

就是这样一个孙悟空,纵然在三打白骨精时与唐僧产生分歧,有千般不是万般不是,他也依然是人们心中那个惩恶扬善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标签:读后感孙悟空齐天大圣1300字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