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中国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8 03:31:27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2024年暑假,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的奥运健儿们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振奋人心、精彩绝伦的比赛。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也创造了多项历史,取得了40金、27银、24铜,9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
当义勇军进行曲响彻赛场,万人合唱国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我为奥运健儿们感到骄傲,为身为中华儿女感到自豪!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运动员们的赛后采访发言。
在网球女单1/4决赛中,中国选手郑钦文激战超过三个小时,逆转战胜对手科贝尔,闯入半决赛,在全场欢呼声中郑钦文流下了眼泪。赛后采访时,她说:我一直都想为中国拿块奖牌,在一比四落后时,是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我看见了台上的国旗,它是我这次奥运会最大的精神力量。我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但如果祖国需要我再打三个小时,我依然会全力以赴。对方教练接受采访时说:正常情况下,她不会赢,但她为了自己的国家再跟我们拼命!
当郑钦文创造历史,为祖国拿到这块分量最重的网单金牌时,她高高举起五星红旗,自信坚毅地走在赛场上!那一刻,所有的苦与累,所有的坚持与梦想化成信仰之光,让五星红旗,在巴黎赛场上,迎风飘扬,格外耀眼!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当国歌再次奏响,看着操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时,我对五星红旗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守护的万家灯火,
它是无数祖国建设者用青春换来的自强进取,
它也是无数中华儿女,放眼世界创造历史的强大后盾和力量,它更是我们青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接好属于我们的这一棒,未来十年,我们一定会披荆斩棘,让这个时代听到我们青年一代最响亮的声音!强国有我,强国有我们!我们定不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九三阅兵观后感》
今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大阅兵,我倍感振奋!
看,举世闻名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红旗招展,鲜花盛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际友人齐聚一堂,好不壮观!
想当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中华民族水深火热,任人欺辱。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强盗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杀我同胞,夺我河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救亡,浴血奋战14年,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不容忘记!
56门礼炮,80响炮声,庄严向世界宣告:“九三”大阅兵正式开始!
习主席沉稳的登上检阅车,向45个列队的方阵致意。空中护旗队、徒步方阵、战旗方阵、无人作战方阵、空中梯队等一一从天安门前通过。规模宏大,阵容整肃。海、陆、空三军将士们的口号声如大海波涛,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气壮山河。“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好威武!好震撼!这就是我们富强的祖国!这就是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
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上游的,各种尖端武器应有尽有。我们兴奋极了!十四架教练机在空中喷出的14条彩色的线,象征14亿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光明前景。阅兵结束,我们意犹未尽!
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少年强,则国强!”今后我一定要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像先辈一样,报效祖国!向参演的三军将士们致敬!向以身报国的科学家们致敬!向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英烈们致敬!我为能生活在这样的国家而自豪!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中国足协国足选帅条件“硬核”:符合要求者寥寥无几》
北京,9月10日 – 中国足协近日发布了面向全球的国足主帅选聘公告,标志着这项酝酿已久的工作正式启动。然而,《东方体育日报》撰文指出,足协设定的选帅条件过于“硬核”,导致符合要求的教练屈指可数,这无疑增加了国足选帅的难度,足球激情碰撞,荣耀加冕,立即点击。
严苛的选帅条件:国际大赛经验成核心门槛
此次足协公告的第二项“报名条件与要求”共包含七项,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当属第二条、第三条和第七条。第二条明确要求候选人“具有国际足联、洲际足联主办的国家队正式赛事决赛阶段主教练执教经历或有欧洲、亚洲高水平联赛主教练执教经历”。这被认为是整个公告的核心要义所在。
具体而言,“具备国际足联、洲际足联主办的国家队正式赛事决赛阶段主教练”的表述,涵盖了世界杯、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非洲杯这五大赛事。若排除非洲籍教练员,此次选帅的“第一落点”主要聚焦在曾率队参加过前四项赛事的欧美主教练身上。这一条件无疑限制了本土教练的报名范围。尽管高洪波曾率中国队征战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正赛,符合该条件,但其“三进宫”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加之“李铁事件”的影响,本土教练对于国足帅位普遍持谨慎态度,短期内恐无人愿意接手。
年龄与沟通能力:隐形门槛筛选候选人
第三条规定“原则上60周岁以下,国籍不限,须全职工作”,其中“60岁上下”是一道重要的年龄门槛。此表述旨在确保未来新帅处于经验丰富、精力旺盛的年龄段。虽然60岁到63岁或64岁的候选人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但足协更倾向于避免聘请像前任主教练伊万科维奇那样年近七旬的“高龄”教练,足球梦想实现,未来可期,立即查看。
此外,外界普遍认为,足协还隐含着对候选人“较强沟通交流能力”的要求。这明确告诉所有参选者:如果无法与中国队管理者、队员、中方教练组进行有效沟通,甚至一意孤行,那么将不予考虑。这并非干涉主教练的执教,而是强调团队协作和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符合条件者稀缺:卡纳瓦罗与保罗·本托的困境
综合第二条和第三条所列条件,再梳理目前赋闲在家、来自欧美、愿意来中国执教且薪酬能被中国足协接受的主教练,符合条件的人选可谓屈指可数。例如,曾执教韩国队并被外界热炒的葡萄牙人保罗·本托,其硬件条件符合标准,但他目前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走得很近,更有机会率队参加世界杯,因此来华执教的可能性较低。52岁的卡纳瓦罗虽然已报名参选并表达了重返中国的意愿,但其硬件条件(如国家队大赛执教经验)又不太符合足协的“硬核”要求,尽管有球员和中方教练不断提及他。目前,中国足协似乎也尚未做好聘请亚洲籍名帅的心理准备,这使得选帅的“第一落点”范围进一步缩小,足球永不落幕,与你同在,点击进入。
总而言之,中国足协此次为国足选帅设定的高标准,在确保教练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地压缩了潜在候选人的范围。如何在有限的人选中找到最适合国足的掌舵者,将是中国足协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这,就是最响亮的中国梦!——题记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古照今,今照来,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了民族的繁荣、国家的昌盛、祖国的尊严,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献上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历史的脊梁骨,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定和幸福,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则徐——中华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深知鸦片对麻木的国人的危害,对国力的削弱,于是力排众难,毅然禁烟。燃烧的鸦片映红了他的脸庞,更映照出他的内心——红红的爱国之心!
他的名字必将不朽,他振兴民族之心天地可鉴!
1948年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运动,此时的朱自清身患重病,极度衰弱,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质,无论是购买还是给予”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宣言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美国的面粉。”
正是朱自清们这铿锵有力的民族气节,才使得中国华民族豪迈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的军队,邱少云同志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0月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燃烧液燃遍了邱少云的全身,为了不暴露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灼身体,他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邱少云用自己的牺牲保全了整个潜伏部队,正是千百万的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着祖国的命运,使祖国走在复兴之路上。
一个个中华儿女,怀揣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实践使得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
有的同学说: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有吃有穿、吃饱喝足。
也有的同学说:中国梦就是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国家的栋梁。
我觉得,中国梦,就是让社会多一份公正,少一份自私;多一份和平,少一份争斗;多一份安定,少一份离乱;多一份团圆,少一份别离;多一份美梦成真,少一份噩梦缠身。
每个华夏子孙,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而这一个个小小的梦想组合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强盛之梦。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中国复兴之梦!
《我是大熊猫“星星"》
大家好,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熊猫。我是中国的国宝,我的名字叫星星,今年三岁了,今天,我代表全体大熊猫,为向大家介绍一下大熊猫。
我长得胖乎乎,圆滚滚的,活像一个黑白相间的大皮球,我看上去毛茸茸的,像穿上了一件黑白相间的衬衫.眼睛晶莹剔透,就像两颗圆溜溜的黑玛瑙。我的鼻子湿答答的,像倒过来的小三角形,看起来憨态可掬,呆萌可爱。
讲了这么多,我好像有点儿饿了,现在,我要开始吃饭了。首先,我抓起一根细长翠绿的竹子,用鼻子闻了闻,香香的,于是我用力剥皮,“咔嚓""咔嚓"我吃得心花怒放,不会儿,一根竹子就被我吃完了,看来,叫我们熊猫"小吃货"还真是名副其实。
吃饱饭了,我要开始睡觉了,别看我长得圆圆胖胖的,我走路可是很快的呦!不一会儿,我就走到了我的小竹床旁边.我平躺在床上,开始呼呼大睡,好像外面的一切事物都与我无关。
一刚刚睡了一觉,我有点无聊,于是,我走到滑梯旁,爬上梯子,滑了下来,哦嗬!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这就是我,一只可爱、贪吃、贪睡、贪玩的大熊猫!
《巨龙脊梁上的宏伟建筑》
在中国,有一条横跨万里的巨龙——长城。它东起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西抵戈壁深处的嘉峪关。这条横亘中国的巨龙在群山中蜿蜒盘旋,守护着中华大地两千多年。
作为人类古代历史上最宏伟的防御工事,它历经多个朝代,长达两千多年的修筑历史。它由1795万块砖擂成高5米,全长超过2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半圈的城墙,这刷新了古代建造技术的巅峰!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南下侵扰,而长城就像一道坚实的盾牌,保护着中原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心耕种、生活。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仍屹立至今,没有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有长城。
虽然长城让中原人民不再受游牧民族的骚扰,但很多人只看到了它的作用,却没注意到建造长城背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就在秦始皇时期,为了抵御匈奴,征调了全国近百万的劳工。他们顶着烈日寒风,肩扛手抬,把巨石运上高山。无数人永远地沉睡在了长城底部。对此,许多文人墨客用文字进行了控诉,其中最典型的是民间故事中的《孟姜女哭长城》,这揭示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建长城的控诉与无奈。但秦始皇也是迫不得己,当时多个游牧民族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原地区,他们的骑兵来去如风,没有这道屏障,中原的百姓将永无宁日。秦始皇为了种族的延续只能被迫选了这条路。
长城不仅是军事防线,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朝时,长城沿线开设了“关市”,中原的丝绸、茶叶从这里运往西域,而西域的葡萄、骏马也由此传入中原。明朝时,长城上的烽火台不仅是军事信号站,还成为商旅的驿站。可以说,长城既阻挡了战争,也促进了贸易与文化的融合。
如今,长城已不再是战场,而是世界的文化遗产。它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着古代工匠的智慧、战士的勇敢和百姓的艰辛。站在长城上,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它的雄伟,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长城,不仅是石头垒成的墙,更是中华文明的脊梁!
《我心中的中国力量》
小时候,妈妈总爱教我唱《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那时我懵懂不解,却把“中国”二字悄悄藏进心底,像埋下一颗种子,等待时光浇灌。
爸爸下班回家,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我要缠着他给我讲中国的故事,他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守,讲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也说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逸。但最让我鼻尖发酸的,是他讲的英雄们——杨根思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时,眼里一定燃着火焰;刘胡兰面对铡刀时,辫子上的红绳还在风中飘着;狼牙山五壮士勇跳悬崖时的呐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些故事像星星,在我心里缀成银河。
后来我读《国之脊梁》,才知道银河里还有更多星光:林巧稚的听诊器里藏着千万个新生儿的啼哭,竺可桢的笔记本写满了云朵的秘密,钱学森带回的图纸能让火箭穿透云层,何泽慧在实验室里解开原子的谜题。他们的目光比星辰更亮,把“中国”二字写成了挺直的脊梁。
爸爸说,英雄不只是书本里的名字。疫情最严峻时,他的白衬衫浸满汗水,连续二十多天没回家。视频里的他眼底青黑,却把报表上的数字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当他捧回“忠诚之星”的奖状时,我忽然懂了——原来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是一种力量。他教会我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把“责任”二字写进日复一日的坚守里。
在班级故事会上,我捧着《国之脊梁》站上讲台。讲到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国时,台下突然安静;说到林巧稚一生未婚却成为五万婴儿的“妈妈”时,有同学红了眼眶。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手里捧的不是书,而是一团火——是那些让中国从沉睡中醒来的火种,此刻正在我们心里轻轻跳动。
妈妈说,每个中国人都是一颗星星,聚起来就是银河。我想,等我长大,也要成为这样的星星:或许站在讲台上,把敦煌的壁画、李白的诗、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或许穿上白大褂,像钟南山爷爷那样守护生命;又或许在实验室里,让新的发明像蒲公英一样飞向远方。
你听,东方的雄狮已经醒来,它的吼声里有千年文明的积淀,有先烈热血的温度,有千万个“爸爸”这样的普通人默默发光。而我们,正在这温暖的光芒里,把“中国”二字,写成永不褪色的力量。
教师评语:小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和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力量的意义,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相信小作者会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肩上有责的好孩子。
《参观厦门大学》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
一走进校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高大的树木笔直地站在那里,像是在欢迎我们,绿色的树叶随风飘动,美丽极了。我们先去了芙蓉湖,湖里的黑天鹅在快乐地游来游去,时不时地还低头梳理自己的羽毛,可爱极了。漾起的波纹将湖岸的红墙绿树揉碎了。接着我们还去参观了一些古老的房子,它们都非常有特色。
参观完厦门大学,我在心里默默下了决心,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能上这么美的学校。
《在盛夏》
夏季,对于我们这些中国孩子来说:好像平凡却又不平凡。炎热的夏季我们开始上学: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聒噪的蝉鸣喊着我们聚在一起,炎热的夏风又将我们都吹散,吹到人生又一个的起点。
我们总是在那阳光四射、充满活力的夏天入学,又总是在那蝉鸣声声,绿树成荫的夏季华业。
又是一年盛夏——
教室的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气味,头顶的风扇飞速旋转,时而发出“呼呼”的风声。窗帘紧闭,却还是有一缕阳光挤破脑出袋,钻进了教室。它懒洋洋地斜躺在我的桌面,把书的边角染上了金色。
千万思绪流淌在阳光中。
忽地,流入了六年前的那个盛夏。
一个小小的身影背着书包,在烈日下一蹦一跳的走进牧校园。此后,每天早晨,校园里便多了一抹身影。
“我们一年级啦!”稚嫩的声音从那个小小的身影里传出来,被夏风越吹越远,那个小小的身影也越长越大。
忽的,一滴汗水从额前滚落,掉在书的边角上,金黄慢慢褪去。思绪从阳光中抽离出来。我揉了揉眼睛,再一看,书上写着六字“我们六年级啦!"
这年盛夏,夏风仍热,蝉鸣依旧,可我们就要在这盛夏相互分别了。
蝉鸣一阵响过一阵,树叶一片绿过一片,愿我们的来日一日胜过一日!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坐落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丽江市,又名大研镇,静卧在丽江坝中部。它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驾齐驱,同属“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
大研古城很特别,没有城墙的阻隔,似是敞开怀抱,欢迎每一位访客。脚下,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历经岁月打磨,满是故事;目光所及,土木结构的房屋错落有致,皆为手工建造,一榫一卯尽显匠人的巧思;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潺潺淌着,为古城增添了灵动的韵律 。
这是一座满溢人文气息的小城。明亮日光里,常能瞧见步伐缓慢的年迈纳西老人,悠然踱步。他们身着靛蓝色衣裳,头戴红军时期样式的八角帽,岁月在面庞刻下痕迹,可他们对四周新奇目光视而不见,自顾自守护着独有的生活节奏,像是活着的历史符号,静静诉说往昔 。
古城内街道依山傍水而建,铺就的红色角砾岩,是大自然与人力共同造就的奇妙存在。雨季,它不泥泞;旱季,也不起飞灰,石面上的花纹图案,天然去雕饰,尽显雅致。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更是标志性所在。古城大水车旁,巨大屏幕每日播放着旋律,那是古城最受欢迎、最具特色的歌曲,《纳西净地》尤为出名,悠扬曲调,似能穿透时光,讲述纳西族的浪漫与沧桑 。
秋天,是丽江古城最美的时节。秋高气爽,天空如洗,色彩缤纷的树木与花朵肆意盛放,映衬着远处玉龙雪山的银白,画面美得惊心动魄,让人心旷神怡 。“小桥流水人家”,潺潺溪水源自雪山积雪融化,清澈透亮,凉意沁人,顺着河道穿梭古城,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古城的灵魂,串起了历史、人文与自然,叫人沉醉,不愿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