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笔记丨用语文锻造思维

2024-10-29 12:37:50 伍云丽 阅读: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于漪认为“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取得综合效应,思维方面应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①在璩老师的课上,学生整堂课都处在“有序的紧张”状态中,没有一丝松懈,扎扎实实地在进行思维训练。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这样的课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能高效而扎实地提升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思维上的勤奋摆脱时间战的“苦海”。这源于璩老师的深入思考、精心设计、激情感染、调节赞赏。

思维训练需要学生处在安静而机警的状态。开学初的课,璩老师十分重视常规,用清晰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整齐有序。璩老师首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当堂反馈,重申三方面的要求:书本摆放位置、预备铃后应安静下来、问候的精气神。除了严格,璩老师还能贴近学生,时时关心和赞赏他们。当发现学生精神有些不振时,璩老师贴近学生心理分析刚入初中的学生可能会面临的问题,鼓励他们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在这样心理疏导后,学生再次朗读的状态好多了。璩老师始终以激情饱满的状态感染、激发着学生,严慈并济,课堂有鲜明的节奏感。我们听完一节课后也是满满的激动,再与自己的学生相处时,感觉也不一样了。

初中生“正是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占优势,虽仍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但抽象思维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因此抓住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很有必要的”②。璩老师运用丰富的形式和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锻炼。

善用比较法和辨析法。比较和分析是抽象思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带领学生学习《春》的第2段时,璩老师通过自己范读、让学生自由读和模仿学生读,让学生比较不同之处,然后思考老师为何这样处理以及学生自己的朗读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学生在一次次地比较、分析中自己探究出排比句、对称句等特殊语言形式的朗读奥秘。在品析《春》的最后三段时,辨析易混淆处,到底是比喻还是拟人,引导学生从前后文、从标点符号去分析。辨别比喻三种类型的不同后,学生回顾语法知识,再在句子中练习,判断、改写、优化。学生需要不断地动脑,不断地运用语言,从而实现知识的活化。再思考能否调换位置,学生需要深入去思考三个句子的含义和作者的逻辑思路,达到理解的深化。璩老师常说:“少教陈述性知识,而要教过程性知识”。这与于漪老师所说“他们最感兴趣的不全在长知识,更在于独立开展抽象思维过程本身,也就是喜欢长知识和长智慧相互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③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在无疑处激疑,以共情理解去打通语言文字与生命。在朗读品析了《春》中的具体画面后,璩老师问学生开头和结尾能否去掉,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在读中去感悟。这一个问题学生没有意料到,回答时很吃力。学生遇到难处时,璩老师及时铺设支架,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和情感多个层次细细品析,再从品析中回到朗读。深化理解后的朗读自然更好了,但课堂未止步于此。璩老师让学生理解后再去模仿、表演,从理性的分析走向感性地同频共振,打通语言文字与生命。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更好,掌握了朗读技巧,体会了作者情感,也展现了自己的理解。正如这一课堂环节的收束语,“朱自清笔下每一个文字都是有情感的,文字是有生命的”。

关注思维的整体性,从局部走向整体,建立单元整体的学习框架。在教授《春》时,璩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编者会将这篇课文放在第一单元第一篇的位置,学生需要从课文本身、描写对象特点、单元主题和结构以及教材编者期待多个角度思考。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也是学会看目录、看导读以及思考学习目标的过程。璩老师的课堂时时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在教授自读课文《雨的四季》时,璩老师同样引导学生去观察这篇课文与前两篇课文的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自读课文的方法,然后回顾整理前两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这样就建构了单元整体学习框架。这节课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方法去进行专题探究,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示。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整个单元所学。

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十分注重将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结合,提倡高效率的精要课堂,建构了开放式、自主式、未来化和创造性的课堂思维训练理论体系。④璩老师的课堂也正是如此,扎扎实实地思维训练才能帮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成为自主的、有创造性的能适应未来的人。

参考文献:

[1][3]于漪.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06

[2]王雪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8

[4]陈梦瑶.宁鸿彬语文思维训练思想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7,04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