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美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53:14
《难忘的美育节六年级作文》
难忘的美育节六年级作文
一年一度的美育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绘画比赛。爱好画画的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回到家,我和妈妈说了一下要参加绘画比赛的事。妈妈问我说:“张真一,美育节你想要画什么呀?”我一时想不起来无话可说,那股兴奋的心情一瞬间烟消云散。
到底该画什么呢?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我想了三天三夜还没想出来,到了第四天黎明时我终于想好了画什么。我又满怀欣喜地去找妈妈“妈妈,妈妈,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我要画凤凰!”我兴奋地把睡得正香的`妈妈给摇醒了。妈妈却说:“有什么好兴奋的,那你会不会画呢?”我自信地点点头。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凤凰的模样,凤凰是鸡头、蛇颈、龙鳞、鱼尾、鸟翅,看过之后,我就知道该怎样来画好凤凰了。
紧接着,开始了我的大作。为了能取得好成绩,我画得格外认真。我照着电脑上一笔一画地细心地画。我先用铅笔给凤凰画了一个鸡头,再画细细的蛇颈。然后在它的身体上画一片片的龙鳞,又画几条鱼尾,最后画鸟翅。在我努力之下,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就画成了,我越看越觉得好看。
到了美育节那天,我带着画来,彩笔,凳子,和画好线条的凤凰,无比自信地来到操场上参加绘画比赛。现在我开始给我的凤凰涂色了。我把它的头部涂黄色,脖颈涂绿色,龙鳞涂彩色,鱼尾涂红色,鸟翅涂紫色。完成后的画作是五彩缤纷、艳丽夺目。我心里更是美滋滋的。果然老师看过我的“大作”后,赞不绝口,还拍了几张照片保存起来。最后我的大作获得二等奖呢,我可高兴啦!
怎么样,我的绘画作品不错吧。这次美育节真令我难忘呀!
【难忘的美育节六年级作文】
《让美育走进你我-演讲稿800字》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让美育走进你我。”
美育如一丝清泉,涵养人的心灵;美育如一部经典,影响人的一生;美育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美育是我们应当掌握与注重的,我们要让美育步入我们的生活。
美育让生活富有色彩。当我们在美育中徜徉时,会发现世界不一样的特点,就拿美术来说,通过画笔勾勒出的是另一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画卷,展现着世间百态,展现着自然风光。一幅《清明上河图》可见北宋生活面貌,一幅《蒙娜丽莎》带来独特体验。一首琵琶曲也引起人“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画卷,美育让生活充满了色彩。
美育让心灵变得纯净。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曾说过“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是如此,那么我想美育更是如此吧。
美育让人洗去心灵的沉垢。古人就曾提到“如听仙乐耳暂明。”不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感觉引起的共鸣吗?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与心灵;有人会通过听音乐缓解忧伤,有人会通过舞蹈发泄情绪,有人会通过书法绘画转移视线,让自己不为悲伤所累。凡此种种,都是用美育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让美育净化了心灵。
美育让人生丰富。看一个人看的有时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成绩的高低,而是综合素质,这其中就有美学,美学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对美育专注的人都有丰富的人生体验,钢琴大师朗朗就是如此,他从小就爱钢琴,随着技术提高,他先后多次出国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体验了不一样的世界,经历了不一样的高度与人生,当然,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美育从一定程度上丰富着人生的阅历与人生。
美育越来越重要,2019年,许多农村孩子也因艺术走上艺术舞台,越多的注重美育,所以我们也要注重美育,虽然有许多人认为美育会打扰学习,会耽误时间,但这些都不过是误解,当你心灵通透,人生阅历丰富时不是更有动力去学习吗?美育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的,所以我们可以去培养自己,在闲暇时或压力大时用它来为自己疗伤。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美育之路,去发扬美育精神。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艺术就是感情》
总而言之,造成文学作品美育功能复杂性、多变性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作品本身和读者的内因,以及其他多种多样的外部因素,这恐怕是不容忽略的事实。
文学是一种美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发现生活中匡美,并通过美的形式.将美传达给读者,这是每个作家应尽的光荣职责。我们用信,文学的美育之花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中,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有人对《青春》,这个以发表青年创作为主的文学月刊,做过一次统计,一九八一年发表短篇小说六十七篇,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有二十六篇。一九八二年发表短篇小说六十六篇,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有二十二篇,两年平均比例在36%以上;另外根据一些对青年读者阅读情况的调查得知,在借阅人次比较多的书籍中,爱情题材的作品,是占着相当大数量的。 介什么爱情题材的作品会在文学创作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且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文学是以情感人的东西,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而爱情是人类感情最优美的天地,能比较集中、强烈地反映人们的各种情感.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经历了好几种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的爱情观念,都随着阶级观念的不同而不断变异,就文学中的爱情描写来分析,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折射,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也不例外。争取爱情自由,本是民主革命的内容,从五四运动起,就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作家通过自由恋爱的内容,反映青年一代思想的普遍觉醒。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这个内容得到了深化,爱情开始由个人斗争的小天地解放出来,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就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主人公小二黑、小芹、王贵,李香香都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坚决战士,革命胜利是他们获得爱情自由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布了新的婚姻法,以自由结婚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象《刘巧儿》、《罗汉钱》一类作品,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这样的作品还没有能更深地触及到人物比较复杂的内心世界,但由于它强烈地反映了人们的愿望,还是比较真实生
《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
和文学美育功能的阶级属性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读者当时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的情况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审美作用的大小。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道德观念和情操早已为人们引进文学读者的审美过程之中了。当文学读者从某篇作品中获得某些艺术感受时,道德情操的价值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用。例如《黑玫瑰》、《日全食》等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其中写了许多带有感官刺激的野蛮和色情行为的生活细节,这些文字,对某些道德情操不够健康的意志薄弱者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助长他们品质的恶性发展,精神颓丧,意志的消沉,对社会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美学家普洛丁所说的,一个人 “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甚至他们对于美的文学根参不感兴趣,而专去搜寻那些格调不高的作品来读。
文学的美育作用不光受读者的阶级性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也受读者所处的时代坏境和当时的情绪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标准也在变化和发展,六朝时人们以瘦削为美,唐代则以胖为美。这种审美标准的变化自然会直接影响到文学美育作用的发挥。
另外,读者掌握的文学审美知识的多少和认识理解文学作品能力的大小,也往往决定着文学美育功能的强弱。例如,一部作品中的反面典型形象,他提供给人们的精神营养就会因读者的文学素养和认识理解能力的情况不同而有异。对于不懂得反面典型的美“是表现目的的美”的读者,或许只能产生一种感性的恨的心理。而对于懂得反面典型的美是寓于它所集中反映的美丑对比之中,和寓于作者通过对反面典型的鞭挞、讽刺、批判、揭露而显示的作者的进步倾向性之中的读者来说,他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和知识,可以使他警醒起来,能“警惕坏事物对自己的一切影响”。再比如:许多人一起去看张一弓的中篇小说衣犯人李铜钟}F:}故事》,有人只能从悲剧主人公李铜钟的死中,屏间的悲痛;而那些懂得悲剧的美学价值的读者,会马上联想到亚里斯多德的名言:“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同时也会想到鲁迅的论述:“悲剧是把人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且会很理智地把这出新悲剧与旧悲剧的基本特征的差异性加以分别,从而使自已窿悲剧的鉴赏中感觉到一种崇高肃穆的美,达到纯化心灵的目的。读者这种获得美感享受的程度的差别,也是构成文学美育作用的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道湾湾》
从文学美育作用的发展历史上看,确乎有这样一种现象:一部作品,只要出版刊行,呈诸于世,被人们阅读、评论,它就会以各种形式,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倾向,从而程度不同地对人们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审美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澄清或者模糊他们的认识,净化或者玷污他们的灵魂,渗透到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去灵魂。它象一包洗涤剂,将洗净生活中迷惑的东西,使人们在灵魂的阶梯上扎实地向上跨进一大步!
倘若说《高山下的花环》留给人们的美愈是崇高美和雄壮美的话,那么谭谈的中篇小说《山道湾湾》所引起人们的美感则称得起是一种含蓄、深沉的柔美。壮美使人亢奋,柔美使人灵秀。《山道湾湾》的灵秀之气主要来源于主人公金竹的高洁的情操和纯洁的爱情。作者以饱瞧深情的笔墨,为读者勾画了一个心地善良、感情淳厚、朴实勤劳的山村妇女的形象。小说中,娓娓动人地讲述了金竹坎坷的经历:在自己的丈夫大猛因公亡故后,给她的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她并没有被痛苦和不幸所困扰,而是勇敢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当矿上要她去给丈夫顶职时,她首先想到的是矿上工作的需要,是孩子的叔叔二猛。她身居山区,但心胸开阔,识大体爱国家,爱矿山,她体谅别人,成全别人,把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她宁肯独自承受生活的重压,却把顶职的机会让给二猛。她明明在感情上是依恋二猛的,但却竭尽全力地去成全凤月与二猛的亲事。为了他人的欢乐与幸福,她抑制了自己对爱与幸福的渴望。她有一颗金子般的慈善的心,从不愿去伤害任何人犷但当二猛负伤,凤月另觅新欢,去当军官太太时,她再也不愿看着二猛忍受内心的痛楚,在传统“道德”与爱情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斗争中,在性格的撞击后,终于实现了精神的解脱,攀上了爱的峰颠。
在乡下人看来是断然‘不漂亮的’,甚至给他不愉快的印象,因为他一向认为‘消瘦’不是疾病就是‘苦命的结果’。”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也斩钉截铁地指出:“非常情操的人对最美好的戏剧没有感觉;。窘困矿物贩卖者只看到商业的价值,但不看矿物底美丽和特有的本性。”鲁迅先生在谈到《红楼梦》时,也指出:“贾府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这些论断都说明,不同阶级地位、不同职业际遇的人们所具有的不同的审美力、审美角度以及不同的美感享受。当然这些不同的审美感受大都带着阶级的性质。所以,我们说,阶级性是造成文学美育功能复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学的美育功能》
让我们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清后雨》为例:这是苏轼在杭州时畅饮湖.上所作。诗作极言西湖胜景,雨天、晴日都美好。起句,湖光映日,波纹荡漾,诗人偏爱晴天的美丽;承句,忽而山头漂起细朦檬的烟雨,虽是雨天,亦蔚为奇观。转句,诗人巧取比拟,将西湖以美女相比,加浓语景之情,尾句,诗人直言西湖淡妆亦佳,浓抹尤丽。读着这首诗就仿佛在眼前映现出一湖临风荡漾、邵着粼粼银波的碧水,那湖边山上烟雨霏微,奇景迷人。再看那缥渺的烟雾,仿佛西子头上罩着的纱巾,构成一种朦胧的美。这首诗,诗意浓郁,色调清新,读过它真象吃下一枚橄榄,甜美的滋味从嘴上一直流到心里。这首诗又恰似长在枝头上的一朵鲜花,临风摇曳,含露欲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去生机盎然,令人陶醉。这样的文学作品,它的可以开拓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想象,激发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育作用,恐怕是无人怀疑的。
如果说《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只是风景诗,并不足以说明文学美育功能的潜移默化的特质,那么,我们可以再以诗人刘小放的组诗《我乡间的妻子》①为例:全诗由四个小题组成,1、《庄稼院里的女王》,写妻子的质朴、能干和贤惠。2、《屋梁上,有一窝燕子》,“通过对小动物的一点爱怜,画出一个农村妇女的内心充实,性格良善,心情安闲和对当前生活的幸福感”。3,《试鞋》:写“我的足音牵着她的目光/空中流着,一条爱的动脉”。4.《明天,我要回城里上班》,写夫妻临别时的无限深情:具有乡村劳动妇女特有的美德”。①她默默地以爱的暖勿净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这种可贵的道德风貌和心勇美,足以使那些“低级的、较不善良的、对谋取人类幸书不需要的感情”黯然失色!这整首诗就是纯美的诗篇,E润泽人们心灵的无形的精神影响力,其陶冶情性,感精冬之粹美之力,足以使人们长久地深长思之。文学的美育功能和它的源泉壮美的文学使人激动亢奋;—社会生活一样丰富复秀美的文学令人灵俊和宁幽美的文学使人静穆深远·一总之,复杂的文学给人的审美教育也是复杂的。当然这种复杂性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教养、,而且还和其他各种因素有关。譬如读者的年龄、习惯、知识水平、性格、生活环境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不同,就会形成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高低、健康和卑下的不同,一部《红楼梦》,有人读了自况林黛玉,自杀身死(某市的一位女护士);有的学贾宝玉,红尘,出家做和尚(在三十年代曾有一位翻译家因迷上看破“红”,出家当了和尚);有的看《红楼梦》学焦大,整日骂骂咧咧;有的深得贾雨村护官符的秘诀,走上仕途投机的道路,有的学凤姐,阴险毒辣,两面三刀。
《文学有美育作用》
文学能引导人们“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一与鸟倾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它能燃起人们生命的火焰,实现了人们不能满足的愿望。在文学的这个世界里,一瞬间,奇迹得到了实现,六月飞自雪,寒冬开百花,处女怀胎,死者复活,牢狱洞开,宿敌和解····一句话,文学能把美带给读者,帮助人们明辨美、丑;它将“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使人们养成“厌恶一切虚伪的和恶劣的东西,了解一切善和美的事物魅惑力,爱好一切高贵东西的习惯;读了它们以后,我们自己也变得更好起来、善良起来、高尚起来”、矛。这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文学的美育作用的概括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这一问题,我国古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也曾有过论述:他说,文学会陇“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比之一般社会科学具有“其感人也易,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神,其及人也广”的不可比拟的特征。
文学之所以具有美育作用,是由文学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所决定的。它通过语言的中介,塑造出典型的形象来:以其特有的感染性,吸引读者进入它所再现的生活中去,经过读者再造的想象,便能窥见到‘性活的色彩,听到生活的音响,按到主活的脉溥,唉到生活的气味”,从中'获得“美的教育”和享受。这里应当着重指出的是,文学的美育作用的实施的关键环节是读者的意识。只有先影响读者的审美意识,而后才能产生想象和联想,才能影响实际的社会生活。无数的文学现象表明: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引导读者走向革命的道路,培养读者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强的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保加利亚杰出的无产阶级战士季米特洛夫曾谈到,他的革命的世界观和坚强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革命烈士黄林光在参加上甘岭战役前曾看过电影《普通一兵》,他也曾为影片中的马特洛索夫的英勇行为所感动。最后也象马特洛索夫一样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眼。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知造就了多少个保尔,吴运许、张海迪……不可否认,文学的美育职能本身是带有认识性质的,它能引导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去获得对于自然物和社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诉诸于人们的情感并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得以实现的。一部作品如果没有个性独特、鲜明,共性充分、突出的典型形象,那么,它的审美作用十分有限。
《美育的好处》
在中国,早在先秦时期,美育的活动就已相当地活跃了。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不学习《诗经》,语言就不会美。并提出著名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论断。可见,我们的先哲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到了美育的教育作用。孔子之后,荀子在《乐论》中,进一步论述了美育的重要性和它的特殊的社会作用方式,他指出:音乐“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又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这里,荀子虽然指的是音乐,但这种见解,同样适用于文学。在欧洲,柏拉图曾假托苏格拉底之口,号召有本领的‘艺术家们,要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象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中,“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美育,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并改造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能不以艺术作为其主要的手段。而在诸多的艺术种类和形式中,文学又以共独特的美育职能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美育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净化社会环境的必要步骤。因此,美育与德育的联系是密切的,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德育主要是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美育则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方面,去美化人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鉴赏、感受、创造美的能力。德育的作用,更多的是诉诸于人们的理智,而美育则更多的是诉诸于人们的感情,这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人们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明确地认识到“美的教育”的独特的实践性质。
文学,作为艺术美之一,它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表现,其审美教育作用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占有十分显著和突出的地位。因为文学的这种作用是由文学家依据审美的观点,将分散的现实美集中起来了,浓缩起来了,并使之得到升华和净化。文学家经过自己情感和理智的筛选,把瞬息万变的现实美用文字的形式永久性地固定下来,变成一种现实的存在。这种存在物,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生活中本来没有联蕉的事物和情节,综合联结在一起,创造出完整的、动人的艺术形象,使人感奋,令人警醒,从而改造自己的环境。
《什么是美育》
作品中有关道德描写的复杂性,是客观的必然存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决定的,决不会以读者的主观好恶为转移,对于欣赏者来说,对作品中道德内容的肯定或否定,或扬弃,这同样是复杂的。有些作品,就其本身的道德描写应当肯定,有的还可堪称传世佳作,但对于个别的欣赏者,因其人生观、道德观存在问题,往往会从反面接受消极的影响,当前的一些优秀作品,对读者所产生的道德影响,也同样有这种情况。这就说明i反映道德内宫的作品,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除决定作品本身外,还有户个欣赏者的主观条件问题。
主观条怜一一道德观-—的不同,接受作品的道德影响也会不同。因此,要正确理解作品中的道德内容,欣赏者本身首先就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国的狄德罗说:“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用的人。”①这话很有道理,对于一个文学欣赏者,同样至关重要。总之,为了更好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描写,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加强无产阶级思想和道德的修养,舍此,便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美育,这是多么闪光的字眼!在历史上,它曾被袁世凯反动政府所“删除”,也曾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主们”,在当代,它曾遭“四人帮”的严密禁锢,亦被党的十二大所倡导。这一切都在说明着美育的价值和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美育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仑的生命力将伴随随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日益发放出自己的光彩。
美育,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它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t要的环节和途径。德国剧作家曾经说过:美育的任务就是“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是十分精辟的论述。我们以为,在现在,美育的基本任艺应当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高尚、积极,在思想感情上全面健康成长”,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育,作为一个美学的专门名词,最初产生在十八世纪的德国。从一七九三年开始,剧作家席勒在给丹麦亲王写的二十七篇《审美教育书简》中,第一次创造了“美育”这个词,并且正式将美育作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理论问题加以探索和研究。尽管美育作为科学概念出现于近代,但是有关美育的实践活动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