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丨向《安塞腰鼓》学写声音

2024-09-12 08:17:49 王丹蕾 阅读: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特点。

2. 归纳《安塞腰鼓》中摹写声音的方法。

3. 把归纳的摹写声音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完了黄土高原上高亢嘹亮的信天游,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土高原,感受一曲陕北人民的生命颂歌,翻开语文书16页《安塞腰鼓》。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安塞腰鼓》全文以及文后的阅读提示,说说你的初读感受。

预设:酣畅淋漓、豪壮雄伟

2.文章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书本一侧的批注中也提到了,那便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找到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并且分析它的作用。

预设: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回环往复,层层递进,感情表达越来越浓烈;自然把文章分了层次,结构更加清晰(追问文章结构,借此把文章的结构梳理清晰);作为议论抒情句,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三、聚焦写作,学写声音

1.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场安塞腰鼓的鼓声,再次自由朗读7至17段,用几个形容词来说一说你感受到的鼓声。

预设:急促、雄壮、沉重、豪放

2.鼓声本无形无影,你又是从怎样感受到这样急促、沉重、雄壮、豪放的鼓声呢?联系具体句子谈一谈。(小组讨论后展示)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讨论明确:比喻,抓住鼓声和骤雨的相似点,把鼓点比作骤雨。

追问:什么样的雨被称作骤雨?以雨之急写出鼓声之急,以声写声,形象而具体。

(板书:巧用比喻,以声写声)

(2)“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讨论明确:引发联想

(1)联想到了杜甫的《后出塞》,以联想到这样威武雄壮的场面写出鼓点的雄壮豪放。

(2)联想到信天游中的诗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电闪雷鸣是那样的气势雄伟、震撼人心,以这样的场景的联想写出鼓声的豪放。

(3)还想到了“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追问:如何理解“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

预设:“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突出了鼓点节奏轻重缓急的变化,既是一种听鼓声的感受,也是一种因鼓声而产生的人生感受,晦暗明晰代表着人生的迷茫和顿悟,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我们的中华民族,正在在迷茫和顿悟的交替中走向成长,在曲折中前进,走过了艰难迷惘,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这样的联想写出了鼓声的雄壮。

(适时补充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板书:运用联想,以形绘声)

(3)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讨论明确:巧用拟声词,反复出现,直接描摹出声音,给读者直观的感受。、

(板书:直接描摹,再现声音)

(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牛皮鼓面,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讨论明确:从效果和影响着墨,写出了空气和阳光的变化和周边环境氛围的变化,同时以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鼓声的雄壮、沉重。

(板书:侧面烘托,丰富声音)

引导学生关注以下文句:

PPT屏显: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3.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惊心动魄,刘成章为什么要把鼓声写如此惊心动魄,仅仅只是为了写鼓声而写吗?

预设:是为了赞美壮美的黄土高原,赞美黄土高原上这群生命力蓬勃的,冲破束缚,冲破羁绊的后生们,正是源于这样的土地、人的赞美之情,鼓声才有了生命力,才有了灵魂,才能做到惊心动魄。

(板书:以情为魂)

四、小试牛刀,学以致用

不仅万籁有声,其实处处有情,简单的声音却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情,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呈现。动动笔试着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声音,通过写声音,传达你内心鲜明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安塞腰鼓这雄壮豪迈的鼓声,让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蓬勃的生命力,与困境和贫穷斗争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刘成章对这群后生们强烈的赞美之情。希望这节课,我们借助声音,感受着那群“搏击”的后生们的生命力,感受到豪壮的鼓声中的情,也学会如何让无形的声音更有分量地回响在我们耳边,借助声音传达我们心中的情意!

学生练笔

棋室中,棋友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们这一盘棋。我的局势一片大好,而对手正在冥思苦想。整个棋室安静得很,只有我手中搓棋子发出的声音“嚓嚓,嚓嚓……”我的心情就像赵师秀那般——“闲敲棋子落灯花”,着急而又期望。

忽然,我的对手动了,手拈棋子。“嗒……嗒……”这一次次棋子落下的声音,让我想起了“沙场秋点兵”。这声音,如同一个个战士,在战斗中怒吼着,咆哮着,势不可挡;这声音,让我产生幻想:我的这些棋子就像鹿群,而对手的落子声,则如同一次次枪响,飘忽不定,赶着鹿儿们一步步进入绝境。我方地盘仿佛正在被分割,包围,很快就会被赶尽杀绝……

渐渐地,对方棋子所发出的清脆响声,如同利刃一般扎在我心中。我的局势也由优势到劣势,再到败势,让我恨不能马上缴械投降。最后,他举起棋子,两根指头将一颗棋子砸在棋盘上,发出“啪”的更响的一声,回荡在棋室里。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你输了,快投降吧!”

又是一片寂静!不过,此时的我,陷入了沉思,拈棋的手更加坚定……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杨鸿镝《落子的声音》)

“嘿,咻!嘿,咻!”那一条“神龙”穿梭在辛勤农民的屋中。昼夜奔腾的齿轮一样,是鳞甲与地面的摩擦;电门雷鸣一样,是鞭炮化作猛虎咆哮的助威;鼓点一样,是翻腾跳跃的舞姿,是沃土苏醒的前奏。龙神仿佛在呼喊着社稷神,那声音中的渴望,比祷告还恳切,竹林也跟着萧萧祈盼;那声音的力度,能把玉兔都震下桂宫,无论是高耸入云还是纵横万里的山峰也挡不住这彻悟天下的呼喊;那声音的光芒,是连弥天大雾也遮不住的,是使世界豁然开朗的龙焰;那声音中的节奏,一停一顿,是波澜壮阔的湖湘文明一个又一个高峰。

舞龙的小生舞过这家,向那家蹦去,此情此景不就是“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吗?还有对沉睡土地的呼喊声分明就是早来的“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就这样,不断地向前跃进,向远跃进,龙灯中的灯芯黯淡地退去,耀眼地补上。

我恍然觉得:这耳边的声音是巨龙永不停息探寻真理的步伐,是辈辈湖湘人追赶梦想的前仆后继!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马云祥 《“龙啸”的声音》)

“呼——呼——”,这强劲的声音不时地溜进我的耳畔,让我想到了狂风萧萧,歇斯里底地掠过参天大树,正刮向冰冷的高楼大厦时的场景。可我那时正漫步在小区中靠后的位置,离那高楼大厦还远,那这种声音又是从何处发出呢?

“呼——呼——”这强劲的声音响得愈烈。我寻找着这声音发出的地方,从白云、小鸟,自已一直向下看......这奇妙的发声地终于被找到了——是一群翠绿的小草啊。被太阳照耀得闪闪发光,经风一呼,声音如钢筋被风吹得清脆、厚实,令人震撼。这声音振奋得似乎不属于这柔弱的小草,但它却承受了这样刚强的声响。我更觉得这声音似乎打破了万物的柔弱,使一切都变得那样的挺拔、刚硬。这种极宏大的声音与发声音者的渺小交织、旋转、凝聚、翻飞、升华!使人想起“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使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使人想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所有的伟大都是由渺小产生的。

“呼——呼——”,这是来自“渺小”的声音……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童禹嘉《那“渺小”的声音》)

万物都染上了低调的灰蓝,此刻,连呼吸的气声都溶解在空气中,既而消散了,无踪了。这个杂乱的空间,终于在喧闹后浸入一片沉默。

“咚咚!咚咚!”忽而,咚咚咚咚地掀起一阵狂乐,每一下都那么急促,又都那么平稳有力。如漫漫长夜中忽炸起的一舞惊雷;如压抑束缚后划破布袋的那声利响;好身经百战后负伤累累的战士在倒地前的怒号!空间中仅有的那个女孩呆住了,四处寻找着那搏击乐的来源。最后当她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时——手上有一个不甘的灵魂在搏动。

于是,破残的玩偶,撕碎的作业,冰冷的阳光都“咚咚咚咚”地跃动起来了;空气中的粉尘也充满活力地旋转舞动着。那“咚咚咚咚”声好似带着光,照亮了阴暗的空间,使之渲染上了金色与朝气。顿时,好像是在经受了几声震撼春雷后万物都开始律动,这个房间中涌动着一汪汪活力。

女孩久久地站立着,感受自她身体内迸发出的能量。她想到了很多——

她想到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

她想到了:在一个黑暗的夜里,一艘破船看到了一星灯塔。

她想到了:这是一种呼唤,一种宣告“咚咚咚咚”。

那么急,那么热情,在她耳边,在她身里急切地喊着,闹着。 她,也就是我,告诉自己:“若逢黑暗,别忘了静下来,听一听自己宁静中的心跳声。别忘了那是初心在不甘地召唤,别忘了那是作为生灵不应懈的追求,别忘了,你的心跳的声音!”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02班王彦媛《心跳的声音》)

眼前的这幅字,它的背后是蘸墨、刮墨、落笔、行笔、提笔,一步一步完成的。

蘸墨是“滴嗒”的声音,刮墨是“呲—哒”的声音,落笔轻轻几乎无声,行笔则更是丰富。虽然也是“吡”,但是意蕴更多,提笔呼气,呼应着落笔的轻轻无声。

这一连串的声音已经陪伴我快六年多了,永远都是那么优雅、安静。

最喜欢的还是行笔的“呲呲”声,毛笔蘸着墨,在略微粗糙的宣纸上写出一笔一画摩擦的声音。你看!流水一样,是曹全碑扁柔的隶书;烟丝一样,是宋徽宗别具风味的瘦金体;乱蛙一样,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旋风一样,是怀素令人眼花缭乱的草书。

汉字的一笔一画,每一声“呲呲”声后,宣纸上是一个个蕴藏着情韵的汉字,饱含了中国的文化和书写者的聪明才智和性情灵魂。

所以当我挥动毛笔,当我每一次听“呲呲”声,中国厚重的历史画卷仿佛在我身边铺开,我的心中总是涌动着对中国文化的满满自豪之情。

你瞧,落笔时,洒落在桌子一角是温煦的阳光。那是夕阳,温暖,迷人,令许多人都一生垂涎,一生追寻……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07班郭雯雯 《挥笔的声音》)

那天,她温柔的声音,让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就在前几天,因为偶然机遇,我向她敞开了心扉。面对着摄像头,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眼神紧紧地望着她,追着她。她的目光轻轻地落在了我身上。我向她诉说着这个学期我的变化和不足。她那温柔的声音仿佛具有一种魔力,穿过我的层层“防御”,钻进了我的心中,带给我莫大的安慰。她在告诉我应该怎么去面对着未来,告诉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她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久久不能停止。周围跳跃的阳光变得格外温煦,一旁生长的大树变得格外生机盎然,而先前有些混沌的我,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回想起来, 那声音如同溪水潺潺,是那般多情;如同鼓点阵阵,是那般铿锵;如同一场春雨淅沥,让我的灵魂仿佛在那一刻受到洗涤。

在这声音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走在成长路上的、更笃定的、更好的自己......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07班周筠雅《她的声音》)

风声越来越大,在呼哧哧的北风的猛烈攻击之下,参天大树也显得有些弱不禁风,小石子的边缘也在微微晃动,我的心也是躁动不安的。我抬眸望天,灰色不透生机,仿佛下一秒就会下起瓢泼大雨,天空好大,却什么也看不清楚,好似我坠入尘埃的信心。世界突然变得好安静,耳畔只有风声,天边划过一道异样的光线,还来不及多想。

“轰隆隆”。

一声巨响在耳边炸开,仿佛弓箭划过长空,打破了风也吹散了云,就这样直生生插入大地。

这让我想到“雷声却擎九地出,十万大军下历城”。

这让我想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片刻的宁静在刹那间被打破,想来盘古开天辟地之时是否也像如今一般一声怒吼惊天下。在沉闷的春雷中,我仿佛听见了小草奋力钻出土壤的声音,仿佛听见了花儿在枝头绽放的声音,仿佛听见了泉水破冰流出的声音。

春雷响,万物生,世界在为之而改变。

我想,我也要在这春雷中重生。

(湘潭江声实验学校2007班罗梓妍《春雷的声音》)

教学小思

《安塞腰鼓》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俗,语文要素中提到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读《安塞腰鼓》,我感受到其语言如诗,表现力极强、同时情感强烈,充分体现了文章表达形式和情感的一致性。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的选择的空间是很大的,自由度相对较高。但都应该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形式感受作者的情思。我在初读了几遍文章后,想把这篇文章处理为一个写作文本,写作的点也是丰富的:可以与本单元的写作“学习仿写”融合,学写比喻,学写排比等,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最终,我确定的教学内容点是向《安塞腰鼓》学写声音。一方面是基于文本,这篇文章对声音的描写角度丰富,做到了化无形为有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基于学情,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很少写声音,就算写,方法也很单一,一般就是运用拟声词。于是,这节课,在整体感知完课文的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后,就开始全面聚焦于写声音的段落。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紧紧贴着文本语言提炼出写作声音的不同方法。同时,教师用追问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技法的核心还是情感,声音的描写离不开情感的传递,“技”和“道”一定要结合在一起,否则写学声音只得其“形”,错失其“神”。接着,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便趁热打铁地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语文训练——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把读写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内化。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在尝试用教材教学生学习写作声音,聚焦于文章的一个点展开,不枝不蔓,让学生能够有一课一得之感。

从学生的写作成果来看,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写声音,并且传递一定的情感。所写的声音也是丰富的,有雨声、雷声、草在风的吹拂下发出的声音等这样一些自然界的声音,还有落棋、挥墨等生活中的声音,还是老师的劝导等他人的声音。并且,他们笔下的声音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蕴含着他们对于成长的思考。我发现,这样的写作训练不仅是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也就是在尝试用语文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同时,我自知在教学活动设计的多样上,在体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上,这堂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选定共生原点之后,整堂课还可以更加的“活”,师生的对话可以更加的丰富。同时,一堂语文课对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而言,是应该追求一课多得还是一课一得,这都值得我继续在实践中思考。但我相信,在这一次次用心思考和记录的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能够继续如树一般一起扎根成长。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