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学美育功能的阶级属性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读者当时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的情况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审美作用的大小。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道德观念和情操早已为人们引进文学读者的审美过程之中了。当文学读者从某篇作品中获得某些艺术感受时,道德情操的价值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用。例如《黑玫瑰》、《日全食》等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其中写了许多带有感官刺激的野蛮和色情行为的生活细节,这些文字,对某些道德情操不够健康的意志薄弱者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助长他们品质的恶性发展,精神颓丧,意志的消沉,对社会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美学家普洛丁所说的,一个人 “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甚至他们对于美的文学根参不感兴趣,而专去搜寻那些格调不高的作品来读。
文学的美育作用不光受读者的阶级性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也受读者所处的时代坏境和当时的情绪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标准也在变化和发展,六朝时人们以瘦削为美,唐代则以胖为美。这种审美标准的变化自然会直接影响到文学美育作用的发挥。
另外,读者掌握的文学审美知识的多少和认识理解文学作品能力的大小,也往往决定着文学美育功能的强弱。例如,一部作品中的反面典型形象,他提供给人们的精神营养就会因读者的文学素养和认识理解能力的情况不同而有异。对于不懂得反面典型的美“是表现目的的美”的读者,或许只能产生一种感性的恨的心理。而对于懂得反面典型的美是寓于它所集中反映的美丑对比之中,和寓于作者通过对反面典型的鞭挞、讽刺、批判、揭露而显示的作者的进步倾向性之中的读者来说,他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和知识,可以使他警醒起来,能“警惕坏事物对自己的一切影响”。再比如:许多人一起去看张一弓的中篇小说衣犯人李铜钟}F:}故事》,有人只能从悲剧主人公李铜钟的死中,屏间的悲痛;而那些懂得悲剧的美学价值的读者,会马上联想到亚里斯多德的名言:“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同时也会想到鲁迅的论述:“悲剧是把人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且会很理智地把这出新悲剧与旧悲剧的基本特征的差异性加以分别,从而使自已窿悲剧的鉴赏中感觉到一种崇高肃穆的美,达到纯化心灵的目的。读者这种获得美感享受的程度的差别,也是构成文学美育作用的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标签:也就如果文学看不见本身美育属性不美阶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