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李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对妈妈说一声“我爱你”。
开头开门见山。
回家后,我疾步走进卫生间,对着镜子练习。可我的嘴像是被堵住了,无论怎样也说不出口,只好安慰自己“大不了一狠心,吼一声就行了!”
作者的心里还是比较纠结的,策略是蒙混过关。
过了会儿,门外传来“叮铃铃”的敲门声,是妈妈回来了!我顿时涨红了脸,脑海中是一片空白。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我猛得憋了一口气,想也不想,直接冲了出去。手慢慢靠近门把,但终究是说不出口,我叹了一口气,开了门。
临门一脚没有踢出去,这个细节写得很好。
“你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久才开门?”妈妈打量一下,关切地问“你怎么流这么多汗?衣服干嘛穿那么多,又不是借来的,赶快去洗个澡。”我慢吞吞地走向卫生间,暗地里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怎么就说不出口呢?”我心中琢磨道。
这里的间接描写写得也不错,通过妈妈的眼睛来表现作者在说“我爱你”这件事情上是多么纠结。
半晌,我从卫生间出来,扑鼻而来的一阵清香,却突然勾起我的一段回忆:
那是5岁的一天夜晚,由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以及贪凉,我得了严重的拉稀。妈妈看到我那痛苦的神情,总是在一旁讲故事给我听,逗得我哈哈大笑,将肚子痛的事都抛之脑后了。
这里能够插入一段回忆,布局很妙,让文章显得跌宕起伏,实际上也通过回忆慢慢打消了作者的纠结。不过,这里对妈妈的爱的回忆,应该用概述的方法多写几件事情,而不是一件。一件事情,会显得突兀。
这时,妈妈的声音送进我的耳边,打断了我的思绪:“饭好了,快点来吃呀!”我鼓起勇气,向饭桌走去。
不得不说,妈妈的焗饭真香!我边吃边想着。看着妈妈不停地给我夹菜,我终于开口了:“我……”我的脸顿时涨得像个红苹果,实在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只好转变成了英文:“……I love you!”正在夹青菜的妈妈微微一愣,脸上泛起了红晕,“你在说什么呢?赶快吃吧!”我微微松了一口气,心中的悬石也掉了下去。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抬起头,正准备回房,却看到妈妈眼中含满了泪水……
这一段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写得同样让人意想不到,同时又合情合理。终于开口,却变成了英文“示爱”。看来,妈妈也不习惯儿子爱的表达,她脸红了。结果,作者是心中石头落地,妈妈却眼含泪花。看来,妈妈是在意的。
回想起曾经妈妈对于我的关爱、呵护,却连一句“我爱你”都说不出,真是愧对于那份沉重的母爱呀!
结尾,是作者自己的反思,比较自然。
周东飞老师点评
这篇作文写得很好。孩子爱妈妈吗,这还用说,肯定是爱妈妈的。但是,中国人一向对情感是非常含蓄的。古代的中国人是这样,现代的中国人虽然已经现代化了不少,但在民族心理特征上仍然是这样内敛和含蓄的。
那么,爱需要表达出来吗?是的,爱需要说出来。虽然我们都羞于表达,但如果我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爱,那么父母就能够更加明确地感知到我们的真心、成长和进步。这篇作文里面的妈妈,面对儿子的艰难表达,最初是没有发觉,误以为孩子是穿多了,所以出汗。后来,她终于听到儿子用英语说“我爱你”,但那一刻她“微微一愣,脸上泛起了红晕”,叫儿子赶紧吃饭。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即便是大人,也还没有做好接受“我爱你”这句话的准备。
孩子就更加如此。他想趁着给妈妈开门的机会,随便乌拉一句蒙混过关,结果居然说不出口。后来在各种回忆的垫底之后,他终于要说出这句话了,说出来的居然是一句英文,也许英文更容易掩盖自己的害羞?一旦说出来,心里顿时像石头落地。但是,看到妈妈的泪花,他还是有了一种反思:愧对母爱。
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能够通过作文,把如此复杂的情感过程描写出来,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作文即生活,我们非常感谢这次“作业”,子女与父母之间,其实是需要这种爱的表达的,也需要这种爱的训练。语文,从来不是纯粹的字词句,它应该是辽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