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我的心中总是怀揣着这样的愿望,走出家门,去远方走走看看,看不同人,做不同事。可足迹不一定要用距离丈量,生活的美丽不仅仅在未知的地方;远方的神秘,也不一定在家门之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儿时的我,不仅对游玩有着极大兴趣,更对书籍有着沉迷之心。色彩斑斓的内容,跌宕起伏的情节令我为之一醉。可惜我年龄尚小,还沉浸在童话与小说的世界里,自己编造着满足的故事。一日妈妈见我兴致正好,轻轻拿出一本厚书放至桌前。没有抓人的色彩,没有缤纷的插画,只有硬生生四个大字赫然挺立——《文化苦旅》。“你拿去读一读吧。”妈妈一脸期望。接着,便得知这本书的神秘:某人把它背下写出了好作文……我却不知所云,只抓住了关键:苦!我仿佛一条自由的小鱼,有万顷苦水向我涌来;我拼命挣扎,将人连带书一并推开。“不看不看!”我怀着抵触之心,好似捍卫领地的野兽。
渐渐地,那“苦”的意义,被我所淡忘。直到那年夏日,奔赴甘肃大漠,从江南水乡中跳转出来,领略别样的风沙与历史。敦煌壁画的瑰丽迷人,鸣沙山上的艰难行程,大漠驼背上的远眺辽阔……所有一切成为最独特的经历,冲刷我潮湿的心。
那之后,总有一种奇异的感受,哽咽在心中,却无法言出。那些独特的风景,却只是在脑海的印象中深刻,无法诉之于笔。妈妈似解我意:“你去看看《文化苦旅》吧。”
便在不在意地翻开了它,目录中浮现了那些熟悉之景,我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牵引,不再排斥地细细阅读起来,书中所写仿佛就是我的心灵历程:那登鸣沙山时脚下的无力之感,面对古旧壁画时复杂交织的感触,在骆驼背上看到的景色究竟美在何处……打开《文化苦旅》,好像打通了我心中抒泄的路,原来一些细微的想法在被挖掘放大之后,有着如此撼动人心之力。我便敬重着《文化苦旅》,继续读,生发出更多的注解。
偶然翻到其中一篇,名为《上海人》。我爸爸从上海读大学毕业,我也见识过上海风光。短短三个字下,却有着超出我认识的思考。爸爸总爱听外人的劝诱,总是不能精细用钱,也总是沉默不语。书中说:“有些人一到上海,便与上海的方式神魂与共。”读罢,我似乎找出了爸爸某些行为的原因,似乎在另一个角度,更加剖析地了解了他。
《文化苦旅》中,还有很多未知,待我一一见证与探索。推开门,是远方的美景;推开那扇门,是苦中的乐,是思想的跋涉,是生活中人事背后途远而近距的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