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愁剧

2024-10-15 19:05:19 文题网 阅读: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代被污辱被损害妇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极其悲惨:比她小十来岁的丈夫去世后,祥林嫂到鲁镇四老爷家当佣人。没多久,便被婆家捆绑着卖与山里的贺老六为妻。过了几年,她虽生了一个男孩,可贺老六却因重病身亡,接着儿子阿毛又被野狼叼走,掏空了内脏。她扎着白头绳回到鲁四老爷家。由于神经受到强烈刺激和损伤,手脚不如以前灵便,时常喋喋不休地念叨她的悲惨遭遇。过年时的祭祀,主人不准她动手,使她的精神再次受到打击。在一个严冬,她倒在漫漫大之中。 祥林嫂的悲剧主要是旧社会造成的。从思想方法角度看,她受了一则错误条的危害。

    当她再次回到鲁镇四老爷家时,被认为“败坏风俗”、手脚“不干不净”,重要的祭祀活动不让她动手。于是,她听信了柳妈的劝戒,到土地庙捐条门槛以“赎罪”。她以为“信则灵”、“诚则灵”,从土地庙出来,精神特别舒畅。然而,鲁四老爷家并没有理会这件事,依旧不信任并解雇了她。她生活无着,流落街头,走投无路,终于忧郁而亡。 不知“信则灵”、“诚则灵”的信条是哪位神仙传授的。只知道,那些僧徒、庙祝、巫婆、算命先生常把它挂在嘴上。直到今天,有的人还把它当作“法宝”。 其实,“信”也好,“诚”也好,不过是一种主观愿望。“灵” 与“不灵”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在于“信”什么,对什么“诚”。如果所“信”、所“诚”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并按照客观规律去“信”、“诚”,那样是可以“灵”的。如果你不“信”、不“诚”,它照样“灵”。相反,对不存在的事物,违反客观规律去“信”、“诚”,结果不仅会适得其反,还会害己害人。 有人患病,只需请大夫诊断准确,对症下药,再加上保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身体,增加营养,提高免疫能力,即便是患了癌症,也是有望治好的。

    从前,有人到庙里去求药,得到的是香灰,常常病上加病,以致丧命。现在有人把锻炼身体方法之一的气功当作神灵,以为“信则灵”。事实是,有的人放弃医治,只信意念,不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就是因延误病情而去世。 报纸上曾刊出一篇文章与一张照片,文章是一位佛门弟子写的。这位出家人说:“如果生了病,就必须求医吃药;一个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用功读书。光靠去寺庙烧香拜佛,那肯定是无济于事的。”照片上一位老尼姑有病,她的徒弟送她到医院去治疗。 “信则灵”、“诚则灵”的唯心主义教条,不知害了几代人。本来,祥林嫂所处的社会已经消灭,这个信条应当随之消失。然而,当今社会仍然有人将它作为捞好处的遁词,它的毒汁仍然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害人。难道还能让它继续横行肆虐吗?

标签:女的鲁迅笔下一代祥林愁剧污辱损害典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