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需要致富

2024-04-12 17:35:13 文题网 阅读:

   话还得从两个月前的那篇报道说起。

    7月24日,本报经济新闻版刊登了《徐宝根想做“江南”蝎王》一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读者尤其在养蝎户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电话:后半夜来了超长的

    就在文章发表的第二天,本报的热线电话骤然热了起来,不时有读者打来电话。既有养蝎户自己打来的,也有姐姐为妹妹打的,还有的是为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打的,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徐宝根怎么联系?当第二天本版的回音壁里专门刊登了联系电话后,依然有读者从四面八方不停地打来电话。

   其实,比我们更为忙碌的是地处留下镇小和山森林公园对面那个偏僻小山沟里的徐宝根。“第一天的电话还不多,从第二天开始电话就多了,而且大部分人是晚上打来的。这些电话有杭州地区所属各县市的,更多的是从余姚、上虞、绍兴、安吉、龙游、丽水、乐清、永嘉、台州等地打来的,也有写信或发电子邮件来的。”

    一天后半夜两时许,熟睡中的徐宝根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是桐庐县一位姓郎的养蝎户打来的,他说他刚从养蝎房做完活出来,有一些技术问题想请教。未曾料到,这一请教就是两个多小时。“一些技术问题讲起来往往比较复杂,一个电话半个多小时是很平常的,但像这样深更半夜打来电话,时间又这么长,还是第一个,所以印象特别深。”

   人员:来了一拨又一拨就在一个个电话打进杭州小和山养蝎场的时候,养蝎场也开始热闹起来。

    不少人从全省各地赶来,花了很大的精力才找到了这个平时不为人知的养蝎场。

    “有一天,一下子来了7拨人,远的有乐清、瑞安、永嘉的,近的有宁波、余姚、上虞的,很多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地方太难找了。”

    徐宝根的养蝎场离留下镇还有近4公里路,进出确实不太方便。当越来越多的人赶到养蝎场时,徐宝根想到了去城里办一个咨询部。经过数天的寻找,养蝎场最终向石乡范家村租了60多平方米的房屋,在石桥路办起了咨询部,并派出3位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进行技术辅导。咨询部建立了人工恒温养蝎样板房,并免费向养蝎户提供技术、资料。每天前来咨询的少则20余人,多则超过50人,以温州人、淳安人居多。

    与此同时,养蝎场又添置了一辆桑塔纳作为技术服务车,和原有的一辆技术辅导车一起专门接送从事技术辅导,并负责咨询部和养蝎场工作的人员。有时候人一多,车子接不上,跃进牌蝎房安装车也担负起了接送任务。

    技术:辅导一次又一次

    9月13日下午,也就是在文章见报后的第50天,记者接到金华市农业局生产科吴金春的电话。吴金春在电话中说金华市目前有养蝎户500多户,但蝎子普遍养不大,养蝎户心急如焚,想请徐宝根老师去辅导一下。

    当记者把金华市农业局的要求转告给徐宝根时,徐宝根满口答应。巧日早上6点多,徐宝根在木报记者的陪同下急急地赶往金华。

    对于徐宝根来说,像这样离开杭州去外地进行技术辅导并非第一次。有一次,徐宝根去乐清辅导,回来的路上一堵就是10多个小时。晚上6点钟从乐清出发,回到杭州已是第二天早上10点多。

    “过去,我们只是对从我们养蝎场进种的养蝎户进行免费技术辅导,最远的是桐庐的,但自从登了报以后,已经涉及全省各地,只要养蝎户有求,我们都会尽量赶过去。”

    小和山养蝎场目前有11个技术人员,现在他们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新购的那辆桑塔纳一个月时间就跑了近l万公里路。

    反思:农民需要什么?

    一篇千余字的报道在养蝎户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其波及面远远超过了本报的基本发行范围,这是记者所未曾料到的。那么它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答案只有一个:农民需要致富的技术。

    帮助农民致富,这句口号已经叫了很多年。但农民不仅需民听了技术辅导后说,花50元钱去听课也听不到这么实用的技术。在一些养蝎户比较集中的村里,技术人员一到,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传开了。“刚开始来听讲的人只有几个,不一会儿就会有几十人围着你。”

    由此可见,农民要致富,技术要下乡,这样农民才会真正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标签:需要报道两个说起农民还得7月月前那篇致富
  • 更多>>