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东方式的哲学观对文学的创作及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其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以孔孟为渊蔽的儒家思想互为表里,共同组成影响古代作家创作的核心因素。在这种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类型化和模式化的特征。作为这种特征的载体,各种模式和类型又各自包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内涵和意蕴。这其中固然有刘彦和所谓“世情”、“时序”的反映,例如唐朝之诗,宋朝之词,元朝之曲,秦汉之文,明清之小说。也有古代知识分子固有审美意趣的积习沉淀。例如采菊东篱,才子佳人,但无论前者抑或后者,均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及内在意蕴。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众多模式中,其源远流长,作品众多而受到文学批评家的搭配以视。事实上。这佳人种批评自明、清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顶峰时期便已出现了。小说巨匠曹雪芹曾在他的《红楼梦》里借贾母之口对“才子佳人”这一模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说他们那男的必定是个才高八斗的穷秀才,那女的则是知书达礼的千金,偶尔相见,却将家教宗法抛诸脑后,便去跟人私奔。同到后来,那男的却又必定高中状元,一家团圆。曹雪芹在非议这一模式的同时,也对这类小说的作者及其创作心态、动机表示怀疑。今人于天池先生也曾指出这一模式“无非是‘私订终身后花园,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这样的千篇一律的故事”。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多得不胜枚举而又“千篇一律”的作品里,无论其时代背景如何变幻,是太平盛世,抑或是国破家亡;又无论其人物如何变易,是张君瑞和崔莺莺(《西厢记》,抑或是铁中玉和水冰心(《好述传》);更无论其情节铺排得怎样巧妙离奇,在绝大多数的“才子佳人”模式的戏曲小说里,其情节的敷演均与后花园这一场景有重大关系。陈世英中秋之夜于后花园抚琴,“感动娄宿”救了月中桂花仙子一难,以至引出一段人神之间的“宿缘仙契”(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韩飞卿九龙池上初见柳眉儿,勾动“春心之意”,方才有后花园的一场好戏,又因有后花园的一场好戏才成就这一段姻缘(乔孟符《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杂剧》)。裴少俊亦是于后花园中认识他那“一个好姐姐”李千金,“后花园权做武陵溪”,“成就了墙头马上”,并于后花园内金屋藏娇,一住经年(白朴(《裴少墙头马上杂剧》)。至于张君瑞之跳墙会莺莺,杜丽娘之春睡梦柳生,更与“花园”密不可分。尤其是《杜丽娘慕色还魂》一剧,杜丽娘因后花园而触动春心,又因后花园而与柳梦梅梦中相会,死后葬于后花园中,最终又在后花园中还魂与柳生相聚,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部展示汤显祖“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情至论的著名杂剧里,后花园这一意象无论在作品结构、情节、以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显而易见,作为在“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戏曲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后花园不仅是“才子佳人”模式的重要一环,而且逐渐衍生,抽离“才子佳人”的主旨园囿而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文化意蕴和审美愈趣的文学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后花园”情结。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是后花园情结的典型反映,而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后花园情结的最集中表现。几乎整部中国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史都在大观园这个古代封建文化的最大后花园里上演。
正如“才子佳人”模式揭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某些思想和审美倾向一样,后花园情结同样包涵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对后花园情结进行深人的考察和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文学和美学的价值。
日本环境心理学家相马一郎和佐古顺彦在具论著中指出“人从物理的环境中选择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形成了心理学的环境。一人的行为取决心理学的环境为什么能够从物理环境中作为一种刺激而被人类选择,和怎样被人类判断和评价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作为作品主题表达的关键和情节的主要依托,后花园这一场景(意象)具有迥异于一般场景(意象)的物理环境特征及心理学环境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后花园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以及情节特点等方面。
中国园林艺术历来发达,是世界建筑艺术的一枝奇葩。自上古黄帝的“囿”“圃”至汉代之“苑”,自魏文帝曹的芳林园至清代圆明园,诸如此类,多不胜数,皇家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占地广阔,故一般处于郊外,相对独立。如秦始皇筑秦宫,跨渭水南北,“覆压三百余里,隔天离日”。园林大师陈从周先生谓之日“郊园”。至于私家园林,大者不过数里,如大观园,从荣府“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小者仅只一亩半亩。故而私人园林多紧依房舍住宅,而且多位于主厅正堂之后,因此有“后花园”之称,本文所指,亦就此类私家园林而言。陈从周先生称为“宅园”。
后花园不仅藏于正堂之后,而且往往与书房,客舍等相连,而在作品中,书房客舍正是落拓秀才的主要活动场所。《西厢记》中,崔夫人一家于普救寺“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而崔莺莺每晚于花园内烧香,不过“开了角门儿,将香桌出来”,两者显是紧密相连,不过一墙之隔。张生亦考察研究过“这个花园和俺寺中合着”,在先住处时,“也不要香攒厨,枯木堂。远着南轩,离着东墙,靠着西厢”。正是为以后“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跳墙赴期伏下一着棋子。白仁甫《墙头马上》,裴少俊将李千金洛阳带回家中,“只在后花园中隐藏”他自己则“每日只在后花园中看书”,如是者七年,居然没有给父母发觉。究其原因,除了仆人隐瞒外,还须归功于后花园地利之便。吴昌龄《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陈世英上朝取应,寄居叔父洛阳陈太守府中,在书房中安下,“温习经史”,而“元来书房就在后花园里面。花木清幽,颇堪居止”。正因此,陈世英温习之余,方有夜吟之兴,弹琴之心。引得桂花仙子有私凡之心。
很显然,在作品中,后花园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特点为作品人特提供了优越而合理的活动场所,并在很大程度上使情节的顺畅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作品中其他场景所欠缺的。
不仅如此,基于后花园大多位于正厅主堂之后的位置特点,所以相对于封建家庭内的其他场景,后花园显得比较安全。众所周知,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历来是受束缚的,至明清二代,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推行,禁锢更严。《明史》所收的节妇、烈女传比《元史》以上的任何一代至少要多出四倍以上。《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上学略迟,就被腐播陈最良数落教训:“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盟、漱、栉、笋,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就连《西厢记》中红娘这样一个小小丫环,也会以“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非勿听,非礼勿言,勿动”等“先王之道,周公之”责斥张生莺莺因偶出闺门,则被夫人责之“岂不自耻”。可见,在封建社会,未婚女子少年几乎没有可能在酒馆茶市等公共场所发展爱情,就算在私第的厅堂之上,亦难若登天,因为这些场所景是封建道德势力强大之处,相对而言,深藏于厅堂之后的后花园则相当“安全”。在这个宽阔的游玩之所,代表礼教尊严的父母长辈一般在宴客赏花时才偶尔一到,要比厅堂清静得多。可以说,后花园相对安全这一特征为作品情节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充分条件。“欲望要求外界最大限度地提供出满足其欲望的机会”。在当时而言,后花园无疑是绝好的这样一个机会。
后花园在物理环境上的另一特征是景致优美。花园本就为游赏玩乐之所,故园中亭台楼阁,树木花草,莫不精心安排,以期有图画之美。试看以下数例: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后花园环境对作品氛围的渲染以及对作品主人公的默化和启迪。
在后花园情结中,人借助于园这一场所进行活动,在另一方面,园又以其独特的内涵左右着人的思想及行为。如果说,后花园的位置和较为“安全”的特征为自由情感的发生提供了客观环境的话,那么后花园的优美景致,树木花草则是这种情感的催化剂。在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传统自然观里,万物的兴衰枯荣均具有浓重的人格化色彩,而在秀才小姐眼中,作为自然替身的园林景色无疑是这种人格化自然观的一种具体展现。后花园里的花开花落,月缺月圆,燕子成双,蝶儿作对,不可避免地给予他(她)善感的心灵以深深的震憾,鼓励和引导他们追求自然、健康的爱情。《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杂剧》内陈世英寄居叔父后花园内,本拟温习经史,却见“金风浙浙,玉露冷冷。银河耿耿,浩月澄澄”,感慨“是好一片蟾光,着小生对此佳景,怎好便去就寝”于是吟诗弹琴,引出一段风流公案。《西厢记》崔夫人食言,将张生与莺莺“兄妹排连”,莺莺月夜园中见:“云敛睛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而生出“离恨千瑞,闲愁万种”,“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了个画儿里的爱宠。”悲叹:“月儿,你团圆啊,咱却怎生?”这是典型的“以我观物”,物化人情。至于《牡丹亭》里,后花园自然景物的渲染,启迪作用达到了极致。杜丽娘之由生而死,死而复生,全在于倾慕柳梦梅;而得见柳生,又在于后花园春梦;之所以有春梦,又在于偶见后花园“蛇紫焉红”,春光烂漫而勾动春心,引出一段思绪:“常观诗词乐府,古之女子,因春感情,遇秋成恨,诚不谬矣。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宫之客?昔日韩夫人遇于郎,张生偶逢崔氏,曾有《题红记》,《崔徽传》二书。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约偷期,_后皆得成秦晋。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笋,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在这里,后花园的景物直接引导、启迪主人公向往自由爱情,追幸福的健康情感,并在情节的推移中催促这种思想情感的发展和成长。在整部作品中,后花园的景物已不再是单纯的场景,而是上升为自由和爱情的启蒙者。
张世君教授在论及《红楼梦》的庭园意趣时曾指出,作品的主旨是表现“静态美”并归纳为“庭静”,“景静”,“人静”。其中庭静指家庭之平静,景静指景物之优美,人静指人物之温文。我们在这里套用,改装一下,用以概括后花园这一意象的环境特征:园静,指后花园之位置静僻;景静指景物之优美。后花园的这些环境特征至为重要,因为“人从物理的环境中选择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形成了心理学的环境;人形成心理学的环境是通过感觉器官和大脑的作用来实现的”,而“地理环境又以人的经验作为媒介,为人们提供出心理学环境,行为环境,而人的行为发生下行为环境之中”。显然,后花园的各种地理环境特征在与人物的经验,修养等各方面的认识进行分析,融合后,形成了和谐、协调的心理学环境,引导人物的行为,而最终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后花园情结。
前面曾经提到过,在后花园作品里,后花园是故事情节的依托,这是后花园情结的基本情节特点。当然,这里的所谓依托乃是指其在作品情节中的份量而言,因为在不同的作品里,关于后花园的场景描述多寡悬殊,相差甚远。多者如《牡丹亭》,《惊梦》一出几乎全写后花园,至于《红楼梦》自十七回大观园筑成,元妃省亲之后,绝大多数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大观园中,多达数十回。少者如(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写韩飞卿为寻柳眉儿误人王府后花园,不过短短数行文字。但是,长者固然在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短者亦往往是情节的纽带,衔接的关键。假若韩飞卿没有误人后花园,自然不会有后来的误会和喜事;陈世英不于后花园弹琴,则桂花仙子如何有“私凡”之心?在众多作品中,《红楼梦》是体现后花园情节特征的典型。在小说中,大观园的空间布局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坐标系,成为情节依托的载体和连接情节的媒介,小说的故事情节推进几乎一一对应于园内的亭台楼阁,既互相独立,又各自联系,组成作品完整的情节网络。
由于深受后花园环境特征的影响,后花园式的故事情节呈现出另一个特征:情节的理想化和浪漫化。在大多数的后花园作品里,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情节,简化内容,凸出理想,淡化困难。以至在这类以宜传自由爱情为主的作品里,作为障碍的封建家长等人物的形象显得单薄无力,而这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显然并不相符。此外,大团圆的结局也是理想化的典型表现。至于男女主人公的相爱,也具有较浓厚的浪漫色彩,不论是张君瑞与莺莺,还是裴少俊与李千金,还是韩飞卿与柳眉儿,几乎无一例外,全是一见钟情,刻骨铭心。浪漫化的特征还表现在一些作品的神鬼情节上,《牡丹亭》是这类作品的代表。杜丽娘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充满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
后花园的环境特征和情节特征互相联系,互为依存,共同组成了后花园情结的外部表征,考察和研究这些表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人把握后花园情结的深层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