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上我们接触了很多人的文章,朱自清、老舍、冰心、鲁迅、巴金等。这些人的语言,风格各异,大不相同。每个人的语言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朱自清的语言华丽、浓郁;老舍先生的语言清纯、质朴;冰心的语言清新、亲切;鲁迅的语言深奥、诡异……接触的文章多了,就会发现,语一言也像人一样是有性格的;像人一样有严肃的,有活泼的,有冷傲的,有平易近人的。
有的学生会说,人家是大作家,那叫风格,没有风格怎么能成为大作家呢?
说得不错。可语言不仅属于大作家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语言既然也属于我们,为什么我们那么多同学写出来的作文都像兄弟一样模样接近,性格相似呢?我教的那个班一百多人,他们交上来的一百多篇作文,就像一百多个兄弟一样。
可当你去看这一百多人,并和这一百多人接触时,觉得他们并不是作文所表现的那样,他们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一个人一个样。我敢说,在任何一个班集体里,都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双胞胎,模样一样不分伯仲,也会存在不同的爱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
不同的人,为什么会写出相似的文章呢?
我可真不愿意说出谜底,这是一个让人惭愧的谜底。在我说出谜底之前,我先声明,这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性的原因。
我的谜底是:大家都没有说真话,没有说自己心底里的话。
就说我女儿吧。上小学时写作文很乐意让我看。每次都是写一件事,写完之后是一句“这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或“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经常这样写就不可靠了,一个人最难忘的事和最开心的一天有那么多吗?后来看我侄子的作文也是如此;再看我外甥的作文也是这个模式。先写一件事,然后下个结论:“这是最……”看来作文已有了固定模式,大家都照着一个模式写作文,能写得不像吗?
我女儿上了中学以后,我给她讲过几次作文,告诉她写作文是在表达自己,一定要写自己和别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重点就是“不同” ,相同就不行。一定要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对自己要认真,要真实。我女儿明白了我的要求,作文水平提高了不少。
她作文水平是提高了,但写作文时不愿让我看了,偶尔走近她,像防“贼”一样地防着。唉,有什么办法,是我让人家写心里话,写最想说的话。谁愿意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心爪的秘密呈现出来呢?不过,写作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交流,不实在使不必去写。我作为母亲和写作教师,宁可让女儿防着点,也不愿让女儿说假话。不过,女儿知道我在研究中学生的作文,还是很慷慨的,每次都会把老师打了分的作文交给我作资料。
女儿的作文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她敢说心里话,敢真心面对写作,这是很了不起的进步。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
一个人说自己想说的话,和说别人想听的话,说别人说过的话是大不相同的。语言的性格也大不一样。即使偶尔存在一两处语法问题,一两个错别字,也不会影响语言的性格特征。我女儿现在的作文很像她自己的性格,活泼、直率,喜欢什么就是什么,还有点固执,说事时不厌其烦。一次我把女儿的作文读给她爸爸听,听完后她爸说:“这才是她。”这就是语言的性格,见文如见人。
作为写作教师我就喜欢读有个性的作文,活灵活现地呈现出一个作者的性格和思想。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你能说语言不属于她吗?谁能做到这点,谁就拥有语言。
语言的风格是人性格的体现。但只有当语言从你的心灵经过后,她才会带有你的性格特征。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和别人不同的想法,说自己的真心话,就等于让语言流经了你的心灵之河。而只有让语言从你的心里流过,它才能被你的性格特征浸润,于是你说的每句话也就带上了你的体温,向读者传递关于你的种种信息。这样创作出来的文章,会使熟悉你的人说,“这就是他(她)。”不熟悉你的人看了会了解你,认识你。就像我们通过《小桔灯》了解冰心,通过《小猫》了解老舍一样。
让你的语言像你本人一样站在读者面前吧,你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只要你是真诚的,热爱生活和热爱语言的,你就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