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法是状物类文章中常用之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进行描写,使其彼此映衬,相得益彰,从而让所状之物更加生动逼真。世界以其发展变化显其奥妙无穷,事物以其相对运动、不断变异而显其丰富多彩。为了直接再现状写对象的多方面的性质、情态,并反映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态度和理想,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事物,把握其相对运动、相对静止时的特征;必须准确捕捉能激发自己情趣甚至灵感的某一静止或运动的瞬间。
动态描写,便于展现事物发展的规律;静态描写,便于展示事物的外形特征。若描写时仅有动态而无静态,会使文章显得单调;若仅有静态而无动态,则会使文章落于死板。根据立意和需要,我们往往要采用动静结合法,或先“动” 后“静”,先“静”后“动”;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更巧妙的手法还是动静相衬,即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莱辛在《拉奥孔》里说:“绘画也能模仿动作,但是只能用暗示的方式通过物体来摹仿。”
绘画艺术正是采用“以静映动”的方式来反映人或事物的动态的。大家所熟悉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动衬静”的最好的范例。 何时写“动”,何时写“静”,这完全取决于散文的立意和特定语段所要创设的意境。初学写作者最易犯机械地如实地再现状写对象的毛病。须知,“情以物兴,故义必明准”。(刘碍《文心雄龙·诊斌》)任何技法都是服务于文章的“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