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浏的常用的手法是夸张

2024-09-12 08:01:31 文题网 阅读:

    讽刺的实现,除了“写真、记实”,还往往通过夸张来显示和突出被讽刺事物的本质。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对被讽刺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作功夫、强化、突出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使之比它的原型更强烈、更显眼、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具有普遍性,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这不仅不是歪曲真实,恰恰是突出真实,扩大真实性对读者的影响。举例来说,一篇讽刺爱吹不爱批的杂文中,说其人的耳朵发育不平衡,听好话那只畸形发展,其大如扇,一切好话都听得进去。;听批评那只耳朵则极度萎缩,其小如豆,以致半句批评也装不进去。这里的耳朵之大、之小,都被艺术夸张了,但不是没有事实根据,其根据就是某人对于好话、坏话感应力的“不平衡”。顺着这不平衡生发开去,夸张起来,则其耳朵分别“如扇”、“如豆”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过这样的艺术夸张,’便将被讽刺事物的本质漫画一般地展现了出来,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这种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形象维妙维肖,既真实又具有幽默感,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普遍性,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战斗作用。陶白的杂文《哈哈大笑之余》(见《南北云水集》)中有一段父子对话:

    爸爸训斥儿子:“我怎么从来没看到你在家学习过呀?你没看现在什么都经过考试吗?考不上,没有好工作,干着急。”

    “爸,我可也从来没见过您学习呀。”

    “混账话,老子怕什么?老子有铁饭碗。”

    “我也不怕,我也有我的铁饭碗。”

    “你有什么铁饭碗?”

    儿子天真地说:“我有您这个好爸爸,您不是管人事分配嘛?只要有您的铁饭碗,就有我的铁饭碗。”

    这里的话显然是经过艺术夸张的。但惟其经过艺术夸张,才显得更典型,更具有讽刺意味,而且,它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这是杂文讽刺艺术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