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TTC系统开始,我还全面了解了多伦多的其他生活设施和城市管理的其它方面。
加拿大旅游业发达,但旅游公司之间的竟争异常激烈,在加拿大的各主要机场、火车站、公路车站、饭店和旅游区都设有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提供各类旅游信息服务,各地旅游局和旅行社等服务机构也提供这类服务。特别是华人市场。一方面是市场扩大,另外一方面是业务不易开展,而新移民又纷纷涉及旅游业。结果是,一方面,旅游公司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高,而另外一方面是游客所付的费用却在持续下降,受益的当然是游客。我对此是有亲身体会的。例如,我们在暑期随旅行社旅游时了解到,华人旅游公司所开辟的美(国)东(部)四日游,近几年向每位游客收取的费用由300加元减少到280元,再减少到200元直到目前的189加元;而加(拿大)东(部)三日游包括握太华、京士顿、魁北克、蒙特利尔、千岛湖等地,才88加元,这些费用包括三天的交通费、两个晚上的星级宾馆住宿,并时常要免费送一顿丰盛的中式晚餐(价值12加元)。起初,我对他们的报价有点怀疑,但两趟下来我的疑虑被打消了。有时我在问,这样下去旅游公司的利润何在?但仍然看到不断有新的旅游公司问世,参与市场竞争,而且无论如何,旅游公司的服务是满意的,导游小姐或者先生个个尽职尽责,不存在国内旅游时所担心的“宰客”问题。至于游客在各地究竟能花费多少,就因人而异了。当然,前面所算的费用不包括每位游客每天至少给导游5加元的小费,这笔小费导游将与司机一起分配,这就是导游的主要收人来源了。一切收费都明明白白,一切开销都让旅游者心服口服。
我觉得,多伦多城市建筑的实用性也很明显。多伦多这个城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看上去比较土气,除了临近湖心岛的金融区有一些摩天大厦外,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但是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比较精致,特别是内部装修相当讲究,很少有什么“豆腐渣”工程。
我发现,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国家,那里的移民服务机构也真多,移民服务设施比较齐全。在加拿大的各省和主要城市,特别是多伦多的各个社区都设有新移民服务机构,为新移民提供咨询、就业辅导和语言培训等服务。“社区”(Community)这个概念是加拿大社会最常使用的词语之一,按照浅所在的“亚太研究中心”主任Frolic教授的研究,这是“平民化社会”(civil Society)的一个主要标志。这位教授在专门研究该课题后刚刚出版过一部有关“平民化社会”问题的学术专著。在他看来,一个社会体系错综复杂但有一定的游戏规则,社会管理职能不可能完全由政府统揽,像“社区”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将在“平民化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加拿大主要城市的华人社区,都有许多华语社区服务,提供各类咨询、就业辅导、讲座、语言补习、翻译、中介、托儿、老年活动、移民咨询、法律咨询、工作介绍等等服务.例如,在我所访问过的多伦多社区华语服务机构就有:亚裔爱滋服务联谊会、思毫中心、平权会多伦多分会、大多伦多华人家庭生活服务中心、移民妇女健康中心、东南亚社区服务中心、多伦多华人社区服务协会、活贤社、颐康中心、华人咨询社区服务社等等。
这里的社区服务中心(Community Centre)很正规,由政府出资兴办,离我们的住处很近有一家“活贤社”和“Employment Resouree Centre”(就业资源中心),这些机构类似中国的街道办事处。“活贤社”提供新移民有关咨询服务并定期举办讲座,比如1999年5月18日下午举办“新移民信息发布会”;5月”日下午举办“有效的找工方法”;5月24日晚举办“如何选购二手车”等等。“就业资源中心”的许多项目是专为人们找工作而设立,里面有个人简历写法的书籍,职业分类的书籍,各公司和大专院校的资料等等,另外有许多台电脑可以免费上Internet查找信息,发E一mail,这里还有电话、传真机和复印机,求职者可以免费发送个人简历和复印资料,但这些仅仅限于找工作,不能作为它用。我刚刚到达加拿大的两个月,因到多伦多大学图书馆还不太熟悉,就常到附近的“就业资源中心”上网。如果你是首次前往,要凭SIN Card号码进行登记,办理一个附有新编号的临时证件,以后再来时除登记你的姓名外,必须写下你在这里登记的编号,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编号意义不大,你即使写错了也无人查证。在你第一次来“资源中心”时,会有专人带你参观整个中心的设施,告诉你如何使用这里的一切便利。以后,当你每次到来时,除了在门口登记外,还要在你所要等用的电脑旁登记,写上你的姓名,你所等候微机的编号,你计划操作的时间,一般一人次只能有一小时,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使用这里的设施,除非你后面没有别人等待,你可以经工作人员的允许,继续使用该台机器。后来我逐渐了解到,这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志愿人员”或叫“义工”(Volunteer),加拿大人把拥有一段Volunteer经历看得比较重,并对未来的谋职大有帮助。使用电脑上网时,每人次可以免费打印6页左右。我每次都发现,尽管这里有近40台电脑,但往往还不够使用,所以不少人一大早就来排队,就像我们上大学时到学校图书馆抢占位置那种劲头。
说到图书馆,有必要指出加拿大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在加拿大有许多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ory),免费为人们提供服务。加拿大人的高素质离不开广大普通百姓的读书意识,我发现,在多伦多可以说随处可见教堂,也同样随处可见公共图书馆。除了市、区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外,好多社区还有自己的图书馆,仅多伦多市内目前就有大大小小97座设备优良的公共图书馆。百姓通过公共图书馆了解各类信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我先后到过6家公共图书馆看书、了解情况。如果你只是在这里读书看报,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人。但是如果你要借书,就必须履行一些必要的手续。首先要凭SIN Card号码,并出示你在多伦多市居住的证明;然后通过电脑输人有关信息后,你可以拥有一个刷卡借书证书接着你就可以把你所喜欢的书籍经刷卡登记后带回家了。公共图书馆的规模都不小,都在居民区附近,设备精良,不仅有图书而且有音像视听作品,同样也配备有电脑,也可以免费上网查Internet或者发E一mail,不过图书馆的电脑有限,也就2一3台,所以一般是提前3天登记你所要使用的电脑及时间,按规定图书馆的电脑一人次只能使用30分钟,例如,你星期一登记你使用2号电脑的时间为下午4:00一4:30,届时你必须提前到达,因为4点种一到,正在使角电脑的那位准会自动离开,你使用30分钟后也应主动离开,因为下一位也许就在旁边等待。我去过的6家公共图书馆几乎遵循着同样的规则,也许这本来就是市里统一规定的,对此我不得而知。在东唐人街和中区唐人街有3家(其中中区2家)公共图书馆内有专门开辟的中文图书、报刊区,中文图书除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外,也有武侠小说,中医和有关文革等方面的图书,中文报纸也很受欢迎,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抢着看,其中一个原因是,报纸上每天刊登“招工启示”。但是我也常常碰到这样的事,在国内受到人们谴责的“开天窗”现象,竟然在多伦多公共图书馆的中文报纸上出现,有人发现某条招聘信息符合自己,就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据为己有。孰不知,这是极为不道德的,即使在加拿大也同样如此。
刚刚抵达多伦多,要进行的是办理各类证件的申请。首先要说的应该是“社会保险卡"吧。“社会保险卡”简称Sin Card,这是任何一位新移民都必须办理的证件,关键是办卡后取得自己的社会保险号码(Soeial Insurance Number),不要小看这个号码,它的功能就像是我们国内的身份证号码,有了这个号码,通过电脑全国联网,所有的个人档案资料全在里面了。如果你要去打工,老板首先要看你是否有Sin Card,有了它你就可以合法找工,否则就是非法打工,在加拿大人们很看重自己的“良好记录”,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如果有非法打工、交通违规、偷税露税或者其它违法行为,都会被官方借助电脑在你的注册号码下做上详细记载。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并不是靠大规模的轰轰烈烈运动,也不是一年一度的“严打”或者“打假”高潮,而是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之中,人人都能感觉到法规的存在与法律的尊严,体现着依法治国的严格管理。我发现,不仅公民与移民要办理Sin Card,而且在加拿大久居的外来人口也应办理,我们访问学者就是其中的一类。sin Card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能区分开各类不同的身份,如久居的外来人口以9字开头,而移民即永久居民以5等数字开头。申请办理该卡对我来说还算比较顺利,因为我在温哥华人关时走的是Immigration通道,当时就领到了盖有移民局印章的办卡登记表,所以到多伦多一安顿下来,就乘车前往Dufferin大街999号的“人力资源中心”(Human Resouree Centre)。我感到吃惊的是,在大厅里看不到一般加拿大政府机关的幽静,这里排队的者比其它地方的人都多,可以说显得有点拥挤,我觉得这种现象既说明加拿大移民的规模与速度,也反映了当地就业不易的情况.先是填表,继而排队,出示护照与邀请函(移民要出示“移民纸”,回答官员提问,然后官员给你一张收据,让你回家等候。需要注意的是,等候一般需要一个多月,而在这期间这张收据就能扮演“准卡”的功能,因为它上面的印章告诉你,你是何时在何处申办的,而官方的印章表明,在这期间如果你要去找工作,这张收据完全可以证明你的合法身份。事实上,以9字开头的持卡人是不允许打工的,否则同样违法。
说起银行开户,国内读者需要了解,在加拿大人们一般是不带现金的,而银行卡倒要随身携带,因为要时常在自动取款机刷卡办理存、取业务,这些机器每天24小时营业,随处可见,既便利又安全。你到加拿大后,可以在加拿大的任何银行、信托公司和信用社开一个银行帐号。我到多伦多一周后,就去中区唐人街“龙城”对面的“道明银行”开户。我发现,除了在室外相当方便的自动取款机前不时有人操作外,银行的室内业务也很繁忙,一般兑换业务在大厅进行,这里也有排队现象,只不过比在国内守规矩罢了,“一米线”是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按顺序排队看似小事,却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那些来自福建等地的乡下百姓,来到这里后也慢慢适应这里的环境。我要开户,被服务员带到里面二楼的业务办公室,我发现这里有许多同类的业务室,就像走进了国内炒股的大户室一样。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指南”,我明白要开户必须出示以下文件中的三个文件,其中一个须带有本人的照片和签字,其它的只要有签字即可。这些文件是护照、移民的身份证明、社会保险号码卡、驾驶执照、信用卡、永久居住地址的证明。对我来说情况有点特殊,我只有护照和房东的证明,再有就是国际旅行支票了,其它一概没有。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服务员告诉我,在我安装电话及收到邮寄的sin Card后应马上通知银行。临走时服务员又递过来两张卡,一是带有自己密码的银行卡,服务员还带我到室外的自动取款机前模拟操作一番,二是她个人的业务名片,今后凡因银行业务方面的事务可以随时与她联系。有了这些就方便多了,包括交电话费等,都可以在自动取款机上完成,而当你购物时,也可以通过刷银行卡的方式来付款,因为所有的商场、饭店的收银处都已与有关金融机构实现电脑联网,即使个人开设的便利店也不例外。
健康卡(Heahh Card)是国内读者不太熟悉的。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具完普医疗保健体系的国家之一,实行全国性的医疗保险制度,通过税收来支付参加此保险的公民或者移民的昂贵医疗服务费用。公民或者移民必须先填写一份申请表格,表格可在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医院、医生办公室或者药房免费领取,然后亲自到所在省的主管部门登记注册,便可获得一个官方的健康保险卡,从而获得了参加医疗保险的资格。按照加拿大的规定,不仅公民和移民享受这种待遇,就是我们这些凡是留加一年以上的普通访问学者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到位于Yonge Street与Eghnton East交界处的安省卫生厅申请办理。相对来讲,申请健康卡有点麻烦。按规定新移民必须在抵达加拿大三个月后才可以合法地使用健康保险卡。也就是说,如果你是短期逗留,是无法享受此种待遇的,而你申请太早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刚刚到达的前三个月干万要小心,不能在健康方面出现差错。尽管除我去的卫生厅申办总部外,仅多伦多就有好几处申办机构,但我认为申请健康卡的手续倒有点烦琐,因为你不仅要携带护照、sinCard、邀请函等,还要提供你在安省居住的证明,而该证明不能仅凭房东的房租收据,而主要看电话公司每月给你邮寄的电话单,所以到加拿大后每月收到的电话革不能随意丢弃。我第一次乘坐地铁赶到、又是排队花了半天时间,就因为没有带上电话单据,结果跑了第二趟。
健康保险卡在加拿大各地都被认可,但如果由居住地搬迁到另外一个省,必须重新注册。持健康保险卡,就可以在医院或者执业医生处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比如,你到任何一个诊所就诊,只要出示健康卡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服务。为了解更多的第一资料,我在到私人诊所、市内区医院及位于北约克的市级大医院都进行过实地考察,并以一名普通眼病患者的身份真实地体验过相关的免费医疗服务。先是在中区唐人街一家私人诊所挂号就诊,虽说是私人医生,但仍买健康卡的帐,并耐心为我作眼检。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你的健康卡号码被医生记录下,以便能从政府那里领取相应的补贴;二是私人诊所与区医院的联系相当密切,双方配合默契。诊所医生立即让助手与西区医院(West Community Hospital)眼科大夫取得联系,并确定我马上到那里做急诊检查,我到附近的西区医院时,已是下班时间,经过一系列的登记手续后,刚才联系好的那位值夜班大夫认真为我全面眼科检查,随后又与位于Bayview Ave。与York Mills Rd之间的市医院(属于多伦多大学附属医院)联系是否做手术的事宜。第二天,当我按照医生的约定来到这设施更为豪华的大医院时,医生们在又一次认真地进行全面检查后说,只需要休息几天即可。所有这些检查全是免费,我认识的一位来自南京的新移民说,她做了一次急性阑尾炎手术,也是免费。
在大多数的社区里,都有医院、诊所和医生办公室,他们向那些已参加国家医疗保险的公民和移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加拿大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位医生进行日常医疗服务,可向朋友或者同事请教或者从电话薄的黄页中查询医生的姓名和专业以及所讲的语言。通常每位医生都会限制一定数量的病人,如果病人的求医不被接受时,该医生的应接小姐会告知附近哪位医生接受新病人。大多数情况下,病人看医生必须事先预约,并按照预约的时间,准时去就诊。在任何时候,病人均可以更换家庭医生,也可以到别的医生那里得到不同的看法,尤其当病人被告知做手术或者情况恶化时。
但是,也并非所有的医疗服务都属于保险范围,在看病前应仔细了解,如果不属于保险范围的医疗费则必须由病人自己来支付。只有专科医生、医院的各科医生在诊所或者在家里对病人提供的必需的医疗服务,才属于医疗保险卡的保险范围,主要项目包括:检查、诊断、精神病护理、治疗、手术、麻醉、透视、磁共振治疗、医疗中心的其他服务等。不属于保险范围的项目也不少,像健康和社会福利部门准许的医疗机构以外进行的精神分析法治疗;通过电话、通信等方式进行的远程诊断;针灸;目的仅仅是重开药方的出诊;属于美容目的的服务;为了获得驾驶证、护照、签证、某些保险计划、谋职等方面要求进行的体检;未经主管部门预先书面同意的对某组人群进行的体检、疫苗、免疫和注射等;教育机构、休假团、其它组织或者团体所要求的体检;在私人诊所进行的切片显微测试;除了10岁以下和社会福利金领取者及其子女,以及在医院里实施的一些口腔手术以外的牙医治疗;除了社会福利金领取者以及住院病人、视力残缺者的视力检查以外,18岁至40岁的人士检查视力。值得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在加拿大,药品费是由病人自己负担的。许多新移民在来到加拿大之前对此并不了解,一听说加拿大有医疗保险,就以为所有的看病买药都是不花钱的。而事实上,加拿大的药品费昂贵。我发现,有些大陆移民。包括已经到加拿大10年左右的移民,为了少花钱,往往不愿轻易去就诊,他们说,在加拿大看不起病,小病还可以忍忍,如果是大病,可就要坏事。不少移民设法从中国大陆带回一些急用药品,一些在加拿大多年的移民,来中国探亲也不忘带些药品回去。
如果受到严重的伤害或者突发病情况危急,可以就近到医院的急诊室救护。如果生命垂危,可以打当地的紧急救护电话。在大多数城市,拨打911电话即可得到包括救护车在内的紧急救护。有些社区则先拨“O”,由接线员转接救护车服务。如果医生认为不必呼叫救护车,则病人必须支付救护车费用。而在有些省,即使的确需要救护车,病人也必须支付部分费用。除治疗如头痛、感冒之类的普通药物可在药房的自选处买到外,在加拿大药物被严格控制。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只能凭医生的处方,并标明用法,到执业药剂师处取药。在大城市,人们可在专门的药店买到中药。在加拿大,对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提供专门的治疗:医生会推荐一位心理咨询顾问,像其它医疗服务一样,由医疗保险项目付费。
应该说,加拿大的综合社会服务体系是比较完备的。它既不像有人所宣传的那样尽善尽美,但也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