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篇《香烟的自白》都已初具科学文艺的雏型。说它 “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内容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说它是 “文艺”,是因为它们都有艺术虚构的,并采用了文艺的手法来写的。鲁迅早在1903年就大力提倡写这类作文,并在写法上提出这样一个标准:“不厌读,使读者触目惊心。”这就是说,要写得带有谐趣,不使读者厌读,并且读了以后有所警醒。这两篇习作,是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的。这两篇习作,都以《香烟的自白》为题,主题思想也相同,都是劝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戒烟。运用的科学知识更是完全相同,都写了香烟含有20多种有毒物质,都写了烟中尼古丁能致哪些癌症,都写了它造成的死亡率之高。
这些材料,不能因 “避同”而不运用。因为它们是表达主题思想的支柱,没有这些支柱,主题思想就站不起来了。那么,怎样来显示各自文章的特色呢?那就要在艺术的虚构上用功夫,在表现手法上费心思。在这方面,这两篇优秀习作,对我们是有启迪作用的。 先看第二篇。他先把香烟设想为一个害人甚烈,而良心却并未完全泯灭的“人物”,这是颇具特色的。根据“人物” 的性格特征,小作者给他虚构了一段颇不寻常的社会生活历程。先是在社会上风光一时,接着遭到冷遇,再接着又陷人一场官司纠纷,最后他良心萌发,坦白认罪,但认罪以后又觉得这并非自己的初衷,真不知自己该怎么办了。
这样的情节虚构是别具匠心的。加上在表现手法上,小作者很注意文情的波澜起伏,特别是写法庭审判,采用的是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富有谐趣,就更使文章能够引人人胜。 跟第两篇比较,第一篇又另具特色,它表述的形式是人物对白,而以香烟的自白为主,它虚构的香烟形象,是个善于花言巧语,狡猾透顶,恶性很难改变的家伙;它针贬的重点,是一些青年人讲“帅”气,甩派头,追求刺激等可笑心理;它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出语的诙谐,幽默来吸引读者。总之,这篇习作,虽然也借助于虚构,但小作者更多的是写法上运用自己的匠心。可见,写科学文艺作品,只要抓住虚构和写法,独运匠心,就可写出有特色的作品来。因为虚构的天地非常广阔,而写作手法又是可千差万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