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爱因斯坦
“一切都会消逝,但爱会留下来。” ——德雷莎修女
尤肯达修女用她的仁爱之心怜悯世间一切受苦受难的人民,将人文情怀嵌入一字一句之中,施图林格的回复则是启发人们不懈地进行科学探索。若以科学为画笔,人文便是生花的纸,若科学为丝,人文便是纺织的梭。对于个人以至全人类的幸福生活而言,总离不开悲天悯人、关注当下的人文情怀,更离不开务实求新、开拓进取的科学探索。
13世纪末在欧洲各大城市兴起的启蒙运动敲开了人文主义的大门,人们开始了解天赋人权人生来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学者重新反思人、神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呼吁人们重温希腊时期的人文文化,从中世纪神权桎梏下解放出来。把人们的注意力从来世转到现世;从以神为中心转到以人为中心,恢复人应有的独立理性作用,对人的价值、尊严、智慧和力量有了新的认识。人文为科学的发展打碎了宗教的枷锁,科学为人文的复兴扫荡了神本的阴影。
科学与人文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人类因为有了它们的结合,才有了发展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早已在他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没有物质,只有精神,是活不长久的;只有物质,没有精神,人心早已死去,空有躯壳,又有何作为?
18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蓬勃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步步攀升,这让人们相信自己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渐渐的人们开始忽视了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文精神。世界大战给了人们无尽的痛苦和打击,缺少人文精神的社会摇摇欲坠,人们醒悟到现代科学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此可见,科学带来的强大力量需要精神来维系,就像火箭没了燃料无法升空,苍鹰失了翅膀无法翱翔。
善良的怜悯之心是人类生来就有的,然而人本身也是脆弱的个体。需要保护需要温暖需要不受饥渴,更重要的是需要爱。没有什么比心灵枯涸更可怕,心灵的穷苦才是真正的穷苦。而德雷莎姆姆的心灵无异是一道永不枯涸的甘泉,她让自己离耶稣更近,也让人们更靠近天国。爱就是挣脱一切的力量,是永恒,是一望无际的光明。德雷莎修女一生在爱中行走,她用她的爱感动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她创立的临终关怀院使无数终生活的卑微的人在天使般的爱中死去,人性的光辉在她的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她一生传播爱与希望,没有心系国家,心忧百姓的人文情怀,她不会做出这般举措。她让我们相信人性与天使无异,她身上的人文精神鼓舞着一代代的人,用信仰,爱,和温暖。
12岁的小学生何玥,即将小学毕业之时,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2012年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和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她再三请求父母在自己死后将器官捐出去,让她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另一种延续。她没有怨恨,没有害怕,只有爱,她诠释着我们身边的人文情怀。
修女和何玥的善举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悲悯。然而,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脱贫解困,仅靠个体的努力无疑杯水车薪,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维护人民利益,“民强”才能“国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稳步上升,但西方敌对势力仍然绞尽脑汁遏制中国的发展。弱国无外交,倘若没有科技的支持,我们便失掉了主动权,成为任人摆弄的木偶,甚至失掉国土!钓鱼岛问题使得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美国重返亚太目标直指中国,越南菲律宾对我国南海岛屿虎视眈眈。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军事力量的提高才是解决的根本。清政府腐败无能听任西方列强摆布,难道真的心甘情愿吗?因为没有足以与他们匹敌的实力,才只能俯首称臣,没有一个民族愿意甘做懦夫!从“太空漫步”到“太空之吻”,从“嫦娥”奔月到“蛟龙”潜海,从实验快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世界首座超导变电站的建成运行等等,我国在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正在用日益崛起的科学技术告诉世界,东方的蛟龙已经苏醒,我们是伟大的民族,是一身傲骨的中华儿女!科学探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纽带,仅就医学儿言,若没有当年伯爵慷慨相助列文虎克不懈探索,世界上的病人真的可以用金钱救回吗?现在我们还生活在手工农耕时代,纵使有无尽财富,又该如何帮助受苦难的人?科学是无尽的神秘,只有尽力探索,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拯救更多的人。
用美好的人文精神做土,科学探索为肥,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科学探索使人更好地把握外在世界,提供物质准备,人文情怀使人更好地把握内在宇宙,带来精神满足。也许我们不能道尽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粒尘土,我们拥有幸福生活,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山开满爱的鲜花,流着科学的甘泉。
标签:世界科学虽然只能伟大回答但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