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结构虽然没有什么模式,但如果归类排队,也可大体理出个头绪。有的同志将常见的杂文结构归纳为切瓜式、添色式、剥笋式、串珠式、照镜式,等等。这里不妨就这几种结构形式分别加以简述:
(1)切瓜式。一刀两半。将所论事物的矛盾本质黑白分明地摆到读者面前,通过具体分析,帮助读者辨优劣,明是非,权得失,定取舍。比如,一篇《爱与害》的杂文,开宗明义,指出现在有些专家被安排兼职太多,使之忙于应酬社会活动,挤掉了钻研正业的时间,看去是爱,其实是害。瓜青水白,一目了然,使读者透过这样的具体剖析而启智明目,弃乱反正。切瓜式结构多用于揭示矛盾比较简单、明晰的杂文中。矛盾比较复杂的事物,千头万绪,往往不是“快刀切西瓜”所能奏效的。所以说,运用什么结构形式,要由杂文涉及的内容及所论矛盾的性质来决定,并不是主观随意的。
(2)添色式。作画可以由淡人浓,逐次添色。写杂文可以由浅人深,依序丰富内容,逐步突出主题。例如,有篇《火的考验》的杂文,开始介绍某大学校园松林失火,是为开始着色;一位教师打电话给保卫科,保卫科值班员说不能离开岗位,叫打电话给总务处,这是初涂浅色;总务处值班员说没有办法,叫打电话给苗圃,便将浅色加深;苗圃的人说还得去组织人,至少也要20分钟,这是将深色加浓。推理之中,时间愈拖,火势愈大,矛盾愈突出,自然而然地“烧”出了某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如此步步添色,就一步一步地将主题突显了出来。添色式结构对于需要烘托气氛以加强艺术效果的题材较为有利;需要“冷处理”的,则往往运用“剥笋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